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算经编纂组,意外的发现人竟然都在。
就连许多国子监的学生,也都守在这里。
不过也正常,谁都知道今天可能是最后一次聚会了,只要能来的,都不会缺席。
只是现场的气氛有些沉默,基本没人说话。
看到他过来,所有人都下意识的站起来迎接。
程一民带着骨干成员迎上来,道:“陈伴读,你来了。”
陈景恪笑道:“来晚了,抱歉,让大家久等了。”
众人连忙还礼,表示他们也是才来。
简单了叙了旧,陈景恪直入主题问道:
“程先生,算经在哪里?”
程一民引着他来到办公室,说道:“这就是,你检查一下。”
很厚的一套书籍,总共有十二本之多。
此时整齐的装在一个书匣里。
陈景恪笑道:“检查什么,说的好像我是领导一样,我这个总编纂就是个挂名的。”
“此书能编成,真正出力的是你们啊。”
众人都没有说什么,只是眼巴巴的看着他。
陈景恪自然知道众人想要什么,但他们注定要失望了。
接下来,他说了一些场面话。
“算学是个小圈子,平时大家也都是各自学习,很少交流。”
“这也导致了算学的发展非常缓慢。”
“对一门学问来说,交流有多重要,相信大家也已经有很深的体会。”
“我提议编撰《洪武算经》,其目的就是想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
“也果如我所想,大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拍了拍手边的洪武算经,陈景恪赞道:
“这就是成果,此书一出,算学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诸位也将跟随此书,名流千古。”
“所有人为算学的付出,都理应被铭记。”
感谢大家的辛苦付出,所有直接参与编写的人员名字,都将会写在作者栏。
后续加入,只是从事一些简单计算工作的人,也会单独列出。
听到这番话,很多人表情都有些不自然,又有些羞愧。
是他们将小圈子的情况变得复杂了。
但更多的人,都表现的很激动。
他们加入这个圈子,就是想找一块净土,更好的学习、研究算学。
虽然期间经历了一些小小的不愉快,但总体来说还是好的。
不枉此行。
而那些原本以为没机会留名的人,得知自己的名字竟然也会被收录其中,更是感到开心。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算经编写完成,编纂组的使命也结束了。”
“虽然很不舍,但还是要对大家说再见了……”
“哎……其实没必要这么伤感,以后见面的机会很多。”
“但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就是有些难受。”
一席话说的大家也是伤感不已,有些感性的更是已经开始流泪。
在一起时有多快乐,分开时就有多难过。
以后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将如此多的算学人聚在一起了。
关键是陈景恪从头到尾,都没有提那些不开心的事情。
也没有针对那些不服气他的人,对大家表现的一视同仁。
这种气度,就连那些不服气他的人,也一样心里不好受。
又鼓励了一番众人,陈景恪就以‘陛下等着看算经’为由,先一步离开了。
留下了久久不愿离去的众人。
程一民亲自将陈景恪送出国子监,在大门外,他叹道:
“是我太幼稚了,如果一开始约束的严格一些,就算编纂组最后还是会解散,也不至于闹出这么多不愉快。”
陈景恪心下一喜,程一民成熟了,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不过依然没有透露下一步计划。
这边刚解散,那边就宣布新计划,傻子都知道是为了排除异己。
他要晾一晾这些人,找个合适的机会再行动。
所以,他只是安慰道:
“不用往自己身上揽责任,人一多心思难免就会变得复杂。”
“伱也只是希望大家,能有个更宽松的环境而已。”
程一民摇摇头,说道:“你不用安慰我,我还不至于被这件事情打倒。”
“这件事情确实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教训,让我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
“这个教训,将让我受益无穷。”
说到这里,他苦笑道:“只可惜,代价太大了。”
陈景恪没有再说什么,又简单聊了几句,就告辞离开。
一路上都在总结这次的经验教训。
最大的教训,还是将人心想的太简单了。
不过还好,并没有造成真正意义上的损失。
反而给了自己提纯内部的机会。
自从确定要解散编纂组,他就一直在观察这些人。
