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惜

第66章


惊讶之下,猛然又想起那个关于“日”字的说法。
“怎么?难道不妥?”
“不是。”口里不好说什么,心里却“格登”一下,似乎看到了某些不可预料的灾难正像乌云般漂浮而来。
“朕认为赵晋有些杞人忧天、杯弓蛇影,光义乃朕一母所来的亲胞弟,朕虽是兄长,却待他如父子般照顾,兄弟之间的感情,怎能随便怀疑。”
“但是,陛下还是多加小心,有备无患也是好的,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咦,你也这样说,朕不爱听。”说着他要起身,面容露出不快。
胤啊,蜜儿若是告诉你,你之后的下一任皇帝就是赵光义,不知你会作何想象?还有,若是告诉你,还有几年,你将在一场奇怪的事件里死去,现在赵晋的宰相已经罢去,那个具有“日”字的人可以肯定,就是晋王赵光义,你又作何安排?还会这样坚定不移的相信亲弟弟是绝对善良绝对可靠?苍天,我不能说,也不敢说,只怕带来更大灾难!……
征南
甲戊,宋开宝七年,赵匡胤以曹彬、潘美为帅,发兵十万前往南唐。
南唐是南方割据政权势力中势力最强的一个,南唐国主也和宋主一样雄心大志,有平定中原之愿,但自周世宗攻取淮南十四州之后,南唐国力遭此重创,势力大减,已经不复当初强盛状况,但尽管如此,仍然据有江南十九州,那里安定繁荣,土地肥沃,因为地势的关系,很少遭受战争之灾,因此国力富裕,人丁兴旺,且经济发展,成为了宋主赵匡胤完成统一大业的最强劲对手。
南唐政权由于周世宗的打击,已经没有当初称霸中原的野心,只想安度岁月,而赵匡胤所有的心思完全继承当初的周世宗的打算,即一统天下,面对这咄咄逼人的来势,南唐主想出的办法不是抵抗,而是主动示好,通过经济上的屈服来得到自身不被歼灭的保证。
想当初,赵匡胤刚刚夺取后周政权时,地位还不太扎实,外方也需要稳定,并不想和南唐对战,所以赵匡胤曾经主动派人向南唐方表示友好,一向给后周称臣进贡的南唐中主李憬正为不知如何处理与赵匡胤的关系犯难时,见宋主前来表示友好,立即喜出望外,同样送出金银锦帛,表明自己的态度,甚至为了显示南唐不二的诚意,在宋主赵匡胤亲征扬州时,中主派遣亲子李从镒觐见大宋皇帝,并从此后,南唐每年大量向宋廷进贡财务,正是因为这大量的进贡和长久以来不得不做的防范工作,南唐国力更加的陷入了衰退的状况。
今大宋军队压境,南唐中主李憬将国都从金陵迁往南都,(江西南昌)面对日益逼近的亡国之胁,中主终于在迁都次年后,郁郁而亡。其子李煜继位,历史上将其称为李后主。
说起李煜,不免想起那首著名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得知赵匡胤派大军全往南唐的军讯,心里竟然泛起几丝忧愁,想起那位多才多艺的诗人皇帝,除了深深的叹息,还能说什么?……
“李煜是个好诗人,好文人,惟独不是个好皇帝,否则,南唐也不会灭在他手里了。”
赵匡胤束手而立,眼望远处烟波厅,感慨道,“朕攻灭南汉之时,还托李煜写信给刘伥劝降,虽然他帮过朕,但这并不能阻碍朕一统天下的大志,弱肉强食,战场上从来没有败者的位置!……他顿了顿,接着道:“这些年来,身为一国之君,李煜除了贪图享受,何曾为富国安民做过作为?他在做的只是吟诗作画,纸醉金迷。像这样不顾民生的皇帝,有什么资格继续苟安?朕,是顺天意而为!……他转过身,目光炯炯扫射而来。
“刚才,爱妃可是为那后主叹息?”
无语……是又如何,这无情的战争,无情的侵占,或者是掠夺,都在为胤统一大业铺平道路,我一介弱女子,能有何感慨说,这样是对,或这样是错!
战争是残酷的!而战争的目的不是要制造残酷,而是以残酷为过程,获取永久的和平!
眼下,除了这个聊以自慰的理由,实在说不出任何认可胤那番雄心大志的话了!
