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话不是这么说的,既然不少人都坚持'仁义'、'忠恕'之说,至少该搞清楚这说法的来由和意思,再来讨论违没违反吧?“
刘守节听到这里,脸上出现了不耐烦的表情,可当着天子的面还得回答,没好气的答了一句:“孔子说过:'克己复礼为仁',早就把仁义定为儒家的精髓了。“
“哦,原来孔圣人说的义是指克已复礼,只是针对的是'人',而并没有提到国家!“岳义靖故作恍然大悟,话说的可不好听了:“诸位仅以孔圣人所说对人的'礼',来指责陛下为了大宋而做的一切,有些过分了吧?!“
“从汉武帝以来,这儒家学说早已成为治国方略,如何不可用于国家之上?“刘守节没想到这位岳家的小殿下在这里等着自己,连忙分辨
“儒家确实为我朝的治国方略,但我想请问刘大人,你们所谓的治国之策,究竟是以孔圣人、还是亚圣,还是董仲舒,或者干脆就是现在正在争执不下的各家学派为治国的基准?“
“儒家'仁义'之说历来为一体,何曾有过差别?“刘守节急了。现在的儒家各学派朝廷早有定论,只许争辩不做为治国之策,至于孙子、孟子和董仲舒的儒家理论也并不完全一致,他当然心知肚明,自是不想与岳义靖在这个问题上再扯下去。
“怎么没有?刘大人的记性还真是不怎么好。“岳义靖才不会给这些守旧之臣半点回转的余地,在这个问题上,他们这些兄弟姐妹在姑母孝贤皇后休养的那半年里,可是在她的指点下好好的就儒家的这类学说争辩过,搞不清楚才怪:“孔子所谈仁义礼智圣,五常并未曾并列,只是分述,指明这是个人的修养。孟子是说仁义礼智根于心,是天赋的。董仲舒却又认为为仁义礼智信五者高于君权,就是天子也必须屈服于这五常之下。这就是汉武帝用儒家,却又不让董仲舒成为朝廷重臣的最主要原因吧。“
看到刘守节被自己质问的狼狈不堪,岳义靖还加强了语气,冷冰冰的问道:“按儒家自己的说法,皇帝乃是天子,是天之子,按儒家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而言,奉天承运自是天然之义。那就请刘大人回答一句:儒家的三纲和五常究竟是以何为重?!“
“……“刘守义给岳义靖搞的冷汗直冒,吱吱唔唔的说不出话来。
“三纲在前,自然是三纲为重;五常在后,'仁义礼智信'是为人处世的标准,这才是儒家学说的真义。臣翰林学士、阁天章待制喻良弼,有话要说。“乌伤四君子中的喻良弼此时站了起来,代刘守节回答了岳义靖的问话,他向天子行礼之后,转向刘守节:“刘大人,你我都是儒家子弟,首先就应该遵守五常中的'信',儒家各派学说广传于天下数百载,这里面的变更,刘大人就是不说,难道别人还不知道吗?!“
这位翰林学士、阁天章待制喻良弼不仅与陈亮关系良好,而且还是陈亮永康学派的得力之人,亦是当代的儒家大师,他站出来,自然是要反对那些以理学为主的“性理“学说:“就是诸位坚持的义理等学说,又有多少是来自其它各门各派?你们的学说中玄学、佛、道无不包括,还把仁义提高到无以伦比的地步,以自己制造出来的'天理'来批判陛下的举措,其心又在何处?“
“喻卿,今天仅以事说理,不讨论儒家学派的学说。“天子此时出言制止了喻良弼继续质问理学言论,又向下面说道:“众卿不赞成此次朕的旨意,无非是反对朕有违圣人之道和出于担心。有违圣人之道,几位卿家已经向诸位解说过了,朕也不必再多说什么;至于担心,无非是担心一是有损大宋名誉、二是担心周边部族到时以怨报怨,到时战祸连连,军费支出加大,受苦的还是百姓。“