他将所有人分成两类,一类是管理型的人才,程一民就是代表。
他们喜欢算学,懂算学,但也想做官。
陈景恪已经决定,等建立新圈子的时候,从这些人里选拔人才。
搭建管理团队。
还有一类是研究型人才,单纯喜欢算学,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想法。
这样的人比较少,且大多都是后来加入的。
反而是最早那一批,心思都不是很单纯。
想一想也正常,最早一批加入的,都是工部、户部、国子监等机构的官吏。
他们本身就是官,心思复杂一些很正常。
等到编纂组打出名声,才引来许多单纯的算学爱好者加入。
陈景恪已经将这些人的名字都记了下来,将来会优先将他们拉进小圈子。
这些才是未来理科的干将啊。
他先是回家瞅了一眼,见一见父母,卡着皇城落门的时间才进宫。
并没有直接将书呈送给朱元璋,而是自己先看了一遍,确定有没有什么问题。
倒不是他不信任程一民,而是在宫里待久了,习惯性谨慎。
其实最近他本也没有闲着,每天都要和朱雄英一起学习处理政务。
主要是跟着徐达和李善长学习。
这么大的变革,可不是朝廷颁布几天政令就行了。
需要各衙门集体配合。
六部没有一个能置身事外的。
吏部忙着遴选官吏,一万多个空缺,可有他们忙的了。
户部在全国各地划分土地,以安置军户。
礼部开始着手为即将到来的大授勋做准备。
兵部将吴王时期的档案都翻了出来,重新核对军功。
这是一项非常繁琐工作,工作量之大,能让人看的腿发软。
还好,李善长从较为清闲的机构,比如鸿胪寺等,抽调了大量人手过来帮忙。
工部也没有闲着,最近他们才是最忙的。
黄河改道工作已经开始。
新都修建,虽然还没有破土动工,可各种材料已经开始着手收集。
现在又要组建军械局。
而且军械局还不是单纯的工部机构,军方也会派出几名官员过来做代表。
名其名曰是方便双方沟通,能让军械局更及时的了解军方需求。
真实目的大家心知肚明,就是怕文官搞鬼。
如果放在平时,文官集团肯定不愿意。
你们军方也配在我们文官的地盘插钉子?
但现在,也没人在意这点小事儿了。
派就派呗,几个代表而已,还能翻天不成。
不只是六部,其他衙门也基本都被牵扯了进来。
可以说,大明所有的中枢机构和地方衙门,没有一个能置身事外的。
陈景恪和朱雄英学的,就是如何调动、协调各衙门。
同时也借着这个机会,更加深入的了解,各衙门是如何运作的。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都精通。
朱元璋的安排是:“军队那边的事情比较简单,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就行了。”
“主要了解的是行政系统的运作,这才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然后他又叮嘱道:“不要学李善长的坏毛病,他这个人外宽内忌,待人苛刻。”
“遇到意见相左之人,往往会出言不逊。”
“当年刘伯温执意辞官,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受不了他的辱骂。”
陈景恪咋舌不已,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老李看起来挺和善一个人,竟然是个大喷子。
能把刘伯温喷的要辞官,啧……
朱雄英反而露出了好奇之色,似乎很想知道他是怎么骂的。
朱元璋继续说道:“这也是咱一直不让他重回中枢的原因。”
“希望经过这些年的打磨,他能稍稍收敛一些。”
所以,陈景恪和朱雄英二人,只是偶尔才去一次徐达那里,大多数时间都在李善长身边。
李善长也知道朱元璋的意思,对两人悉心教导。
让两人受益匪浅。
因为朱元璋的话,他们两个一直在私下观察老李。
发现确实如此。
平时还好,甚至有人犯了错他都能包容。
可唯独不喜欢别人和他有不同意见。
要是有人和他意见相左,那脸色难看的像是要吃人一般。
不过还好,并没有破口大骂。
也不知道是真的有所收敛,还是朱雄英在,他不敢做的太过分。
话说,这次改革李善长可谓是焕发了第二春。
洪武四年他因病退居二线,后来胡惟庸案爆发,他虽然没有受到牵连,却也再不复当年的辉煌。
被任命为御史中丞,统领御史台。
一个中枢机构的头头,说起来职务并不低。
然而御史台除了风闻奏事,并没有什么实权。
这个职务完全无法匹配他文官第一人的身份。
说他在事实上退居二线了,都不过分。
这一次改革,他再次回到了风口浪尖。
虽然权力远不如丞相大,却也是风光无限。
比起权力,重新向世人证明他在朝廷的地位,更加重要。
尤其是在江浙派面前证明自己,更是让他充满了成就感。
你们不是想要挑战我们淮西的地位吗?
