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笑一生/圃家

第43章


上层政治斗争激烈,下面呢,除了高呼广泛深入持久之类的大批判口号外,另外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的就是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届一届的高初中毕业生,风华正茂,正是求学长知识的时候,却将小红书一举,小背包一背,扎根农村干革命去了。
  光学生下乡还不能是彻底的革命,接着又有一个地方在《人民日报》上抢了个通栏大版面,“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报道了某地方的市民下乡当家民,市民也开始下乡。又过了不久,有一个女大学生上了《人民日报》,不拿工资当农民,并且和一位农民结了婚。这又变成了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向传统观念挑战,与资产阶级世界观决裂的典型。紧接着,各行各业的人都争着下乡当农民,这也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比如,有医生当农民的,干部当农民的等等,在四人帮邪经的念导下,一个一个的金饭碗抛掉不要,甘愿到农村接受再教育,争着吃农民的泥饭碗。象中了魔法一样,明明知道那条路是个死胡同,却一个劲儿往里拱。
  这天上午,汪有志刚来到文化馆,就见邓未来情绪激动地说:“老汪,快点准备锣家什,县里要开大会。”
  那个革命的年月,开得最多的就是会,大家也就对开会麻木了,也习惯了。
  于是汪有志就组一帮小青年,将锣鼓彩旗准备好,不一会儿就集合起来,呼着革命口号上红星电影院去了。
  红星电影院里,高音喇叭里正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的革命歌曲,靠墙的走道里摆满了各单位的红旗和锣鼓家什。县里最大的公共场所就是红星电影院了,这是大跃进年代盖的,天花板是竹格子做的,下雨天还有几处陋雨。汪有志和文化系统的革命干部职工来到电影院后,就在他们指定的位置上坐了下来。这时候,他们看见主席台上坐着一位五十岁上下的老干部,却不见了吴中。蔡平就坐在汪有志的前排,汪有志便拍了拍蔡平的肩膀:“蔡平,吴中这个老混蛋怎么不到场?”蔡平说:“吴中调到阳城县去了,这一下他的王八帽子可算是给甩掉了。”几个人都笑。
  “那,这个人是谁?”汪有志又问。
  蔡平回答说:“这是新来的县委书记刘玉杰,今天是他的头一个会,欢送知青下乡。”
  听说换了新领导,汪有志一下子高兴起来:“对,早就该让吴中滚蛋了,你看他把咱县摆弄的,革命没抓好,生产也没有促上去,到处流动着资产阶级的污泥浊水。”
  大家正议论着吴中,只见崔明英笑吟吟地走上了主席台。蔡平回过头来说:“崔明英现在升为县委副书记了。”
  汪有志说:“她有何德何能?怎么老是提拔她?”
  “这就要问你了,你不是与她对过毛主席语录吗?”
  汪有志摇摇头,撇着娘子腔说:“磕瓜籽磕出个臭虫――啥人(仁)都有。”
  邓未来在一旁对着汪有志耳语说:“人家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汪有志乐得格格格地大笑起来。
  崔明英这时候正主持会议,她巳在话筒上喊了好几遍让大家安静下来,可下面还是乱哄哄的一片。
  选拔她进县委常班子时,就有一段故事,当然那都是传说,谁知道真不真呢。说省里的一位领导来考察,崔明英在发言中引用了不少毛主席语录。崔明英又活泼可爱,省领导就当着许多人摸摸她的头,揪揪她的小辫子,说“小同志不错啊,毛主席著作比我学得都好,晚上要帮帮我哟。”还说那天晚上,崔明英真地来到了省领导的房间,向领导汇报自己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不一会儿,领导就让崔明英与他并排坐在沙发上。又汇报几句后,领导说我要向你学习,于是就掏出一本毛主席诗词,一手搂着她的脖子一手翻那毛主席诗词。随便翻了一页,就翻到了毛主席为“李进题仙人洞照”,那是一首七绝诗:“幕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领导请教说:“啥是仙人洞呢?”崔明英说:“那是庐山的一景。”领导又说:“那险峰呢?”“险峰就是庐山那最美的山峰。”可领导却一手抓住了崔明英那肥硕的乳房,另一只手又深入到崔明英的下身。崔明英正要挣扎,领导却十分严肃地说:“阶级敌人却不这样理解。”崔明英吓得不敢乱动了,也不知道怎样回答领导,更不知道领导下一步想干什么。领导仍抓住她的乳房和下身不放,还做了两下揉搓的动作,然后严肃地说:“阶级敌人很恶毒啊,一个右派教师,他向学生讲解这首诗的时候,说险峰就是指江青同志的这个地方.....,”这时,领导边说边用他的手往崔明英的乳房和下身深处扣扣,又接着说,“这里,他竞然比做是江青同志的仙人洞....。”领导又狠狠地揉了揉崔明英的乳房,扣扣她的下身。崔明英不明白领导为什将这么严肃的话题在自己身上做示范,吃了个哑叭亏。正没办法解脱,便急中生智,猛地站起来,挣脱了领导摸她隐私的双手,手持毛主席语录本高呼:“打倒污蔑毛主席和江青同志的右派分子。”领导笑了,夸她说:“好,好,阶级斗争觉悟真是高啊,好,好,你可以进县委班子。”“感谢领导,感谢党和毛主席的培养。”崔明英想转身告辞,却又被领导一把拽倒在沙发上:“慌什么呀,早着呢,来,来,咱们再学两段.....、。”
  汪有志他们只顾说这些骚话,却没有听到崔明英的口令,崔明英见大伙儿不给她面子,生气了,脸一变就对着汪有志坐的那一块说:“你们文化系统的在那儿咕叽什么?想不想革命了?不想革命的就出去!”