看下面的臣子都已经沉默下来,天子赵惇这才继续说道:“朕认为儒家所言'仁义',指的是对自己国家的百姓,而不是不顾事实情况,对所有外族皆是如此相待,那根本是在犯傻。朕早就已经说明:凡我大宋百姓,朕一视同仁,不因出身、民族而有所不同。至于那些不服教化的外族,敢于与大宋作对,就要准备着大宋的报复,朕不会以一还一,朕会以一还十!“
“陛下此言才是正理,想汉唐之时,我中原王朝威名远播,靠的不仅仅是武力,更是靠容留天下的宏大气魄。“看天子停了口,翰林承旨、端明殿学士许翊出例向天子深施一礼:“全以武力压服周边终究不妥,也免不了再起战端。“
“许卿不会认为,朕只要龙成近卫禁军以血醒征服河湟各族,以ShaLu平定边患吧?“
“陛下自主政以来恩威并用,大宋才有今天蒸蒸日上的国势,老臣再怎么愚钝,也不至于连这点都不懂吧。“许翊一脸轻松的回答了天子的问话,他已经是两朝的老臣,平素对天子的施政也持赞成态度,自是不担心天子会怀疑他有什么其它的想法,但话还是要说完的:“臣是想提醒陛下,既然是恩威并施,龙成近卫禁军已经收回河湟地区,这地方官员的任命就要跟上。如果有个万一,当年之事只怕又会重演,那就白费功夫了。“
“许卿这点可以放心,朕已经挑选了部分官员准备派往河湟地区,而且,此次录取的进士,也会有一部分派往河湟,以便他们尽快掌握实务,早些能成为朝廷的可用之才。“天子赵惇这才淡然一笑,把自己早就考虑好的打算说了出来:“此次前往河湟地区的官员,以集贤院大学士、宣徽院副使辛弃疾为首,愿意同去的官员也可自请前往。只要能牢牢地控制住河湟地区,所有在当地任职的官员加SanJi选用。“
第四节
临安武校学政、清河公张义捻着自己的胡须,皱着眉头一边思索,一边出言提醒:“看来陛下考虑的已经是比较周全,但河湟地区北部与西夏接壤,只怕他们不会眼看着我大宋控制河湟,一定会惹出些事来。而且,大金也不可能看着大宋控制西部各族,定要破坏。“
时光如梭,当年的老将军有的已经离去,还在世的大都也退养在家,现在仍然留在朝廷的也只留下了清河公张义数人。做为唯一一个还拥有丰富战场经验的中兴名将,张义当然是尽自己所能尽量帮助朝廷实施西进战略。
“张公爷说的没错,大金和西夏都不会看着大宋轻易控制河湟。不过,西夏现在想阻挡大宋也没那个实力,他们自己还自顾不瑕。夏主李仁孝现在已经无法控制自己内部之事,下面的人争权夺利十分严重,西夏已经不是前些年那个积极进取的西夏了。“一边的资政殿大学士、枢密副使王德开了口,他摇摇手:“至于大金,他们这次迁都和天灾导致国力受到很大影响,暂时也没能力阻止大宋西进。“
“既然得到了河湟地区,就一定要守住,可不想白花力气。朕还准备下旨,让百姓们自愿迁往河湟开边,此事,由中枢和户部协商之后,拿出个优待西迁百姓的办法来。“
天子赵惇对西征事务做了个最终的结论,然后举杯起立,吓得臣子们也连忙随着起立:“诸位,大宋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希望诸公以国家为重,以公心侍国。等到我们重回汴京的时候,朕会在汴京宴请复兴我大宋的功臣。“
听到天子最后这句话,不少臣子是热血沸腾,可也有不少人心头直打小鼓:这简直就是在向大金发战争信号嘛!
