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秦

第二卷 归乡路远 内地思安 054章 封建-农耕-田赋-兼并-城墙结


    历史是不容篡改的。不篡改才意味着后世人有充分学习借鉴的地方,敢于真实地记录历史,才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之前所说,随着私田为代表的私有制兴起,兼并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从前被分封的国家都城有数万人居住已是天下闻名的城市。而到战国时期,世袭贵族的衰败导致一国之中缺乏在国都外汇聚大型城邑的基础条件,因此城市的兴衰往往和有无封君、封君权势紧密结合。如何去维护列王与新兴封君们规模庞大的家产所在的城市呢?自然是修筑起更加坚固高大的城墙,由夯土泥砖转向天然石材磨制后筑墙成为大城市城防工程的主流操作。而对整个国家的防卫工程建设来说,野外也需要筑墙,但与围合成城无关——一面高大而连贯在地上的墙,就是防御外来军队通过战略要地或肆意穿行本国国境的最佳工具。如果是两面夹筑,中间通常会有水道或平整过的车马道作为便利交通和后勤运输的被保护对象存在。当墙修在雄伟的崇山峻岭上来保护国家时,所有人都知道那个最著名的名称“长城”。可城与墙的概念并不统一,怎么能将单面墙称呼为城呢?一来因为某些地点的单面墙的确连接有作为据点存在的城邑/临时防御据点,方便兵力被保护;二来因为人们潜意识里认定,墙后一定是城的存在——不管能否看到其他方向墙的存在,毕竟守卫者各有防范分段,尤其是下层兵卒,根本无需考虑此类问题。而当墙修在中原地带/农耕文明区的平原上时,这种墙叫不叫‘长城’呢?很多人潜意识中从来没想过这种问题,同样未必考虑过泛中原地带的‘长城’的存在。
    实际上,战国时代的各国都普遍地修筑过伫立在野外长长的墙,区别只在质量和规模长短。尤其是大国,越大的国家领土疆界越是广大,而农耕地产比重在国民经济泛农业生产概念中的比重远远超过牧业与渔猎的色彩,能够有效保护好农田正常耕种收获要比其它事都重要。所谓城墙,只能保护一城百姓,农田是很被难顾及到的。而长长的墙伫立在野外,性质便不同了:
    ‘长城’出现的第一目标是用来农田正常耕种与收获秩序。
    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被保护吗?首先要问贵族的、官吏的、士人的、百姓的还是罪囚的。前三者已经在具体城防更严密的城池中了,尤其是王与家人,还有皇宫的城墙予以保护呢~后两者有行动能力时可以逃进山林河谷的树木草荡,没有的话只能自求多福。
    而在战国之前,为什么长城为什么没有大规模、普遍性地出现呢?因为西周和春秋时代,庶民阶层有明显的国人和编制以外的野人区别,虽然都是某国民众,但野人与国家之间并不存在强制性地隶属关系,反而时时处在被全方位、多层次剥削的境遇中。这个时代的国人有资格逃进他们从属的都城和外地城邑中,但野人却无此可能,连入城都要受到限制:他们连被准确称呼为庶民都要受到质疑与嘲讽!
    因为产权的高度分别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阶级界限感,所以世袭贵族们有动力和无穷的借口与本国国君‘暗中较劲’,乃至将矛盾公开化,无视全体国人的共同利益。也基于此,对戎狄内侵中原周朝子邦各国的行为,各国只是关门闭户、防守城邑而已:国人的数量绝对填补不了全面防守国境线的需求,只能集中力量将具体入侵的那支戎狄在野战中用车战形式击溃,至于对方能够收容残部,于来年再度入侵,就是另一码事了——如果往后对方更愿意侵犯邻国的话,算是求之不得的‘美事’,毕竟邻之厚,我之薄嘛。国君也不会将国人受到的损失太放在心上:一群有资格聚集在一块议论政事得失与君主/贵族个人行为的权责一体国民,还是很值得忌惮的,当他们的生活水准下降、需要国君主持救济时,反倒是体现国君价值的时刻,外战的事情嘛,永远需要内政稳定的情况下再考虑,而西周与春秋时代的内政,是需要各国君主时刻留一只脑后眼睛紧盯住的。任何国内势力,都有可能煽动民众、获得他/她觊觎的权力!
    所谓‘长城’的出现,不仅是专之制集权的产物,也是私有制发展到新高潮的‘丰硕果实’。农田名义上的确是私有化到具体一人一户手中的,可实际上在战国时代,整个国家业已变成该国国君与其家人的所有物!唯有如此,才能解释得通为何他们会重视城墙的修建、掠夺蓬勃发展中的工商业利益——与土地产出联系疏远的那些利益存在之处,因为缺乏井田制公有地产时广泛的国人民众时时‘侧目’,所以只能由各家学说来进谏国君、再依靠官吏进行具体管制的间接操控了。这才是战国前夕,百家正式争鸣的缘故——私有制的扩展消蚀了原本由有参于车战责任的国人共有的一邦一国,君主也不再像可以被大臣‘共和’制度替代掉的虚君。为了权力争夺而存在的生死战事与私斗满布城郊与旷野,因为天下纷乱,借其局势动荡成就一家学说之念,在某国朝堂上获取主流被认可地位,游士靠案台思考也能享受国君贵卿一般奢侈的生活,坦然受用,这种权利与责任的极大不对等,当然吸引着无耻之徒与违背初心的士人向往啦~
    敢问世间哪里还有许由那样会嫌弃使者‘污我耳,污我牛耳。’的名士隐者?当天下为公,统治者各有私邑封地时,天下的混乱不停止但还有节制,志向高洁的士人们还能在山野间结庐居住;而天下都要被私有化时,志向再高洁的士人也不得不出山为众生请命——所能做的,其实也仅仅是留下封疆界域的‘长城内’众生的性命而已;长城外,圣人也顾及不到。
    警惕那些夺走山林所有权的私人们吧!他们剥夺走的不仅是隐居者的权益,还在逼迫民众不得不进入城市才能维持生计,参与由他们主导的利益争夺大戏!居心不良的导演者们用世俗利益的诱惑逼迫每个人低头,毁灭个人思索的条件,直到吸干整个文明的活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