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作生活双赢--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第4章


  通过思考,你就会明白,人生也是不平衡的,经常是因为我们去扮演某一角色,却牺牲了另一个可能更重要的角色。假若你是位优秀的工程师,而且做得有声有色,但却可能不是一个好爸爸或好丈夫。你可能善于满足他人的需求,却常无法满足个人发展与成长的需求。
  同样,生活也不过是各种角色的一种无序的组合,要在不同角色间取得均衡,并不是指花在每个角色上的时间要均等,而是指要从这些不同的角色中抓住最关键的、最需要你下决心去完成的事情去做。只要你这样做了,你就会对各种角色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你的生活自然也就能保持一种均衡,并会主导全局。
  办事情应条理化办事情遵照有序化原则是一种非常理性的做事理念,它可以使你对做事情顺序的安排更加合理,时间的分配更加严格,从而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后事情却没有办好的结果。一天中午,笨猪正在家中的园子里悠闲地晒着太阳,它小时候的玩伴山羊突然造访。多年不见,笨猪很高兴,也很兴奋,忙不迭地去给山羊泡茶。但因为平时懒散惯了,不知道茶杯、茶叶放在哪个角落。于是,猪开始翻箱倒柜地找,好不容易找到一只落满灰尘的茶杯。它洗好茶杯,才想起茶叶还没有找到,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茶叶,正准备泡茶,却发现壶里的开水早已用完。于是,它又摇着尾巴开始烧开水,等到水烧开了,山羊却早已离开。
  客人来了,要泡茶,就要烧开水、找茶叶、洗茶杯。而完成这件事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顺序:
  找茶叶--洗茶杯--烧开水
  洗茶杯--找茶叶--烧开水
  找茶叶--烧开水--洗茶杯
  洗茶杯--烧开水--找茶叶
  烧开水--找茶叶--洗茶杯
  烧开水--洗茶杯--找茶叶
  前面两个顺序最费时,最后两个顺序效果好。可不是吗?等洗茶杯与找茶叶这两件事做完后才想起烧开水,就费时了。如果先烧开水,在烧水的同时洗杯子、找茶叶,效果就好多了。
  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篇讲求效率做好事统筹做事,使事情变得更加有条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办事情遵照有序化原则是一种非常理性的做事理念,它可以使你对做事情顺序的安排更加合理,时间的分配更加严格,从而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后事情却没有办好的结果。办事情有条理,不仅可以避免许多重复工作,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做事的目标和逻辑,可以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总结经验,为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础。同时,我们还能体验到一步步逼近目标的兴奋感,进而激发出更高的工作热情。
  常言道:万物有理,四时有序。这里的"序"是顺序、次序、程序的意思。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这样。序,就是事物发生发展、运动变化的过程和步骤,是客观规律的体现。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它要求我们办事情必须有条理、讲程序。
  对于程序及其重要性,长期以来存在着某些片面的认识。有人认为程序属于形式,没有内容那么重要;有人觉得程序是细枝末节,可有可无;有人甚至把程序当作繁文缛节,不但不重视,而且很反感。由此而来,现实生活中不讲程序、做事情缺乏条理的现象屡见不鲜,结果既影响办事情的效率和质量,又容易助长不正之风,给工作和事业带来损失。
  第8节:办事情应条理化
  为什么办事情要讲程序呢?我们不妨从程序的客观性来做一些分析。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展开的。事物的发展变化,从空间方面看,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组成部分;从时间方面看,各个部分都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并具有一定的次序。比如"种植"这一行为,就可以分解为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部分。这些部分均需占用一定的时间,并且有相应的先后次序。如果不在一定的时间播种,或者把收获和施肥的次序颠倒了,那么,种植行为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顺时而动,不违农时,是务农必须遵守的程序。尊重程序,实质上是尊重规律。这就是办事情需要有条理、讲程序的道理所在。
