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职业演员的音乐生涯

第40章 书法大家(求收藏!求推荐!求追读!)


    “师承百家?”
    上官泰清一愣,然后明白了李尔口中的“师承百家”指的就是自学成才。
    “可我见先生这作品,尽得王羲之真传,想必平日里大多也是研究他的作品吧”,上官泰清拿着手上的绢纸,爱不释手。
    “所谓师承百家,既是学尽百家,也得将百家化为我用”,李尔说道。
    “李先生既然说了百家,我们也想一观百家之风采”,一旁的罗总插话道。
    李尔,提起毛笔,挥手洋洋洒洒几笔,微黄的绢纸上很快留下几个字。
    “这是米芾的《多景楼诗帖》!”
    李尔再次行云流水。
    “这是苏轼的《祭侄文稿》!”
    李尔微笑,蘸墨、舔笔、斩卷,运笔更加恣意狂放。
    “竟是张旭的《李青莲序》!”
    见李尔还要继续写下去,上官泰清马上阻止道:“先生,切莫再写了,你信手之作已然能看出何为学尽百家。”
    上官泰清的想法很简单,这艺术作品一向是“物以稀为贵”,若流传得太多便不值得了。
    “但若只是模仿前人作品,也难以超越前人”,罗总看了李尔的作品,也不由赞叹,只是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他所说的也没错。
    “那不妨请看这一幅”,李尔边说边提笔在微黄的绢纸上写下: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上官泰清一看就知这是辛弃疾的词,这李尔甚是自傲,竟与古代前人做比,可是他傲也有傲的资本。
    “这绢上的字,苍劲有力,用墨的浓淡枯润自然生动,结构既精巧又古朴,不会显得锋芒毕露也不会太过老气沉闷;谋篇布局更是妙,每个字就像是跳动的音符,有节奏有韵律,每一处留白像是呼吸的气口,毫不逼仄,也不松散。”,上官泰清歇了口气,然后大赞到:
    “真是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实在是当世难得的水平!”
    不得不说,专业的人夸起人来的词汇就是丰富,而且完全不打折扣。
    众人都被上官会长的这段话给吓到了,原来李尔这么牛逼吗?
    那么牛逼还来混什么娱乐圈啊?!
    “李先生,不知你是否愿意加入华夏书协,让我的各位同行能够看看咱们华夏出了一位惊才绝艳的大家”,上官向李尔发出邀请。
    不过李尔却笑着说道:“这个不急,今天我就是来试戏的”
    罗总听到这话,就知道事情到他这儿了,他心想:“这还用选吗?无论是表演还是书法,李尔哪个不是吊打迟北?”
    他正准备宣布结果,不料被迟北抢先一步说道:“罗总,我突然想起来,我的档期可能调不开,所以还是让李哥来饰演吧,我们还有事儿,就先行一步了”
    迟北说完,便跟着经纪人匆匆离开。
    他算是怕了李尔,再待下去,他不知道这个人有能给他多少的“惊喜”?
    见迟北他们离开,那结果自然也不言而喻。
    “那就麻烦李先生出演这次的短剧里的冯承素一角了,正好你也是《兰亭序》这歌的作者,到时候也不必对嘴了”,罗总说道。
    “那也多谢罗总、上官老师还有王导给的机会”
    “称不得老师,我的水平哪能做你的老师,叫我泰清或者上官就行”,上官泰清马上道。
    “你毕竟还是大我十来岁的前辈,我还是叫你泰清哥吧”
    “好,那我也便占个便宜,称你尔弟吧”
    罗总在一旁看着两人称兄道弟起来,也想插话,便直接对着李尔说道:“李先生在书法一道上真可谓是天纵奇才,我罗某一向爱收藏名家字画,不知可否求得先生这幅墨宝”
    说完,他指向李尔刚才写的最后一幅。
    “罗总客气了,我哪里算得上是名家,如果罗总不嫌弃,便赠予罗总”
    “怎会嫌弃,求之不得”,罗总忙说。
    “罗总如何称呼?”
