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巨人默多克

第56章


我必须要保护好迪斯尼这块牌子,直到未来。”艾斯纳已在用坚固的盔甲武装自己以迎接眼前的媒体大战。然而,在一个像娱乐业这样变幻莫测的行业中,权势总是潮起潮落。历史经验表明:权势很少在一个王国长驻。
  传媒界的大人物们目前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是否有人能阻止默多克”。时代一华纳公司在纽约阻止了默多克,但默多克运用法律和他的政治影响力,导致时代一华纳公司被迫做出让步,与默多克签订更大的合同、默多克自信他说:”事实上,尽管我们永不是做得最好的,但我将赢得世界。”
  然而对默多克的压力仍在加剧。沃尔特·迪斯尼公司与美国技术公司、SBO通讯公司、贝尔南方公司和通用电话电子公司签约组建美国广播集团,以提供一种灵活高效的频道浏览器,并为一个新的有线频道制作节目。合作伙伴全都可以用电视向客户传送这个频道的节目。作为一种鼓励,各电话公司也同意在它们的基本服务项目中提供迪斯尼频道,而不对此服务额外收费。默多克对此无法坦然处之。
  在欧美征战的同时。1996年,在默多克的祖国澳大利亚,默多克在积极进行游说,希望将来的橄榄球联赛在他新成立的福布斯有线电视频道播出,而不是在竞争对手的免费电视网上播映,此举在澳大利亚业已激起了众怒。
  这位世界统治者特别倾心于亚洲市场。他打算在香港以多种语言在100个频道上播放卫星电视台的节目,目前是用英语和标准汉语在5个频道上播放。
  在印度他打算建立电视和电影摄影室,启用30个电视频道。在阿拉伯,他打算同迪拜的国家电视台一起建一个大的电视网。在河内,他受到国宾似的接待,接待他的目的是对越南的电视进行改革。
  从长远看,卫星天线的发展是准也阻挡不住的。“世界的现代化实际上是一种美国化”,默多克就是这样宣布了他的全球统一文化。
  媒介的对手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各有胜负、但默多克采取的全球进攻战略使他赢得了战争。
  1996年,65岁的鲁珀特·默多克掀起了又一轮全球征战,通过进入占世界人口2/3的市场希望缔造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媒体力量,他的“全球化”的行程开始了。
  1996年亚洲卫星电视预期亏损1亿美元,它没有开创进入中国大市场的道路,新闻公司的股票下跌。尽管这些阻力,默多科仍保留其特有的欢乐:“担心不应在你的生活中,事物总是向前发展,我们不可能更乐观。”
  对于默多克,全球的战争只是他伟大计划运行中的一些花絮。
  ------------------
  第十八章 世界媒体帝国的建立
  默多克在亚洲的“高风险赌博”
  “有中国人参加,我们才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公司。”
  孙正义和他的软件银行
  日本的“比尔·盖茨”和90年代的“公民凯恩”相会!
  进军东瀛
  从“传媒大王”向“多媒体”大王的转变
  在战后40多年的时间里,鲁珀特·默多克从澳大利亚一份地方报纸起家,进军英伦三岛,打入美国,奇迹般地建立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传媒帝国,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超级富豪之一。目前,他的报纸、出版公司和电视台遍及世界各地。在澳大利亚,他早已被视为一位“纪念碑式”的人物。在美国,他不仅是出版业的“老大”,他的福克斯电视网也已占据了美国40%的电视广播市场,成为美国最大的电视集团。在英国,他牢牢地控制着英国最著名的两家报纸《泰晤士报》和《太阳报》。他控制的英国天际广播公司是欧洲最大的卫星电视直播公司,几乎覆盖了整个西欧。在亚洲,他的报纸和电视台遍及香港、印度、印尼和日本等地。他拥有最大的卫星直播公司——香港的卫星电视台(凤凰电视台),也是第一个敲开日本广播电视业大门的外国人。他还将触角伸向了东欧、拉美。他甚至在一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特殊地方也拥有报纸,像塔斯马尼亚、斐济群岛、新几内亚、匈牙利以及苏格兰北边的大伯利亚群岛的凯恩斯。
  跨人90年代后,每次默多克外出视察工作,总随身携带一台手提电脑,它为他提供所有531家公司的最新书报发行量数字、广告收益、损益表。这些公司包括澳洲126家,英国152家,美国131家,开曼群岛14家,荷属安第列斯群岛4家,还有一些零星分布的公司。
