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宋

第73章


    “喔,对了,蓉儿妹妹在哪里,等会可要见丈母娘了。”李师师开玩笑道。
    师师一说,众人手中都停了下来,犯起了难。
    “总要支开她才好,怎么办?”齐玉沅道。
    “不如让她在后台帮着化妆吧。”杨明镜提议道。为了给皇太后祝寿,这一次演的是传统的应景剧目《蟠桃会》。
    “只能这样了,师师你看好她,不要让她乱走才好。”江耘说道。
    不多时,场中一切都已备好。青梅林下,许许多多座席参次排开,约摸有几十个之多,都是小几,几上是一个红泥小火炉,一个酒杯,外加一壶美酒。这些座位都是留给那些应邀前来的京城名流和著名的文人。左手边的凉亭之侧也排着许多小几,桌上之物也是相同,只不过多了几样糕点,那是为那些朝中的大臣们准备的,凉亭之上,则是为皇室人员所专设,摆设华丽,一应之物俱全,可容纳十数人。招待赵佶一家子,想是足够了。
    凉亭的对面。则是排开了许多位子,沿着树林小径,绵廷数十米,直排到雅叙厅前,每一个拥有会员卡的会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个座位,远远地观看这场名动京城的“青梅煮酒论英雄诗词大会”。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轮圆月隐隐的现在空中,随之而来的夜风赶走了空气中遗留的最后一丝暑热,园中的灯火在夜色中明亮起来,犹如点点繁星,煞是好看。
    随着皇室人员的到来,园中一阵喧闹,等众人分别坐定,时间又过去了不少。此刻,赵佶和向太后端坐于凉亭正中,边上群星拱月般坐着几位赵佶的妃嫔和宫女。长郡主自然也来了,恬静的坐在赵佶身畔,目光一扫,看到江耘处,微微一笑,让人如沐春风。
    朝中的重臣们也鱼贯而入,由下人们引着各自坐下,应邀而来的名流士子,报刊作者们小心翼翼的依次坐下,并无大声的喧闹,毕竟有大宋官家在场,谁都不敢造次。朝臣这一侧,江耘大多认识,只是最上首这一位,江耘却没未见过,只见他约摸四十多岁,长浓眉大眼,颧骨极高,双眼的眼珠竟然是淡淡的蓝色若隐若现,脸上英气勃发。虽然衣服装束虽于中原人无异,眉目神情却暴露了他的与众不同。江耘心中奇怪,只是在此种场合下,也不宜多问。
    等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江耘上前请旨,道:“皇上,都已安排好了,别处安排了戏曲,今晚唱的是《蟠桃会》,等诗词大会过后,再请太后和皇上欣赏。”
    “唔,爱卿今次辛苦了。在诗词大会之前,朕想见见这《大宋书报社》的两位江氏主编,据说是名闻京城的大贤啊。”赵佶笑着说道。
    “是。微臣这就请两位来。”
    江氏兄弟原本不喜欢这场合,正在博闻小筑之中读书。皇帝要见,自然立马赶来,行礼过后,赵佶温言说道:“朕做皇子时,便听过两位的贤名,神宗先皇之时,两位召而不举,修身事母,至纯至孝,倒是教人敬佩啊。”
    话虽褒奖,却暗藏机锋,连江耘手中都捏了一把冷汗,不知两位兄弟该如何应对。
    “先皇之时,母亲尚在,身体多病,为人子者,不事父母何以事君王?”江端友不卑不亢地答到。
    “坏了。”江耘心中暗道,“这下子两位大贤留不住了。”
    卷壹 惊蛰 第086章 耶律贵使
     看着座下的两位大贤,赵佶和颜悦色道:“果然是至孝之人。现如今,孝期早过,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不如出仕以助寡人?”
    “皇上,我二人只不过寻常士子,编撰些报纸文书尚可堪任,治理法度却怕不能胜任。”
    赵佶微微失望,正要劝说,身边的向太后说道:“官家,既然不愿,便不勉强了吧。在这园中做些圣贤文章,也是一样。不如赏赐一番吧。”
    赵佶点头赞同,说道:“两位先生,想要些什么赏赐啊?”
