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等

第55章


平等可以理解为每个人对自己的一种个人的、个体的和自私的感情;但与此同时,倘若不是最积极地、最肯定地承认他人的权利,平等就不成其为平等了。    
  平等这个词概括了人类迄今为止所取得的一切进步,也可以说它概括了人类过去的一切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代表着人类已经走过的全部历程的结果、目的和最终的事业。为了平等的实现,所有的启蒙者和启示者前赴后继,在一切领域进行探索,绵延不断的战争使无数人的鲜血洒遍了江河大地,在多少个世纪中,全人类洒下多少汗水。人们个人的苦难,正象他们经受的集体的苦难一样,其神圣的目的正是为了平等,为了平等的感情,平等的观念。为了使人类精神接受这种观念,苏格拉底和耶稣献出了他们神圣的一生。然而同样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人类发明了指南针,发现了美洲,发明了印刷术,实现了各种各样伟大的发明。还是为了这个目的,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王朝出现在大地上;但同样也是为了这最终的事业,奴隶们辛勤地为征服者的大军铺平了道路。           
《论平等》 
勒 鲁著 王允道译        
附录 关于人类的学说(警言) 致读者    
   能够拯救我们的是信仰,是宗教。可能拯救我们的也许是宗教的统一。将来拯救我们的是热爱统一,以及热爱萌芽状态时的统一的教派:即将能实现自由、博爱、平等、统一的教派。    
  (皮埃尔·勒鲁)    
  致读者    
  四年来,在君主制度下,在许多不同作品中阐述的原则,构成了关于人类学说的基础,并在这里以警句的形式汇总、编纂,介绍给大家。这些原则综合了一定数量的家族,使它们生活在对结社的共同探讨之中。    
  在本书开始,我们就看到建立在生命的法则、三位一体的法则基础上的人类学说是一门关于上帝、个人和人类的科学;这一学说证实了人类团结的伟大原则,它主张自由、博爱、平等;所以它更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但是它若要成为感情和知觉,若要把存在的全部包括在内,它必然包含着组织上的政治原则和生存上的经济法则。    
  面对着人类本性所具有的天赋差异,以及物质生活中的重重阻力,人们发现了组织原则和存在法则。    
  二月革命①已经到来。它承认和宣布了结社权利。今天有许多社团要成立。有的社团并不象我们一样需要克服物质上的困难;但是,如果它们没有宗教原则和组织与存在的法则来作指导,都将不可避免地要归于失败。对于所有那些受我们信仰鼓舞的人来说,这样的时刻也许已经来临,他们将分散到全世界去宣布我们不怕称之为当代的好消息的事件。    
  ①这里是指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第二共和国。——译者    
  在我们完全献身于这一使命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学说概括为一系列的警句,而若要理解这些警句,无疑需要作进一步的解释;但它们体现出各种公民的整体及其内在的联系,倘若以别的方式来探讨和研究这些公式,则需要撰写许多部分门别类的专著。    
  迫使我们把这学说的基本要点概括为警句的还有另一个理由。自从革命爆发以来,形形色色的毁谤、诬陷并没有饶恕我们:我们愿意明确证明我们的信条的崇高性和纯洁性。    
  总之,有许多我们所坚持和宣扬的真理,最终粉饰所谓的各种制度,并掩盖其缺陷和污点。这些真理,从它们理应占据的地位,以及事实上它们在真正的学说中所占的地位来看,一旦它们被证明和我们称之为三段式的组织法则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致人们不可能把它们单独拿来轻率地加以运用,这种可怕的真理和谬误的混淆就会消失。    
  这根本不是我们要传播的信条。人类所称的信条,只有当大多数男人和妇女能够在共同信仰的原则上团结一致的时候,才有可能。我们坚信这正是我们今天已经习惯了的信仰。    
  在这种信条尚未确立以前,我们从事个别的工作并提出简单的主张。这正是我们要承担一项只能靠我们自己独有的智慧才能保证其正确性的工作真正动机,尽管这能够而且容易证实我们是否充分查考过原著。    
  至于这些原著,我们主要列出下列著作:    
  《关于不断进步或完善的学说》;《论十八世纪同十七世纪的联系》;《基督教的秘密》(《百科杂志》,1834年)    
