穷人缺什么

第4章


死人的消息看得太多,我们也麻木了,十个八个,几十个几百个,数不同而已,没什么区别。只有当那些具体的细节描写出来,我们才意识到他们也是人,和我们一样的人。
  在一次矿难后,一个幸存的矿工说,有两个车煤工跑出来了,其中一个与他相熟,外号叫“一把火”……一个外号,突然就叫人心痛了,那些没有跑出来的,他们也是有着自己的外号,有着自己的性格,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啊!
  那年湖南矿难,一个叫聂清文的矿工写在安全帽上的遗言,让我们感到生命的鲜活和高贵,“骨肉亲情难分舍,欠我娘200元,我欠邓曙华100元,龚泽民欠我50元……”在这顶帽子面前,我们难得地看见领导落泪了,他发誓要把安全工作抓好。
  但这似乎不是他一个人,或者是坐在那里的一班人发誓就能解决问题的。安全生产不仅与生产条件和生产制度有关,还和思想、文化、意识有关,和太多太多的因素有关。
  煤矿为什么频繁出事?因为煤炭涨价了,煤炭行业有暴利,暴利之下,矿主就会不择手段!那么为什么有暴利呢?还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需求旺盛造成的,经济要发展,大家要享受,都离不开能源,煤就紧缺了,就值钱了,矿主就发大财了。
  穷人的命是最不值钱的,虽然穷人创造的价值最高。一切现代人最离不开的资源:水、电、煤、气、石油、金属……所有这些的开发,都是由穷人来亲手实现。
  煤矿既然那么危险,为什么还是有人要去当矿工?很简单,用一位死难矿工妻子的话来说,因为每月工资一千多元,觉得不错了。
  一千多元,不过是富人的一顿饭,一顿对他们来说根本上不了档次的饭,但却有那么多的穷人,不仅要在没有阳光的地下累死累活,还要为之付出生命代价。
  富人住豪宅,开大马力汽车,无情地挥霍资源,穷人却要为他们的挥霍流血流汗。
  穷人就是穷人,他们的需求可怜得很,他们亲手开采出来的资源,自己又能享受多少呢?他们所要的,不过就是吃饱而已。孩子能上学,老父母能看病,就很幸福了。
//
---------------
穷人是颗螺丝钉
---------------
  穷人因为自身的卑微,缺少安全感,就迫切地希望自己从属于什么,能和很多人在一起,变成一个庞大机构中的一员,就像寒冷中的鸟儿,挤在一起彼此取暖。穷人更需要自己的组织,需要自己的单位和团体。
  当他成了某个团体的一员后,常常就产生了很深的依赖感,生怕失去这个靠山,自己就会像一片羽毛漂泊不定。于是他们以这个团体的标准为自己的标准,掩藏个性,牺牲爱好,让自己的一切言行合乎规范,为团体的利益而工作,而奔波,甚而迁徙。对于穷人来说,在一个著名的企业里稳定地工作几十年,由实习生一直干到高级主管,那简直是美妙得不能再美妙的理想了。
  这正中了富人的计!
  那些团体的领导者通常都是富人,他们总是一方面向穷人灌输“团结就是力量”,告诉你如果不从属于自己这个团体,你就什么都不是,一文不名。但另一方面,他们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招兵买马,培养新人,以便随时可以把你替换。
  如果你在一个大企业工作,企业就是你的全部了,而你却只是企业的一部分,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人事部是干什么吃的?培训部难道只是摆设?他们的工作就是时刻准备着,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螺丝钉。一旦哪颗螺丝钉生锈,甚至才有生锈的迹象,他们便会立刻拔掉,绝不手软。他们个个心明眼亮,说到底,他自己也是颗螺丝钉,也必须在自己的位置上闪闪发光。
  穷人永远是被动的,哪怕你闪亮一时,命运也不过如此。
//
---------------
穷人没法不志短
---------------
  京城有个房地产老板说,中国的建筑师很容易改变立场,一个方案,开发商让他怎么改他就怎么改,生怕老板不满意,就拿不到这单生意了。而外国的建筑师,特别是著名的大建筑师却很固执,他宁肯不做这单生意,也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设计,哪怕只是一个细节。
  其结果就是外国大建筑师留下的是更加完美、更加个性化的作品,因而也名气更大,要价更高,生意更兴隆。中国建筑师却把自己降到开发商的水平,难免生产出一些平庸粗俗的城市垃圾。作品的层次低了,人的档次也就低了,想要高价更不可能了。结果凡是有大的项目,还是让老外抢去,眼睁睁看着别人挣大钱,自己干瞪眼。
  这就是穷人和富人的区别!