“来,你来看,那远处的山,水,眼下是多么的宁静美好,如果没有朕的管理,那些,只会湮没在铁蹄奔腾时扬起的灰尘里,你,明白么?……”
“是啊,不经过淬炼,不会得到好钢!若真是好钢,总会有成为利器称霸天下的时候。”
在我心里,胤也许就是那块好钢,他的所有作为,都是在向历史向世人证明,成为利器,称霸天下,是他与生俱来的特制质,他的生命里,注定要面对各种抉择,承受各种考验,他的双手,不只是属于我,而是注定要拯救无数的生命,改变他们的命运。
这样的男人,在我面前,深情款款的注视着,除了万分的珍爱,难道还能叹息吗,不,应该珍惜每一分钟,珍惜和他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环住他的腰,将脸深深埋在那个肌肉结实的胸膛里,呼吸那草木清香的味道,聆听着胸腔里刚劲有力的心脏咚咚跳着,贪婪的呼吸,任双眼湿润……
“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
宋军已经兵压城下了,在深宫整日礼佛吟诗的李煜竟然蒙在鼓里、一无所知!因为城外各个战场不断呈报的战报,全被他的近臣徐元瘐压在手里了,他怕这些令人头疼了消息,扰乱了皇上的安宁。
宋军兵营里,主帅曹彬、潘美鉴于南唐历来与宋廷关系融和之况,思考着怎样攻城方式才是最恰当的,特别是曹彬,跟随赵匡胤多年,皇上的仁慈宽厚时刻影响着他,兵发南唐临行前,皇上亲自赐给他尚方宝剑,叮嘱“自副将以下,不从命令者此剑斩之!”言下之意,将厚望寄予自己身上,眼下破城之际,怎样的进城方式代表着大宋的天子风范,天子威严。
他怕手下将士和自己想法不能一致,包括潘美。攻城时的强劲之师,若有乱来违令只举,宝剑斩了谁都是他于心不任万分心疼的!
于是,这日清晨,曹彬装急病突发,不能下地,卧床呻吟不止。
潘美吃了一惊,攻城之日,主将病倒,可是大大的不利,他率众人进主将营探望。
“将军,这急病发得可是厉害?”潘美关切的问道。
躺在床上呻吟的曹彬望望榻前的众人,无力的点点头。
潘美见曹彬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更加着急,搓着双手,看着身后的一帮副将,全没了主意。
曹彬看看大家,一时都没了主意,乱乱的小声议论着,有的主张便衣进城绑个大夫来;有的主张秘密派人将曹彬送回就近医馆治疗……
他心里暗暗好笑,待大家都说不出什么主意时,他清清嗓子,道:“曹某之疾,自有办法医治,只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助曹某一臂之力,若是无人反对,就按此法医治。”
大家云里雾里,互相看着,不明白是什么法子能一起协力治病的。
曹彬再次道:“治疗本帅的疾病,只需要大家今日在此保证,攻城之后,不许随意妄杀黎民百姓,不许烧夺抢掠,不许任何侵犯民众的行为出现!否则,天子之威被扫不说,这把御赐的尚方宝剑,也绝不留情!……”
众人心里顿时明白了,曹彬哪里是病倒了,分明是对大家订了一个制约之举,不由齐声赞同。
南唐皇宫里,后主李煜这日早起了点,他伸伸懒腰,便带领着小周后和左右内侍一干人,到城头上散散心,远眺一番,呼吸新鲜空气。
当李煜登上城头,往远处一望,惊得目瞪口呆!
只见宋军营寨一座接一座,环环相连,已经将金陵城三面包围得水泄不通,这远远的望去,列阵规矩,甲仗鲜明,日光下,盾牌矛尖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那一片浩瀚的刺眼光芒,晃得他几乎站不稳了!
“快,快来人啦!这这些宋军在城外安扎营寨,怎么没有人呈报朕?!……”
他气急败坏的质问着周围的宦官,内侍,没有一个人敢吭声回答。李煜的脸色气得发白!
破灭
南唐军长期怠懒,少习乏练,早已成不战之师,宋军大势摆开之后,不少南唐将士主张议和不战,南唐主李煜对于不战议和当然心存不甘。此时的南唐城池,实际上已经成了翁中鳖网中鱼,但李煜还在希望能出现奇迹,让宋军退兵。
曹彬谨记着皇上的叮嘱,想着形成大兵压境的态势后,展开强大的攻心战,逼迫李煜自己献城投降,尽量避免满城百姓遭受战火荼毒。
东面,吴越王钱促率领五万吴越兵与宋军密切配合,在攻克了常州、江阴之后,迅速进围润州。润州即今日之镇江,乃金陵城的东部门户,这个门户对金陵的安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是南唐朝廷派往润州守城的将领刘澄却是个胆小如鼠的怕死鬼,他见吴越军与宋军联袂来攻城,竟然一箭不放,一枪不抗,就乖乖的投降献城了。
金陵城里的后主一面让陈乔等组织守城,一面派人向宋主赵匡胤乞求退兵。
李煜亲笔书写了一篇乞缓师表,派南唐大学士徐铉、周维简到达开封,将乞缓师表呈现给皇帝。
赵匡胤在讲武殿展开乞缓师表,只见此表书写飘逸,文采华美,情意哀婉,上写道:
“臣猥以幽孱,曲承临照,僻在幽远,忠义自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