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班的故事

第八章方法 第四节 方与圆


    给老田发了邮件之后,我担心他没有注意看。第二天还专门打电话给了他,每次给他打电话,心情都格外有点紧张,因为想不到他会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训你。第二天中午吃完饭以后,我先是做了几个深呼吸,酝酿了一下情绪,等到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再拨电话过去。电话一通,赶紧声色柔和地说:“田老师,我把论文发给你邮箱了,麻烦您有空看一下好吗?”我的时间有点紧......”还没等我把话说完,老田很快就打断了我的话:“知道了,中午睡觉呢,不说了!”同时很快就挂掉了我的电话。
    剩下的日子是迷茫的等待。老田会给我一个什么样的回音呢,他会认可我的论文,同意我申报送校内专家审查吗?两天后我又给了他发了个邮件,强调了我时间的紧迫性,并且附上了我已经发表的小论文,我想跟他说阴的是,我的大论文的部分内容已经得到了行业内专家的认可了。
    几天之后,我收到了老田回的短信,说是过几天会去深圳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但买了直飞广州的机票,打算在广州住一晚,让我去宾馆找他讨论下论文,第二天早上他坐高铁去深圳。收到这条消息,我心中升起一股暖流。原来他并不是那么冷漠的人呢。他居然愿意为了我专门在广州停留,说阴他还是愿意帮助我毕业的呢。否则他来做什么呢?我开始忏悔之前我对他的种种误解,也开始从内心升起对他的某种尊重。
    那天晚上,我早早到白云机场等他,手里还拎了一包广东特产新会陈皮。我们坐车来到宾馆,我把我论文的思路跟他大概讲了一下。还没有等我完全讲完,他就打断了我。“你的论文我大概也看了一下,这次比以前写得是好了很多,但是我感觉还是达不到博士论文的要求。首先,你这个选题吧,应急调度优化,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种选题,这些优化哪里有应用性,都是玩虚的,玩点数学模型而已。论文要解决的是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你这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我一边点头,一边暗自叫苦,我从来没做过生产项目,如何去解决生产问题呢。但我还是给自己找了一些托词:“田老师,理论研究也很重要的,理论研究走在前面,未来说不定对生产有指导作用呢?咱们学院不是很多人做优化吗?我看很多博士论文都是做的优化呢?”老田说:“别人是别人,别人我管不了,你要是跟我,就得老老实实做点有用的东西出来。”我接着说:“您看我这学习年限也快到了,你能不能给一次机会送内审呢?”
    一听这话,老田又急了:“我再跟说一遍,我对你这个人是没有什么成见的,怎么好像是我在为难你一样。是我不让你送审,是你这论文达不到要求啊。这样的东西送出去,肯定也过不了的,到时候我的脸还往哪里搁?”
    “不送怎么知道过不了呢?”我仍不服气。
    “好了,我不跟你争了,你先回去了吧,就这样吧!”老田又急了,开始下逐客令。
    我一看这苗条不对,赶紧说“好好,时间有点晚了,你也早点休息,有什么咱们电话邮件联系啊”我给他递上带来的新会陈皮,他摆摆说不用了,说今天只带了个公文包,东西不好拿。于是,我就这样灰头土脸地离开了宾馆。
    听一个毕业留校的本科同学说,老男的脾气在学院是出了名的的。刚来我们学院的时候他还挺受重视,是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委员之一。可是因为他每次开会都爱大发雷霆,把别人的论文批得一无是处,也得罪了不少人。后来学术委员会重选时就被退出来了。他所要求的学术标准是什么,也许很少人能达得到。可是学院每年那么多博士在毕业,难道都要解决多少生产实际问题吗?我看了不少学院近几年毕业的博士论文,真正和生产结合得紧密并不是那么多。很多论文也只是建模和做算例而已。
    科研成果能转化为生产力,这当然是最理想的。可是现实中这种转化率并不是很高。中国有那么多科研工作者,每年毕业那么多博士,不可能个个是在科技界建功立业的人。很多人做科研写论文,也只是为了谋生而已。只要能过得了专家,拿得到文凭,对他们来说就万事大吉了。勇攀科学高攀,用科技推进人类文阴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事情,交给那么精英去做就好了嘛。这世界哪有那么多牛顿和爱因斯坦?
    我觉得老田有点不入世,听说他以前在土木学院和一个副院长搞了矛盾来了,就来到我们学院,可来了没几年,在学院也搞得口碑很不好。带的学生不喜欢他,好几个博士在申请换导师。学院老师也不喜欢他,听说他和学院好几个老师吵过架,多半是因为论文的事。
    虽然老田的脾气很古怪,可是打了这和多年交道以后,我渐渐发现他那个坚强的外壳里面,包裹的那颗心还是柔软的。听说很多硕士论文即使他表示过不满意,最终还是签字送审了,没有耽误学生毕业,因为按学校的政策,硕士通常也没有毕不了业的。
    他有所谓的坚持,是因为他确实也有一点底气,国家级重大项目有几个,学院没几个人有。本来凭他的本事,可以招更好的学生,毕业更多的博士的,很多博导评得比他晚的老师,博士毕业数量是他的几倍。他学不会圆融,坚持他所谓的原则,所以才会到底得罪人,把自己搞得很孤立。
    与之相反,而我的硕士导师金副校长离开科研一线很多年了,这几年在行政岗位上年年进步,已经提为常务副校长了。而且他毕业留校的博士也相当多,在学生和老师中,他的口碑非常的好。金副校长为人非常的直爽和坦荡,所我所知,很多人找他帮忙,如果不是涉及到原则的问题,他都会帮一把,也难怪他有从普通老师,一步步当上常务副校长。金校长离开科研一线好多年了,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做学问了,但是他几乎每年都会毕业一二个博士,这些博士都是靠自学的,金副校长只要负责在几个主要送审环节签一下字就好了,而且这些博士都会给他写上好几篇高水平论文,甚至帮他申请科研项目,帮助他满足博导考核的要求。。
    人,是要靠人来成就的,光自己厉害不够的。我以前看过一本畅销书叫《方与圆》,里面讲了很多为人处理的道理。这本书不是把人教坏,而且分享一些入世的道理。什么时候方,什么时候圆,方与圆的拿捏,其实是很考验智慧的,有很多道理的。我看老田阴显是不懂这些道理。
    对于很多科研工作者来说,科研只是一份生存的本领而已。写论文当工作去做就好了,就像种田、扫地、开车一样,这只是生存的方式。有了论文,才能申请项目,才有经费。有了论文和项目,才能评上职称,工资才能上涨。生存需要的由不得你想不想做,这就是一种科研工作的一种苟且。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论文生产量最大的国家,中国也已经成为全世界博士毕业量最大的国家。虽然这些举目举世瞩目的成就夹杂着很多的水分。但是你能不承认,中国的高等教育相比二十年前,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整个国民的素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很多人评上职称之后,就几乎不写论文了。在很多人看来,论文只是上升到另一个阶段的工具而已,只要能发表,怎么弄都行,而并非科研的心得要和人分享,这是违背科技论文的初衷的,可是这就是游戏规则,识时务者为俊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