  汪有志脸一红,因为在讲话中,数他的声音高,而且是娘子腔,传得又远,所以汪有志认为她这是不点名的点名,就在台下小声恨恨地反击道:“想革你的两座‘险峰’。”
  这一下,他坐的那一片又是一片哄笑。
  会议在隆重的东方红歌曲中开始了。先是带头下乡的革命小将上台表忠心,接着是工会、团县委和贫下中农协会上台祝贺,最后是县委书记刘玉杰讲话,他号召全县干部要向下乡的知青学习,同时,也让全体干部拿出实际行动,人人都要写一份决心书,表明自己坚决要向革命小将学习,下乡干革命,不拿工资拿工分,与贫下中农一块战天斗地干革命。
  原来,地委作了部署,为了紧跟形势,各地都要树好各行业不拿工资拿工分的先进典型,并要对这样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以推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向纵深处开展。全地区各县都有了干部职工下乡当农民的典型,就剩下雉水一个县是空白点,在专区的会议上,不知挨了多少批评。刘玉杰开这个会,就是借动员知青下乡为引子,真实目的才是动员在座的干部职工报名下乡当农民。
  动员下乡当农民的事是由崔明英负责的,如今崔明英是分管政工组的县革委会副主任和县委副书记,思想又左得那么可爱,让她分管这件事当然是十分合理的。但崔明英必竟没做过行政工作,不知道县直机关的水有多深。她原以为,这事就象背毛主席语录那样简单,一说最高指示,大家都会坚决执行的。她曾带着几位知青典型到几个单位去作报告,想用知青的革命行为来感化一些干部职工主动报名到乡下去,可是,会上虽然口号呼得震天响,事后连一个报名的都没有。刘玉杰到位后,才着了急,想了个点子,让大家都来写下乡闹革命的决心书,然后再从写决心书的人中挑两个典型推出去,这样雉水县也有干部不拿工资拿工分的典型了,也就消灭了全地区的空白点了。
  开了会回来,按照县委的部署,凡干部工人都要写下乡当农民的决心书,宣传部来了电话通知,下午下班前一定要交上去,迟交的就不收了,并说这是对每一位同志革命意的考验,公与私,革命不革命,顾小家还是顾大局,对待毛主席上山下乡的最高指示是坚决执行还是阳奉阴违等等,都体现在这决心书里了。邓未来就立即召集文化馆全体同志又开了一个小会,让大家将决心书写得比其他单位更加坚决一些,还说,反正这也就是图个形式,也不要怕真地让你下乡,真让你下乡就说明县委对你重视了,因为只有选定的革命接班人才能下乡,今日不拿工资拿工分,明日就可能进县里的领导班子。
  在邓未来的动员下,大家都找红纸和毛笔,纷纷表忠心,向党提出申请,要求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做一位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的人民公社社员。汪有志就是这样写的,写着写着,就用了情,激动起来,诗就冒了出来,这些决心书写好后交给宣传部,由组织作好登记,然后就在县委大院里贴出来。这一贴出来,谁写得好,谁写得不好也就看出来了。汪有志这时候想让大家看看他的水平,于是就在决心书的最后写了一首诗:
  “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
  流一身汗水,当一辈子农民。
  镰刀啊你在我心上挂啊挂,
  党旗啊,你在我心中飘啊飘,
  我将在那黄土地里扎下根,
  风吹浪打不动摇!”
  写好后交给了邓未来,邓未来看了他的诗,笑了,说:“镰刀挂你心上,你可要小心点儿呀!”
  汪有志脸一绷:“你说话嘴边留个把门的,我那镰刀可是党旗上的镰刀。”
  邓未来吓得不敢作声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