不过,想想大金这几年的作为,臣子们也只能对一北一南这两个举世少见的君主摇头叹息了:一对疯子皇帝!就是不知道,最后获胜的是谁。
宴会之后,天子才宣布了殿试的三科状元:文科海天心、武科常封义、杂科薛雨,此三人虽然对朝廷的举措有着不同的意见,但都以策论中的务实态度打动了天子。赵惇随即下旨,一改过去状元留在朝廷中的传统,任命三人为西进的辛弃疾副手,让他们到河湟去锻练一下,以备今后大用。
借着此次西征大胜,天子赵惇对西征有功人员大加封赏,岳云和岳雷自不用说,不只是得到了枢密院元帅之职,而且岳雷也被封为定西侯。任欣德等人也都提升了官职,其中,化名兰林的林安南因功直接跳了SanJi,当上了禁军少指挥使,成为年轻一代将领中最耀眼的新星。
西征功臣封赏过后,天子再次对官员的品级进行了整理,并由军部对所有的将领职位和职权进行重新配置,按朝廷的品级进行设置,与文官同一品级的武将将与文官平起平坐,从根子上切断文人轻视武将的基础。
更让大宋臣民们吃惊的是,朝廷的坻报、《朝报》同时发出了天子诏书:希望百姓们能自愿前往河湟地区开边,并承诺凡前往河湟的百姓每人可以得到一百两银子的安家费,还可以在河湟得到百亩良田,如果是牧场还要加倍。
龙威近卫禁军这回在回鹘人的指点下,横扫整个河湟地区,对不肯屈服的吐蕃人、党项人和其它小部族进行了清扫,敢于反抗的更是XueXi一空,战后,整个河湟地区只有十多万忠于大宋的各部族成员留下。
现在,河湟地区已经太过空旷,本来就是地广人稀,只有数十个部族在此地放牧为生。此地盛产牛羊马匹,对大宋的意义十分重大,只要能将它控制在手中,基本可以解决大宋缺少大型牲畜和马匹的问题。
但想要真正完全控制此地,必须有宋人在此定居。这也是经多年的血泪凝成的经验,当年孝贤皇后就曾经对晚辈们说起过:幽云地区沦落于外族铁蹄下两百多年,就是因为汉人占了居民的大多数,使得幽云之人还是心向中原。如果没有大量的汉人在当地定居,你就算再占领的时间久,新征服的土地最终不会是你的。
为了巩固已经占领的土地,天子赵惇已经下定了决心,再怎么样也要将大宋百姓迁居到新的领土上去,彻底把这些边地变成大宋百姓的乐园。
重兴二年九月,又是孝贤皇后虞水灵的祭日。
每年到这个时候,皇室成员和亲友们都会来到显庆观,为孝贤皇后祭扫和守灵。虽然臣子们也多次要求前来显庆观祭祀孝贤皇后,但因为长风道长说皇后并不喜欢这些俗套和虚礼,故此太上皇从不允许外戚亲属以外的人前来。
随着岁月变幻,已经年过七旬的长风道长也开始显老。天子赵惇每年的这个时候,再忙都会抽出时间回显庆观祭祀母后,探望师父和观中人。
祭扫过后,大家都聚在显庆观的后院里谈心、聊天。
这些年来大宋的重兴已经是越来越明显的趋势,长风道长也是十分的宽慰:虞叔父、恩师和师妹的心愿眼看着能够实现,自己总算对得起他们临去前的托付了。
对于从不主动干预朝政,却以自身的行动影响朝廷,协助孝贤皇后的长风道长,无论是太上皇这些长者、还是晚辈们都是十分的敬仰,也十分尊重。
长风道长和太上皇对面而坐,天子赵惇则是站在父皇和师父身边侍奉。其他人在下面排开,皇后则是和两位庶母、再加上一群女眷坐在一起,刚刚满周岁的小公主赵灵坐在奶奶太上皇后的怀里,好奇的转动着大眼睛看着大家。
看着大家一起说笑了一阵子,长风道长突然想到了什么,转头问自己的爱徒:“惇儿,你大师兄史浩南那边还没消息?“
“恩师,琉球大岛距离太远,又是海上,大师兄他们只怕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回来。“赵惇恭恭敬敬的回答。
从赵惇开始主政,长风道长的俗家弟子们也大都进入了朝廷效力,现在只有几个还没出师的俗家小师弟,还有一些道家的师兄北在陪伴恩师。史浩南他们十几名弟子都是师父捡回来的孤儿,对恩师来说,他们就如同自己的后代一般,自然会关心他们现今的状况。
何况,大师兄史浩南带领龙威近卫禁军出征,现驻扎在琉球大岛,他们的成败也干涉到朝廷,恩师自然放心不下。
小说推荐
- 重铸山河
- 李二原是一个退伍军人,退伍后做过保安,去国外做过雇佣军欧洲执行银行押运等任务,在一个执行大型会议安保时意外受伤昏迷不醒,醒来后发现自己穿越到了清朝末年1897年 作者:喜王所写的《重铸山河》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喜王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百五十九章完结感言
