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幽默化解困境/憨氏

第21章


“您不是已经在叫下一个学生了吗?”学生回答道。
    “李时珍”这个词的意思本来是很明确的,但在此却成了一个产生歧解的词语,它产生歧解的可能性是这个考生平时学习很差,连最基本的常识———《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都不知道。人们对这个学生是既“笑”又“嘲”的,他在这出“喜剧”中无聪明机智而言,他是因误所致,处处被动,成为被幽默的主要对象。它构建在“喜”与“悲”的交叉点上,人们笑其考场的狼狈相,悲其学业上的荒疏。
    在这类幽默中,有的并不一定有什么思想内容,而是纯粹以误会的方法构成幽默,可以说是在玩幽默。
    有一对夫妻感情不好,各自都有外遇。一天,夫妻俩在睡觉,妻子突然在梦中惊慌地尖叫起来:“天啊!你快走,我丈夫回来了!”
    丈夫一下惊醒了,连忙穿上鞋说:“糟了!我这就走!”一溜烟地逃走了。
    夫妻各怀鬼胎是产生误会的前提,妻子惊慌尖叫喊出那句话,是误会产生的触媒。妻子梦中语,本来是“误”,丈夫以“误”为真,以致再“误”,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糟了!我这就走!”同时采取了错误的行动:从合法的自己家中逃走。一误而再误,创造了特殊的对话情境,让读者感到意外,自然笑不能禁。
    有位男子性格内向,十分害羞。他始终没有勇气向他心爱的女友表白自己的情意。他的女友非常了解,也非常爱他,常常给他创造机会,可是他十分木讷,始终不会利用这些机会。
    有一天晚上,他们来到公园散步,走了一会儿,他们就在长椅上坐了下来。他仍旧像往日一样默默无语,他的女友又向他暗示道:“我听说男人一条手臂的长度与女人的腰围相等,不知你信不信?”
    “是吗?”他回答道,“可惜我没有带尺子来量一量!”
    误会也往往发生在故事中的人物缺乏思考和判断力,机械地去理解别人的话,以致“顺水推舟”,发生笑话。
    一位顾客坐在一家高级餐馆的桌旁,把餐巾系在脖子上。经理很反感,叫来一个招待员,说:“他这么做是不允许的,但话要说得尽量委婉些。”
    招待员来到那个人的桌前,很有礼貌地问:“先生,您是刮胡子,还是理发?”
    在大千语言世界里,误会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只有那些经过精心营造的误会才有幽默价值。否则,随意道来,至多产生滑稽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日常谈吐中,要巧用误会,施展语言机智,达到幽默效果。
3.歪理错位法
    若是“逻辑”有悖于人们的常规思维,于是就会产生歪理,幽默的素材便在“歪理”中滋长出来。
    有一个相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甲乙两人相逢,一见如故,握手言欢,嘘寒问暖。待两人很是亲热了一番之后,突然发现对方竟是陌生人,于是两人异口同声地问道:“请问尊姓大名?”
    作为相声里的材料,这个故事是富有幽默感的。那么它的幽默感是怎样造成的呢?它显然是将事物正常的握手顺序易了位,违反了常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先互相认识再彼此亲热的,而故事中的甲和乙都还没弄清对方的尊姓大名就忙于问安、言欢,这就是颠倒了人们相识的一般规律,与人们的正常逻辑不谐调,于是幽默感便应运而生。
    梦是不能续做的,但在幽默中却可以。
    有个人做了个梦,梦见朋友请他去喝酒看戏。大家刚入席,酒也斟满了,菜也端上来了,戏也开场了,可是他却被老婆叫醒了。于是,他把老婆好一顿臭骂。老婆说:“别骂了,你还是赶快睡吧!可能现在戏才演到一半哩!”
    这人大概是个戏迷。他贪恋着那场睡梦中的好戏;他也可能是个馋鬼,舍不得梦中的一桌酒席。可是好梦未圆,就被老婆打破了,他怎能不恼?这人也够痴的,梦境岂能当真?即使梦接着做下去,他欣赏的也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品尝的也不过是不能充饥的画饼。但故事发展到此还没有多少幽默味,只是一般的讽刺痴人。倒是他老婆的答话,为这则故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她以梦为真,让丈夫接着做梦,到梦中去找回刚才失去的快乐,就显得十分荒诞,富有幽默感了。
    以上是典型的歪理运用。下面再看几例:
    甲:咸鸭蛋为什么是咸的?乙:咸鸭蛋是咸鸭子生的!
