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弃妃贺莹雪/秋声

第10章


就是小时工。
  
  对,面馆完全可以尝试一下这样的用工方式呀。莹雪立码跟张婶提出:在有集市的日子可以雇一个手头快的媳妇婆子,帮忙包馄饨。
  
  “雪儿是说咱雇个短工?”张婶问。
  
  “是这个意思。娘看这样可行么?”
  
  “我看可行。老头子你说呢?”
  
  “行啊,这样逢集的日子咱也不用紧得连喝口水的工夫也没有了。”
  
  这样找临时工的事就定了下来。把前后街的邻居们都数了一遍,觉得还是紧邻他们面馆的李家媳妇沈氏最合适。
  
  面馆旁边是一处普通的四合院民宅,房主就是李家媳妇沈氏和她十五岁的女儿荷花。刚搬过来的时候,张婶 和莹雪曾为借东西去过她家几次,便熟悉起来。
  
  李家户主李二本是镇上的衙役,前几年因急病去世,瞥下沈氏和一双儿女。如今李家儿子已经去了几十里外的东柳镇跟着开药铺的舅舅学徒,这里就剩下沈氏和她十五岁的女儿荷花。因为李家还有几亩田产,所以这娘俩的生活倒也还过得去。在舅舅的说合下,去年荷花又定了婚,婆家也在东柳镇,说是明年就出阁。
  
  这个时代的人都早婚,沈氏也就三十出头,唯一的女儿也快出嫁了,她更是没什么可挂心的了,整天价除了给女儿操持嫁妆当消遣,就再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可做了。
  
  面馆忙的时候莹雪羡慕她,可仔细一想要真成了她那样,非得憋出病来不可。好好的一个人,就因为一句寡妇门前是非多,不能随便串门,不能胡同口扎堆闲扯,连去大清河边洗衣裳也要等人多的时候。让这些几大纪律几大注意管得,整天就是在家里盘腿窝在炕头做那可有可无的针线活,不憋出病来才怪呢。还是像自己和张婶这样好,累,并快乐着。
  
  莹雪和张婶同时想到了干净利索的沈氏,而且肯定她一定愿意来做这份工。张婶过去一问,果然不出所料,她一口答应了下来,而且工钱也要得不高,包一锅馄饨三文钱,这也是他们可以接受的。事情定下来以后,每逢集日,沈氏便一早就过来上工,她手头快,一天最少也能包两锅馄饨,这样他们再也不用忙得不可开交了。
  
  五月十五日,是面馆开张整一个月的日子。那天下午,趁着店里清闲的当口,莹雪算了以下这一个月来的收支帐目,除去原材料、房租、人工等费用,面馆净赚了足足二两银子。对于这样的收获,二老虽然心里早就有数,但经过莹雪的正式确定后,他们还是高兴得满脸的皱纹都开了。
  
  看到他们由衷的笑容,莹雪有些心酸。老两口都这么大岁数了,这二两银子对他们来说赚的实在是太辛苦了,尤其是张叔,自从沈氏来这里上工后,莹雪倒是轻松了不少,因为以前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包馄饨。而主要负责备料的张叔却比以前更累了,包得多需要的面、馅就多啊。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张叔肯定吃不消的。今后面馆要继续发展,还要靠他老人家呢。
  
  对,如果面馆再招个学徒兼帮工,好歹也可以帮张叔分担些。这个时代没有机器,所有的活计都是手工操作,像和面、擀面这些面案上的力气活儿,女人根本干不了。
  
  于是在晚上闲下来的时候,莹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说明招收一个学徒,按这里的规矩,不用付工钱,虽然管吃管住要有额外的开销,但逢集的日子就能多买些馄饨,损失完全可以补回来。另外,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可以减轻爹的负担。
  
  “招学徒?谁学这玩意?就咱这小店……”老实巴交的张叔可能这辈子也未想过自己会做东家,当师傅。
  
  “我看着行。”张婶一拍大腿,”就找一个穷苦人家的半大小子,要那肯出力又听话的。不就多双筷子么,住嘛,就东屋了。给你老头子当个忙手,你好歹也轻松些。”
  
  “爹,别看咱面馆小,只管吃馆住这一条,我保证,就能吸引不少人呢。再说,就咱三个老实人,任谁来当学徒也不会给他气受,不愁找不到人的。到时候,想要和啥样的,还不是仅着咱们挑?”莹雪笑道。 
  
  看莹雪和张婶说得挺带劲,张叔也笑着道,“就依你们。若日后招个人来,我可就是东家啦……”
  他一句话说得三个人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又和二老商量了一下招徒细节后,莹雪连夜写了一张招聘启事,第二天一大早就贴在了店门外。
  
  招聘启事
  
  小店诚招家世清白、身体健康、能干老实之学徒一名,包吃包住,三年满徒。(有本镇族、保长保举者优先录用)
  