  不是中国的建筑师没有个性,而是他们的收入过于菲薄。如果建筑师还在为区区一点设计费而呕心沥血——据说外国设计师的要价大约是中国同行的十倍——没有这单生意就有可能影响其生活质量,他是在为生存奋斗,而不是为艺术献身,在老板面前他还能有什么脾气?!
  献身是可以的,也是伟大的,但献身的前提是身还在,还是你自己的,你还可以做主。如果肉身的存在都成了问题,献身就只是一句空话。
  穷人的理想往往就是空话!
  穷人没法不志短,他在等米下锅!人穷就必然受制于人,迫于生计,很多时候只能妥协,这一妥协又埋没了自己的才华,错过了发展的机会,最后只好随波逐流,一直穷下去。
  穷人很难有长久的打算,穷人是很难长大的。
//
---------------
穷人为富人输血
---------------
  仅从售价来看,公共汽车贵还是轿车贵?答案是公共汽车。
  那么,坐公共汽车的是穷人还是富人呢?显然是穷人。
  为什么穷人反而坐贵的车?不是因为他们有钱,恰恰是因为他们没钱,所以必须合伙消费。
  按照市场规律,公共汽车是富人出钱买的(假设公共汽车属私营企业所有),但他买来不是自己消费,而是投资。穷人买不起自己的私家轿车,就只有去乘公共汽车,很多人共同乘一辆,分摊费用,以买票的形式交易。这样,你一元我一元,很多人的钱慢慢积累起来,富人不仅将买公共汽车的钱分摊掉了,而且最终还赚了。
  富人一定会赚的,不然就没人再愿意买公共汽车了,穷人也就无车可坐了。
  富人往往是赚穷人的钱。穷人单个来看钱不多,但穷人的数量多,穷人也要消费,有的消费可以独立承担,比如买一瓶洗发水;有的消费不可能独力达到,就只有像乘公共汽车一样,合伙消费,而有能力提供这种合伙消费的,只能是富人,不管怎么样,钱都被富人赚去了。
  富人赚穷人的钱,前提是他必须有资本,首先得买了公共汽车,才会有人来坐。有趣的是,富人的钱并不都是自己的,很大部分靠银行贷款。而银行的钱,很多则是穷人存进去的。
   我们终于清楚了,富人实际上是利用了无数穷人的小钱,进行自己的投资,生产自己的产品,再提供给穷人消费,把穷人的钱赚走。
  穷人喜欢存钱,富人喜欢贷款,一个把钱放进去,一个把钱拿出来,实际上富人的资本很多是穷人给的,穷人始终在给富人输血。
  这其间,银行充当了最重要的角色。
  银行是干什么的?就是做钱生意的,银行是个企业。生意从来只认利润,不认六亲,生意只能在生意人之间做。从这个意义来说,银行永远是富人的朋友。
//
---------------
穷人后富起来
---------------
  富人很多是从穷人蜕变而来,失败是成功之母,富人也是穷人的儿子。但富人并不轻易履行赡养的义务,而是榨取穷人的劳动,让他们自食其力!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剩下的人以为下一步就该轮到我了——那只是做梦!
  在财富的问题上,从来就没有轮流坐庄的,所谓“风水轮流转”“一碗水端平”之类,不过是穷人的希望而已,从来没有富人觉得赚钱赚厌了,该把机会让给穷人试试。
  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谁也不会停下来等你,无论是谁,都得撒开腿快跑!
  先富起来的人已经掌握了赚钱的技巧和渠道,聚财的模式已经建立,平台已经搭好,没有富起来的人只有随波逐流,跟着富人的指挥棒转。
  并且,纵向地比,穷人比先前的确富多了,也可以算是后富起来的人,尽管富人富得更加厉害。但既然无力改变,那就承认现实吧,何况在富人设计的致富模式中,有很多位置是为穷人量身定制的,可以让穷人得到基本满足。
  你还想要求什么呢?很多时候,比赛的结果在起跑时就已经定了。
//
---------------
穷人不要感恩戴德
---------------
  当富人光临穷人区,穷人们都以为富人要施舍几个,就连富人装着衬衣袜子的密码箱里,穷人都以为码着成捆的钞票。于是铺红地毯,夹道欢迎,宰鸡杀鱼,吃空运来的海鲜,巴不得把心都掏出来炒成一盘菜,只要富人高兴。
  但富人最需要的是装满钱袋而不是装满肚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