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郭京

第104章


张氏说:“都是奶妈带的,不是很记得了。”
全冠清说:“赵偁,你记得吗?”
赵偁说:“应该没有吧。”
全冠清说:“那他身上有没有比较显眼的痔。”
赵偁说:“一别十年,真的记不清了。”
张氏说:“哪里会记得这么清楚啊。他走时,才是五岁的娃娃。”
全冠清起身思索了一会,脸色越来越阴沉,恶狠狠地说:“你们俩是在骗我吧。看来不玩点花样,是不会说实话了。”
全冠清拔出随身的钢剑,用剑背拍了拍赵偁的脸说:“你如果不说真话,我就取了你的狗命。”
赵偁说:“我所说的,句句都是属实啊。”
全冠清把剑刃挨到赵偁的脖子边,说:“看来我只有杀了你了。”
赵偁说:“别…别……”完了就再也没有发声了。
全冠清心里奇怪,蹲下用食指试了试赵偁的鼻息,没有了。再把手掌按到他的胸口,验了验他的心跳,也没了。赵偁竟然就这么给吓死了。原来他患有心脏病,经不起惊吓,就这么去了。
由于张氏倒地时头朝向另一侧,并没看见这边发生的事情,听到丈夫没了声音,还以为是全冠清把他杀了。不由惊呼:“别杀我,别杀我……”接着又大声叫嚷起来:“快来人呐,杀人啦!快来人呐。”全冠清见赵偁死了,呆在那里,想该如何处理才好。张氏的大声呼救使他回过神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手按上张氏的脑袋,发出一道潜劲,震毁她的头颅内部的脑组织。
全冠清原本也没打算干掉赵偁和张氏,只是突生意外,不得不取此下策。这也和他狠毒的心性有关。想着既然张氏认为赵偁是自己杀的,干脆灭了她口,省些麻烦。原先只是想求证“赵伯琮”身份的真伪,未料犯下两条人命的案子。全冠清自认晦气,匆匆离开。
第三十六章 秦桧的建议
 第二天下午,杨康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突报宰相秦桧有要事启奏。杨康准了。秦桧急步进来,三呼万岁,跪拜行礼。杨康请他起来说话。秦桧起身后说:“皇上,接秀州急报,秀王赵偁及王妃张氏于昨夜在家中,双双西去。”
杨康暗想,秀王赵偁年富力壮,怎会这么早就死了呢?而且一死还是两个,连王妃也陪着送了命。心中纳闷,便问:“死因为何?”
秦桧说:“经秀州府仵作查验,周身并无伤痕,也非中毒,应是一齐病故的。”
杨康想到,真是荒唐,分明是他杀嘛。一死就俩,哪有那么巧。便问:“可曾查实。”
秦桧说:“按秀州府呈报,确是如此。”
杨康想了想说:“以礼厚葬,封谥‘安僖’。”
秦桧说:“安息?”
杨康说:“不是‘自心息’,而是‘人喜僖’。别理解错了。”
原来杨康想到,秀王及王妃死于非命,下边的人又不得力,无法查出真凶。干脆封他个谥号“安僖”,意喻“安息”。希望他明白圣意,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
秦桧说:“臣愚钝。臣还有一事想启奏皇上。”
杨康说:“爱卿请讲。”
秦桧说:“秀王及王妃归天,依照礼俗,普安郡王需回乡守孝。”
杨康暗想,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过儿名义上的父母,还是秀王及王妃张氏。按照礼制,过儿确实得回秀州守孝三年。
杨康真是越想越火,赵偁和张氏早不死晚不死,偏偏选在这个时候死。过儿马上就要成亲,这不是添乱吗?难道有人故意去行刺秀王及王妃,阻碍这场婚事。如果真是这样,也太离奇了吧。
杨康打定主意,说:“朕已经安排好了王儿的婚事,等到大婚之后,再让他回乡守孝。”
秦桧说:“皇上,这有违礼法啊。”
杨康说:“朕立即就为王儿的婚事下诏,之后再发秀王、王妃的讣诏。婚诏在前,讣诏在后,完全合乎礼法。”
原来守孝期间,是不能举行婚礼的。赵偁和张氏这时一死,杨过还真不适宜结婚。但杨康认为杨过和郭芙的婚礼,不宜拖延。要是拖上三年,说不准这婚事就黄了。那自己的一番辛苦,不就白费了。所以他坚持让杨过先完婚,后守孝。
秦桧说:“皇上,此事恐招来非议,还请三思。”
杨康说:“朕意已决,绝不回改。”
秦桧心里觉得很不舒服,告退下去了。
原来“赵昚”(杨过)极为厌恶秦桧,从来没给他看过好脸色。两人的关系也很僵。秦桧担心“赵昚”将来会被进一步确立为太子,这样就对自己非常不利,所以想趁机打击他。只要让“赵昚”回乡守孝,就可以疏远他和皇上、太后的关系,甚至使皇上和太后慢慢遗忘他。这样一来,“赵昚”再想被立为皇太子,就有难度了。不料皇上偏爱“赵昚”如此之重,竟然不惜触犯礼制,也要给他操办婚事。
秦桧不甘心,连忙去找“韦太后”。不料“韦太后”态度也很坚决,同意这种“违规”事情的发生。秦桧心里大为光火,但又不敢表露出来。同时也很奇怪,皇上和太后为什么都这样偏宠“赵昚”。
外界风传,“韦太后”对“赵昚”有些不满。原来“韦太后”从五国城出发离开时,曾答应钦宗,想办法把他也弄回到大宋。虽然“韦太后”回宫后,一直未提此事,但大家都认为她留有此心。“韦太后”有意救回钦宗,让他接替皇上“赵构”的谣言,不胫而走。而“赵昚”是皇上亲选的接班人,“韦太后”肯定比较讨厌他。当然这都是外人凭空的猜测和想象,根本没有依据。而且连“赵昚”的郡王身份,还是她下诏封的。
秦桧今天就又见识到了“韦太后”对“赵昚”的宠爱。
这边全冠清也回到了丐帮住的客栈。郭靖和黄蓉立即找他,确认情况。黄蓉问:“清儿,这次你去了趟秀州,可有什么收获?”
