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等

第38章


有关这方面的证据很多,上帝将告诉福音传道者如何传道:“站在高山顶上,你向西翁布讲福音吧;提高你的声音,向耶路撒冷宣告好消息吧。”“上帝传出了旨意……看山上留下的传授上帝意志的福音布道者的脚印。”然而所谓上帝的神圣意志或特殊教谕,也正是指的教义:这是十分显然的。当耶稣的门徒开始传布他的教义,宣告他的来临的时候,他们自然地取名为福音布道者。福音布道者指的是无论用口头或书面形式传布新的占统治地位的教义的人。圣保罗曾多处用肯定的语气强调了这个意思,他说:“一部分人的职责在于教授(即福音传道);另一部分人与其说是神学家,不如说是牧师”。“事实上一部分人是福音传道者,而另一部分人是牧师”。此外,圣保罗写信给梯莫底,嘱咐他要注意教义的纯洁性:“要写出作为一个福音传道者的书来”。同时圣保罗常常提到他自己的福音书,即他的理论,以及说明救世主来临的方式。综上所述,我认为不可能不得出如下结论:一、在希伯莱人中,凡肩负神圣使命,宣告上帝意志的人,不管是一个简单的旨意,一种信条,或全部信条,均称为报告者,按字面翻译成希腊文为“遣使”,“遣使”这个词在希腊宗教语言里同样用来表示同一使命;二、因此,这种表达不是基督教里所特有的,因为在古老的犹太经书里同样可以找到;可以这么说,希伯莱人和希腊人常常用这个词来指肩负着特殊使命的人,他们或是传授上帝的特殊意志,或是传授一种教义。因而,当约瑟夫谈到埃塞尼人神圣的作者时,根据希伯莱人惯例,使用希腊语中的字眼,称呼他们为“遣使(αγγCAGι)”,即启示者,报告者,或者福音传道者就不奇怪了,因为遣使(αγγCAGE)”同“福音传道者(CHαγγCAGE)”或CHαγγCAιEηE完全是一个意思。    
  ①就是说最大多数,大多数,绝大多数。    
  ①希腊文为IαELαFαρωBBησGHE    
  ②希腊文为KGCEωHFωρGH    
  ①希腊文为JCGAGγGHσιB    
  ②此处可能指《圣经》、犹太正经的普通经书。然而也不能绝对排除埃塞尼教派专用的《申命记》经书的思想。一般说来约瑟夫和费龙似乎愿意把他们叙述的属于这一教派的一切东西看成是整个犹太教的。他们开始时就把犹太宗教划分为三大教派。这样某一教派专有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就可变成整个宗教的组成部分,即整个犹太传统和教义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其他两大教派中可以遇见的一切情形那样。    
  ③约瑟夫在他的著作中几次提到埃塞尼先知的预言。在《犹太战争》中,埃塞尼先知犹大就曾预言伊尔冈的一个儿子安底高纳,要被他的兄弟阿里斯多布尔亲手杀死(公元前106年)。尔后(在第二章),一位叫做西蒙的埃塞尼人对阿尔盖洛斯行省总督的一个梦进行解释,结果,他预测的事发生了,奥古斯特强迫这位总督流落他乡(基督年八年)。在《犹太古代文物》里,又一位名叫玛纳汗的埃塞尼人向童年时代的爱洛特预言他将成为犹太王。爱洛特在公元前四十年果真成了国王,他想起了玛纳汗,便派人前去请他预测自己能否统治长久。根据约瑟夫的说法,爱洛特对他得到的能够较长时期执政的答复十分满意,因而他始终十分尊重埃塞尼人,与其他教派的人相比,他给予埃塞尼人以更多的自由。    
  ①所谓连续性(IFBδιαδGFηB)是指生命遗传本身。埃塞尼人的教义,正象我马上会证明的那样,是关于生命和生存的具有最崇高最深刻意义的宗教信仰,如果谁由于害怕,不愿结婚,那么在其他人看来,这人就给生命本身带来本质上的危害;因为生命应该有所延续:这正是约瑟夫这一句话表示的意义。②即法利西教和萨多塞教。——译者    
  ③MιμαρμηBη,天命之意。约瑟夫使用了希腊字的“命运”。由于缺少一个词来表达上帝对他的创造物的作用,这作用可以从称之为“宿命”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恩典”的方面去看,或最终就是“天命”的一般意思。    
