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科的参加人数,显然超出了预料。
但是别担心,作为礼部尚书,主持此次恩科的胡濙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在礼部的主导下,恩科的考试时间被临时加长三天,消息一出,使得原本心神不定的考生们都是安心下来。
毕竟这样一来,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备考,也就有更多的人可以参加进来。
这是一次盛况空前,而且很可能也会绝后的恩科大试。
作为主考官的胡濙有些亚历山大,但与此同时,他也在窃喜,因为这次恩科一旦成功,极有可能给他的晚年仕途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机会。
很多人就算明知道自己没什么机会,也很是乐意跟风来到京师。
一是为了见识一下这种盛况,第二也是人生在世一场,有这么大的活动却是局外人,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但是由于朝廷各个有司的管控,秩序一直比较安宁。
随着恩科的消息传播下去,就连很多国外的商人都开始关注,甚至于在京师驻扎的一些南洋国家使节还特意来到皇宫,就此恭喜朱棣。
朱棣一开始还只是随口答复,但是随着来恭喜的人越来越多,朱棣也不明白了,朕就简简单单办一个恩科,他们在恭喜什么。
这次恩科的举办,朱棣也没想到会搞到规模这么大,一开始的想法不过是一个很简单的清算政敌,再塞上自己人而已。
然而就连朱棣也没料到,随着这次恩科的持续发酵,最终衍生出了一个连他看不懂到底有多大作用的东西,或者说,是机构。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最后朱棣实在是忍不住了,拉着一名西方传教士开始询问,这才得到了醍醐灌顶的答桉。
在南洋各国看来,如此盛况空前的大型考试,对全国的读书教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西方来说,这是极为先进和高明的政策。
在送走这名西方传教士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朱棣脑海中产生。
改革国子监!
国子监作为大明国立的最高学府,其作用便是为大明官场输送人才,所以一般补充官员都优先从国子监生挑选。
国子监生也往往自豪的对外宣称,我们是天子门生!
但实际上,朱棣心里明白,这些国子监生与其说是自己这个天子的门生,倒不如说是那些官员的门生更贴切。
国子监设立多年,其内部早已经腐朽不堪,从起初立意为平民学子参加科举之外做官的通道,变成了富家子弟镀金和官宦子弟做官的捷径。
富家子弟出身的,就算有无做官或读书的志向,往往都要去拜地方大儒或朝廷大员为师,再援以金银,作为进入国子监的门票。
到国子监镀金,早已经成为大明江南富人子弟的共识。
除此以外,国子监更是成了官员门生不必科举便能入仕的冠冕堂皇捷径。
地方大儒的学生,或是出身官宦之家,父母在朝廷做官的,往往不必交纳银钱,便能直接被推荐成为国子监的监生。
用后世的话说,让你家孩子到国子监来,然后再补一个官职的缺,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咱俩谁跟谁啊!
除了国子监这条捷径以外,大明传统的科举之路,想要拥有做官资格是非常艰难的。
寒门学子无权无势更无财,也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去撞的头破血流。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这四种功名至少要考上一种,才能实现做官的梦想。
然而科举路之难难于上青天,天下间终究还是出自寒门想逆天改命的人多,每个人都去考科举,自然是千军万过独木桥。
秀才这个功名,现在除了一些朝廷的福利政策之外毫无作用,说白了,就是已经烂大街了。
而且只靠秀才的福利,现在也只能让一个读书人勉强混个温饱,这才会有穷秀才这种称谓出现。
秀才想要补官,除了去等如今这场景泰年恩科之外,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往上考,考到举人。
然而类似于这场恩科的机会,大明立国至今近百年,也就遇上这么一回,之后还有没有,需要等多久,这都是未知数。
从秀才往上,举人和进士也不是每年都考,进士就是每三年一次,而且名额非常有限,无论参加的人有多少,每年能金榜题名的人还是那些。
人的一生能等几个三年?
最青春精力旺盛的二十到三十岁,不过也就能赶上十次,而且是越往后考上的几率越低。
因为年轻人一直都有,每一次考科举的人不会因为你没考上他就给你留一个名额,竞争者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厉害。
自洪武年以来,读书人就没有少于几百万的时候,而每三年进士录取的金榜乙榜统共才区区两三百人。
朱棣也从这次恩科官员补录的火热程度上看出来了,全国上下每年有多少人年年读书,就等着补录,就等着下一次科举。
这种情况下,补录多少人,科举增录多少进士、举人,那都是不够的。
从读书人方面看,读书人的人太多了,已经超出朝廷需要的官员和候补官员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才会有这种现象。
这么多的人,每天就读那些屁事儿不顶的文章,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做官。
然后想做官的这么多,最后真正的清官和名臣能出几个?
朱棣和那个西方传教士聊了很久,也是觉得茅塞顿开,意识到如今大明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人人读书只为做官,把所有的脑子都用在怎么通过科举上了,那火器创新谁来?刀枪创新谁来?战法创新谁来?
不创新,这点老本要再吃一百年吗?
