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神曲

第23章


“两个厅”“几个卫”无所谓,只要便宜、方便甚至阉割了居住功能的小户型也能大行其道。他们对艺术性的追求也非常低,如果走道上挂着画,那也是展现个性的涂鸦之作,不像中产那样,要复制个达・芬奇什么的。他们在乎什么呢,低总价,低成本建筑,一定程度上的个性追求。 
    请建筑空间规划者注意的是,绝大多数购房者需要的可能都是三房一厅,可能都需要物管和会所、绿化和景观,但是这些东西的组织原则,必须按照不同群落的真实需求去处理。同样是三房一厅,在中产哪里可能是150平方米,而在年轻人哪里,则紧凑成80平方米。 
    ○  环境空间的需求 
    此处的环境空间,并非景观意义上的自然环境,而是城市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带上DV,到城市平民区、富豪区、中产区去拍摄记录这些环境,对比之后,你会发现每个城市区域的景象是大相径庭的。 
    和房子一样,富豪们需要的楼盘环境空间,是为了体现地位的符号,不一定要有许多建筑规划。如果在城市最贵的地段,修建50亩的公园供30户人专享,仅凭这份气势,就足以吓死人。他们聚居的地方,可能是城市最贵的餐饮会所、电影院出现的地方,一杯咖啡可以卖到50元,一张电影票也可以卖到100元。 
    城市平民楼盘周围,可能是大排档最密集的地方,密布着小超市、茶馆、10元店、无品牌服装店以及菜市场等。城市平民对环境的追求,是以便利为原则的,便利到何种程度,100米就是一个百货商业圈,那些杂货铺里,除了卖酱油和香烟外,还能买到编织袋和螺丝钉。 
    中产聚居的地方,是城市里最具风格的区域。最具款式的服装店满街都是,角落里开着非常有诗意的咖啡馆和电影院,菜市场的蔬菜摆放得整整齐齐,街头上可能矗立着意义深刻的青铜雕像,东西南北必然有家乐福或者好又多。 
    年轻人汇聚的地方,和中产区域的风格非常类似。不过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咖啡桌衬布上的绣花要粗糙许多,相应地,咖啡的价格也要便宜将近一半左右;服装店的款式更加张扬,价格也不贵,但细细摸一摸,质地则要差上一大截。玩乐设施非常齐备,甚至有以户外运动为主题的另类酒吧,这就是年轻玩家的环境空间需求。 
    洞察不同群落人物需要的环境空间,楼盘的商业定位就非常明显了。它告诉了给我们明确的业态、经营方式、经营者以及经营的价值取向,甚至告诉了我们店铺面积的大小以及街区的设计。 
第四部分
城市生活平台的三个空间(2)
    ○  群落空间的需求 
    人以群分,群落空间,指的是每个群落呈现出的气质,以及对个体行为成文或者不成文的规范限制。 
    举例说明吧,譬如说教师群落,要求的气质是为人师表。成为该群落的一员,别说你行为上有什么出格的事情,就是你穿得花枝招展一点,都会被老师们、家长们、学生们唾弃。超短裙或裘皮大衣虽然漂亮,但你要是胆敢穿着上课堂,校长就会找你谈话,同事们就会很不平衡地思量你钱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恰好收集到你傍大款的证据,一夜之间,你会发现所有人看你的眼神都有些异样。 
    房地产楼盘开发,必须重视对群落空间的体察。因为群落需要在城市平台中彰显群落的气质,需要在平台上打上强烈的群落性格标签。富人们要表现对民众的关怀,他们的群落气质是“实力、超脱、爱心”,今天你给他造的会所,明天可能是他搞慈善派对或者与女明星约会的地方;中产们的群落气质是“质量生活”,什么是有质量的生活,一是要有钱,二是要有品位。如果平台只彰显金钱,会被他们讥笑为暴发户行为;如果平台只彰显品位,则会被他们讥笑为穷酸的小资行为。 
    购房者选择城市生活平台,首先要求这个平台具有强烈的群落气质标签。其次,要求平台有利于群落气质的发展、交流。所以,不同群落的建筑以及配套设施,看上去会各不相同。 
    就像狼靠闻体味进行辨识一样,群落气质也是人辨别对方是否是同类的重要标志。别说他们来看房子,就是两个人相互瞥一眼对方戴的手表、皮鞋的牌子和光洁程度,就知道是否是同一类人了。 
    很多房地产的专业人士都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任何市场营销知识,都可能不适用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具体表现为:不需要符号建立,中国最短命的房地产公司,都会开发3―5个楼盘,但是上个楼盘和下个楼盘不具有任何符号的延续性。在这种情况下,花钱做品牌符号,纯属多余;所谓楼盘的品牌符号建立期,不如称为“造势期”更为贴切,只要造势期一过,无论它的广告是张扬环境,还是炫耀户型,或者是充满人性的客户关怀活动,皆可以叫做“促销”活动,一切号称诗意的、人性的口号外衣下面,其真正目的都是为了让客户掏钱下单。 
    这种谜象造成一些奇怪的现实,做产品营销的人,哪怕手持专业九段的牌照,做产品宣传的广告公司,哪怕号称天下第一,都很难切入到这个行业,派生出所谓的“专业房产营销人”和“专业房地产广告公司”。我想表达的是,这不是做产品营销的人和广告公司的悲哀,而是房地产整个行业的悲哀。众所周知,其他产品行业,比如电信、汽车、日化等,发展的历史、经历的坎坷、积累的经验、培养的人才,都比房地产业多得多。其他行业的经验、人才等资源,房地产业是学不过来的,观点不能一语中的,信息不能互通左右,长期以来上演的不过是近亲繁殖现象,还自以为很专业,这难道不是一个行业的悲哀吗? 