  这段话并不是约瑟夫唯一一处有关埃塞尼人的论述。每次涉及到犹太教义的时候,他总是就埃塞尼教作论述。他在《犹太古代文物》(第十三卷第五章)一书里,当他叙述到玛伽贝时期①,反对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希腊诸王的起义,进而叙述公元前一个半世纪的若那培斯②统治的时期,他停下历史事件的情节,去谈论当时在犹太人内部存在的教义上的分歧,他说:“那时候,犹太人里有三种教派,他们对人类事物上的想法各不相同:第一种人称为法利西人,第二种称为萨多塞人,第三种称为埃塞尼人。法利西人认为,有些事物,不是所有事物,是命中注定要产生的;但同样也有些事物具有自身的内在原因,它们具有偶然性,不是造就出来的③。但是埃塞尼人把命运①推崇为一切事物所不容分辩的主宰,认为除非得到它的赞同,否则人间不会发生什么事情。至于萨多塞人,他们彻底否认命运②,认为命运决不存在,人类事物的因与果不是寓于命运之中:他们把这种因与果归于人们自身;人们得到好处是自身的原因,人们有了痛苦也是由于自己丧失理智所造成的。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在《犹太战争》第二卷里以较长的篇幅作了论述。”    
  ①玛伽贝是犹太的别号,后成为公元前一、二世纪为争取自由而战的犹太民族领袖的通称。——译者    
  ②若那培斯是玛伽贝四兄弟之一,率领犹太人英勇善战,赢得了胜利。——译者    
  ③IιBαδNCφCαHDGιEHπαρFCιB,σHμCαιBCιBICFαιGHγιBCσθαι。评论家们对这段文字感到十分棘手,许多人企图修改原文,因为他们不懂得σHμCαιBCιH和γιHCσθαι这两个词的意义的区别。后者表示自然发生和在创造者不断努力下产生和诞生的事物;而前者则表示一种偶然性,它不是决定性的和必不可少的,或者表示由于创造物自身的行为而突然产生的事物。    
  ①指神的意志,上帝。    
  ②即上帝。    
  然而,约瑟夫③在他的《犹太古代文物》(第十八卷)中重新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是当他谈到他称之为第四教派,或犹大教派和萨托克④教派的时候,他走得更远。这第四教派的信条尤其认为,任何犹太人都应当自由地生存和死亡,除了上帝的统治之外,他们不承认任何其他统治;这一教派是在奥古斯特命令进行调查时诞生的。约瑟夫把第四教派视为犹太人灭亡和罗马人把他们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很谨慎地把它和其他三种老教派区别开来,认为它是新兴的教派。在这里,他又回到前三种教派上来:“自古以来”⑤,他说“犹太人就有三种本民族的哲学教派。”当他论述了法利西人和萨多塞人之后,又这样继续说道:“埃塞尼人⑥喜爱让上帝完全主宰一切。他们相信灵魂不死,认为只要具有美德,总会获得理所当然的报益。他们把祭品送到寺院;但是由于他们实施不同的净身法,他们不在那儿献祭;为此,他们被逐出公共祭台,于是,他们在家里献祭。此外,他们是人类中最优秀、最有道德的人①。他们主要从事农业劳动。他们的平等制度②令人钦佩,超过了所有同他们一样公开主张讲道德的人们的平等③。确实,这些人是极少数,无论在希腊人中,还是在蛮夷人中都是如此,虽然在后一种人中,这样的制度还是十分古老的④。这是因为,为了使他们的社会具有完美而永恒的公正,他们中间的所有财产一律归公,入教时富有的人也不能比一无所有的人更多地享受他的财富。实行这种生活方式的人数超过四千。他们不娶老婆,不想拥有奴隶,因为他们认为这后一种行为极不公正;至于婚姻问题,他们认为它是引起敌对和分歧的一种因素。但是由于他们离开其他人类单独生活,他们只能彼此轮流担任服务的职责。大家挑选他们之中最优秀的人征集他们的收入和土地上的收获;他们让传教士制作面包和食品。他们的生活方式与达斯地区勃莱衣斯特人的生活方式毫无两样,而后者的方式同样特别引人注目。”①    
  ③这里是指法国修士约瑟夫(1577—1638),他曾在军队和宫廷里服务,后成为传教士,还皈依新教,同时也是黎希留的亲密助手。——译者    
  ④萨托克,公元前十世纪耶路撒冷的大教士,是萨托克大教士教派的缔造者。这一教派一直流传到公元前一、二世纪的玛伽贝时期。——译者    
  ⑤希腊原文为:MNFDGHπαBHαρFαιGHDωBπαDριωG    
  ⑥希腊原文为:MNσσηHGι    
  ①希腊原文为:OCγDιEGιδCαAAωCαBδρCEDGBDρδπGB    
  ②希腊原文为:IδδιFαιGB,即他们的正义,是说他们正义的社会,他们平等的社会,这可以从此句的上下文中充分加以证实。    
  ③这就是说生活在教派里的人都在行动中讲道德,象希腊哲学派别一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