全冠清说:“我从赵伯琮生母张氏口中得知,赵伯琮背上长有一个肉瘤。去看看他背后,有没有这个瘤子,就可以知道真假。”
郭靖说:“不错,难得你这么努力,竟然探知了如此重要的消息。”
黄蓉说:“只要看看这个赵伯琮背上有没有肉瘤或者伤疤,就一清二楚了。”
郭靖说:“事不宜迟,我们这去郡王府,核实清楚。若是他身份有假,就万不能将芙儿嫁给他。”
听到此话,全冠清的嘴角边不禁流露出一丝奸笑。他心里想到:“就算我找不证据,证明你是假的。我胡编一个,总行了吧。照样整死你。”
郭靖、黄蓉带着萧峰、全冠清等丐帮弟子,赶赴王府。杨过和郭芙正在后院赏梅。听到仆人来报,连忙过去客厅迎接。
杨过见了郭靖、黄蓉,作礼说:“岳丈、岳母,登门照访,不知所为何事。”
黄蓉说:“把身子转过来,让我好好瞧瞧。”
杨过依言后转身体,把背脊朝向郭靖、黄蓉。郭靖、黄蓉运起透射术,看穿杨过的衣裳,将他后背仔细地检查了一遍。见他后背既无瘤团,也无疤记。
黄蓉说:“好一个贼子竟敢冒充皇室后人,还想娶走我的女儿,真是无耻之极。”
在杨过身侧的郭芙马上被吓得变了脸色。其他人则是满露愤恨之情。
杨过转过身子,面不改色地说:“本王身世清楚、堂堂正正,何来假冒一说。你如此胡言乱语,可有什么凭据?”
黄蓉说:“你背上没长瘤子,这就是最好的证据。”
杨过哈哈一笑,说:“这能当什么证据,你见过谁背上会长瘤子。”
黄蓉阴着脸,说:“真的赵伯琮背后就长瘤子。”
杨过说:“你是从哪听来这么滑稽的说法。你不觉得可笑吗?”
郭靖说:“这是赵伯琮的生母透露的,应该不会有错。”
杨过暗想,如果真赵伯琮背后有颗瘤,老爹肯定会告诉自己。于是说:“胡扯,那你们把我娘带来,大家当着她的面把话说清楚。”
黄蓉说:“这件事绝对错不了,你休想再狡辩。”
杨过说:“我问你,你是不是亲耳听到,我娘说我背后长了个瘤?”
黄蓉说:“不是。”
杨过说:“既然不是,你为什么会这么肯定。”
黄蓉一指站在后侧的全冠清,说:“这是清儿从赵伯琮生母那,得知的。”
杨过说:“你明知道我和他有仇,你还信他的鬼话。”
大家听杨过这么说,都转头看向全冠清,或多或少带着怀疑的神色。
全冠清也不慌不忙,挺直胸膛说:“是我亲耳听到赵伯琮生母所讲的这番话。他绝对是个冒牌货。”
丐帮众人转而对杨过投以恶意的目光,似乎准备要将他生吞活剥。杨过正想突然动手,抢个先机,然后夺路而逃。外面的仆人来报,宫里的黄公公来了,准备给王爷宣旨。
由于有旁人到来,双方一触即发的形势马上缓和下来。黄公公带了两名小太监、八名侍卫进了客厅。
黄公公对杨过说:“千岁爷,你这里人可真多啊。”
杨过看了看丐帮的人,见他们没有走开的意思,便说:“黄公公,父皇有什么旨意,你就尽管宣来。这些人和我很熟,无须避开。”
黄公公看了看丐帮的人,想了想说:“那就这么宣了吧。不过今天我带来的圣旨可有两道。”
杨过上前跪好,心里暗自纳闷,人家宣旨一般只有一道。爹干嘛连给自己两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