现在遇到大事,陛下依赖的不还是我们淮西功臣吗。
江浙派其实已经偃旗息鼓了。
尤其是迁都之事确定,失去了地理上的优势,他们深知已经不可能掀翻淮西派。
比起无意义的斗争,他们更想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
但对陈景恪来说,这些都无关紧要,也无瑕关心。
是真的忙。
白天要跟着徐达和李善长学习,晚上回来审核洪武算经,得点空还要和福清公主培养一下感情。
说起福清公主,自从两人的婚事确定,她反而变得有些放不开了。
动不动就脸红,竟然开始看起了女戒,学起了女红。
陈景恪知道,她这是在讨好自己。
于是就尝试给她讲一些自立的观点,但发现并没有什么用。
时代如此,她根本就无法理解。
后来干脆就直接告诉她,自己对女戒女红没兴趣,就想找个能有共同话题的媳妇。
就像是陛下和皇后那样。
果然,这话比什么都好用,她再也不提什么女戒女红了。
开始聊历史,聊朝政,聊军事,跟他一起畅谈古今。
陈景恪知道,她依然在有意的配合自己。
但这些东西,也是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她做起来更开心就是了。
两人的婚事,也渐渐的在小范围内传开了。
开始是徐达知道,后来李善长也知道了,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不过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真正原因,只因为陈景恪比较有才能,获得了陛下的喜爱。
毕竟明朝公主嫁给普通人,也不是第一次了。
马皇后的嫡女安庆公主,驸马就是普通读书人出身的欧阳伦。
陈景恪是神医,又有才学,能尚公主并不奇怪。
嗯,大多数人都以为,他是尚公主。
娶公主之事,估计要等到真正赐婚那天,才会公布。
即便如此,陈景恪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又再上了一个台阶。
大家对他更加的客气。
不知不觉又过去半个月,这天在洛阳坐镇的朱标再次返回应天,并带回了一副设计图。
新都设计图。
历时两个月,动用了将作监九成人力,做出来的详细设计图。
图纸长三米五,宽两米,展开后足足占据了大半面强。
即便只是图纸,也能看出这座都城的巍峨雄壮。
陈景恪也不禁有些兴奋,毕竟他可是参与了选址的。
设计新城的时候,他也提了许多建议。
这新都也有他一份功劳啊。
朱元璋有些激动的道:“给咱好好介绍介绍,这都城都有什么讲究。”
(本章完)
小说推荐
- 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 【曾用名《盛世华唐 贞观十年六月己卯,皇后长孙氏病危,群医束手无策 恰在此时,隐居太白山的神医孙思邈回长安给新收的徒儿申请度牒 李世民大喜,请孙思邈入宫诊治“神医,此病你能救否“不能,但我徒儿能“不知贵徒在哪里“他,就在宫外 老书《文唐》二百四十万字,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瞅瞅 作者:见月明所写的《大唐
- 穿越架空见月明连载中
- 最新章:0438 荣耀而归3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万历四十七年,辽东天变,大厦渐倾 盛世的武功渐渐远去,羁縻政策的恶果吞噬一切 边军急剧膨胀,财政入不敷出 江南繁花似锦,北地暗流涌动 阁臣言路如水火,党争腐败愈演愈烈 朱翊钧、朱由校、朱由检、方从哲、魏忠贤、杨镐、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王在晋、孙承宗、袁崇焕、熊廷弼、徐光启、袁可立、杨鹤
