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里藏道的生活艺术--幽默改变人生/田伟

第60章


演讲才能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轰动效应。
第272节:幽默隽永的结语
大多数情况下,你在演讲结束前不要勉强自己笑,结尾才会更有效,最好试着唤起听众对你会心的一笑。以温和的幽默力量来讲一个事实,或说一句妙语,或者对听众问一声祝福,都会收到莫大的效果。例如,你可以说:不教你的孙子工作,无异于教他们偷窃。如果你看昨日所为,仍然觉得大有成就,那么你今天便一无所成!时光飞逝。但是记住,你就是领航员!意犹未尽是出色演讲美妙的结尾的极致。特别是演讲场合是宴会或其他联谊性的餐会,而演讲又被安排在一天快结束的时候举行时,那么,高度戏剧性的结尾、幽默的结语能让人精神得到清新的鼓舞,同时使你的演讲最终熠熠生辉,余味长存。一次,戴维斯杯网球赛结束后,云南省体委在昆明滇池湖畔的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为印度尼西亚队饯行。印尼队输给了中国队,队员们的情绪都不高。该队领队在致词时说:尽管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由于气候不适应等原因,我们队伍的技术没有很好发挥,遗憾地输了球。但这对东道主中国队来说,我们无疑是最好的客人。今天我在这里祝贺贵队取得优良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来日方长。如果我们下次再来做客时,不能成为你们最好的客人,也请尊敬的主人不要见怪。不卑不亢,礼貌而幽默,领队的答词尤其是那绝妙的结尾堪称珠圆玉润,称其为貂尾,一点也不过分。精彩的结束,能使整个演讲的内蕴和风采辄然升格,它是风趣动人的,别出心裁,同时又精练无比,绝不拖泥带水。美国一位著名演讲家在行将结束自己的演讲时,穿上了外套,戴好了帽子,套上了手套,然后温文尔雅地用他那诙谐的口吻说:先生们,女士们,我已经结束了自己的演讲,而你们呢?此招既出,反响热烈。在多种多样的演讲结束语中,幽默式可算其中极有情趣的一种。一个演讲者能在结束时赢得笑声,不仅是自己演讲技巧十分成熟的表现,更能给本人和听众双方都留下愉快美好的回忆,也是演讲圆满结束的标志。
第273节:幽默隽永的结语
鲁迅先生在结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的演讲》时说:以上是我近年来对于美术界观察所得的几点意见。今天我带来一幅中国5000年文化的结晶,请大家欣赏欣赏。说着,他一手伸进长袍,把一卷纸慢慢从衣襟上方伸出,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幅病态丑陋的月份牌。顿时全场大笑。鲁迅先生借助恰到好处的道具表演,与结束语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幽默。不仅使演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而且使听众在笑声中进一步品味先生演讲的深意。在延安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演讲快结束时,毛泽东掏出一盒香烟,用手指在里面慢慢地摸,但掏了半天也不见掏出一支烟来,显然是抽光了。有关人员十分着急,因为毛泽东烟瘾很大,于是有人立即动身去取烟。毛泽东一边讲,一边继续摸着烟盒,好一会儿,他笑嘻嘻地掏出仅有的一支烟,夹在手指上举起来,对着大家说:最后一条!这个最后一条,毛泽东的话是最后一个问题,又是最后一支烟。一语双关,妙趣横生,全场大笑,听众们的一点疲劳和倦意也在笑声中一扫而光了。演讲的幽默式结尾方法是不胜枚举的。关键是演讲者要具有幽默感,并能在演讲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住演讲的气氛和听众的心态,才能使演讲结束语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轰动效应。学会打趣结尾。幽默隽永的结语让人体味到温暖而灵性十足的美感,它使你的演讲超然舒曼,给听众印象久远。
第274节:在笑声中说再见
在笑声中说再见演讲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当演讲者在津津有味地画蛇添足时,听众就已经乒乒乓乓起身离座了,至少是如释重负地叽叽喳喳聊天,混乱不堪,如果让听众带着这种纷乱的心情离开会场,就冲淡了演说的效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使演讲的结尾简洁。一个演说家在结束他的演讲时就用了这个技巧。他在阐述完他的主要观点以后,突然提高声音道:最后--听众都以为他会讲一句鼓励性或口号式的话,可是大家听到的却是筒简单单两个字完了。演讲者故意使听众心理造成落差,以此取得幽默效果。据说有一个民族,有个古老的风俗,全体集会地,发言者只准用一只脚站着讲,不管讲不讲完,站不下去就算结尾,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办法。但是,要想使演讲取得完满的结束,演说的结尾除了要做到简洁之外,还要有意味。