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逆向法

第6章


由于电脑空间(cyberspace)里信息极其丰富和详细,在 电脑上进行虚拟旅游后
对于世界名胜古迹的了解和印象可能比实 地到过的人还要深刻和全面,真是“秀才不出门,
全知天下事,立知 天下事”。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英语,因为网上百之九十以上的信 息是英语。Internet 网上
各种信息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网点配置 错综复杂,犹如一个信息迷宫。面对电脑键盘,
用什么指令进入这 个迷宫,在不断变化的屏幕英语显示面前,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 去,
都要在动态搜索过程中实时做出判断。很显然,要做到这一点, 没有比较高的英语水平是
不行的。英语水平不高的人进入1nte 卜 net 网,在纷繁的英语屏幕提示面前,边查词典边
分析语法,刚开 始时也许还能勉强进行几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胡乱击键,搜索 到那
儿算那儿,在资料的大海里随波逐流,听天由命。其结果不是 找到需要的信息,而是淹没
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他们对于In。 ternet 的热情也就随之减退。此外还有一个费用问
题。1nternet 网 的资料检索是联机在线进行的,占用一分钟要交一分钟的费用(即 使所检
索的资料免费,占用的通信线路的费用总是要交的)。所以 只有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面
对屏幕上的英语提示,一看就懂,才 能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就能到达合适的网点,
找到的合适 资料,尽情享受高科技带给我们的乐趣。
3.不搞高科技也需要英语
不少人认为只有在国内搞高科技的人才需要查阅国外的英语 资料,从事一般科技工作
的人就不一定需要了。其实这是一个极大 的误解。
一般说来,我们中国不仅仅在尖端科技方面落后于外国,在一 般科技方面也远远落后
《英语学习逆向法》――钟道隆 著
于外国。任何从事非尖端科技工作的人要 想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有长进,也必须懂得英语,
以便及时了解国外 的动态,吸取其先进经验。就拿各个专业科研工作必然要碰到的技 仁
体制和应用标准来说吧,由于长期落后,我1[J4\叨能在丰富试验 和实践的基础上逐项
确定体制和标准,而往往是实行“拿来主义”, 把国外行之有效的体制和标准翻译过来,
根据已有的经验稍加修 改就在国内推行了。国外制定这些体制和标准是有一个过程的,每
冲体制、每项标准,甚至每一个技术术语的背后都有丰富生动的背 录材料。我们在“拿来”
这些体制、标准和术语时,往往是60 年代、 70 年代和80 年代的没有吃透,90 年代的又
来了,真是“拿不胜 拿\哪里还来得及把与这些体制、标准和术语有关的丰富生动的 背
景材料也一并介绍到中国来呢?所以要想真正搞清楚每一种体 韧、标准和术语的来龙去
脉,只有去看那些没有翻译成中文的外文 背景材料,舍此没有其他途径。在实行这些从国
外引进的体制、标 准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又需要参考英语资 料,
看看外国人在实施这些体制与标准过程中有没有碰到类似的 问题,如何解决等等。
国外制定各种体制和标准的人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工 作中也会有疏忽和差错;
随着科技的发展,体制与标准也需要随之 更新。所以我们在实行各种“拿来”的体制与标
准的时候,尤其是在 碰到各种问题对其准确性发生怀疑时,除了积极地在实践中进行 探
索外,最好是详细阅读与之有关的各种外国资料,看看是不是 “拿来”的某种体制或标准
本来就有误。笔者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 多次碰到过此种问题,无一不是在详细地阅读了英
语资料以后,对 “拿来”的体制或标准加以改造,使之适合中国情况以后才得到圆 满解
决的。对外开放以后,有机会询问那些体制和标准的制定者并 告之我们对其进行改造的情
况,他们也都承认原体制或标准有误, 改得对,改得好;对他们也是启发。所有这一切,
离开英语是根本办 不到的。
2.1b 英语的用途[2]
4.不从事科研工作也需要英语
在说明了国内从事一般性科技工作需要英语的问题以后,有 的人又会况只有从事科研
工作的人需要英语,从事一般性工作,(例 如施工和维护等等)不一定需要英语,这也是
一个很大的误解。