  张记面馆 麟德五年五月十六日
  
  告示一贴出去,自是有人来看。认字的自己看,不认字的或在一旁听人家读,或干脆近来打听。反正一个上午的工夫,消息就传遍了整个镇子。
  
  过午的时候,就有几个来询问的,条件都不太理想,被张婶回绝了。之前莹雪曾对张叔张婶说过,面馆招人,一定要知根知底的,如若招了个卧底的,学会了套路再出去另开了铺子,咱们岂不是赔大发了?(想说赔了夫人又折兵来着,怕他们不知道三国演义,就作罢了)老两口大约是没有把事情想得那么严重,看到我一本正经的样子,还是答应了下来。没办法,莹雪是二十一世纪过来的人,经历的多,还是提醒一下淳朴的古代人为好。
  
  这天趁着空闲的时候,莹雪还特意到大街上溜达了一下,指望着能碰上卖身葬父的戏码,也好当一回救世主,顺便招个死心塌地跟着她的好学徒,结果一条大街走了俩来回,啥也没碰上。大熙国泰民安的,哪里会有那种事情。
  
  直到五月十九这天,面馆还是没有物色到合适的人。张叔张婶倒跟没事人似的,可能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劳作,对招徒的事本就是可有可无。看来急盼着面馆来个人帮忙干活的可能就是莹雪了。
  
  下午,送走最后一位食客,店里总算清闲下来。莹雪和二老正围在桌前吃他们迟到的午饭。就听到屋外有人喊,“张贤弟,你这里生意不错呀……”
  
  听声音有些耳熟。一看,走进屋的是李保长,他们租房的保人李保长李老先生。
  
  作为这里的保长,李先生对于初来乍到的他们一家还是满关照的。这位老保长年近六十,人很和善,是个热心肠的好人。只见他身后跟着个年约十四五岁,黑黑瘦瘦的少年。原来是听说了张记要招徒的事,给介绍徒工来了。他说这孩子是他一个远房侄子,叫李柱儿,十六岁。家就在小镇附近的乡下。父母已过逝,哥嫂也生活艰难,想着出来找个人家干活,“只要能挣口吃的就成,”李保障最后说道。
  
  十六岁的孩子竟长得这般瘦小,张叔张婶都一个劲地摇头,“还是个孩子呢……”。
  
  ”别看人长的小,这孩子能干着呢,穷人家出来的,能吃苦,他爹娘我也是知道的,都是老实人。“李保长道。
  
  趁他们说话的时候,莹雪暗暗打量这孩子,身板单薄,一看就是个苦孩子。莹雪拉起他的手一看,还是个半大孩子呢,竟满是老茧。见莹雪拉他的手,这孩子还有些不好意思,脸红了一下,清澈的眼眸中掠过一丝羞怯,紧抿的嘴唇也微微翘了翘。莹雪有了定论,这孩子错不了。
  
  “这样吧,张贤弟,你先留下这孩子,半年之后,如若不满意,你大可辞了他,雇佣期间,打骂随你,生死随他,只管他吃住就行。”
  
  看到老两口有些为难的样子,莹雪缓缓地说道,“爹,娘,既然李大伯都这样说了,咱不妨先留下这孩子”
  
  张叔似乎还有话要说,莹雪接着道,“既然有李大伯担保,咱们可以立个字据,让这孩子先干几个月试试,合适了留下,不合适走人,二老看如何?”
  
  “恩,这样倒还可以。”张婶先答应了。
  “也好,那就先留下这孩子。”张叔也发话了。
  
  其实老两口很清楚,这小店里没什么太重的活,出钱雇个整劳力不划算,到是琐碎事儿不老少,这个孩子如果肯做的话,理应能胜任。
  
  看张叔答应了,莹雪便对李保长说:“那就劳烦李大伯写个字据,日后也好有个交代。”
  
  “对,写个字据。”张叔也连忙应道。
  
  一听说孩子可以留下,那李老爷子自然高兴得很,痛快地答应了。
  
  张婶去西屋拿来笔墨纸砚放在桌上,李保长对这类文书自然是轻车熟路,不大的工夫,一张古代的雇佣合同(其实就是卖身契)就华丽完成。看人家那笔小楷,真是漂亮死了。
  
  李保长把写就的契约拿到张叔面前,张叔接过后直接给了莹雪,还说,‘我这个女儿认得字,让她看吧。”
  
  虽然知道莹雪通点文墨。但此时李保长的目光中还是有几分讶意。――有什么大惊小怪的,GNN我会的多啦,莹雪暗道.
  
  用不着客气,莹雪接过契约仔细看了起来。如今她的命运已经和面馆紧紧地来在一起了。有了这个小店才有她和这古代爹娘的安定生活,此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一定要认真对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