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

第1章


您好!您下载的小说来自 www.sjwx.info 欢迎常去光顾哦!
本站所有资源部分转载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请支持正版,版权归作者所有!
版权归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觉得本书不错,请购买正版书籍,感谢对作者的支持!
 
《诗人》
------------
康奈利的两三事(图)
------------
  1994年迈克尔・康奈利得到了一个对他写作生涯有极大帮助的“红包”。时任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夹着一本《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步出华盛顿某家书店,这一幕被拍了下来。康奈利对《今日美国》发表评论说:“六年来我一直在写书,而这是我经历过的最令人颤抖的一刻。”
  真实事件通常是康奈利的灵感源泉。《血型拼图》的故事得自康奈利的一个朋友的经历,他的这位朋友通过外科移植手术活了下来,但却总有一种罪恶感,因为知道正是别人的死成就了他的生。这部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演员阵容包括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安吉里卡・休斯顿等。
  “关于我,除了我的书,我不喜欢别人知道得更多。”
  “高中时我写了一个推理故事,算是家庭作业。故事的名字是《完美的谋杀》。主人公的名字叫mcevoy,后来写《诗人》时我也用了这个名字。16岁时我目睹过一桩犯罪,由此激发了我对犯罪小说和推理故事的兴趣。”
  康奈利在弗罗里达大学学习写作时,他的老师是作家哈里・克罗斯。
------------
世纪末最后一个高贵的人(图)
------------
  最后一匹郊狼
  哈里・博斯
  这是一个孤独的人。
  他第一次出场是1992年,在《黑色回声》中。一开始他就作着噩梦,梦见自己困在地道里,他觉得恐惧,两个膝盖也磨出血了。等他被电话铃声惊醒时,发现自己又在椅子上睡着了,电视还开着。桌子上放着平装小说、塞满了烟蒂的烟灰缸,到处都是啤酒瓶。他被失眠症折磨着。
  这个失意的、心里怀着愤怒的人,就是迈克尔・康奈利笔下的哈里・博斯。
  很多人不会念哈里・博斯的全名,哈里只是简称,他的全名是HIERONYNOUS BOSCH。这个名字是他妈妈取的,因为她喜欢十五世纪DUTCH画家HIERONYNOUS BOSCH。博斯的笔下的世界是疯狂的。
  根据迈克尔・康奈利不完全的描述,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博斯的长相:四、五十年纪,瘦、中等身高、有些女人认为他很英俊,有些则不这么想。因为睡眠不足,他的眼里经常有血丝,下眼袋很大。除此之外,他抽烟很凶,也喝酒,偶尔会出点问题。
  博斯的一些经历以闪回的方式穿插在“哈里・博斯系列”中。博斯的母亲是个妓女,在博斯很小的时候被人杀死在一条小巷中。读者只有看到第三部“哈里・博斯系列”《最后的郊狼》时才得悉这一切。在《最后的郊狼》中,博斯穷纠已经被深埋的线索,揭开了当年母亲遇害之谜,修复了内心的一处创伤,同时也增加了一处新的创伤。
  由于幼时的经历,博斯只有在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才感觉安全。他爱上过几个女人,但是最终都是分手,因为他只擅长跟自己打交道。他的家远离城市,挂在悬崖上,这样他可以俯视眼前的这座城市:洛杉矶。
  总而言之,他是个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的人,内务部的人就天天盯着他,希望他出点篓子,然后把他踢出警察局。他毫不妥协,嘲弄一切试图为难他的人。但是也有人敬重他,他破案是把好手,而且在他心里,他始终有个标准就是恢复正义,让死去的人安眠。博斯把这称为自己人生的使命。孤独感除了来自过往经历,还来自哈里生活的环境。后来他一度走出了康奈利的小说,在《比夜更黑》当中,他被怀疑犯下了谋杀罪,险些被害。
  这样一个貌似粗糙的人实则非常细腻,他喜欢爵士乐,喜欢约翰・柯川、斯坦・盖兹以及弗兰克・莫根,后来康奈利还打着他的名义出了一张CD,叫哈里・博斯最喜欢的爵士乐。
  书一本一本地出,博斯也有所改变。他戒了烟,酗酒也不再是问题了。唯一不变的就是,他一直是悲观的宿命论者,在《悬案终结者》中,博斯说:“真相也不会让你自由。”
------------
迈克尔・康奈利(图)