朱棣可是亲眼见到,新设立的天工局,负责研究火器的那帮人,可是没有几个人读过书的,都是各地调集的卫所匠户。
那些有学识涵养的人,不去这些地方搞创新,为大明的持续强盛服务,反而都聚到北京来挤破头,就为了一个小小的官职。
这合理吗?
这不合理!
这么下去,大明以后得成什么样子?
朱棣第一次意识到了目前科举制度的弊端,并且决心要进行改革。
小说推荐
-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 1392年春,太子朱标病逝,大明朝一片悲痛。渡劫失败的大修穿越成为朱元璋,一心只想转交国运,重走修道之路“二虎,宣燕王入京”奉天殿内“老四,你来当太子”正准备积蓄实力的朱棣“啊”然后…没有靖难之役的大明 祖孙四代联手的大明!五龙同朝的鼎盛大明 作者:银楼吃糖所写的《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无弹
- 穿越架空银楼吃糖连载中
- 最新章:请假迎检
-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 魂穿朱祁镇,开局土木堡。第一次当皇帝,没啥经验,唯有一条,绝不做叫门天子 亲率大军硬刚瓦剌也先,杀出一条血路,正统皇帝之名,响彻漠北。除奸佞,立贤臣,攀科技,谋发展,强军事,扬国威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我大明国土!朱祁钰“皇兄威武,真乃我大明战神是也”朱祁镇“你才战神,你全家都是战神 作者:南
- 穿越架空南山有龙连载中
- 最新章:新书上传
- 大明: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
- 穿越为朱棣第四子朱高燨,他发现每隔数年,自己脑子里就会多出一个人格:始皇帝嬴政,人屠白起,兵仙韩信,冠军侯霍去病,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 他以为只有自己有金手指,殊不知亲爹朱棣可以推演气运,模拟皇子人生 模拟太子朱高炽,在位未满一年病逝,孙子是瓦剌留学生,兵败辱国 模拟汉王朱高煦,造反失败,被朱瞻
- 穿越架空摆烂的阿屠连载中
- 最新章:第383章 剑指鞑靼,各方云动!
- 永乐大帝朱棣
- 永乐大帝朱棣在位重大事件七下西洋缔造丝绸之路亲征漠北维护祖国统一平安南编撰《永乐大典迁都北京 永乐大帝朱棣是大明王朝十七个皇帝中,所作所为仅次于朱元璋的一代枭雄。朱棣果真是个圣主贤君吗?如果是,那他为何对待铁铉、方孝儒、黄子澄等建文遗臣那么残忍呢?是因为天生的冷酷无情还是因为夺了帝位借此掩人耳目?建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83章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 洪武二十五年,朱英来大明第十年,于西域创下偌大基业 燕王府中,朱英和后世永乐大帝朱棣相谈正欢 时日四月二十五,大明太子朱标薨 朱英随朱棣南下京师吊唁 朱棣:可恶至极!没想到竟是本王亲手送他上位 朱元璋:老四是个好孩子,把大孙给咱送来了 朱英:日月光辉之下,皆我大明江山 作者:执笔见春秋所写的《大明皇
- 穿越架空执笔见春秋连载中
- 最新章:第761章:老爷子的霸道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穿越到明朝,成了朱棣的第四子,朱高燨用一枚爆仗,打响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炮 从此,靖难之役,设立奴儿干都司、营建北京、浚通大运河、郑和下西洋,我无处不在 历史的车轮,从虞夏商周,到两宋元明 历经风雨,万千坎坷 每一任皇帝,面对历朝历代的兴衰荣辱,如履薄冰 朱高燨说,有我在,大胆干 有我在,大明王朝将红
- 穿越架空星月长江连载中
- 最新章:第484章 大结局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大明永乐盛世,我是朱高煦。后代史书称我父皇“再造宇宙,功同开创、故勋业甚盛-是汉唐宋以来英君明主轶,而过之远矣”但我就想问问父皇“当年奉天靖难,我拼死力战,你对我说“勉之,世子多疾”到底还算不算数 作者:明镜要高悬所写的《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明镜要高悬连载中
- 最新章:完本感言
- 大明:朱棣跪求我打造大明仙朝
- 八百年风华,掌握空间钥匙,十五岁考中进士,做一桃源小县令,大肆搞基建,发展商业 权倾朝野不如富甲天下,公主芳心暗许,皇子溜须拍马,快意人生 作者:香水一冬所写的《大明:朱棣跪求我打造大明仙朝》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香水一冬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明仙朝
- 我的姑父叫朱棣
- 徐景昌在大明朝还是有亿点点地位的,他的祖父是中山王徐达,父亲是定国公徐增寿,姑姑皇后,姑父是朱棣…就这个天胡配置,简直是老天爷一手饭勺,一手饭锅,追着往嘴里喂饭 奈何徐景昌只想着去秦淮听听曲,去玄武湖钓钓鱼 作者:青史尽成灰所写的《我的姑父叫朱棣》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青史尽成灰连载中
- 最新章:新书《天下大明》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