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浮沉

第155章


合资企业的成立,符合国家的形势,也是时代的要求,所以我们大家都要以积极的态度来迎接新的挑战。我希望看到我们这个合资企业日新月异,一天比一天的好。我的讲话完了。”他慷慨激昂地讲了话。
    “现在请总经理晓升先生讲话。”李玉平开始她的司仪工作。
    我面对这么多的工人,心里还是有些激动和怯场,讲话的声音里还带有一丝的颤抖。
    “首先,我要说大家好。”我的开场白同张厂长不一样。“我很高兴能够来到我们这个公司作为总经理来进行管理,希望我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公司的现行制度和部门分配是这样的:从工资角度来看,管理阶层是固定工资,每年工资递增,这要根据每个人的工作质量和表现来定,工资采取保密制度,互相不能够谈论工资;车间的公司就是公开的记件制,鼓励多劳多得,充分体现大家的积极性和能力。工资发放是每月的十五日。
    “公司的先行部门分为:北京的业务部,人事部,财务部,技术部,供销部和车间。车间是我们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证明我们公司产品质量和交货期准确与否的关键。
    “我们这个合资企业必须要努力地去做事,要踏踏实实地做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现在的社会中立足于不败之地。虽然我们起步晚了,而且也遇到现行的国家政策的制约,特别是收缩银根这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我们还是要有信心,从头开始,树立起我们公司新的形象。
    “我最后要说,这一切要靠大家的努力。谢谢。”
    我的讲话完了,这第一次的讲话,就表明了我同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喜欢这里,爱这里的每一张普通而实在的脸。也许他们没有完全听明白我的话,也许他们还要琢磨我的用意,但是我坚信他们开始理解我,支持我,开始为了这个公司而努力。
    底下一片掌声。
    最后,让人事部经理秦丽华宣读了公司的制度,包括考勤制度等等。并准备张贴在车间里。
    整个大会开得很顺利,大家的情绪也非常高。
    公司放假一天,然后准备公司的第一批出口衬衫活。
    我们几个人一同到外面吃饭,工厂的路边上有一个瞎子在算命。我们走了过去,李玉平告诉了我的出生年月日,我没有说一句话,但是老盲人却说出我是一个总经理,以后要成大事,要出国等等。我们都非常地高兴,也同时觉得奇怪,他怎么会知道我的身份呢?我们做出口生意的,肯定要出国的,他是如何推断出来的呢?真是神了。
    坐在饭桌上,张厂长再次举杯:“你今天讲得很好,让我们为了以后的发展干杯。”
    我也举起酒杯。
    “晓升经理,我感到你今天的讲话给我们一个新的感觉,那就是我们都要实实在在地做事情,任何浮夸虚荣都是不好的。来吧,为了我们以后的成功干杯。”李玉平也敬我一杯。
    “晓升经理,一切都不用说了,全都在酒里了。”老谢就是这样用酒来代替一切表达。
    干杯吧,祝我们一切顺利,预祝公司业务兴旺发达。
    本书()首发,转载请保留
正式完全版 第八章
    我同外方的投资人通了电话,他们确认在十二月份来华参加我们这个合资公司的开业典礼。我们决定在那个时候要请很多领导和地方上的有关人士。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董事长兼厂长,他听后非常地兴奋。具体的安排我们准备到那个时候再定。
    我们开始了合资公司成立来的第一个订单,产品是衬衫,没有逃脱原来这个厂子的老本行,所以我不是非常担心,毕竟这个厂子的产品也曾经是北京市的名牌,在八十年代末也曾经鼓噪一时。听着李玉平讲述他们那个时候的火暴,我也是为之感动,那个年代大家的热情非常地高涨。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的明争暗斗,加上车间发生了一次火灾,使得工厂的元气消失了,书记下台,安斗成了书记和厂长。但是他们明显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所以厂子开始下滑,到了倒闭的边缘。
