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天津港里里外外戒备森严,上万名京营士兵严阵以待,这让码头的工人们胆战心惊。
这是出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吗?
“咱们这出啥事了,用得到来那么多兵吗。”
“谁知道啊,海河两边都是兵,听说马四爷家的船都被征用了。”
“可不敢瞎打听。”
码头工人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负责的工头严声呵斥:“不该知道的别打听,都把嘴闭上,船来了就干活。”
训斥下,工人们不敢再多嘴,但都眺望着海面,想着到底来的是什么货物,能让朝廷如此重视。
海天交际之处,一根根桅杆显露,继而浮现全貌。
一艘艘巨大的船舶正缓慢的向着天津港方向驶来。
随着渐行渐近,一面面红白条纹旗也紧跟着清晰起来。
吴老汉是天津港的老工人了,干了大半辈子,这面旗帜还真是头一回见。
最让吴老汉觉得新奇的,还是船只进港停泊后,那一船的船员。
有白皮肤也有黄皮肤,但数量最多的还是黑皮肤。
外夷的商船?
吴老汉更加纳闷,天津港作为大明朝北方唯一一个大港,外接朝鲜、日本,过往里来此的外国商船也不少,从没见朝廷像今天这般搞出那么大阵仗。
不明白归不明白,吴老汉身为老人可是不会多嘴去问,老老实实带着手下七八名工人投入进搬卸的工作中。
一袋袋货物从吴老汉的手中一过,那熟悉的感觉顿时让吴老汉猜到了口袋中的物品。
粮食!
绝对是粮食!
吴老汉哼哧哼哧跟一名工友将口袋扛上板车,工友当即就开了口。
“得有小二百斤。”
“差不多。”吴老汉点点头,扭头一看港口里停下的上百条大船,倒吸一口子冷气。
这一口袋就是小二百斤粮食,一艘船,大几千袋,上百艘船,得是多少?
“亨克先生,咱们又见面了。”
港口临时搭了一间屋舍,中粮公司副总裁裴有济笑呵呵对着亨克拱手:“没想到这次是你亲自来送。”
“裴先生。”亨克有样学样,也跟着学了拱手礼,虽然有些不伦不类:“第一批五万吨粮食已经送到,您来签个字吧。”
裴有济微微皱了下眉头:“只有五万吨吗?”
亨克耸了耸肩:“没办法,海面上到处都是荷兰人的战船,我们没法动用太多的船只和船员,等到什么时候贵国能保证台湾海峡的顺利通行,我想,这个数目起码可以翻上几十倍。”
“好吧。”裴有济点点头,而后对身边的官吏耳语一番,后者匆匆离开,过了能有两刻钟才折回,凑回到裴有济身边说道:“已经全部装了车,核数无误。”
裴有济嗯出一声,随后对着亨克露出笑容:“老夫来签字。”
-----------------
五万吨粮食也就是一亿斤,数量不大,但对现在的大明朝来说,太重要。
“别看河南的伪梁张献忠那么能折腾,咱们现在往洪承畴那拨送一千万斤粮食,伪梁立刻就要土崩瓦解。”
朱由检确实是放松了下来,笑着和九卿说道:“老百姓要的不多,碗里有粮、身上有衣、头上有瓦、屋外有田仅此而已,有这四样没人会从逆谋反。
现在东印度公司第一批的救火粮已经送到了,算是解了咱们的燃眉之急,现在该考虑怎么解决朝廷的财政困难了。”
毕自严作为户部尚书第一個站出来发声:“臣想,废停一条鞭法。”
朱由检挑起眉头:“仔细说说为什么。”
“一条鞭法起自桂萼、成于张居正,当初为的是改善朝廷财政,以银税代替粮赋,当时随着隆庆开海,来自海外外邦各国的海量白银涌入我大明,造成民间白银货币臃肿,在当时的情况下,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也的确增加了朝廷的赋税收入,解决了已经开始逐步糟糕的边军军费问题。
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我大明最大的问题是连年不断的天灾横祸,是大量粮食减产下导致的粮价高企,臣举个简单的例子。
苏州的老百姓种两亩地,产出为一年十石,按现在的粮价来计算,折银为二十两之巨,那么在一条鞭法下这个百姓要缴纳一两银子的税。
可这十石粮食苏州的百姓根本卖不出二十两,为什么,因为他在苏州不是在河南、陕西这种地方,让他缴一两税,税太重。
而在河南,一户百姓种两亩地,因为天灾的原因只能收获两石的粮食,却还要缴纳一两税,为什么?因为一条鞭法的征税不是按照实际产出而是按照田亩数量。
这一两银子会让这个百姓一年的产出白干,全给朝廷了。
这还只是粮赋,百姓同时要承担徭役和摊派的辽饷、加征的杂赋,这些杂赋、辽饷都是在万历年被加入进一条鞭法的合并征税中的,如此一来,老百姓种地的收成根本无力卖出朝廷征税的银子数目。
于是,大量陕西、河南、山东、江西、湖广的老百姓纷纷逃离土地,或者将土地贱价变卖给不需要交税的世家、士绅、读书人。
所以不仅仅是天灾导致了现在国家出现大量难民,朝廷法令政策的错误和不合时宜同样导致了人祸的蔓延,因此臣的意见便是,废除一条鞭法,重新推行太祖时期的实物税,恢复粮长制度。”
前文提及过,大明朝不缺粮,为什么不缺现在解释清楚了。
很多田地的荒芜不仅仅是因为天灾确实存在,同样也因为老百姓已经开始大量的逃离土地,躲避交税,导致了大明朝税基流失严重。
如果不是因为这一点,那么全国收种的粮食,还不至于紧缺到全国各地处处反民。
毕竟现在只是崇祯二年,他不是崇祯十五年,也不是顺治年。
小冰河时期最困难、天灾最恐怖的时间节点还没到达巅峰。
“废除一条鞭法,复回实物税朕觉得可以,不过恢复粮长制就不必了。”
朱由检看到毕自严要开口,抢先一句:“朕知道毕卿的意思,是希望地方的士绅替朝廷、替老百姓承担些粮赋,不过与其恢复粮长制,倒不如直接向他们征税,这样来的也容易。”
毕自严愣了一下:“陛下是说,一体纳税。”
“是这个道理。”朱由检笑笑:“朕记得张居正也曾想过,只是阻力太大无法推行,现在正是时候,朕不仅一体纳税还要徭役摊派、辽饷均分。
谁想反对都行,无论谁反对,朕就不管张献忠,让他们自己选,是给朝廷交税,还是等着被张献忠抄家灭族,随他们,朕不强求。”
毕自严苦笑起来,皇帝这不是耍无赖吗。
不过。
现在推行一体纳税,确实太容易了。
要说现在哪里最支持朝廷一体纳税的政策,那么离着河南最近的几个省内的士绅们绝对举双手同意。
别说纳税了,只要朝廷能灭掉张献忠,你让他们捐一半家产给朝廷都不带犹豫的。
朝廷只要钱,张献忠要的可是命!
