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

第18章


由于办公室改为办公厅,调研科便顺理成章地成了调研处,时任调研科副科长的权哲洙摇身一变,成为权副处长,去年老处长退居二线,他又晋为正职。被人一口一个权处长叫着,心里固然舒坦,但权哲洙尚有几分自知之明,这处长云云,不过是市委书记兜里的官儿,上不得台面的,因为根本没得到省编制委员会批准。地级市的中层机构才是处级,谁承认你处下再设处了?说是处长,其实在省编委那里仍是科长,而且干的活也与科长一样,只不过名目动听,聊以自慰罢了。说穿了,也就是驴粪蛋子挂层霜--外头好看而已。官场上,级别决定地位,但有时候,地位往往并不绝对是由级别决定的,权哲洙地位的特殊性便是这样。一个名为处级实为科级的小小官僚,在偌大辽安市可以说一扫帚能扫出一堆来,但他这个处长却非同一般,这里的关键因素在于他的岗位职能。市委调研处,理论上的定位是在市委做出重大决策前进行先期务虚工作的参谋机构,其职责不外是了解下情,掌握动态,分析形势,提供建议,以备咨询。名义上这是一个为市委班子服务的顾问团性质的部门,但在实际运作中,它往往成为市委书记个人的智囊。尤其是前任市委书记,我那老师古明帆对调研工作非同寻常地重视,不仅亲自出调研题目,甚至一些重大事项在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之前,他也会听听调研处的意见,包括一些涉及机构和人事的敏感内容。虽然他从来不曾直截了当地点明,但素有领导肚子里的蛔虫之称的调研大员们往往也能揣磨出一二端倪。这样,调研处长的意见便可以直达天听。在官场上历练久了的人当然对个中奥秘一清二楚,因此,权哲洙虽然坐在一把局外人看来是冷板凳的交椅上,其影响力却没有人敢小觑,这就使他的地位远远高出他的实际职级,包括市委组织部、市纪委、政府各委办局大大小小的实权派们,见了他也都愿意主动递上个笑脸。谁都明白,他这职务,就像领导的秘书一样,成事或许不足,败事肯定有余,不能在书记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倒也罢了,给领导告上一状,那效力肯定是立竿见影的。
第77节:饭局
在这种背景下,权哲洙的饭局自然就比常人多。好在他这个鲜族人天性善饮,所以尽管不像某些嗜酒如命的人那般贪杯,对一些邀请却也都欣然接受。不过权处长却没轻易就给张县长面子。一则两人不太熟,虽然张嘉缑也在市直机关干过,却一直属于政府系列,与权哲洙打交道不多,只是见面点头的泛泛之交;二来现在张嘉缑不是当初作为年轻干部下放锻炼前程辉煌不可限量那一刻了,名字上了北京有关方面和省纪委的通报,灰头土脸地由潜力股一下子变成了垃圾股,权哲洙觉得犯不上再沾这道腥。所以当张嘉缑谦恭地提出希望他在林书记面前美言几句时,他当即便婉言推托了,借口是自己与市委领导说不上话。张嘉缑当然不相信权哲洙说的理由。在官场上混久了,即使别的方面没有长进,对人际之间的关系都能把握得八九不离十。林之侠器重权哲洙,权哲洙受宠于林之侠,市直机关上上下下人人心知肚明。而权哲洙此时的态度,明显地是慢待自己。然而张嘉缑却无可奈何,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虽说自己这个县长的位置丝毫不比他那调研处长含金量低,但人家摇摇笔杆儿就能玩转市委书记,自己现在却是想朝拜天子也不得宫门而入。就是这样,张县长想到了我。他也风闻我与这位权大处长时有走动,尽管不敢确定以我这样的一介布衣是否能让权哲洙买账,但危急关头,也只能死马权当活马医了,于是找上我的家门。一番甜言蜜语阿谀奉承,倒确是很受用,拘于前妻的面子,且又有一大堆礼物摆在那里,任是包公脸再黑,也不能不露出点笑容。我边拨权哲洙的电话,边暗笑:怪不得当官的那么容易就下水呢,这糖衣炮弹的魅力委实难以抵挡啊!22我和权哲洙往院外走时,看到一个娉娉婷婷长得清秀又丰满的女孩子穿着半袖护士服正往林之侠房间里去,不禁疑惑地问道:不是老中医吗……权哲洙捅了我一下,不让我开口。我却耐不住,又说:这后洼也不简单,还有中医按摩。
第78节:饭局
你知道什么?她是张嘉缑特地从县里领来的。又得意地一笑,是我提醒他的,那主儿好这一口。请权哲洙吃饭当然不是最终目的,为的是要把林之侠拉到饭局上来,这就需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请当官的吃饭,尤其是请位高权重的人吃饭,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虽说天下饭局一大吃,但吃什么,如何吃,和谁吃,为什么缘由吃,什么时间地点吃,却大有讲究,有道是有本事的谁请都有空,没本事的请谁都没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实在说,还得感谢我这位四哥,给了我这个没本事的人面子不说,在桌上,他还为张嘉缑做了非常出色的策划。一是请客的理由。这涉及到题材的炒作。平白无故地请市委常务副书记吃饭,显然师出无名,何况张嘉缑这样一个正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走霉运的新闻人物。