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行

33、情谊


    李中明在结束了省试后,是真的好好睡了一夜,就连晚饭都没有吃。在休息完后,第二天元气满满的出了门。
    经历完省试,此时李中明再读书也就没有了往日的急切和功利之感。再拿起了书,李中明会更耐下心仔细去思考文义背后隐藏的人间至理,他准备结合社会中人与人间的相处,再次体会文篇。之前,他就有这样想法但是总不成熟,而且也耐不下性子,如今省试结束,他也就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好好揣摩经义背后蕴含的深远意义。
    陪同着师兄朱旭,李中明每日里依旧是读书,不过剑术也练习的多了起来。二人就这样安安静静在这片小天地里,自得其乐。
    丝毫不理睬考后士子们的请托宴饮和评卷传闻,而且二人还是考取的还是九经科,这诸科考生录取后虽无进士科清贵,可是在这省试后的考试相比来说,还是很是公平的。毕竟贴经墨义均在书上,评审官自身的主观性就已大大限制。
    故而,诸科考试张榜后,几乎没有什么吵闹录取不公的事情发生。除非,考官真的录取非人,取用的均是些草包废物,完全不读诗书的人物。而且经书是否熟稔,这些是难以冒充的。毕竟,中试之后,只需打听一下,便可得知其在往日的读书情况,很是容易拆穿。
    李中明这边每日里读书练剑,顾府里顾雪见的后续事情也渐渐打听闻知了。原来顾雪见虽然未能去永安侯府祭奠,但是还是准备按照丧仪为刘大郎君守孝一百日。
    刘府听闻自家大郎君的准未婚妻,要给他守丧,还是按照已嫁妇的礼仪,去守孝一百日,很是感动。之前,顾雪见未能亲自祭奠引起的不舒服也烟消云散了。最后还派人拜府,去安慰她要保重身体。
    而顾府众人,看到自家的娘子如此痴情,还如此守礼,也是倍加感动。顾况和顾家老夫人对着顾雪见这样的行为,更是倍加欣慰。这样一来,顾家儿女的清誉和名声只会更上一层。于是,还专门在顾府开设别院,供其居住。
    于是,顾雪见便开始了素衣素服,不吃荤腥,每日里为刘大郎君抄经祈福,如无要事,几乎足不出户。
    这些本来并没有什么奇怪的,无怪乎,是顾家女子和刘家郎君间感情深厚,才会主动为其守孝的。可是当在守孝中,忽然又传出,一个引人非思的消息。
    原来是与刘大郎君自幼交好,感情极为深厚的表弟李生,也是今科来京赴试的贡生,在得知了自家的亲表哥不幸英年早逝,真是伤心不已,在祭礼上,直哭得昏厥了过去。后来尤其是从自家姨母处得知,自家表哥十分心悦自家的未婚妻,本打算打完此战就要回京与其成婚,此事更是与自家的姨母通信商议妥当了,可是中间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真是惹人垂泪。
    更让人感动的是,自家表哥在临逝前,留下的书信中,还专门提及了自己的准表嫂,希望自己去世后,家人不要为难她,更是希望在自己去世后,能够稍微照应她一下。毕竟,刘郎君是知道,顾雪见母子在顾况面前不受宠的,也就和自己定下婚约后,境况才有所改变。
    故而,刘郎君才会在信中,拜托家人照看自己的心上人。
    也许是感念于自家表哥与顾雪见间的深深感情,更是伤感于自己与表哥的深厚情谊,尤其是听闻顾雪见要为刘郎君受孝百日时,这位深受感动的李生竟然向自家的姨母提出了一个想法,他要代自家的表哥迎娶顾雪见,更是要在之后,将姨母接出侯府,让自己奉养其百年。
    外人如果听闻李生的想法,或许会被吓了一跳,可如果得知详情后,就不会奇怪为什么李生会提出这样想法了。原来李生自幼丧母,父亲虽也为官,可是也仅仅是担任些低品微官,后来品级上升,却要调去地方,区域很是偏僻荒蛮。如果小李生跟着过去,定然难以长大。所以,李父只得将其托付他人照顾。