------------
  上大学的时候迈克尔・康奈利学的是建筑,但是他痛恨这门科目。一天晚上他溜达到大学学生联合会,那儿正在放映罗伯特・奥尔特曼导演的《漫长的告别》,这部电影是根据雷蒙・钱德勒德同名小说改编的。这之前,康奈利从来没有读过钱德勒的书,但是他爱上这部电影,于是第二天又去看了一遍,随后康奈利在一周之内,看完了钱德勒所有的作品。直到此时,康奈利终于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了――作一名像钱德勒那样的犯罪小说家。
  康奈利的父亲也曾有艺术梦想,想学习绘画,但是为了生计,他不得不从事建筑业。当他得知儿子的志向时,遂持完全支持的态度。康奈利转而去学习如何作一名合格的记者。
  所以康奈利的写作生涯是以记者的身份开始的,他和其他两位同行合作的一篇报道曾经进入普利策奖终选名单,因为这篇报道,他来到了洛杉矶――雷蒙・钱德勒笔下的菲利普・马洛的地盘。
  30多岁时,迈克尔・康奈利已经是一名明星记者了,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打算,那就是写犯罪小说。他确实写了两部,但自己觉得不够好,就没有拿出来示人,看来梦想成真对他来说还远着呢。这时,《漫长的告别》又在他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某日,他看了两场连映的电影,一部是波兰斯基导演的《唐人街》,另一部是《漫长的告别》,看完这两部电影后没有多久,他开始着手写作《黑色回声》。
  无疑,多年的记者生涯让他储备了足够的细节,这些都有助于他创造那位独特而孤独的警探哈里・博斯。博斯身上集中了康奈利见过的很多警探的影子。某次他去一个罪案现场,向一名从来不动感情的警探询问细节。这位警探走出房子,告诉康奈利一位母亲枪杀了三个孩子,然后饮弹自尽。康奈利说:“他必须赶紧从我身边走开,我想我看见他拭去了眼角的一滴泪水,那一刻我理解了这份工作的艰辛、危险与高贵之处。我明白我必须赋予哈里・博斯更多的东西。”
  1992年《黑色回声》出版,获得当年艾伦・坡奖的最佳处女作奖。接下来的三年中,康奈利以哈里・博斯为主人公又写了《黑冰》、《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和《最后的郊狼》。这四部作品为康奈利和博斯积攒了很多读者。然而康奈利的第五部作品着实让读者吃了一惊,因为它与博斯无关,这本《诗人》更为阴冷,但同时它也许是康奈利最好的作品之一。在此之前康奈利小说的精装版的销量一般是17,000本到30,000本,但是《诗人》开机就引了60,000本。现在康奈利的精壮小说每部都要卖到40,000本。
  目前,康奈利出版了17部小说,其中12部属于“哈里・博斯系列”。除了小说,他还编辑了《2003年美国最佳推理小说选》等,2006年出版了纪实报告CRIME BEAT。
  康奈利的书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常客,而且在评论界口碑甚好。除了艾伦・坡奖,他还获得过安东尼奖、夏姆斯奖、马耳他之鹰奖、尼罗・伍尔芙奖、Macavity奖,以及法国的.38 Caliber奖等等。2003-2004年,他还担任了美国推理小说作家协会(MWA)主席一职。
------------
《诗人》 死亡是我的领域(1)
------------
  死亡是我的领域。我以它为主。我靠它铸就我在这一行的名声。我以一个殡葬员的激情和精确来对待它――面对死者家属时,面带忧郁、充满同情地对待它;独自一人时,则像个技艺娴熟的工匠一般对待它。我始终认为,跟死亡打交道的诀窍,就是跟它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一条铁律。别让它的气息吹上你的脸庞。
  但我的这条铁律没能保护我。当两个侦探找到我,把肖恩的事告诉我时,我被一阵冷冰冰的麻木感吞没了。那种感觉像置身水族箱中,一举一动都在水下――游过来,游过去――透过玻璃望着外面的世界。我坐在他们车子的后座上,车子每驶过一盏路灯,后视镜便是一亮,我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眼睛。我见过这种遥不可及的呆滞的目光。这么些年来,我采访过那么多刚刚失去丈夫的寡妇,她们都是这种目光。
  这两个侦探中,我只认识一个。哈罗德・韦克斯勒。我是几个月前碰到他的,当时我进了一家名叫来几品脱的酒吧,跟肖恩喝一杯。他们俩在丹佛警察局一起处理人身攻击案。我记得肖恩管他叫韦克斯。警察彼此称呼都用昵称。韦克斯勒叫韦克斯,而肖恩叫麦克。这就像大家族的某种纽带。有些昵称的意思不敢恭维,但警察却并不抱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