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

第28章


 
      李潜道:“我也没想到我一个五品通判会与你个军使结上交情,呵呵生活就是这样,记得老李曾经出过一个裁缝,说过一句正好验证了这一点。一切皆有可能。” 
      我沉浸思考之中,不过三两日的交情,我已经被他们算进了一个阵营的伙伴,这种感觉是当初我万万也无法料到的,如果没有鄂震,没有杀戮,没有追心,该有多好,可惜有些东西永远也无法改变。 
      “李胖子,是否少了点什么。咱们和于兄弟从来都没喝过一杯呢,来点酒,什么过去的科考功名,今日的烦恼就都去了。来整点。”叶云飞道。 
      李潜道:“我看你没喝就有点多了,这个主意少打,酒乃军中大忌,除非大帅下令,否则我可不敢上,今日是没有了。” 
      叶云飞心有不甘。“只一壶。” 
      “一壶也没有。” 
      “小气。” 
      “我小气?好,过几日要是有机会,我进城请你们二人,看我小气不小气。”李潜开口道 “进城?那可难了。”叶云飞摇摇头道。 
      军营的夜晚就是这样,寂静而又无聊。只是对我来说在那里都是同样无聊。夜晚的空旷寂寞,让我的心会任意使然,只有忙碌才会令我无暇体会回忆的滋味。然而,又很少有事物能提起我的兴趣,现在若不是去洞悉鄂震的一切,我便宁愿选择无聊。所以,我拒绝了叶云飞拉我回他帐中下棋的好意。 
      昨夜的未眠,加上白日的操练,即便是有内息支撑,说不累那是在骗人,想了想,还是走向了营帐。帐内亮着的是灯,帐外天上挂着的是月,隐隐的映出两个人影,忽明忽暗。我挑帘而入。 
      郭定华在他的床上,没有看我。他的对面坐的一个红面的年轻人,却转过目光,一看是我,连忙起身道:“于大哥,这里住的原来是你啊?”我定神仔细看去,竟是那个郭村猎户,李潜所谓的“小郭子”。我笑道:“是你啊。” 
      郭定华还是那么坐着,面无丝毫表情,只是默默的打量着我们。小郭子兴奋道:“哥,这就是我和你说的那个救命恩人。” 
      “哥?”我听了一奇。他又转身对我道:“于大哥,他是我的堂兄郭定华,没想到这么巧,你们会住在一起,大概也不用我介绍了。” 
      郭村,堂兄,郭定华,原来他也是郭村之人,也许他曾经还是个猎户,难怪射术如此出众。 
      郭定华忽的站起,面无表情的表情变得严肃,缓缓的道:“二弟,你说他,便是咱们村子的救命恩人。” 
      “是啊。” 
      “你说他,武艺高强,快刀如电,箭法绝伦,能同射五箭?” 
      “正是如此。”小郭子连忙点头道。 
      “好,好,于小楼,于大侠,你是个高手啊,日间射中靶柱我就略有些奇怪,一些弟兄也在议论,原来你是藏假啊。来来来,我们再比过,我倒真想领教一下精妙绝伦的射术。”郭定华阴着脸沉沉的道。 
      石头从山上滚落,就不会再停下来。我没有回避,也无需回避。即使没有小郭子今日的介绍,但与郭定华同住一帐,这种事情也迟早会发生。正象唐梦魂那夜说的,既然人生的际遇,躲也躲不过。那便来吧。 
      劝阻无望下,小郭子只能接受成为见证人这个身份的事实,比箭并不伤和气,他还不至于太过担心。我们没有走远,只找了处开阔地,郭定华找了杆红缨枪,将其插入地中处尺。 
      郭定华用手略指:“这杆红缨枪便是靶子,百步之外,我们连射三箭,谁先射中枪杆,摘下红缨便算赢。” 
      我丝毫没有考虑,缓缓的道:“何必分先后呢,不如这样,副兵马使大人,连射三箭,只要你射中此枪便算是赢。” 
      郭定华脸色一变,大声言道:“好,看我如何三箭齐中。” 
      夜静如霁,没有风。在这片罕有人至的地方郭定华长身而立。他的面容刚毅,棱角分明,若比之李叶之流就算得上是个少见的美男了。 
      他的手沉稳有力,双目的光芒显示出信心十足。吐气扬声,他拉开宝玉良弓,搭箭,一箭出射枪杆,二箭出取枪箭,三箭出摘枪缨。三箭连珠而出,几不分先后。 
      弓是良弓,箭是利箭,可惜他赢不了我。 
      我拉开弓放箭,真气流转,暗附箭身,一声“去。”双弦弓尽,三箭同出。“叮,叮,叮”三响,郭定华的三箭断落。箭余势不止,枪杆亦断,红缨被箭风带起。小郭子看得目瞪口呆,直至红缨飘落。 
      “于大侠,很感激你救了我一村人的性命,但更谢谢你与我比箭。让我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人,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半晌郭定华才道,之后他又做了动作,突然他低身下拜:“于大侠,请传我这齐射之法。” 
      我拉起他,这种做法是我所无法理解的,让我涌起一种无力感,感慨道:“郭大人,何必见外,你的箭法也是罕见,我乃你的下属,又同住一帐。如果有机会……”虽然委婉,但是当我拒绝他的时候,他的眼神变得空洞无神。 
      这夜出奇的静,不知是郭定华睡得太稳,还是根本就没有睡,竟然没有半点鼾声。 
       