一边是主持处理违纪事件的市委领导,他的地位,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另一边是等待处理的违纪事件的当事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有成千上万双眼睛盯着,猫和老鼠同桌共饮,总是犯忌的事。因此,饭局要想成功,理由至为关键,而且这理由要避开与猫鼠关系相关的敏感话题,更重要的是,要让领导有堂堂正正现身的借口,而且这借口还得有不可替代的唯一性,也就是这饭局非市委副书记出席不可。二是请客的时机。太早了不行。林副书记刚刚接到省纪委下达的指令,对如何处理这一事件尚未全面考虑,用多大分量处分当事人还没有一定之规,这时候贸然请客,只会令他徒增警觉,甚而倍添反感。太晚了也不行。一旦领导主持会议形成了最终意见,那时再想挽狂澜于既倒,恐怕神仙下凡也是无济于事的了。最好的时间段,便是林副书记经过一段沉淀,正在形成自己的思路,而旁人在此时恰到好处地为当事人有所美言,领导对最终处分意见是轻是重举棋不定,此一关头乃是最佳时机。而这个能送上美言的旁人,无疑只能是权哲洙处长了。
第79节:饭局
三是请客的相关人员。当然不能太多,而且还都得是林副书记的心腹,至少得是领导看得上的人。对张嘉缑来说,还有一个考虑,就是应该尽量避开县委书记,那家伙一向与张县长面和心不和,巴不得落井下石借机把他赶出毓岚县,他若参与,定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且传出去也有伤张县长的脸面。权哲洙这一席分析,真令我这混迹于官场局外的人大开眼界,没想到一个简单的饭局竟然有这么高深的学问。而张嘉缑当然熟谙于此,心悦诚服地连连点头,一再说权处长不愧是长年在领导身边转的人,水平果然不同寻常。这样便有了一周后的毓岚县之行。由头当然非常时髦:毓岚县的后洼乡是省里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那里的产业化开发项目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省农委计划年底要在那里召开现场会。作为市委常务副书记,当然要对这样一件大事给予足够关注。于是在权哲洙运作下,林之侠决定亲临视察,了解一下相关进展以及现场会的准备情况。在此之前,权哲洙利用调研处的工作便利,连续给市委提交了两份关于这方面的报告。当然这也是假公济私,因为毕竟这不是太急迫的工作,如果不是为了帮张嘉缑的忙,他完全可以过一段时间再搞出这些报告的。选择在这一天去,还有一个原因,县委梁书记正随省里组织的考察团出国开洋荤。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完全避开他的介入了。权哲洙坚持要我也跟着去。其实我不想再掺合其中,因为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已经给他俩牵上线了,脚本权哲洙也策划好了,场景道具都是现成的,能不能演出成功完全在于演员的临场发挥,而那靠的是他自身的功力。然而权哲洙说,他已经向林书记请示了,林书记说很好,文化战线的同志,作家艺术家们,也要深入到农村改革的火热一线,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全貌,这样创作出来的东西才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人家到底是领导,眼光就是不同寻常,把一次没名没目普普通通的下乡兜风都能提到如此高度来认识,我就不能再装清高了,恭敬不如从命吧!当然张嘉缑也是很希望我一起去给他壮场面的。
第80节:饭局
除主管副市长和市委副秘书长外,市委办公厅调研处,市农委,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乡镇企业局,财政局,有关部门都由主官陪同一道前往毓岚县,市电台、电视台和报社也派了记者跟从采访。权哲洙拉我坐上他的车,跟在林之侠后面,径奔后洼乡而去。事先林之侠已经交代过,不进县城,不做官样文章,直接到试点现场。张嘉缑带领县委县政府一干人在县界恭迎。林之侠没下车,只是做个示意,张嘉缑便在前头领路而行。应该说,这次后洼之行也并非完全没有必要。这里的试点搞得非常好,县里提出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开发农村产业化项目,带领农民尽快走上致富之路,为此,选择了几家有实力的乡镇企业,由他们与各村开展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一年下来,成效显著,甜黏玉米深加工绿色生物产品开发、乌苏里貉特色养殖及深加工、微生物饲料链条式经营三大项目已经初具规模,达到了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目的,而且打开了全国市场,品牌效应已经显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