    而李生母亲的亲姐姐那就是最好的人选了。李生的母亲姓魏,原本也是京城郊外的良家子女,可是恰逢家乡大疫,一家人中,仅存在了她们姐妹两人。后来,魏大娘子更是护着自己的妹妹好不容易来到了京城流亡求生。进入了京城,二女也无什么技艺,更无什么本钱。为了生存下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魏大娘子只得凭着容貌秀美,体态秀丽,卖身给高门富户。
    而当时永安侯府正好要买卖一批女使,魏大娘子凭着良好的容貌得以入选。后来,又凭着性情温顺,待人妥帖,更是被选为了新永安侯的姬妾,最后还为侯府生下了庶长子。而魏小娘子因为姐姐被选入永安侯,不仅有了依靠,也有了收入。最后更是凭着姐姐的扶持,不仅在京城安稳下了家,更是慢慢扎下了根。
    后来魏小娘子结识了李生的父亲,但是他还只是一个入京赶考的贫书生,多亏魏小娘子借与他钱财,他终于中了五经诸科。因为感念于魏小娘子的恩情,李父便与她定下了婚约,成了婚。当魏大娘子得知妹妹相中了夫婿,还是一个五经及第的诸科生,也没有反对,反而对两夫妻帮助了不少,更是通过永安侯的关系,帮着自家妹夫在京中谋了一个低品京职。
    再后来,就是李生出生,不久后,魏小娘子去世。再逢李父品级上升,却要调去地方,小李生不能随行。魏大娘子只得将李生接入了永安侯府,自己亲自照顾。
    此时,魏大娘子已经成为了永安侯姬妾,虽不受宠,但是却也为永安侯生下了侯府的长子,更为难得是,刘大郎君随着年龄的长大,不仅继承了永安侯强健的体魄,更是继承了侯府祖传的兵法武艺。相比于侯府嫡子的羸弱,永安侯看到长子的猛勇,故而对长子十分看重,而刘郎君母子在侯府的地位也直线上升。
    而此时无人照顾的李生,也被接入了永安侯府,由魏大娘子养育照顾。故而李生的幼年就是在侯府长大的,他更是视刘郎君母子为母,为兄。后来,他们长大了,刘大郎君接受侯府的安排去边境磨砺锻炼,而已经长大成人的李生,也回到了父亲身前。
    可是,相去千里的距离并没有疏散开表兄弟间的感情,两人更是常通书信。后来,他还得知自家表兄定下了亲,还是一个世代官宦的读书人家的姑娘。她虽是庶出,可就是这相同的身份,使得表兄很是怜爱。后来,更是通过信件中的只言片语,得知她性情柔顺,待人极好,这使得李生很是为表兄高兴。
    再后来,他入京应试,却是突然得知表兄不幸离世,这使得李生真的痛不欲生,想到不久前,与表兄通信,里面述说着他就要回京成婚,字里行间隐藏着他高兴的模样。如今,却是阴阳两隔,这怎能不使李生为表兄伤心?再看到自家姨母憔悴的面容,和表兄刚去世就受到的低下待遇,这就使得本就内心不好受的李生,更是难过。所以,才有了李生在祭礼中的苦昏过去。
    而说起李生,他也是个伟男儿。自幼丧母,由自家的姨母抚育长大,故而读书认字较晚。可是,他在读书一途上,却极有天赋,于是李父为他请的名师,他也不负父亲和师父所望,很早便通过了州学录试,后来更是被推荐到南京国子监读书,在这里,他不仅手不释卷,更是友谊师长,每次考核还能名中前列。故而,他被众人寄予厚望。最后,他也不负周围亲朋的所望,他在南京府试得中府元。他的得试文章公布出来,更是无人不服。
    此外,更兼得,李生容貌俊秀,玉树临风,颇有古之潘安、宋玉之姿。这引得时人对其颇为推崇。而此次入京应试,众人均说如其不能名列榜上,还有何人可以入选在榜。李生是当得起这样的赞意的。毕竟身为南京府的府元,他是从南京那么多的读书人中竞争出来,而南京不仅是朝廷南方的经济重镇,更是南方的文化荟萃之地,这里文华之鼎盛更是胜于京都。从历代省试来看,只要是获得了南京府的府元,定然会在之后的省试中名列榜上,从无例外,只是名次排名不同而已。
    所以,这就是李生的底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