  1992年,他的收入依照业别分类是报社占37%、杂志24%、电影8%、书籍出版13%,电视16%,其他还有各种奇怪的营运项目,像电脑控制的电子地图资料库占2%。随着默多克事业的多样化发展,各行业的收入比重发生微小变化,更趋于平均。
  1995年资产和收入情况部门包括的公司收入份额%利润份额%电影20世纪福克斯公司、电影和电视节目269报纸英国《太阳报》、澳洲《先驱太阳报》2429美国《纽约邮报》电视福克斯广播新闻网、英国天际广播公司、2130亚洲卫星电视杂志电视指南、美国FSI新闻公司1421图书哈伯·柯林斯公司1211其他澳洲安塞特航空公司、De1phi互联网络服务公司、3一新闻数据公司60多岁的默多克、不仅有丰富的经营经验,还有自己的一套企业哲学,他曾坦言自己的目标是“国际化”。1995年,他的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生产的影片,导演分别来自德国、荷兰、中国和美国,可谓人才荟萃。生产的影片有《好汉不死》、中国引进的大片之一《生死时速》等。默多克认为计算机、卫星和光缆把世界“变小了”,也变得更和平了。默多克说过:“人们彼此了解越多,就越有可能让世界走到一起,有可能把不同文化国际化。可以先介绍音乐,或许只是体育,如每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就把人们带到一起。现在一打开电视机,人们往往看着同样的体育节目,每天人们就是这样联系在一起。多了解别人的文化,这对世界有益,因为这个世界的灾难实在太多了!”
  1992年底,他每个星期在整个世界雇佣3.1万人,出版6000万份报纸(当然包括著名的《电视指南》)。1960年,他的公司的年收入是500万澳元,而1991年达到84.56亿澳元。
  尽管这个帝国如此辉煌,然而在亚洲传媒市场,默多克帝国一直没有占有较大的份额。于是,“章鱼爪”的眼光又热切地注视着亚洲,亚洲成了他事业的又一个新的冲击点。
  默多克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亚洲媒体的密切关注。
  1988年4月的一天,默多克不想直接从悉尼飞回伦敦,而是在曼谷停留了一晚。泰国的《曼谷邮报》刊登默多克单独在东方旅馆进餐,并由旅馆女侍送上一束新鲜兰花的照片,那其实是旅馆公关部门安排的宣传照。默多克偶然出现在曼谷本应到此为止,然而这个偶然的举动在泰国的传媒界掀起狂澜大波,直到3年后,曼谷的报业老板们仍然谈论默多克的访问,“他曾来感觉市场,来找门路,因为他喜欢在东南亚有个权力基地”,“默多克来曼谷寻求并购媒体的机会”。这些人都感到面临巨大的压力。一个泰国广告从业人士说,东欧很多国家的报纸原本是由各国政府的新闻单位包办,但现在有很多已转移到默多克手上。可以想象默多克的影响有多大。
  1991年,以香港为基地的卫星电视台的开播,标志着亚洲进入了电视卫星广播的新纪元。亚洲电视广播业转向能提供多种选择的经营方式,因而极具开发潜能。对于这一转变所带来的商业机会,西方国家都虎视眈眈,许多欧美国家的卫星电视传播业纷纷瞄准时机,朝亚洲进军。
  在亚洲地区的卫星电视广播市场里,不仅活跃着亚洲本土的电视广播公司,随着卫星电视广播“全球化”浪潮的到来,欧美国家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都想在亚洲市场分一杯羹。他们公认亚洲是电视广播业的最后战场,是商家必争之地。
  据统计,现在亚洲25亿人口中,有3亿电视用户,其中有线电视用户约5500万户。预计到2000年,亚洲年收入超过3万美元的家庭,至少有5.2亿户。由此推算,亚洲电视市场占全球潜在观众的2/3,其中亚洲接收卫星与有线电视的家庭,到2000年达1亿户,与目前美国的5500万户及欧洲的6500万户相比,市场潜力很大。加上美国和欧洲的电视市场出现停滞趋势,因此,美国电视台NBC有线电视业务发展总裁罗杰斯断言:“亚洲是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对于这样一个市场,默多克是决不会坐视不管的。”
  1993年,默多克突然做出了一次重大的收购行动,他打入了亚洲。他花了5.25亿美元,买下了当时正在挣扎的”卫星电视”64%的股份。卫星电视的潜在能力是能够向2.2亿个家庭发射电视节目。问题是没有人能够确保到底有多少个家庭能收到它,让观众为它付费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默多克也承认他在亚洲的战略是“高风险的赌博”。但是默多克已经在印度出售电视节目了。1993年他买下了今日亚洲有限公司14.9%的股份,这家公司经营着印度一家很有名的电视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