- 穿越架空梦吴越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八百四十七章 全面战争之帝国的毁灭
- 挽明从海岛开始
- 南明永历元年,清军南下福建,攻入郑成功的老家安平。一名后世的灵魂来到这个时代,成为郑成功的弟弟郑袭 原主在郑成功死后,与郑经争夺延平王位失败而被迫降清。这一世,誓死不降 看试手,补天裂。PS:本书又名《明郑万年,海陆双修,陆地种田、海洋种田,陆战,海战都会有,欢迎品读 作者:燕南少侠所写的《挽明从海
- 穿越架空燕南少侠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十三章 守株待兔
- 挽明:从在野侯爵开始
- 网文填坑节来袭,独家番外连载爆更,大佬包场免费看。后世称呼他为 晚明横空出世的勇者,17世纪的东方战神 皇太极听闻头痛欲裂,黎塞留高呼不可战胜 魏忠贤的合伙人,李定国的提携者,宋应星的培育者 新百家复兴的主导者,全世界大学的构建者 佛罗伦萨因他再度文艺璀璨,塞维利亚为其运送黄金白银 打赢东方三十年战
- 穿越架空雪豹导弹连载中
- 最新章:完本感言
- 我!大明正统嫡孙
- 网文填坑节来袭,独家番外连载爆更,大佬包场免费看。穿越成为大明皇孙朱允熥 明明自己是正统嫡孙,却被朱允炆抢了皇位,结果朱允炆屁股还没坐热,又被朱棣给推翻了 朱允熥很不理解,你说好好的一家人,何必为了皇位而大打出手?不如这样,给我个面子,都别争了,这皇位我替你们坐着 你说我不配“我,朱允熥!大明正统嫡
- 穿越架空保温杯泡泡连载中
- 最新章:第26章、允熥殿下在作死?
- 玄学小祖宗,我有五个顶流侄孙孙
- 【三岁半+玄学小祖宗+团宠+娃综,1v1全甜爽文 谈蔚兮第一天下山,就被自己黑红影帝侄孙孙带进亲子综艺 看着哇哇哭成一片的小朋友,她对着摄像头满脸写着救救我吖救救我吖 一听是因为下雨导致春游取消,小事儿。她随意地掐了个诀,瞬间乌云退散云开日出 网友:立玄学人设最容易塌!慢慢地随着巧合越来越多,网友纷
- 都市言情郁南栀连载中
- 最新章:第101章:古镜
-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 崇祯结局一条绳,瞻基守成斗蛐蛐。赵九称臣擅长跑,高粱河畔有车神 玄宗荔枝败家子,世民女婿遍天下。皇叔奔波爱蹦迪,祖龙只恨死太早 宝玉巨婴长不大,女儿国里逞英豪。虎啸龙吟惊天地,万古长青照汗青 既然你们都不行,那就我来改天命!逆天改命,从拯救大明开始。PS:书友群:499189519 作者:上善若无水
- 穿越架空上善若无水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七百二十六章 望王成龙
- 从赘婿开始拯救大明帝国
- 下载客户端,查看完整作品简介 作者:帅气书生本尊所写的《从赘婿开始拯救大明帝国》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帅气书生本尊连载中
- 最新章:第39章 威力比想象中的还要大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 洪武二十五年,朱英来大明第十年,于西域创下偌大基业 燕王府中,朱英和后世永乐大帝朱棣相谈正欢 时日四月二十五,大明太子朱标薨 朱英随朱棣南下京师吊唁 朱棣:可恶至极!没想到竟是本王亲手送他上位 朱元璋:老四是个好孩子,把大孙给咱送来了 朱英:日月光辉之下,皆我大明江山 作者:执笔见春秋所写的《大明皇
- 穿越架空执笔见春秋连载中
- 最新章:第761章:老爷子的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