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殿试结束,天子并没有公布三科进士前三名的名字,而是下旨在大殿上举行进士宴,并要求所有在京的高官和贵戚都必须参加,到时再宣布。
重兴二年六月二十日,新录取的进士全部入宫,在正阳殿上参加赐宴。在礼部官员的指导下,所有的进士都向天子赵惇行礼,然后按秩序入席。
天子向诸进士举酒祝贺,依传统对下面的新进士说一些希望他们能为大宋效力的套话,谁知,大家共饮的酒杯刚刚放下,一个坐在左侧的年轻进士就站起了身,朝天子恭恭敬敬的深施一礼:“陛下,为了大宋的将来,臣有一语建言,不知当不当讲。“
“你姓甚名谁?“天子赵惇并没有很诧异的表现,依然保持着平静。
“小臣姓沈名继业,字传心,福建来塘人,本次文举第二十七名进士。“
“你有何要事上奏?“
沈继业从自己的座位上走到中间,并向着天子跪下:“臣对此次龙成近卫禁军征讨吐蕃时的行为有些不同意见,听闻之前朝中大臣也对其提出了参奏,但陛下却置之不理,臣认为有违明君之道。“
“不理会臣下的参奏就非明君之道,本来就是朕下旨龙成近卫禁军劫掠吐蕃、以利战事的进行,那又算是什么?你们不会都没有看到《朝报》上登载的旨意吧?!“天子赵惇淡淡的问了一句,看到不止是下面的进士,连一边陪同的大臣有不少脸上也露出了惊骇的表情,他挥了挥手:“沈卿还是先回座位吧,既然你提及此事,朕也想跟大家说明一下。“
天子看沈继业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这才加重了语气:“朕在这里就再强调一次:劫掠吐蕃是朕的旨意,而且未经中枢批复,是直接发往龙成近卫禁军的。此事非但与龙成近卫禁军将士无干,也与中枢无涉,是朕的乾纲独断!“
不要说是守旧的臣子们了,就是天子赵惇最信任的四相,都被皇帝此次抛开中枢的做法给吓了一跳。可天子之前对臣子们的奏章都不加理会,正好皇后又怀了身孕,喜庆的时候怎么能找天子的麻烦,众臣拿这位任性的皇帝半点办法都没有。
看到天子总算是没有再回避此事,四相中性情最直率的参知政事洪皓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向天子恭身一礼:“陛下,依朝廷体制,旨意下达必须经中枢签发,您怎么能……“
“洪卿,朕知道,如果此事事先与中枢商议,不只你们无法同意朕的做法,而且事情一出,势必会连累诸卿。既然是朕一意孤行,又何必让诸位为难,所以才未与众位商议,并非不信任大家。“天子说到这里,起身向下面的臣子们拱了拱手:“此次是朕抛开了诸位,是朕违反朝廷规据在先,朕也已经知错,请诸公原谅。“
众臣没料到天子会主动认错,慌忙起身还礼,嘴里连说:“不敢……“、“不敢……“、……
等臣子们这一阵子纷乱过去,大家纷纷归席,天子向下面扫视了一圈,然后说道:“朕知道,诸位卿家对朕的旨意有不少人不赞同。今天,既然是新进士第一次进入朝廷,那就请诸位畅所欲言,有什么都说,朕绝不以言论罪人。“
“陛下从主政以来,从来不虚言欺骗,臣等信的过陛下。“龙图阁待制、翰林学士黄震起立向天子一礼:“《朝报》特刊我等已经读过,对这些边远蛮夷之人屠杀我大宋百姓的行为也十分愤慨,但我大宋身为中华上国,却不能如他们一样的野蛮,有失儒家的'仁义'之名。“
天子当然知道,这黄震是儒家理学宗师之一,在理学中的地位仅次于朱熹,他有这个说法并不奇怪。但天子并没有马上进行反驳,而是在进士们之中巡视。
本来,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宴会,新进士们已经是紧张的手心冒汗、身体发热。却没想到,先有一名新科进士在宴会上向皇帝进谏,天子不仅没生气,居然还准许进士们也一起参与讨论,而且讨论的还是军国大事,不少人还在发呆呢。
不过,也有胆子大的,看到天子并没立刻反驳黄震,一名进士猛然立了起来,向上面深施一礼:“陛下,臣有话说。“