(欠更九天十八章,一周内补齐)
小说推荐
- 我成为崇祯以后
- 考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崇祯在位期间,的确做到了旰食宵衣,兢兢业业,他本身的素质在明代的帝王中也属上智之人,与他那个二十多年不上朝不与大臣见面的祖父和他那个纵情酒色,不会治理天下,却做得一手好木工活的哥哥相比,崇祯之敬业,简直可以评为帝王中的劳模 但是,正是这么一位希望能够中兴帝国-并且为了这一希望而
- 历史军事鲟鱼完本
- 最新章:结束章 【定鼎】
- 明朝痛史 崇祯王朝
- 这是一个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王朝的覆灭的悲剧故事。之前的明朝就因为灾荒频繁、宦官专权和外敌频繁入侵而摇摇欲坠,待崇祯继位之后,他接受父兄们“女色亡国”的教训,勤于政务,戴星励治,立志中兴。可惜他不辨忠奸,胆小多疑,最终使本来就风雨中飘摇中的明王朝彻底崩塌。在明末的历史舞台上,以大明、大清、大顺的崇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6章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作者所写的《百度宅男当崇祯》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结局【全书完】
- 崇祯封神
- 喜欢黑山老妖的读者将就一下吧 作者:屠神龙所写的《崇祯封神》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武侠小说屠神龙完本
- 最新章:新书
- 崇祯·日暮歌
- 没落公子许夕照在走投无路之下混入皇宫假扮太监,历经一系列机缘巧合,竟成了崇祯皇帝的贴身侍从 从心思摇摆不定,几次想要逃离皇宫,到决定对崇祯皇帝不离不弃,誓死相随,许夕照始终立于崇祯皇帝几步之遥,注视着这个明争暗斗,忠奸难辨的朝廷,见证着这个内忧外患,战乱不绝的时代,陪伴着这位有喜有悲、有笑有怒,或与
- 都市言情来年今日完本
- 最新章:109 第一百零八章 尾声
- 崇祯盛世
-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流淌过许多个朝代,每一个朝代的兴衰之时,都是这段历史中最最震撼的时刻 朕的前方,是一个强悍至极,随时可以吞噬大明的游牧民族 朕的身后,布满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原反民 朕的手中,却只有早已败坏腐朽的朝纲 粉丝群 414450807欢迎来玩,永远有效 作者:轩樟所写的《崇祯盛世》无弹窗
- 历史军事轩樟完本
- 最新章:1136 大结局(下)
- 崇祯十七年秋
- 甲申国变,天子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此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之际,华夏大地岂无忠臣 青州城下虏兵围城,和托劝降曰“王士衡,降了吧!战到此时,汝以尽力 扬州孤城,多铎射劝降信于城中曰“将军若降,可拜公侯也 南京城内,钱谦益言“今大势已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士衡当知兴废,为自身计,不如早降,如此大官
- 穿越架空话凄凉连载中
- 最新章:新书改名了
- 崇祯聊天群
- 崇祯二年末,只能和当下人聊天的系统,向魂穿崇祯皇帝的胡广下达了第一个任务:给京师城外十万建虏大军一个教训 胡广:你这垃圾系统,只能聊天,就让朕给城外的十万建虏大军一个教训,完不成还要抹杀,疯了么 群号306779547,欢迎进群聊天跑龙套 作者:叫天所写的《崇祯聊天群》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
- 穿越架空叫天连载中
- 最新章:新书《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发布,请支持,谢谢!
- 崇祯本纪
- 朕就是崇祯,拥有海军辅助系统的朕绝非亡国之君。有朕在,大明将江山永固,天下一统 魏忠贤,你是把好刀 东林党,还是去当在野党吧 李自成,继续给朕打工吧 皇太极、多尔衮你们放心,满族作为少数民族,会圆满融入我大明的 朕的目标:天下日月所照,皆是大明臣妾 英语是什么鬼?一边玩去吧 番邦外族,欢迎参加汉语的
- 穿越架空喜马拉雅听风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五一八章:莽古尔泰的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