    珍贵的市场营销知识不能共享,其根源在于长期以来的“房地产政治”。过往的房地产营销,都是帮助“中国房地产总公司”将鸡蛋变成金蛋的手段,它们并不关心真正能为消费者提供什么特征和利益,只关心如何“更快、更高、更强”地赚钱,在赚钱的“奥林匹克精神”鼓舞下,可以将鸡蛋说成金蛋,将石头变成宝贝,再找三五个成虎的人来指鹿为马,一切就万事大吉。其他行业的营销经理,则要考虑竞争、人才、市场、渠道、促销、物流等赚钱的近虑远忧,而房地产业营销经理的任务就简单多了:“在三五个月以内,如何将房子以更高的价格,统统卖出去。” 
    当“鸡蛋是蛋”的国家意志发挥威力之后,房地产业也必须和其他行业一样,去踏踏实实地“以品牌符号积累资源,专一地为某类人订做产品”,不再有所谓专业的“特殊性”。 
    从资源运用最大化的角度来讲,一个房地产公司,只能为一类人创造城市生活平台。比如说,你要创建中产城市平台,前期要花费若干精力去研究这个群落以及群落的食物链条,然后去借用中间的力量,来创造了这个平台,获得了他们的认同,而其他的中产正期待着你修建新的此类平台。但这个时候,你放弃了中产,去做富人的平台,你不光要花力气去研究富人群落和食物链条,而且中产的经验、品牌以及人才积累,统统作废。如果说在“鸡蛋非蛋”的暴利年代,房产商可以不在乎这些,那么在“鸡蛋是蛋”的微利年代,开发商再放弃这些,就显然是可怕的资源浪费。 
    即便在“鸡蛋非蛋”的年代,也有很重视资源运用的开发商,他们不光赚了钱,还为今后长期的发展,积累了若干千金不换的资源。典型者有SOHO中国和万科。 
第四部分
城市生活平台的三个空间(3)
    老潘的所有盈利项目,都冠以了SOHO之名――SOHO现代城、建外SOHO、SOHO尚都。“SOHO”是什么呢?英文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即为居家办公群落的名称。这就可以看出,老潘只为居家办公的群落提供城市平台。那么SOHO一族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平台呢?一是要在城市中心,因为他们既要城市中心提供的多彩生活,也要城市中心为工作带来的便利性,所以他的项目都在所谓的CBD。SOHO群落们对空间审美需要酷,他们需要LEE牌的建筑,所以SOHO现代城在1997年就刷上了鲜亮的色彩,还修建了一个由两头猪把门的美术馆,而今天公布的SOHO尚都,外观颇似太空城;SOHO群落需要的空间既能满足生活,又能满足工作,所以老潘的房子功能都比较灵活,样板间也装修成办公状和生活状;SOHO一族们喜欢和有个性者呆在一起,所以老潘亲自去当明星拍电影,还当上了飘一族代言人,而SOHO现代城的艾未未,建外SOHO的山本显里,都被其包装成娱乐化的明星;SOHO一族们喜欢游玩,所以老潘每个项目都有大量的商业,用于这个群落的吃喝玩乐;SOHO一族们又说了,老潘,我还有一笔闲钱,但不多,想要做投资,所以老潘的商业都比较小。 
    在SOHO群落的平台打造中,老潘还充分调动了食物链的资源来进行共建。SOHO一族们都是娱乐业的铁杆FANS,所以老潘的商业街上,经常有明星来开歌友会,SOHO系列项目的发布会,不如说成是明星见面会更好;SOHO一族们都是个性商业的支持者,所以他找来个性独特的人来商业街上开咖啡厅、饰品店和餐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