  也许有人会存在这样的疑虑:讲程序会不会影响效率?其实,讲程序与讲效率是一致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讲程序,缺乏制度、机制、法规、纪律的规范和约束,无章可循,各行其是,不但许多事情办不下去,而且整个社会也会陷入混乱之中,根本谈不上效率。譬如,一台功能强大的电脑,如果失去与之匹配的程序设计,其作用就难以发挥出来。从社会角度看,科学、严格,符合实际的程序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违反规定程序的行为则会给国家、集体和个人带来损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购物、乘车、参观等,都要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遵守规矩,各得其所。很显然,这样做是公平合理的,也是富有效率的。而一旦有人不守规矩,不仅会使公平受到破坏,效率也无从保证。相反的,如果你每天都能按照计划行事,效果就不同了。每天先用15分钟写下今天需执行事务的清单,之后,你就会清楚地知道,哪些工作是今天必须完成的,哪些工作是今后几天内要完成的,哪些又是长远的目标。这样你就会精确地找到需要优先处理的问题,从而避免被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分散精力。
  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有这样两种人。
  第一种人性子很急躁,不管你在什么时候碰见他,他都是一副忙碌不堪的样子。跟他谈话的时候,假如时间稍微长一些,他就会不时地拿出表一看再看,暗示他的时间很宝贵,表现出极度的不耐烦。他的公司虽然业务做得很大,但是效益总是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他的工作安排得乱七八糟。除了上班时间,他的很多时间也都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但他的办公桌却像个垃圾场。这样的工作安排,不仅浪费了他很多时间,也直接影响了工作业绩。
  另一种人恰恰相反。每次碰见他,总是表现得很平静祥和,做事情非常有条理,从来不会给人忙忙碌碌的感觉。别人跟他交谈的时候,他也总是表现出极大的耐心,让人觉得彬彬有礼。在他的办公室里,各类不同的资料都摆放得有条不紊,他每天都会整理自己的办公桌。在他的公司里,员工们各司其职,各种事情都安排得恰到好处,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尽管他经营的公司规模很大,但是从表面上别人却从来也看不出他有丝毫的慌乱,每件事情都处理得干净利落。他的工作作风影响到他的整个公司,上下形成了良性的连锁反应。
  工作没有条理,又想把工作做好的人,总是感到人手不够或者没有时间,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他没有把事情安排好。"办事情条理化"已经被美国哈佛经典教材《管理之门》列为管理人必须做到的一项基本工作。
  美国通用公司前任总裁韦尔奇将"办事情没有条理"列为许多公司缺乏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有所作为,"办事情条理化"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遇到事情别忙着去做,先想好该如何去做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时间变得更有价值如果你把最重要的任务安排在一天里干事最有效率的时间段去做,你就能花较少的力气,做完较多的工作。鲁迅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亨利·福特说:"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里崭露头角的。"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能不能在一样多的时间里取得比别人更多的成绩,关键看你能不能有效地利用你的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直接方法之一。
  第9节:让时间变得更有价值
  爱因斯坦在组织享有盛名的奥林比亚科学院时,每晚例会,他总是愿意和与会者手捧茶杯,开怀畅饮,边饮茶,边谈话。爱因斯坦就是利用这种闲暇时间,来与大家交流思想,把这些看似平常的时间利用起来。他后来的某些思想和很多科学创见,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这种饮茶之余的种种交流。如今,茶杯和茶壶早已成为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独特设备",以纪念爱因斯坦利用闲暇时间的创举。
  朱丽叶受聘于一家顾问公司,她每年负责处理100多宗案件。因为工作繁忙,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飞机上度过的。她认为和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她经常利用飞机上的"闲暇时间"给客户们写邮件。一次,旁边的旅客对她说:"在近3个小时里,我注意到你一直在写邮件,你一定会得到老板重用的。"朱丽叶则笑着说:"我早已是公司的副总了!"
  时间可以毫无顾忌地被浪费,也可以被有效地利用。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一个人如果每天临睡前挤出15分钟看书,他的看书速度为中等水平,即每分钟能读300字,那么,15分钟他就能读4500字,一个月读126万字,一年的阅读量就可以达到1512万字。如果每本书平均约75万字,一年他就可以读20本书。这个数目是可观的,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人均年阅读量。然而,这却并不难实现。许多伟人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十分珍惜时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