      
       
卷三 何需千杯醉
      第一章 朝中粮饷 (下)
      军中的早晨总是来的很早,五更未到,军号已响。日练夜息,天天如是,非是有其他的战事或是出巡的任务,否则怕是即使四季交替也难有变化。军中各个营盘路线,所属所司我已经基本摸清,只是中军接近鄂震的机会的方面,却收效甚微,不知不觉间已过了十日。 
      这日清晨李潜找来,满面笑容言道:“于兄弟,今日我便带你与老叶进城,咱们定要好好痛饮一翻,对还有让你尝尝那大轮饼。” 
      我言道:“进城?” 
      “朝廷粮饷已到,我们要派人去颖昌府领取。”李潜道。 
      晨饭过后,便接到命令。叶云飞所辖之部随李潜,去颖昌压运朝廷下拨的军中欠饷。 
      绍兴十一年,大宋高宗皇帝十二道金牌调岳飞回京。同年右谏议大夫万俟离(音为莫奇谢,后为均用莫奇为姓)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岳飞,岳飞,岳云,张宪死与“风波亭” 
      颖昌府尹,领中书省右补阕之职,边关监军大人——莫奇修,正是这莫奇谢的侄子,乃丞相秦桧主和一系。鄂震身为边关主帅,调兵遣将却需受监军制肘。鄂震虽与主战将领韩世忠不和,但近月余的观察,军容军纪、阵仗战法自有一套,也不是一味谙和,他自不愿常在监军之侧。遂辞去颖昌城守之职,迁嫡系部众,移兵城外屯驻,对朝廷奏折言道:“元帅主外战,监军执内业,军政相分制衡。”表面上是言之成理,实则是欲落得个眼不见心不烦。 
      莫奇修本就是纨绔子弟,远就不愿到军中受苦。颖昌府位于边关,贸易税收不断,油水颇丰。再者又能手握三万大军,于是运动上边之后,便欣然领命了。朝廷予边关的粮饷均派到颖昌城,鄂震在派人去取。 
      金宋二国自议和以来,宋岁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向北称臣。宋金以东起淮河中流,西至大散关为界,颖昌城正于两界当中的位置。此地虽属边关,却是南北汉人贸易交集之所。物产、资源颇为丰厚。只要有人,便会有商人的踪迹,当然战事若起,就另当别论了。 
      此次进城任务,运取粮饷,可算是优差一件。至于何以护卫之责独选上了叶云飞所辖之部,这种运气之事若非人为,只有天知晓。 
      将近晌午的天气,炎热似火,汗水顺着兵士的脸颊下淌,除了郭定华脸色阴郁的坠在队伍后边,其他的人都一个个兴高采烈。叶云飞笑道:“这帮小子,平日操练怎不见得有如此有精神,可一说进城,就笑成这样。于老弟,我真是服了你,弓、刀武艺精通就不提了,可这么热的天我等一身戎装早已汗流浃背,你却不见丝毫燥热。” 
      李潜嘿嘿插言道:“老叶,这你就不懂了,这就是心静自然凉的道理。像你这等俗人欲火焚身,不热也难。” 
      孤城远望,镶在天地之际,虽不如临安,应天等地的城池巍峨庞大,可立于群莽之间,也有阻山断水的气势。边陲重镇——颖昌府,赫然现在眼前。 
      不过在我看来,墙高城坚也并非可以一成不变。一个城市,甚至国家,往往都是从内部被瓦解击溃,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颖昌城门盘查甚严,但我等众人自然通行无阻。从外到内,与上次匆匆一瞥的感觉截然不同。外紧内弛诚然不假。 
      长街直望,铺盘林立,凡是京城要地能卖的,此地都有;有些是京城重地不好摆在明面交易 
      ,此地也有。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