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等

第37章


    
  ⑤圣欧芮纳(《福音书备考》)和鲍费尔(《论斋戒》)引用的约瑟夫的话是到这里结束的;可是在约瑟夫的原书里,还有这样一句:“同样不相信,有哪一个妇女对其丈夫节守忠贞。”    
  ⑥“共有的”。    
  ①鲍费尔和圣欧芮勃引用的约瑟夫原文中未作说明。然而在约瑟夫原文里还有某些细节,其文如下:“所以,当他们旅行时,不必为行装操心;他们只需带自卫武器以防小偷。每个城市为此专门挑选一名财产保管员,其职责是:照料异邦人,向他们供应衣物和一切必需品。此外,他们的穿着简朴,仪容端庄,如同用良好的纪律训练出来的年青人一样。”    
  ②以特有的方式做礼拜。    
  ①在太阳升起之前,不说一句与神无关的话,只赞美天主本人,仿佛在祈求保佑太阳能升起来一样。有些学者,由于弄错了文字的意思,认为这是一种对太阳的偶像崇拜;可是这种理解方式是荒唐的。十分明显,当约瑟夫在此处以及在他的《犹太古代文物》一书里赞扬埃塞尼人的虔诚时,他并不是想说他们极其愚蠢地崇敬这有形的太阳,并以他们的祈祷催促太阳早早升起。很清楚,他们虽然面向太阳,其实是向上帝祈祷。在我看来,这不单意味着他们朝着初升的太阳,象人们通常讲到的初期的基督教徒那样向上帝做祷告;而且还意味着他们象初期的基督徒那样,把对上帝的崇拜用对太阳的崇拜这种具体方式表现出来。难道还有比大卫的圣诗更为优美的东西吗?这圣诗也许是约瑟夫谈到的一种古代的祈祷,古老祖先的(赞美天主的)一支歌:“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耶和华我的神啊,你为至上,你以尊荣威严为衣服,披上亮光如披外袍,铺张穹苍如铺幔子……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将地立在根基上,使地永不动摇。你用深水遮盖地面,犹如衣袁,使水高过山岭。你的斥责一发,水便奔逃,你的雷声一发,水便奔流,诸山升上,诸谷沉下,归你为他所安定之地……耶和华使泉源涌在山谷,流在山间……使人从地里能得食物,又得酒能悦人心……你安置月亮为定节令,日头自知沉落。你造黑暗为夜,林中的野兽就都爬出来。少壮狮子吼叫,要抓食物,向神寻求食物。日头一出,兽便躲避,卧在洞里。人出去作工,劳碌到晚上。耶和华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满了你的财富……你掩面,他们便惊惶,你收回他们的气,他们就死亡,归于尘土。你发出你的灵,他们便受造,你使地面更换为新……我要一生向耶和华唱诗,……”(《圣经·诗篇》第一百零四篇)。这里,上帝显然是以它的表现形式——宇宙,即以他的活动和他活动中制造的业绩而受崇敬的。《诗篇》作者崇敬的不是宇宙,而是宇宙间的上帝;他在宇宙的背后发现了上帝;他在这客观的世界中发现了上帝的威力,上帝的爱和上帝的智慧,而这世界既遮蔽着上帝,又表明和显示着上帝的意志。埃塞尼人日出前的祈祷肯定就是这种意义。约瑟夫的这一段落还可以在费龙对泰拉巴特人的叙述中得到进一步说明;我们将在后面看到这一证裙。再说,人们不可能不感觉到在埃塞尼人对太阳的晨祷,也就是对隐藏在这一象征或确切地说对这一表现形式后面的神化的太阳和心灵中的太阳的祈祷和印度著名的晨祷,即所有婆罗门僧侣早晚吟诵的由维大根据玛努的著作简写而成的沙维特里太阳颂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而在这印度最神圣的祈祷中,也是表面上向着太阳沙维特里,而事实上则是向着神化了的太阳。参见《新百科全书》婆罗门教一词释义。    
  ①根据我们计时方式,应是上午十一点。    
  ②约瑟夫此处用的是一般词汇。“麻布”所指的东西就是他后面所说的“圣服”,也就是再后他所指的腰带和围腰,显然埃塞尼人缠身的这种腰带,是在他们每天沐浴和公共用餐举行仪式不准穿任何其他服装时使用的,也正是亚当和夏娃在人间乐园里所围束的腰巾:“两个人的眼睛睁开着;他们看清自己赤身裸体,于是他们共同把榕树叶穿连起来,就成了腰巾。”大家知道,在基督教前期,大部分基督教徒,把在宗教仪式上模仿裸体的亚当,夏娃作为自己的职责。在十四世纪吉普赛人的亚当分子和一部分再浸礼教派中间也出现过类似的教俗。    
  ③“履行了净身仪式后,他们到一个专用的房屋里聚集。异教徒是任何人都不准来这里的;而他们正如奔往圣堂一样朝这个饭厅走去。”这段文字如此清楚明显,但至今却几乎未被理解。人们并没有领会到这个异教徒不能进入的专用大厅恰恰就是饭厅,圣餐的地点。但是约瑟夫在这里却是明确这么说的,而且为了使人更加明白,他还加上“他们就象奔往圣堂”这一句。    
  ④鲍费尔注明的原文还加上:“纯洁的,并非肮脏的食粮。”    
  ⑤“赞美神”。在约瑟夫著作的原文上还加有:“感谢上帝为他们提共粮食”;似乎这一句是添加上去的文字。    
  ①在这里,我注意到约瑟夫使用了“医治”这个词,因为这与我后面对于泰拉巴特人所作的解释完全一致。    
  ②约瑟夫的原文是“说到过的那种围裙”,而在鲍费尔文章中只有“围裙”的字样。    
  ①把鲍费尔的原文和约瑟夫的原文加以对照,发现在约瑟夫原文中,援引的希腊文,看来是一种笔误,但并不改变任何意义。根据这种变化,可以翻译如下:“他越来越接近他们的生活方式,并可参加最神圣(最纯洁)的净身沐浴。”    
  ②“进入公共生活”。    
  ③或者,按字面直译为“在品尝公共食物之前”。    
  ④希腊原文为:TGιEFραDGHσιB.    
