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绝代村姑

第114章


    安庆绪宠爱小逸,在家或出门,皆让他着女装,打扮成女人的模样,若不注意看他有喉结,谁都认为他是倾城倾国的大美人。
急流勇退
回到城里,莫绯衣等人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把小逸送到杨府,谢绝了安禄山的热情挽留,打道回府。
    珠不知,安禄山被小逸的美艳倾倒,强行霸占,安庆绪气得暴跳如雷又无可奈何。
    小逸对安庆绪心存感恩,而且安庆绪之前一直宠着他,两人只能暗中来往,成为安家父子日后相残的导火线。
    安庆绪逃回家中,点了大队人马就要去报复,得知杨华是杨国忠的宝贝儿子,自知得罪不起,只好无奈的打点行装,准备返回庐州。
    莫绯衣回到家中,何天雄也刚巧从凌城匆匆赶回来,述说了在人间仙境建设的经过。
    因为之急准备充足,带去了大量的建设工具,人间仙境已建设得七七八八,荒地也大量开垦,他是回来禀报,其他的人与家眷则留在了里边。
    此次随行来的有不少赵氏宗族的子弟,他们是奉命前来护送莫绯衣等人前往凌城。
    莫绯衣不记得安史之乱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只是隐隐记得杨国忠接掌相位不久,安禄山、史思明便起兵造反了。
    她让家人及所有想去凌城的家丁眷属先行离去,由何天雄等及赵氏宗族子弟护送,带走了大量的金银珠宝。
    莫绯衣平时很少提出大量的现银,突然一性提出很多,司徒明远与柳新月都大感奇怪,过府询问。
    莫绯衣只能含糊回答,推说要在凌城大力发展事业。不是她要成心隐瞒,而是说出来会没有人相信安禄山会造反,唐玄宗对这家伙非常信任呢。
    其实,安禄山拥兵自重,他身兼三镇节度使,一直在扩充他的边军,他的私人军队数量,已占大唐全国军队的四分之一,且大量屯积武器装备粮食等军用物资,已有起兵造反的实力与意图,奈何晚年的唐玄宗昏庸,只相信杨国忠与安禄山得奸臣,忠言逆耳。
    凌城属偏远贫困地区,就算不想在长安发展,随随便便挑个城市都比凌城强上百倍,司徒明远与柳新月隐隐有丝许古怪的感觉,却又说不出,仅是感觉到她有急流勇退之意。
造反
民间中,许多人已经认为莫绯衣的名气、财富已经超越了王百万,成为大唐的首富,至于真假,因为无法得知两家的真正财产,仅仅是猜测而已。
    名声财富,莫绯衣并没有看重,仅是一笔置之,王百万,还有已经看开了的王筠玉也是一笑置之,别人议论别人的,只要把自已的事情做好就行,又何必在意什么?
    天宝十四年十月底,当莫绯衣把最后一笔慈善款派发完毕,长安城里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安庆绪是睚眦必报之人,情人被杨华调戏,手下被打死,自已被打伤,只是慑于杨国忠的权势,一直隐忍着没有采取报复行动。
    他一直没有举动,并不表示他真的害怕杨国忠,他只是在忍,一直派手下严密监视着杨华的举动。
    杨华并不知安庆绪是安禄山的儿子,满城都搜了个遍,找不到安庆绪,更找不到令他神魂颠倒的“大美人儿,”颇有些失望,时间一久也就忘了这事,每日仍是仗着杨家的权势胡作非为。
    这一日,他在大街上看上了一个颇有几分姿的小娘子,一路尾追着,冲进人家家里,强行非礼。
    他手下那帮护卫都守在门外,替他望风,自个在房里快活。
    安庆绪一直在等待报复的机会,也一直严密监视杨华的行踪,如今有了报复的机会,岂肯放过?