“如果下面有哪位进士还想出言,直接说出来便是,不必向朕请求。“天子微微点头,同意这名进士发言,然后提醒了大家一句:“不过,下面所有发言之人请报一下姓甚名谁、官居何职,进士们报一下来历,免得大家不清楚。说完就坐下,今天是讨论,不要挡着别人说话,不必讲那么多的虚礼。“
“臣姓诸葛名诚,字长生,江苏扬州人,本科武举第四十七名进士。“那名进士紧张的脸色通红,但还是行礼如仪。
天子看诸葛诚紧张的满头大汗,出言宽慰了他一句:“不必紧张,有什么话尽管直说。“
“谢陛下关心,臣领旨。“诸葛诚平息了一下自己紧张的心情,然后才开口说道:“黄大人刚才所言甚有不妥之处。边地蛮族只知逞凶斗狠,不识礼仪、不懂仁义,对他们用上仁义,根本是在害自己。臣不赞成黄大人所说,朝廷的荣耀不是虚名能够挣得的。“
“诸葛先生没能听明白黄大人的意思吧?臣姓唐名越,字崇文,淮北安丰军州人士,文举第六十八名进士。“一名年轻的进士站了起来,一脸轻视的撇了诸葛一眼,然后向上行礼:“臣也有话要说。“
“这位进士请等一下。“唐越刚刚介绍完自己,旁边一名枢密院的年轻谋士就已经长身而起,截断了他的话:“陛下,臣枢密院五品都虞侯燕天乐有话要问唐进士。“
天子微微点头,示意燕天乐尽管询问。
“唐进士,刚才你称呼诸葛诚什么?“燕天乐转向唐越逼问。
“我……我称诸葛先生。“唐越一惊,立时明白燕天乐为何突然插话,只是天子在上,他自然不敢说谎,硬着头皮回答。
“先生?唐进士既然已经有了功名,而且还是本科进士,难道不知道朝廷早有明令:本科进士地位同等,不得因不同科目另眼相看,唐进士不会是故意违背天子旨意吧?!“燕天乐板起脸,不客气的对着唐越质问。
他出身士林,却由于才略出众,被选为随军谋士,然后才进入临安武校培训,再成为枢密院都虞侯的。正因为燕天乐并非科举出身,虽然在同龄的文士之中成就已经算是优秀的,但仍然被一般的文官轻视,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在大殿上找唐越的错失,不过是借机发作。
第二节
唐越当然不敢公开承认他是故意贬低诸葛等武科和杂科进士,这不仅会犯众怒,而且也会触犯朝廷的明令,只有继续硬着头皮辩驳:“这……我只是忘记了,并非是故意有违天子旨意。“
“忘记了?唐进士的记性还真好,连朝廷明令都能忘记。是不是下次陛下再有旨意,你也随随便便的忘记就算了?“燕天乐才不会轻饶了他,不客气的继续紧逼。
天子自然清楚燕天乐此时冒出头来是何用意,原本对这些士林中人轻视非科举出身的官员也很不满,只不过,今天天子本来是想利用这宴会的时机,与臣子们解说一下自己的想法,所以开口帮着解围:“燕卿家,唐卿这是第一次参加朝廷的廷议,一时紧张忘记些事也是有的,本次就不要与他计较了。“
“多谢陛下。“
“是,臣谨遵陛下旨意。“
等唐越和燕天乐都谢恩已毕、各自落座,天子赵惇巡视着下面的诸位臣子和新科进士:“诸位进士是第一次参加朝廷关于国家大事的讨论,如有失言朕绝不追究。但如果今天之后,有人还违背朝廷的命令,就不要怪朕事先不打招呼了。唐卿,你继续说自己的意见吧。“
唐越再次站了起来:“陛下,臣是认为黄大人说的是我国以'仁义'治天下,并不是说不反击蛮族的侵犯,朝廷此次西征也正是这个原因。但只要是能打服那些蛮人也就可以了,不必要采取掠夺和ShaLu的手段,甚至还进行XueXi,这有损我大宋的仁义之名,也会让边疆不得安宁。“
“看来,不只是诸葛卿家没听明白黄大人的意思,唐卿你也不明白朕的旨意。“天子看下面又有臣子想要说话,抬手示意他们稍候,淡淡的说道:“朕的旨意很清楚:臣服大宋者生,逆我大宋者亡。今后,但凡有敢于再劫掠大宋边境之人,有一人杀一人、有一族灭一族!朕不要虚假或是短暂的屈服,要的是永远的臣服。朕在位一天,就绝不允许有人敢于挑衅我大宋,听明白了吗?!“
“陛下,如此威压周边部族,有失圣人之道。孔圣人曾有言'正已心'以平天下,只要我们大宋能重修德政,仁义之名颁于天下,就可威服四夷、使那些蛮人臣服。切不可专事武力,有违圣人教诲啊。“一名老臣听到这里急了,立刻站起来向皇帝拱手,同时已经说了一大通,最后才想起来通名:“老臣为翰林学士、光禄卿刘守节。“
“刘大人此言差矣!“又有一名年轻人从陪侍的臣子席位上站了起来