    “落‘子石’便可”
    于是李尔马上下笔落款——“子石仁兄雅属甲午夏李尔书”。
    放笔时,他突然响起自己的私章还没有刻,这样赠人恐怕不太合礼节。
    “罗总,我的私章没有带来,不如下次……”
    “无妨,无妨,下次再印上也不迟”,罗总一边说着,一边把绢纸收了起来。
    送出去东西哪有收回去的道理,他罗子石可没有那么傻,真等下一次不知得多久,现在先把作品收好才是。
    李尔见状也便作罢,既然受赠之人都不介意,那他还在意什么,大不了下次补上就好。
    罗总还想邀请李尔等一同吃饭,不过被李尔婉拒了,因为如今大雨倾盆,他们在外就餐也不便,所以罗总也没勉强,他让手下把字收好,等李尔下次补完章后便装裱保存。
    拿下了这个演出机会之后,李尔他们其实还有一件事情。
    对于《兰亭序》的音乐,他想了想,还是希望用“二胡版”的《兰亭序》,只是担心节目组有没有这个魄力。
    其实如今的古装影视剧中倒不是没有民乐的使用,只是能请得动民乐的都是大制作,而且人家只演奏传统的民乐曲目。
    而李尔这儿最大的踩雷点就是在流行乐中加入民乐乐器,如果是在像《华夏好歌曲》那样偏娱乐性质的节目上表演,大不了节目组和选手被骂。
    可是在《文化宝藏》这样一个文化艺术类的节目,这样“坏口碑”的事儿,节目组确实得三思。
    因此当李尔说《兰亭序》的前奏和尾奏其实是小提琴取代了二胡时,大家都惊了。
    “二胡,难道尔弟你还会二胡?”上官泰清突然问道。
    不怪他有这种猜想,因为李尔在书法上展现出来的天赋,他觉得李尔再懂点其他的技能也不奇怪,不过二胡李尔确实还不会。
    “其实是这位帮我的”,李尔拉出在他身后的巫巴。
    巫巴体型虽大,但是站在李尔身后时的存在感却不强,大家一直忽视了他的存在。
    被李尔推出来后,大家才注意到这个有些嘻哈的小伙儿。
    现在巫巴身上的hip-pop元素已经少了许多,但也可以感觉得出他身上的黑泡气质。
    “这位看着有些眼熟,敢问名讳以及家中前辈是?”,上官泰清看着巫巴问道。
    “我叫巫巴,我爷爷是巫学义”
    “原来是二胡巫家”,上官泰清一下想了起来,在民乐圈里,二胡巫家可是非常有名的,这个姓氏也是独一份。
    “如果是巫家的人,那必然不同凡响”,上官对罗总说道。
    罗总到没有说可不可以,实际上他们投资人也不该干涉太多创作内容,只是这件事儿导演他们还真拿不定主意。
    “那先听一听?”,罗总说道。
    “行”,李尔找出原版的《兰亭序》文件进行播放。
    一曲毕,如同每一个听到原版《兰亭序》的人一样,他们都震惊于李尔这样的操作,不是借用民乐的传统曲目,而是直接用民乐演奏流行的旋律。
    而且那段二胡的旋律确实悠扬好听,令人记忆深刻。
    “不愧是李先生,也只有你才敢冒这‘天下之大不韪’”,罗总赞叹道。
    “那罗总以为我的意见如何?”
    他沉思了一下,道:“妥”。
    都收了人家的字了,这点事还能不答应吗?大不了就被那些个老顽固骂几句。
    今天的事儿也解决得差不多,罗总还意外收得一幅字画,心里颇为高兴地离开了。
    离开时还叮嘱王导要好好对待李尔,王导只得连连应答。
    李尔等人目前也什么事儿了,被告知过几天后才来彩排和录制后,便也离开了。
    不过离开前李尔倒收到了罗总的礼物——一块御用药墨。
    “这是罗总特意赠予你的,可是个好东西,反正他也用不上”,上官泰清笑道。
    李尔不由感叹这有钱人可真大方,这百万级的墨说送就送,而且这东西本来就是拿来收藏的,谁会真拿来写字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