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称帝

第六章:会不会成为道家第二祖


    诸位夫子热情高涨,李昊自然不会反对。这帮夫子里,稷下大夫就有几十个,分量不可谓不重,李昊绝对是找了一波好后援。
    夫子出行自有车驾,套马备车数十乘,浩浩荡荡驶向了齐王宫,场面蔚为壮观。
    行至宫门,数十大夫开道,守卫自是不敢阻拦,向上通报一声就放行了。李昊也没心思和一个小小守卫计较,嘱咐忠伯带好东西,随夫子们进了王宫。
    梧宫正殿,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金銮殿,齐王和卿大夫议政的地方。其内开阔明亮,布置奢华。台阶高九尺九寸,王座落于其上,彰显君王威严。
    此时,齐王正在商议楚国联盟抗秦之事。骤然得到通禀,不禁也是一愣。稷下众夫子联袂而来,从未有过,这还是头一次,想着应该有大事发生,不敢怠慢,当下便宣夫子们进殿。
    李昊抬头瞄了一眼,只见齐王相貌平凡,仪表却颇有威严。
    “诸位夫子,结伴来见孤,不知有何要事?”
    彭蒙上前一步,高呼道:“恭贺齐王,天大之喜。”
    彭蒙在齐国地位颇高,本身就是齐人,威王时期就是天下名士,还是田骈之师。曾是稷下学宫令,等同于祭酒。如今年纪大了,孟子才能继任为学宫祭酒。所以,他此刻当仁不让成了牵头人。
    齐王来了兴致,不禁问道:“何喜之有?”
    “禀吾王,今有大贤创造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此乃文明传承之神器,国祚社稷之神器,教化万民之神器,其功堪比燧人氏造火、仓颉造字。闻听吾王重贤之名,愿以文房四宝献之,以彰显吾王之贤德。吾王若得文房四宝,惠及天下,功绩可比尧舜,必将万古流芳。”
    此言一落,朝中大夫无不议论纷纷。
    李昊有些傻眼,古人诚不欺我,这他么真是朝中有人好办事。早上自己来时门都进不来,如今却有人帮着带节奏。瞅瞅人家彭夫子,这一堆彩虹屁下来,齐王什么感觉不知道,他自己是从天灵盖,一直爽到脚后跟。
    齐王比李昊想象中更在意,威王去世一年,他即位以来并无功绩。彭蒙最动听的那句话,就是功可比尧舜,流芳万古。这正是君王毕生追求,此时已是急不可耐。
    “贤士何在?速速介绍于寡人。”
    齐王激动之情,众夫子见后都松了口气,暗道此事妥了。
    彭蒙转身对着李昊,恭敬的行了一礼,对齐王道:“贤者在此!先生名讳昊,郯子氏,己姓,少昊后裔,郯国王族,出身尊贵。郯国被越国所灭,为躲避灾祸,改己姓为李,隐居于吾国莱芜,如今名李昊。”
    李昊上前躬身行礼道:“李昊见过齐王。”
    齐王起身走下王座,细细打量了李昊一番。虽然面色不显,但眼中却有些失望,盖因为李昊实在太年轻了,不由对文房四宝也少了些期待。
    “先生乃郯国王族,世袭子爵,身份亦是尊贵,不必多礼。”
    真要说起来,李昊的身份比齐王还要尊贵。齐国的国君之前可不是田氏,而是吕氏。齐国是周武王姬发封给姜子牙的封地,齐国一直是吕氏的家业。后来田常篡位成功,自齐威王称王,田氏代齐也不过两世,身份自然没有李昊世袭子爵来的正统。
    “谢齐王。”
    李昊直起身道:“文房四宝,吾已带来,请齐王一观。”
    忠伯手举托盘,其上遮盖红绸。李昊双手接过,呈于齐王身前。
    齐王好奇的撤下红绸,文房四宝终于显露在外。
    一叠纸张,用红绳束着,洁白如玉;梅、兰、竹、菊四锭墨,黑底描金,淡雅不凡,整齐摆在一起;五支毛笔,小楷三支,中楷两支,用红绳扎着;还有一方砚台,古朴自然。
    上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掀开红绸,一股书香之气扑面而来,不禁让人心神宁静,灵台清明。
    众臣之前听了彭蒙之言,早已难掩心中好奇,无不翘首以望。众夫子亦是难掩惊讶,盖因为托盘中的文房四宝,其中的梅、兰、竹、菊四锭墨太耀眼了。
    李昊之前用的墨锭,只是余料所造,根本没有刻画题字。
    齐王同样能感受到文房四宝的不凡之处,早已收起了对李昊的轻视之心。稷下学宫能得封七十六大夫,足见齐王的重贤之心。
    “先生,孤刚才有失礼之处,还请先生原谅。”
    李昊见齐王躬身行礼致歉,不由暗自点头,这货不亏是齐三代最后一位明主。此后,齐国就开始走下坡路,曾一度被灭国。不过,灭国祸根也是这位主造的孽,灭燕未遂,燕复国灭齐。
    “齐王重贤之名,吾早有闻之。齐王有所疑虑,乃是人之常情。”
    齐王这才称谢起身,随手拿起一锭墨赞叹道:“此物应该就是文房四宝中的墨吧?巧夺天工,巧夺天工矣。”
    此时,田婴等众臣早已围了上来,其中得宠重臣,更是拿起文房四宝欣赏起来。自然,四锭墨成了抢眼货,纸反而无人问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如此佳句,先生大才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此乃孔圣之名言,吾等亦受益良多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此气节,不畏生死,当为吾辈之楷模,真高洁之士也。”
    “方寸之地,这竹子却画的栩栩如生,真乃丹青妙手矣。”
    一众上卿士大夫,上来就对四锭墨品头论足,爱不释手,那是一顿好夸。
    众夫子也投身其中,梅兰竹菊四锭墨,他们也是第一次见。
    稍顷,齐王才放下墨锭,好奇道“先生,此文房四宝,如何用之?可否为孤介绍一二?”