一看他起立,不少臣子顿时议论纷纷。新科进士们并不认识这位,但等这位一通名,大家也都明白为何臣子们会有这个反应:“禁军统领使岳义靖,对刘大人的话不敢苟同。“
岳义靖、岳义康兄弟虽然至今没有真正的在朝廷中任职,兄弟两个担任的这个“禁军统领使“官职还是依例萌阴而来。但他们与天子情同兄弟的良好关系,却注定了他们对朝政隐然的影响力。其中的岳义靖就更令人瞩目:忠信郡王岳飞的长子长孙,忠信郡王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这样的出身决定了他就算不成气,在朝中的地位都不会低,何况传说中的他还是文武双全,很得当今和太上皇的宠幸。
之前,岳氏兄弟在朝中总是尽量的低调,不想给人以持宠而骄的感觉。自弟弟岳义康外出之后,岳义靖很少单独进宫,这也是因为天子忙乱,他干脆就不去打扰赵惇,韩节一案之后更甚。被天子教训了一顿,这才又往宫中跑的勤快了些。
此次,还是岳义靖第一次主动在朝廷上发表意见,自然让人侧目以视。
岳义靖向天子行礼之后,俊脸上带着和气的笑容,向刘守节拱了拱手:“请问刘大人,您所说的是儒家仁义学说,是指孔圣人的、还是指别人的?“
“儒家学说来自圣人,自然是孔圣人之言,哪还会有别人的?!“刘守节觉得这位接触不多的忠信郡王之孙简直是糊涂透顶,连儒家学说的来源都不清楚,外界还传言他文武双全,根本是欺世盗名之徒。
靠在御座上的天子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岳氏兄弟之中,岳义康擅武、上阵打仗绝对是好手,虽然也接受了和大家一样的教育,但是一直喜欢战略,对这政务还是不怎么喜欢动脑筋;岳义靖却是真正的文武双全,无论是脑袋还是武功都很不错,是这些功臣子弟中的佼佼者。
之前,既是因为岳义靖本人不喜张扬的个性,也是因为外戚不得参政的旧规,更由于外祖父忠信郡王岳飞的谨慎,岳氏的子弟都尽量避免被卷进朝廷的是是非非之中。
天子赵惇也不想强迫他们,毕竟当年的事对外祖父伤害太大,就是母后还在的时候,由于岳氏为外戚,又是一般文臣所不放心的武将世家,岳家不止一次成为了守旧之臣炮轰孝贤皇后和变革一派臣子的靶子。
这些年来,岳王他老人家总觉得是自己一家拖累了孝贤皇后和太上皇,从来都是小心谨慎、甚至可以说是如履薄冰,身为晚辈的赵惇也实在不想再让老人家担惊受怕,这种事情单靠解释和安慰是没用的。
直到赵惇坚持任命岳云和岳雷为西征的正副元帅,全面负责西征的军务,却遭到了忠信郡王岳飞的强烈反对。虽然天子固执己见,还是派出了岳云和岳雷,但外祖父总是表现的很不安,此事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前段时间,太上皇亲自出面与忠信郡王岳飞长谈了一次,才使得他不再阻拦自己的子孙出仕,岳义靖他们也总算是有了显露才华的机会。
小说推荐
- 重铸山河
- 李二原是一个退伍军人,退伍后做过保安,去国外做过雇佣军欧洲执行银行押运等任务,在一个执行大型会议安保时意外受伤昏迷不醒,醒来后发现自己穿越到了清朝末年1897年 作者:喜王所写的《重铸山河》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喜王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百五十九章完结感言
- 铸山河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三井不瘦所写的《铸山河》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三井不瘦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七十七章 铁骑南下
- 宋之枭雄卢俊义(两宋元明)/常欢乐
