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门

第16章


我们称他为佛,也就是彻底觉悟了一切宇宙和人生道理的人。这是佛教的
开始。
  (二)中国佛教
  佛教在印度,经过五百年的传流,才通过西北印度,由中国的新疆省,传到中国,这在
中国后汉明帝的时代,已经有了关于佛教传入的文字记载。在中国经过五百多年的传播及发
展,由于和中国儒家及道家文化的相互激扬,便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共有
十三个宗派,那是由于不同的高僧所依不同的佛教的经典和论典,由不同的各种角度,发挥
了他们的见解。其中最能表现中国文化特色的,是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华严宗到了中唐
(第九世纪)以后,便和禅宗合流;天台宗到北宋时代,虽曾一度复兴,但却未能继续发
展。到了近世,谈起中国佛教的寺院或僧尼,百分之九十九,均属于禅宗。虽然尚有修学天
台、华严和净土念佛的人,他们的出身,却不能与禅宗无关。
  近代的中国佛教界,出过四位伟大的高僧,那就是以持戒著称的弘一(1880-1941)、以
念佛著称的印光(1861-1940)、以热心教育及弘扬教义著称的太虚(1889-1946)、以禅定著称
的虚云(1840-1959),他们四位均对近代的中国佛教有过极大的贡献。但是,今日传来北美
的佛教,则以禅宗的影响力最大。
  (三)美洲佛教
  目前在北美弘扬佛教的,人数并不多,系统却很繁杂。因为,印度的佛教曾以三个不同
的时代,三个不同的姿态,分向三个不同的地区传播。那就是早期的印度佛教,传向锡兰和
缅甸;中期的印度佛教,传向中国;晚期的印度佛教,传向西藏。而在这三个不同的区域,
又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性格,我们分别把它们称为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锡兰和缅甸的佛教,
属于小乘,大乘佛教之中,又有显著和密教之分。中国的属于显教,西藏的属于密教。中国
佛教又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今天的北美,是各系佛教汇集的地方,但是仍以禅宗最受北
美社会的欢迎和爱好。今天在北美传播禅宗的人,不论他们是来自那一个国家,禅的根源是
中国,直到近代,在中国最风行的仍是禅宗。中国人在北美弘扬禅宗最有力的则为十六年前
到旧金山的度轮法师,他是虚云和尚的弟子,现在不仅于西岸各城市有分院数处,且已创立
了一所法界大学,经常有数十位出家弟子跟随他修行。在美国东岸,则为现在由本人住持的
美国佛教会大觉寺,由于前任住持仁公法师的促劝及副会长沈公家桢居士的赞助,虽然由我
教禅,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同时也颇艰苦,前途则极乐观。我们分别开设了初级班、中级
班、高级班、特别班、精进班,学生之中,已有人准备发心出家,终身修行。并且由学生发
行了一份「禅」
  的英文杂志。
  至于这次我来多伦多的因缘,当然要感谢侨领吴侠民先生的邀请,我之认识吴先生及为
我担任粤语翻译的简许邦先生,则是由于詹公励吾长者的介绍。
  詹公其人,虽非禅宗的传人,他与近代中国禅宗最伟大的禅师虚云老和尚之间的因缘,
却十分深切,此可从阳明山中华大典编印会印行的《虚云和尚法汇》
  附录〈虚云老人末后诗札〉的内容,特别是第十三札〈梦中茶话〉及第十六札〈告别绝
笔〉,均可见出詹公与虚老之间感应道交,非同寻常。詹公一生乐善好施,但他并非百万富
豪。十数年前,发大弘愿,愿以二十英亩农地,捐出作为发展国际佛教的建筑用地。近一年
来,经过与本人的数度倾谈,更发弘愿,决定捐出他的一块面积近七十七英亩的农场,连农
舍,请中国高僧主持,筹建虚云禅寺,以利传播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成就僧俗四众修行禅
法。
  七十七英亩的土地,对一般人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财产,对一位修行的有道高僧而言,
毋宁是一桩麻烦的事。要保持它永远属于十方大众的产业,要从各方面募款,建造寺院,要
教导住在那里修行的人,要培养更多后继的人才,要维持他们的生活。这项任务,至为艰
钜,否则就会辜负这位施主的愿心了。可是,出家人虽不经商,也不得为了薪水而为任何人