    我们的订单进行得非常顺利,原料是由钱方提供的。他是我认识的面料供应商之一,而且是仅有的几个供应商之一。到了交货的时候,我们要求的是厂装,就是让集装箱来厂子里,由我们自己装。也许是在这个老企业里很少有集装箱来的缘故,所以大家此时此刻都非常激动,我更加如此。这个是我第一次在自己管理的工厂里出货,也算是自己成功的一面吧。我感到非常地自豪。这个集装箱的出运,也给那些观望和幸灾乐祸看笑话的人一个回击。我表面上从来不说什么别人的坏话,但是从心底里还是在较劲,要让那些人好好看看我的能力,不论是管理还是经营,甚至是工作,都非常的务实,同他们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来到厂子里的是一个四十英尺的集装箱,一个庞大的家伙。别看厂子的院子小,但是集装箱车的司机还是非常灵活地把车给倒到了成品库的门口。厂子里的几个搬运工把集装箱的门打开,然后就开始装箱子。秦丽华主动招来所有的管理人员参加助阵。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兴奋的笑脸和汗水。我为大家的支持而感动,为他们为了支持我而努力工作而感动,为了他们有那么一种齐心要把工厂搞好的热情和精神而感动。两个多小时的工作,集装箱装完了,箱子尺寸计算得非常好,正好装到门口。那几个工人又开始把门关上,然后把海关铅封给锁上。我在司机拿来的运单上签了字,其实我的签字要在平时没有什么,但是今天不一样,这是因为我们这次是合资后的第一次发货。车走了,我看到大家还在大门口望着远去的车,久久的久久的……
    车间没有停,还在继续做着货,但是我感到自己现在同以前不太一样,原因就是我开始产生压力。没有订单是不行的,刚刚开业不能没有活干,让工人放假。别说我自己面子不能够过,就是董事长也不会干。让我来的目的就是要我接到更加多的订单,让工厂不至于停下来,最后才是创造利润。可是我手头的订单明显跟不上。这个问题可把我给难住了。好在我正在谈的一个出口意大利的丝绸衬衫,数量在十二万件,所以我心里踏实了一些,但是这个订单刚刚开始打样品,还没有最后定下来。无奈之余,我只好开始利用原厂的原辅料,做些自己设计的款式,看看能不能在内销市场上卖掉,这样也可以缓解一下资金紧张。董事长是坚决支持我的做法,他对我说,不要想什么,东西放在库里也没有用,何不使用上,就是要同原厂的财务计算一下成本。我同意了,在没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使用原厂的原辅料倒是一个好事。我没有过多地讨论什么,在董事长的支持下,我们开始使用原厂里的原辅料。
    由于是刚刚建立,我的管理经验肯定是不够的,特别是服装厂的业务上,这不是简单地贸易公司,而是实际的加工,面对的是几百号工人,所以我必须要对业务,特别是厂内的事物逐一进行了解,这样我才可以成为内行,不能让别人说三道四。熟悉生产流程是最为关键的,同时还要能够看到每个流程之中的问题,遇到了问题,要知道如何去解决。下一步是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而不是一成不变。我开始考虑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需要彻底地分清楚,不要为一些事情而争来争去,造成工作上没有效率,把时间浪费在无休止的讨论之中。
    车间记件这方面,我还是延续了过去的那一套,没有做什么改变,其原因就是我自己还没有彻底地搞清楚里面的事情。那么就只好按照李玉平的想法去做。原来车间有统计员,现在还有。每个月报上计算好的工人工资,由财务部发放。
    车间的人员安排也没有变化。每个组两个组长,一个车间一个主任。
    这天,我们在一起吃饭。李薇和王师傅提出每条线安排一个组长比较好,这样管理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否则组长的职责总是分得不清楚,组里出了问题不知道找谁。李玉平对此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她总是同别的人扭着劲儿。她坚持认为传统传下来的做法不能够改变。我没有听她,还是非常相信北京来的师傅,所以我的观点倾向了李薇和王师傅一边。李玉平感到非常地气愤,但是表面上还是带着笑容。
    对于记件工资问题,我弟弟提出可以把一件衣服的制作分成若干个程序,每个程序有时间限制,可以由技术部来测定,这个时间的计算是根据公司整体费用和工人工资的平均底限测算出来的。比如要求平均每月工资是四百元,就乘以记件工人的人数,就是这个公司要支付给车间的工资,用这个总的工资数额,恒定出每月要求完成的产量。我弟弟已经计算过,他告诉我应该在零点零零三左右,也就是说每分钟要达到这个钱数。听起来,从计算公式来讲有些复杂,但是道理是这样,所以如果实施就要给先行的体制进行大的动作。这个是一个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为了以后我们实现电脑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我敦促李玉平和李薇公共研究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的办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