- 宋之枭雄卢俊义(两宋元明)作者:常欢乐北宋末年,内有四大寇,外有四蛮族。世事维艰,唯有枭雄才能笑傲天下。玉麒麟卢俊义,曾被宋江架空的傀儡,一旦有了现代的灵魂,他将怎么拯救如画河山?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绿林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作者:所写的《宋之枭雄卢俊义(两宋元明/常欢乐》无弹窗免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37章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有的人失足摔断腿,有的人失足进了牢房,还有的人失足发了财。赵兵的失足偏偏与众不同,他穿越到了宋朝,成了一位皇子,皇帝的备胎 但他却没有赶上繁华富裕,可以醉生梦死的好时光,此刻蒙古人的铁蹄已经踏遍欧亚,大宋已经名存实亡 乱世求生,他身不由己的卷入朝廷的纷争,投身于充满悲怆的卫国之战中,搅动山河,改天换
- 穿越架空让你窝心连载中
- 最新章:第1779章 祥兴纪年(大结局)
- 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 大宋蒙靖康之耻,江河破碎,风雨飘摇。看主角如何匡扶宋室,南收大理、重创交趾、拉拢回鹘、收并蒙古、踏灭金国…降服八方四海 剧情跌宕,绝不拖沓 作者:七屋屈所写的《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七屋屈连载中
- 最新章:卷尾语
- 血铸橄榄
- 一个发生在不远的未来的故事,关于一些年轻人的爱与友谊、梦想与奋斗。关于那些有勇气、有智慧、有决心的人和一切残暴的压迫、贪婪的野心作斗争的故事。故事有些光怪陆离、有些似曾相识。我讲我的故事,诸位看官请过目 作者:所写的《血铸橄榄》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玄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05章
- 铁血铸新明
- 封狼居胥,直捣黄龙,谁言汉家儿郎无血性!崖山之后,帝死臣随,谁言华夏之士无忠义“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壮哉大明,这是大明的骨气 华夏有血性、有忠义、有霸气、有骨气,这就是吾新明的宣言,尔等化外之民尽可一试大明刀锋利否 本书有沉重,有轻松,亦庄亦谐。欢迎书友加入《铁血
- 穿越架空故土难离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六百七十节 天下之大,皆是汉土
- 梦穿清朝之铁铸江山
- 一个现代青年,做了个冗长的梦,从此来到大清朝,融入一个铁匠的生活 改造落后的工匠作坊,改良民间手工业。造枪打长毛,造炮御外辱。只为江山永固…大清一朝,不应该如此不堪 作者:切格瓦所写的《梦穿清朝之铁铸江山》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切格瓦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卷 金县 第三十一章 金湾重案〈三〉
- 易中天中华史卷九:两汉两罗马
- 大汉与罗马曾双雄并峙,几乎同时成为世界性文明,又先后陷入分裂状态 然而,中华在短暂分裂之后重归一统,罗马却走上了不归之路 一个有着当时最优越制度的国家为什么会灭亡?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却为什么能维系文明数千年不中断 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什么会逐渐失去世界性?消亡了的文明又为什么能重生,并成为西方现代文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