    甲: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乙:因为陆地上有猫。
    甲:你的狗生跳蚤吗?乙:不,它只生小狗。
    甲:简述母乳喂养的好处。乙:便于携带。
    以上用制造歪理而产生的幽默,要么得力于幽默者的“智错”,要么得力于幽默者的“奇诡”,均令人哑然失笑,过耳不忘。
    运用歪理、错位等法,由于可以放开想像的翅膀,对事物进行随心所欲的解释,所以,很多聪明之士常常用它解难。
    若干年前,美国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一天,他忽然想出了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地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书不错。”
    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欢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便被抢购一空。
    不久,这位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上过一次当,想奚落他,就说:“这书糟透了。”
    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售罄。
    第三次,出版商再次将一本书送给总统时,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不做任何答复。
    出版商却又抛出新辞:“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这回书又被抢购一空。
    最终的结局是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却大发其财。
    在“歪理、错位”的运用上,不能不单独提一笔的是美国人安·比尔斯著的《魔鬼辞典》。这部西方最负盛名的讽刺、幽默、调侃反语辞书,是集“歪理”之大成的经典之作。仔细地看《魔鬼辞典》词条的解释,貌似正理,而许多时候都是以不同角度去曲解其义的歪理。
    这也提醒我们,在看待“歪理错位法”炮制的幽默时,不要以为全是歪得无谱,应注意歪打正着!
    对此量度的把握,你也许能从以下几个经典的词条中,寻觅些蛛丝马迹,甚至会得出些规律来。
    大炮:一种用来校正国家边界的仪器。
    热情:这是年轻人常患的一种疾病,内服小剂量的悔恨,外敷一些经验的药膏,即可治愈。
    幸福:想到另一个人的悲惨遭遇就涌现于心头的一种愉快感。
    婚姻:这种人为社会团体,由一个老板、一个老板娘和两个奴隶组成———四者合而为二。
    牧师:这种人为我们安排天国的事务,为的是使他自己过好世俗的生活。
    马戏团:这是老马、小马和大象被允许观看男人、女人和孩子扮演傻瓜的地方。
    嫦娥: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女人。
    以眼还眼:眉目传情。
    嫁妆:丈母娘给女婿的回扣。
    辩论:一种文明的争吵。
    飞来横祸:天哪!周六还要去补课。
    迟到:发挥编故事才能的关键时刻。
    寡不敌众:一个监考老师与一班考生。
    网吧:用手聊天的地方。
    大材小用:用房梁做筷子。
    生死之交:临终一刻。
     不吐不快:喝醉酒。
    不明不白:停电之夜。
    谈古论今:历史书。
    鬼斧神工:阎王爷打家具。
    睹物思人:看到借条,想起欠钱不还的张三。
4.假痴不癫法
    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一个小镇上。他是个很穷困、但很幽默的孩子。镇上的人常常喜欢捉弄他,经常把一枚5分和一枚1角的硬币扔在他的面前,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那枚5分的。
    有一天,一个妇女问他:“为什么你不捡1角的呢?难道你不知道哪个更值钱一些吗?”
    “我当然知道。”威廉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如果我拿了那枚1角的,恐怕他们就再也没兴趣扔钱给我了。”
    威廉捡钱用的就是认错为真法。他只捡5分的硬币似乎表现了他的“愚”,但他是为了让镇上人继续有兴趣扔钱给他,却显示了他的“智”。而这种“智”却深藏在“愚”的表现形式中,看起来也就大智若愚了。正因如此,人们又禁不住要钦佩小威廉的机智和聪明了。
    认错为真法是以愚的形式来表达智的内容,属于先抑后扬。先抑,可以使人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产生一处“你不行”的错觉;后扬,则迅速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势,出人意外,令人惊奇。前后对比强烈,效果迥异,从而产生出幽默的情趣。
    会幽默的人不可把自己的智慧放在脸上,而应当把智慧藏起来,因为理智与情趣是互相矛盾的,智慧越是直接表述出来,越是缺少幽默之趣。因此,为了取得幽默的效果,往往需要假作痴呆,故作蠢言,这就是大智若愚的幽默法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