  《新百科全书》关于可靠性、意识、同意、忏悔的词条。    
  《驳折中主义》    
  《论上帝或宇宙存在和个体存在中的生命》(《独立》杂志,第三卷,1842年)    
  《论人类及其原则和未来》    
  《论平等》    
  《向哲学家和政治家的演说》    
  《论国教或宗教信仰》    
  《论财阀政治或富人政府》    
  《阿瓜多先生的马车》    
  《论追求物质财富》    
  《关于人类学说的演说》    
  《关于建立星期日的三部曲》    
  以及《社会杂志》的一般哲学论文。    
  路克·德扎热,奥古斯特·德穆兰           
《论平等》 
勒 鲁著 王允道译        
序    
   一    
  一个人,若不和其他人一道组成社会,则无法获得精神、道德、物质上的生存。    
  任何缺乏宗教的社会都不能在精神、道德、物质上存在。    
  一些人如果不能在某些真理方面达成协议,不能在他们当中建立基于正义观念的共同法则,以及不能自己完成某种工作,或不能迫使另一些人为他们完成某种工作的话,事实上他们无法在哪怕是最小的社会中生存。    
  对于人类迫切需要宗教这一点的认识,就是对人类的一切划分,一切进步的解释。    
  过去人类一直追求宗教,结果是人类的向往、痛苦和招致惨痛教训的错误。后来,宗教不断地被人们揭示,结果人类获得了成就、智慧并不断地进步。    
  今天,宗教继续不断地被揭示,使我们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一种高尚的人生观,以及实现这种观念的可能性;当代人在神秘的预感支配下激动焦躁,并自感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对于未来世界的憧憬所驱使:为了迎接一场巨大的普遍的变革,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今天,人类认识到自己在不断完善。他在寻求建立在自由、博爱、平等、统一基础上的城镇。    
  这些理想还没有一种已经实现:因此人类处于全面的物质、道德、智慧的贫困之中,这种贫困也许比人类在过去的演变过程中所经受的贫困更为巨大;但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的一切伟大、希望和智慧。    
  我们之所以感到并估计到我们目前的不幸的程度和范围,那是由于能够战胜这种不幸的原则已经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自己,我们的全体同胞都因残酷的饥饿和赤贫而遭受痛苦,但是我们知道人类应该,而且能够从中解放出来;    
  我们自己,我们的全体同胞都因为人们的不道德,缺乏正义和分崩离析而遭受痛苦;但是我们认识到并估计到这种不幸,因为社会更为高尚的道德和组织观念给了我们以这方面的启发;    
  我们自己,我们的全体同胞都因人们不信宗教、伪善、愚昧和无知而遭受痛苦;但是我们能认识到这些现实,并沉痛地为之大为震惊,因为宗教已开始擦亮我们的眼睛。    
  二    
  以人类学说的名义,我们向全世界介绍真理的整体,这真理只是基督教和以前所有的伟大宗教在适应我们时代的条件下的发展。    
  宗教的基础,就是三位一体:我们设想中的宗教,应不可分割地包括信条、道德或社会组织,以及政治经济学。    
  人类学说就是一向存在的启示生命的自我意识,它既是三位同时又是一体:信条——组织——生存。    
  信条构成人类学说的第一部分,并与科学相适应;    
  组织构成第二部分,并与道德相适应;    
  生存的法则构成第三部分,并与政治经济学相适应。    
  信条是真理的总和,它涉及上帝、人类和自然界的生命。各种真理用同样的原则连系在一起,并且把全人类统一在生命的共同体和发展的观念之中。    
  道德是出自人的本性的真正法则的人类结社。道德不只是风俗规则和社会关系中可以感受到的法则,同时也是表现出来的社会本身,是一种政治。“组织”这个词正确地表达了这种概念。    
  政治经济学则是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生产和分配的科学,它的因与果存在于人们称之为营养关系的普遍事实方面。生存这个词正确地表达了这种概念。    
  因此,下面将分三部分加以概述。           
《论平等》 
勒 鲁著 王允道译        
第一部分 信条——团结    
   上帝    
  1.上帝是生命的三位一体,它既无人称,又区别于个体的生命,尽管它潜在于每个个体生命之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