    他派出府中眷养的死士,把杨华的手下砍倒,自已冲进房里,一剑削下了杨华的祸根,然后带人扬长离去,快马加鞭,直接冲出长安城,跑回平卢去了。
    儿子的命根子没了,杨国忠勃然大怒,四出搜捕凶手,有手下认出行凶的人中有一个是安禄山的手下。
    此时,安禄山父子已在平卢,只有长子安庆宗留在长安为官,其实也就是变相的人质。
    安禄山大肆招兵买马,屯积大量的军用物资,造反的意图已经明显,杨国忠接到线报,但隐忍不发,密奏唐玄宗。
    唐玄宗已是老糊涂,根本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但多少也有些紧张,便依杨国忠所说的,再召安禄山回京师。
    杨国忠已有置安禄山父子于死地之意,命手下严密监视杨府,暗中调派人,只等安家父子到来,当场擒杀,造成事实。
    不想,安禄山早在他身边安插有奸细,奸细以飞鸽传书密报,安禄山大怒,终于扯起了造反的大旗。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皇上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造反,兵力达15万之众,号称20万。
    大唐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洲县望风瓦解,各洲县的地方官不是仓惶逃命便是献城投降。
    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龙颜震怒,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就地防守,阻击安禄山的叛军。任命他的第六皇子荣王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率大军东征平叛。
    同时下令,把安禄山的大儿子安庆宗全家、安府所有人满门抄斩。
    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派大将毕思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因叛军声势浩大,东都守军多为新募新兵,毕思琛据守险城不出战,把安禄山的二十万大军阻挡在东都城下。
    偏杨国忠无能,进言唐玄宗,连下数道圣诣,催毕思琛率军出城与叛军交战,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攻占东都洛阳,御史中丞卢奕等一些忠臣拒不投降,被安禄山杀害。
    负责守卫洛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同样采取守势,据守潼关天险不出战,叛军久攻不下,损失颇重。
    不想唐玄宗听了监军宦官试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命哥舒翰为统帅,镇守潼关天险。
    潼关兵不多,又多是新兵,叛军声势浩大,已达四十万之众,又挟连胜之威,哥舒翰也只能采取坚持的策略,据守潼关天险不出。
    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他亲率大军强攻潼关,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长安的重要门户,哥舒翰把数十万叛阻挡在潼关城外,牢牢守住了京师的门户。
    不想无能的杨国忠又进言,催逼哥舒翰弃天险之利,出城与叛军决战,二十万大军中伏,死伤无数,哥舒翰投降,安禄山轻轻松松的占领了潼关,也打开了长安的门户。
    这些都是后话。
    这一章是过渡情节,照抄历史资料,所全合成一章,1500字。
未雨绸缪
安禄山起兵造反,全国震动,一时间谣言满天乱飞,人心惶惶。
    长安城内,大多人不相信安禄山的叛军能够打到长安,但亦有一些慌恐的人开始把存在钱庄里的现银全都提出来,宁可藏匿在家中,又或埋在地里,这样感觉保险一些,毕竟都是血汗钱,挣得不容易。
    在这之前,莫绯衣已经不动声色的提出了不少现银,安禄山的叛军横扫河北各洲县之际,莫绯衣在唐木及一众家丁的护卫下,去了城外的田庄。
    田庄原先有百多家丁,大半已经秘密去了凌城,连带着他们的家眷早转移过去,剩下的都是不愿意离开家园或新招的家丁。
    百多家丁全集中在平地上,等候着小姐训话。
    莫绯衣没有说什么,只是把他们的卖身契约都当着他们的面烧了,每人分发三百两银子,当是遣散费吧。
    战火,很快会漫延到潼关,那是长安的门户,一旦潼关失守的消息传来,她必须带人撤离长安,前往凌城。
    当然,她仍有条件,田庄里所有种植生产的粮食、蔬菜、鸡鸭鱼等,每天仍然必须保证正常供应,直至潼关失守的消息传来。
    潼关,肯定失守,只是,莫绯衣不敢说出来,以免引起更大的恐慌,没准还被唐玄宗以扰乱民心治罪。
    至于田庄里多余的粮食,可以分发给周围贫困的农户百姓,甚至,她向朝廷捐献了一部份。
    三百两银子,已经是贫民N年不吃不喝的总收入了,家丁们感动得流下泪水,就算莫绯衣不要求保证每天的粮食蔬菜肉类的供应,他们也会自发的向城里运送,保证每天的供应,直至小姐下令解散。
    处理完田庄的事情,莫绯衣回到城里,让假宝玉挑选两个忠心可靠的人,赶往潼关,在潼关附近的村落暂时住下,严密关注潼关的动静,一有异变,立时快马回报,这样,她们才有足够的时间,从容撤离长安。
    之所以现在没有离开长安,是因为她想说服司徒明远与柳新月同去凌城,而大多数人不相信有天险之称的潼关会被叛军攻破。
    司徒明远与柳新月能带着族人同去更好,反正她已做好撤离的准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