有位著名演说家说过:你必须在听众的笑声里说再见。其含义是用幽默的话来作结尾。乔治・柯赫是美国一个以幽默见称的演说家,他告诉我们说:你必须将再见表现在听众的微笑中。演讲者可以在演讲结尾时说:我今天的爱情心理就讲到这里,只要按照我说的去做,保你们个个打光棍……当然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今天,我谈了城市发展的未来图景,我坚信不久之后,在座各位都有一辆小轿车。不过,今天还得委屈各位去挤公共汽车了。能做到这一步,可说演讲者结束演讲的技巧已经十分熟练。至于怎么做才能使演讲者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则完全由你自己去斟酌了。最后,我们再给演讲者一个向斯大林学习的机会。1926年11月3日,斯大林发表了《论我们党内的社会民主主义倾向报告的结论》。他在总结部分曾讥讽季洛维也夫夸口自己能把耳朵贴在地上听到历史的脚步声的大话。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人尽管耳朵这么灵敏,却偏偏听不到党的声音。结束一句他这样说--因此,我要奉劝可敬的反对派分子,治一治你们的耳朵吧!斯大林讲这些话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感,但这不仅能逗听众发笑,也有着强烈的战斗性。如果注意一下我国相声艺术,就可以发现每个作品都是以笑料结束的。这对于演讲的结尾艺术来说,也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第275节:幽默让你的商路四通八达
幽默让你的商路四通八达借幽默的梯子登高楼幽默是一个获得别人认同的捷径,现在的商界人士越来越了解幽默具有破冰的功能。幽默是人性的一部分,也应该是人们在商战中登高的阶梯。幽默可以借对方的话来为自己服务。借梯登楼幽默术是借别人的梯子,登自己的楼。反映在商战中,就是借助对方,巧妙地为自己服务,二者巧妙关联,并且出乎对方意料,幽默就油然而生。借梯登楼幽默术多用于商战中斗智性的场合。对方不怀好意,对你进行故意挑衅或诘难,甚至直接让你难堪。这是经常会碰到的情形。此时,你一定要冷静,不让对方的目的得逞。你可以抓住对方言语里的漏洞,作为一种过渡,并借此说出令对方感到难堪或意外的话,来反击对方。对方攻击性的话,成了你上楼--反攻击的梯子,一反一正中,包容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这便是借梯登楼幽默术的奥秘。借梯登楼有一个要点是,这借来的梯子一定要稳稳当当地把楼和地面连接起来,而且这梯子必须要能上到楼上去,梯和楼要吻合,收到的效果才显著,才能顺利地登上楼,幽默才能产生。借梯登楼幽默术的功能很多,不一定都用于攻击性的戏语,一般性的调笑也可以派上用场。只要你抓住对方话语中的某个词语或某种意义,就势发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让对方意料不到,造成对方预期的失落和发现的惊异,幽默就随之而生。你呢?因为借助对方不怀好意的话,或回击对方,或调侃对方,借对方的梯子,登自己的楼,当然是一举两得。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以柔克刚的说法,不尚发力而尚顺势借力,即借用对方的反应力。高人能顺势借力,收发自如;庸人则枉费力气,处处受制。借力的手段也有高低之分。其低者,借他人之力,分化瓦解,不战而胜;其高者,借时势之力,顺势而为,势不可挡。就包含这个道理。在生活中,幽默也可以通过借力的方式产生,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对方的话来为自己服务,这也是所谓的借别人的梯子,登自己的楼。这种方法多用于应对攻击性的话语。当对方从某一角度、某一方面对你进行嘲讽、侮辱时,你可以抓住其话语中的某个破绽,顺着对方的逻辑推下去,从而得出一个令对方无地自容的自然结论。这样既能使自己脱离困境,又能给对方有力的回击。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巧借人力,顺势而为的幽默故事:
第276节:幽默让你的商路四通八达
有两个贵族青年,骑着高头大马在路上趾高气扬地行走着,迎面走来一位驼背的老妇人,手里牵着两匹瘦骨嶙峋的小驴子。两位年轻人打趣地向老妇人致敬:早安,驴妈妈。早安,我的孩子们!老妇人答道。老妇人巧妙借用对方话中的驴妈妈这个词语,顺其之势,取其神髓,再把自己要说的话经过刻意地加工,平和而又幽默地回击了两个贵族青年的侮辱,在和缓的气氛中,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对两个贵族青年予以温和的批评和教育。巧借人力,顺势而为的关键在借和顺两个字上。首先要在别人的话语中发现可借之物,把握其内在的精神,然后顺着这种内在的精神,运用可能前后并不协调的话语,表达出乎对方意料的意思,幽默也就轻松产生了。我们来看达尔文是怎样运用这种技巧的:有一次,达尔文应邀出席一次盛大的晚宴。宴会上,他的身边正好坐着一位年轻美貌的小姐。尊敬的达尔文先生,年轻美貌的小姐带着戏谑的口吻向科学家提问,听说您认为人类是由猴子变过来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