工作,他的悲愿以及为报佛恩而能尽形寿献身命的信力,必定能感得护法龙天的加被,把这
块农地,经营成为在北美传播中国禅宗的一座大本山。同时,也不仅是因为詹公或中国禅师
要传播禅的方法,乃是由于在北美的中国人,需要它,北美的本地人,也需要它。佛教是被
这需要的潮流,卷来北美的,在座的诸位以及广大的北美大众,才是请佛教来这里的主人。
能有这么多的支持者,前途当然是极其乐观的了。
  这决不是空想,凡是真正接触过佛教的人,他就不会反对佛教的传播,尤其是禅,它是
中国文化最光辉的一部分,它不是宗教,它不必要求你改变什么,也不要求你做任何不希望
做的事。它却能够使你从实际的生活中,得到身体的平安健康和心理的平静明朗。也能使你
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佛教的支持者和传播者。
  佛教的信仰
  很多人都认为佛教的信仰是迷信。其实,当你听过一些佛教对于信仰的解释之后,你就
会明白,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非常合理的。
  (一)三宝
  佛教的信仰,以三宝为中心,不像一般人误会佛教的那样,认为佛教是崇拜鬼神的宗
教。
  佛教的信仰,可以分作自信和信他的两面,然都是以三宝为主。三宝,意思是宝物,有
救济贫困的功能,佛教则用三种宝物,救济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从一般而论,人的自信心是有限的,往往由于财力、智力、权力的限制,对于宇宙人生
乃至小到对于平日所处的生活环境,也没有自信心去解决和克服。这种人,首先需要有一种
外在的依靠,才能帮助他克服难关,那就是信他的力量。
  (二)信他
  佛教给你信仰的,称为住持三宝:
  (1) 佛宝──二千五百年前出生在印度的一位王子,出家修行而开悟了的那个称为佛陀
的历史人物。
  (2) 法宝──由那位成了佛的印度王子,把他自己开悟的方法以及用他的智慧观察到宇
宙人生的真理,说了出来,只要我们照著他所说的方法做去,我们也能开悟。
  (3) 僧宝──凡是佛教徒,如果他能负起修行佛法并且传播佛教的责任,便称为僧宝,
虽然不限定出家人或在家人,事实上只有出家人才能完成僧宝的使命。在这三宝之中,如果
无佛,我们根本无从知道离苦得乐的方法,如果无僧,这些方法便无人示范修行,也无人把
这些方法传流到现在。而我们信佛及敬僧的理由,即是为了学习修行的方法。当然,佛教也
鼓励我们崇拜圣贤,佛教称他们为菩萨,譬如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等,也都是信他的对
象,并且灵验非常多。但这仍在三宝之内,一切的菩萨都是僧宝,一切的佛都是佛宝。佛教
被人误为迷信的最大原因,乃是由于许多信佛教的人,只是信佛信僧,没有懂得修行的方
法。事实上,如不学习方法,信佛信菩萨,虽可得平安,却不能开悟而离苦得乐。唯有学习
了方法,认真地修行之后,始能由信他而产生自信的力量。
  (三)自信
  即是信自己。这是在信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就是从修行的经验中,确切地体悟到
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本来和佛无别,所以必将能够成佛。但这自信的仍是三
宝,我们称它为自性三宝:
  (1) 自性佛宝──佛的意思是觉悟,人人都具备有觉悟的可能性,实际上,我们每一个
人的本性,就是清净的佛性,只因为被外在的八风所吹,心理受了影响,产生了种种的烦
恼,把清净的佛性遮盖住了,所以称为凡夫。所谓八风,是指的利益、损失、毁谤、荣誉、
称赞、讥笑、痛苦、快乐。一个人,如果能够到达八风吹不动的境界,他就解脱了一切的烦
恼,虽然尚未成佛,他已见到了他的自性佛宝。
  (2) 自性法宝──在没有开悟之前的人,修行的方法,是靠他人传授的,当你开悟之
后,你会发现,修行的方法,本来就是现现成成的,和每一个人的本性是分割不开的。这个
方法,包括理论的和实践的两部分,理论的部分,可以比作地图,实践的部分,可以比作上
路向目的地前进,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不是落于纸上谈兵式的研究,便是落于盲人骑瞎马式
的苦修。未悟之前,法在心外,所以需要求师问道,开悟之后,法在心内,从你心中流露出
来的,就是解脱烦恼的方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