    不等李昊回答,孟子拿出那副登高望远图道:“齐王,此乃先生方才于学宫所作,请齐王观之。”
    老叟孤身登高望远,忧思家国之意境,再加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提拔,瞬间让齐王和众臣移不开眼,赞叹连连。
    齐王欣赏许久,这才不舍的将画作递给早就急不可耐的田婴,向李昊深施一礼道:“先生忧国忧民之仁心,先苦后乐之品德,可比肩上古圣贤,寡人感佩先生之高洁。此画孤实在喜欢,亦想时刻警醒自己,不忘忧思天下之百姓,愿千金买下此画,不知先生愿否?”
    李昊摇头道:“此画乃吾于学宫所作,早已赠予学宫。若齐王喜欢,当与众夫子商议。”
    齐王闻言面露失望之色,然后把目光瞄向了彭蒙等人。孟子更是面带苦色,暗暗后悔方才之举。瞧众夫子之神情,齐王想得到此画,恐怕没那么容易。
    李昊暗暗一笑又道:“吾除了文房四宝外,还准备了两幅字画献于齐王,请观之。”
    说着,从忠伯手中接过一副卷轴,上前交给了齐王。
    卷轴的天地两杆是上好的紫檀木,作为国画生来说,字画装裱那是基本功。人靠衣衫马靠鞍,字画还得看装裱。装裱好的字画挂在房间,就算作品再烂,那也是逼格满满。
    众臣听闻李昊还准备了两幅作品,顿时安静了下来,全都翘首以盼。卷轴刚展开,现场便发出一阵抽气声,这是通篇用小楷所书的道家经典著作黄庭经。
    王羲之的小楷黄庭经是初学者必临摹之书法作品,李昊楷书多临摹黄庭经,行书多临摹兰亭集序。虽然也有练习颜体、欧体作品,不过王羲之的楷书、行书对他的书法影响最大。
    自古书画不分家,李昊在书法上没少下功夫。所以,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还算能登堂入室,只是草书有些差强人意。
    上有黄庭,下有关元,前有幽门,后有名门。嘘吸庐外,出入丹田。淋淋洒洒六十行,一千两百余字,运笔流畅,结构完美,一气呵成。为了这幅作品,李昊耗费了不少心神,当然也废了十多张纸,这才写出这副比较满意的作品。
    “彩~”
    “彩~”
    “妙~”
    “妙~”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多人只是欣赏楷书之美,道家之人却双眼放光,那是如痴如醉。黄庭经是道家修仙养生巨著,上清派重要典籍,被内丹家奉为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只此一篇黄庭经,李昊也算著书立说了。从此,道家绝对会有他李昊一席之地。
    “此说甚妙,真乃宝典。”
    “先生之学,真乃天人矣。”
    此地之人,不算朝臣,只是稷下夫子就有几十位,各个都是战国著名的思想家。黄庭经出世,必然引起哗然。然而,诸子百家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不会否定任何一家之说,大家探讨辩论,这才形成了华夏数千年的灿烂思想文明。所以,不论支持此经与否,众人都看的津津有味。最少这一千多字的楷书,对于用惯了竹简的人来说,显得那么美。
    “先生,此字规矩严整,笔法自然流畅。跃然纸上,别具一番美态。然和先前之字又有不同,两者有何差别?”
    齐王收起黄庭经,简直爱不释手,笑容满面。但想起登高远望图中的题跋字体,又有些疑惑。
    “此书法吾称之为楷书,楷书者,楷模之意。字体规整,布局严谨,容易辨识,整洁美观,益于著书治学。登高望远图之题跋,吾称之为行书,行书者,行走之意,灵活多变,结体多姿,书写自由,活泼有神。”
    “楷书运笔要求心态平和,如此才能书写工整美观。久而久之,楷书亦有益于修身养性安神凝气。行书随心,如脱枷锁,最能体现书写者心境。或狂放不羁、或潇洒自如、或空谷幽深。行书的特点是书写快,弥补了楷书书写慢的特点,可用于随笔记事。”
    李昊言罢,夫子朝臣盯着齐王手中卷轴无不双眼放光。
    齐王面露得色,更加紧了紧手中的黄庭经,笑道:“众卿可别动寡人的心思,此乃先生所赠,孤亦要时常临摹学习。”
    众臣闻言无不面露失望之色。
    “对了,先生先前说字画有两幅,另一幅何在?”
    李昊还未搭话,范忠已经带着两名守卫走了进来,其中两名守卫还抬着一件物品,长两米有余,上方盖着一匹红绸。如此巨物,瞬间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力。
    “齐王,请!”
    齐王好奇心被勾起,不用李昊提醒,早已伸手扯开了红绸。
    “唰~”
    万里江山图五个大字跃然而出。好一副万里江山图,山势磅礴,恢弘巍然,青绿设色,生气盎然。
    整幅画用一首诗就可以概括,这首诗也是这幅画的题跋。
    万里江山万里天,
    云遮雾绕谓壮观。
    青松绿水望不尽,
    徙鸟摆翼白云间。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