- 铸山河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三井不瘦所写的《铸山河》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三井不瘦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七十七章 铁骑南下
- 宋之枭雄卢俊义(两宋元明)/常欢乐
- 宋之枭雄卢俊义(两宋元明)作者:常欢乐北宋末年,内有四大寇,外有四蛮族。世事维艰,唯有枭雄才能笑傲天下。玉麒麟卢俊义,曾被宋江架空的傀儡,一旦有了现代的灵魂,他将怎么拯救如画河山?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绿林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作者:所写的《宋之枭雄卢俊义(两宋元明/常欢乐》无弹窗免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37章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有的人失足摔断腿,有的人失足进了牢房,还有的人失足发了财。赵兵的失足偏偏与众不同,他穿越到了宋朝,成了一位皇子,皇帝的备胎 但他却没有赶上繁华富裕,可以醉生梦死的好时光,此刻蒙古人的铁蹄已经踏遍欧亚,大宋已经名存实亡 乱世求生,他身不由己的卷入朝廷的纷争,投身于充满悲怆的卫国之战中,搅动山河,改天换
- 穿越架空让你窝心连载中
- 最新章:第1779章 祥兴纪年(大结局)
- 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 大宋蒙靖康之耻,江河破碎,风雨飘摇。看主角如何匡扶宋室,南收大理、重创交趾、拉拢回鹘、收并蒙古、踏灭金国…降服八方四海 剧情跌宕,绝不拖沓 作者:七屋屈所写的《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七屋屈连载中
- 最新章:卷尾语
- 血铸橄榄
- 一个发生在不远的未来的故事,关于一些年轻人的爱与友谊、梦想与奋斗。关于那些有勇气、有智慧、有决心的人和一切残暴的压迫、贪婪的野心作斗争的故事。故事有些光怪陆离、有些似曾相识。我讲我的故事,诸位看官请过目 作者:所写的《血铸橄榄》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玄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05章
- 铁血铸新明
- 封狼居胥,直捣黄龙,谁言汉家儿郎无血性!崖山之后,帝死臣随,谁言华夏之士无忠义“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壮哉大明,这是大明的骨气 华夏有血性、有忠义、有霸气、有骨气,这就是吾新明的宣言,尔等化外之民尽可一试大明刀锋利否 本书有沉重,有轻松,亦庄亦谐。欢迎书友加入《铁血
- 穿越架空故土难离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六百七十节 天下之大,皆是汉土
- 梦穿清朝之铁铸江山
- 一个现代青年,做了个冗长的梦,从此来到大清朝,融入一个铁匠的生活 改造落后的工匠作坊,改良民间手工业。造枪打长毛,造炮御外辱。只为江山永固…大清一朝,不应该如此不堪 作者:切格瓦所写的《梦穿清朝之铁铸江山》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切格瓦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卷 金县 第三十一章 金湾重案〈三〉
- 易中天中华史卷九:两汉两罗马
- 大汉与罗马曾双雄并峙,几乎同时成为世界性文明,又先后陷入分裂状态 然而,中华在短暂分裂之后重归一统,罗马却走上了不归之路 一个有着当时最优越制度的国家为什么会灭亡?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却为什么能维系文明数千年不中断 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什么会逐渐失去世界性?消亡了的文明又为什么能重生,并成为西方现代文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