  ⑤或者“如果没有上帝的准许,就没有强者的到来。”    
  ⑥这里我们也应理解为埃塞尼人在他们居住的城市里有时占据的民政和军事的高官显职,以及他们等级制里的种种级别。约瑟夫在他的《犹太战争》(第二卷第二十章,第三卷第一章)一书中谈到一名称之为约翰的埃塞尼人,是塔那地区的总督,并在阿斯加龙附近向罗马人开战。    
  ①这段话使许多评论家深为窘迫;一些人认为这段文字已被纂改。在约瑟夫、圣欧芮勃和鲍费尔的著作里,原文都是这样写的:IαDωBαγγCAωBδBσμαDα即“天使的名字”(直译为:遣使)。哈佛冈建议写成:IωHαγCιωB即“净身的办法”。而我认为这并没有什么根本改变。首先显然这里并不是要谈天使们——有些人却认为是那样——说他们错误地向埃塞尼人报告圣保罗在他给哥洛西人的信简中所说的话:“因为你信仰天使,但愿你是不可征服的,等等”。的确有些犹太人,从那时起,把天使看作每个人的守护神,因而信仰天使的教俗遍及巴勒斯坦,特别是在萨巴依教派中,这我在前面已经提及(参见第168页注)。但根据我们对埃塞尼人的了解,没有什么可以假设他们也热衷于这种信仰;好象一切都证明与此相反。此外,约瑟夫这句话的前后背景不容争辩地证实了他不是要谈天使,而要谈有关埃赛尼教义的著作中的某些问题。总之,它清楚地表明应该对这些著作的作者们怀有敬意。所以勃里多在他的《犹太历史》一书中,还有其他一些人,都是这样理解的,尽管“遣使”这个希腊字对他们来说仍然是一个谜。他们翻译为:“编写这些著作的神圣的启示者和使者”。阿尔诺·唐第利的理解是:“向初学教理者传授学说的启蒙人”。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困难呢?“遣使”在这儿表示福音传道者。许多学者对这个词感到为难,都未能考虑到这层意思。“福音传道者”一词,表示某种教义或某宗教活动的报告者,实际上早在基督教之前就已出现。福音传道者的希腊文写法是:CHαγγCAιEηE或者:CHααCAGξ,简写为αγγCγGE,成为报告者之意。不仅是犹太人将报告者一词用来表示宗教含义。在希腊语里,凡是获得启示的人,或请求得到神谕并来报告这降谕之神的答复的人,都称之为αγγCAGE.宣告神谕的行动本身叫做传道(αγγCAιη)或αγγCAια,拉丁文即denunfiafio.凡是这样带着圣旨的人应该负有使命,即揭示神谕的使命。所以古词词典上把“传道”(αγγCAιη)译成PraecipuaPotestasrenuntiantioroculiquodquisaudivit.这个直接词义还可引出另一个词义来。上帝的神喻被传授后,可以说赋有了某种价值,就要有所报答。人们说:“你们得到了一个神喻,就欠下了一个福音,”也就是说为了感恩要作出牺牲。由此便产生了这样一个在表面上看来很奇怪的词组:献祭福音(JHCιHCHαγγCAια)。这在希腊语著作乃至拉丁语著作中都可看到。普鲁塔克说:“福西翁在接到菲利浦·特·玛舍杜阿纳的死讯以后,不准他的人民把福音当作献祭。”引自《福西翁的一生》)。而西塞罗写给阿底居斯时也提到这一点。在希伯莱人中也是这样;上帝不能传递神谕,也就是说不能让人了解他的意志,除非是那些首先接受他意志以便执行特殊使命,即解释、宣告上帝意志,换句话说传道福音的人;而这些人则被称为福音传道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