正如前面所说的,国内一般工程技术的体制、标准和术语等 等,都是从国外“拿来”
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中国人在施工和维护 中所碰到的问题,尤其是技术难题,外国人大
都碰到过,解决过,一 般情况下都会有文章发表。不少从来不看外文资料的人有一种误 解,
认为外文资料只与科研有关,与施工和维护有关的外文资料是 找不到的。其实不然。笔者
从事一般的通信工程设计和施工近三 十年,所用的技术比国外同期的要落后10 年至20 年。
每当工作 中碰到难题,都能在国外的书刊中找到相应的答案。问题在于这些 问题的答案
散落在浩翰的外文文献里,要想在需要的时候找到它 们,要靠平时的积累。也就是说,平
时没有碰到难题时就要注意阅 读与所从事的技术有关的书刊。只有这样,碰到难题才知道
到什么 书刊里去找。
国内的科技界和翻译界,把注意力集中在尖端科技上,国外有 点进展,就千方百计地
《英语学习逆向法》――钟道隆 著
找到资料并译成中文,使得不懂外文的人有 可能通过阅读中文资料获得一些国外进展的信
息。可是有关一般 性科技问题的英语书刊的情况就不同,对它们的历史情况和近期 进展
感兴趣的人不多,没有人去收集并把它们翻译成中文。这种局 面对于那些从事一般性技术
工作而不懂英语的人来说是一个不 幸,在他们前进道路上留下了一大堆未知数和空白,给
他们深入理 解和掌握某一项技术造成了很大困难。他们只能望“洋”兴叹,可望 不可及。
但是对于掌握了英语的人来说,这种情况却可能是一个发 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大好机遇。例
如在看了有关某个体制和某项标 准的外文资料以后,搞通了它们的来龙去脉,你就可能比
别人懂得 多,而且很可能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真正搞懂的人中的一个。别人解 决不了的问
题你能解决,别人不明白的问题你能说明白,别人预见 不到的问题你能预见到(其实可能
是从外文书刊上看来的),如此 等等。你可能会被那些从来不看外文书刊的同行视为能力
和智力 过人。如能在搞通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加以改造,可能还有 所创造。
从事一般性技术工作的人一定要树立起这样的信心:在一般 技术性工作中英语的用途
也很广。因为落后的中国工业界,往往参 考某项国外设备进行研制,把某设备做出来以后
还来不及总结和 提高就需要转去搞别的项目的研制了,来不及替施工和维护人员 预备有
关某一个产品或某一项技术的比较完备甚至是起码的材 料。谁要想搞清楚某一个问题,或
者对于某一个中文资料的内容有 怀疑,需要澄清,或者发现了某些规定和做法(往往是参
考国外的 做法而制定的)不对或不完善,需要加以纠正、完善或提高时,几乎 无例外地
都需要求助于外文资料。有时甚至于需要从他们最原始 的文章看起,逐年看过来,才有可
能搞清楚某个问题的来龙去脉, 纠正某个错误概念或错误标准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是
不是可以 认为在非尖端科技领域里发挥英语作用的余地比尖端技术领域更 大一些呢?笔
者在长达二十多年的通信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坚持结 合工作中的问题学习和应用英语,深深
体会到,对于从事一般性技 术工作的人来说,如果想做一个明白人,而不是人云亦云,亦
步亦 趋,以讹传讹的人,就需要参考英语书刊;如果想在自己普通的技 术工作中有所前
进和创造的话,也需要参考英语资料。结合工作经 常阅读英语资料,就比不阅读英语资料
的人多了一双眼睛,多一副 耳朵,就能“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就能把外国人的实
践结果 借鉴过来,因此就能比不阅读英语资料的人聪明一点,就能事半功 倍;如果拒绝
或不能阅读英语资料,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就比较肤 浅,可能会花大量的功夫去解决别人
已经解决过、并有文章发表的 问题,结果事倍功半,而且可能走弯路。
也许有的人会说不是也可以通过阅读中文的资料达到以上目 的吗?科技人员通过看
汉语的资料了解国际动态有三个不足。一 是不及时。目前国际的科技发展很快,等到翻译
成汉语时已经不是 最新动态了。二是不能很准确地表达出来。因为既然是最新动态, 一
般都是一些新的概念和进展,懂技术的人去看也要动一番脑筋 才能明白,有的东西(尤其
是一些新出现的技术可能没有现成的汉 语译名)不懂技术的翻译是不可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的(对此我们不 要苛求他们,因为他们不是搞技术的,而且今天翻这个,明天翻那 个,
五花八门,不可能门门都懂,都翻得准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