    江氏兄弟受宠若惊,惶恐道:“微臣不敢。微臣兄弟所做之事行效甚微,不敢忝颜。”
    这时候,赵佶边上的长郡主说道:“皇兄,两位先生是个大孝子,不如给一个皓命吧。”
    赵佶点头,说道:“对,皇妹的提议正合我心意。加封两位先生的先母为三品皓命夫人吧。”
    江氏兄弟显得很激动,叩谢道:“谢主皇恩!”
    赵佶满意地看着底下二人,说道:“两位请起,以后《大宋书报社》还需两位多多把关,宣扬朝廷教义和归化,教谕民众。”
    江耘心中暗暗心惊,赵佶又打又拉,隐隐然将自己的两位大将控制地心悦诚服。这长郡主也是不简单,头脑思虑全不似一般皇室女眷,竟是缜密之极。
    正暗自沉呤间,赵佶问话道:“江爱卿,今日这诗词大会,规则如何?”
    江耘回过神来,打起了精神,说道:“回禀皇上,此次诗词大会名为青梅煮酒论英雄诗词大会,所以是必须吟一首诗词,然后就地摘下树上青梅,煮以美酒。以诗词之高下,青梅酒之优劣分得胜负。至于具体的小规则,如参寒人员,酒令之类的,还是由皇上来定。”
    赵佶笑道:“好,此赛乃是我大宋盛会,今日正逢太后诞辰,朕决定与民同乐,在场所有人都可参加,既然叫做青梅煮酒论英雄诗词大会,那么便少不了英雄人物。所作之诗词需描述是我朝之英雄,如何?”
    “皇上圣明。”众人齐声赞同。
    江耘回到座位,发现身后坐着丘勇,便拿出一锭银子丢给他,说道:“拿起纸笔来,等会场中的诗词全部给记下来。”
    丘勇接过银子,心中高兴,应声道:“没问题。还能赚一锭银子,南门铁匠铺的那把长枪我看中很久了,一直没凑够钱,这下可好了。”
    大臣之列中,曾布出班奏道:“今日太后诞辰,又兼此诗词盛会,双喜临门,臣请皇上召史官以记之。”
    “曾大人所言甚是。准奏。”赵佶道。
    “请皇上主持诗会。”蔡京奏道。
    赵佶早有准备,笑呵呵地起身,踱了几步,呤出一首诗来,乃是纪念神宗先王的,诗中之意,多为褒奖先王行新法之志,呤完之后,长公主起身来到青梅树下,摘了十余枚青果,投入凉亭之中的玉制的小炉之中,煮了起来。兄妹二人对着向太后叩首道:“孩儿恭祝母后生辰!”两人配合地相得益彰。向太后闻言却是又喜又悲,叹道:“先王大行,一晃十数年了,哀家临危受命,终是不负赵家所托。那一般老臣,竟也是老的老,去的去,现如今这满座之人,竟是大半不认得了。”
    赵佶劝道:“母后,今日是你生辰,何故伤悲。”
    向太后回过神来,说道:“是母后糊涂了。现如今总算是国泰民安。老有蔡相深得人望,小有这位江学士少有大才。在座之诸位,都是我大宋精英,你等要竭力辅佐官家,共创我大平盛事。”
    向太后金口一开,众人自是轰然应诺,那些远远的坐在远处的会员们,能有幸成为皇太后口中的精英,心中尤其激奋。
    赵佶呤了诗之后,场中诸人皆跃跃欲试。虽说皇上是说与民同乐,然而虽然在此种场合之下,尊卑之分仍然分明。接下去,该是那般大臣们的表演时间。
    蔡京当仁不让,大袖一摆,站了起来,拈着胡须,呤出一首诗来:
    “披肝沥胆沐圣恩,肱股竭力馈先王。腹心受害诚堪惧,唇齿生忧尚可医;善用中伤为得策,急行机略谓知机。试观今日中州地,易地何尝不有之?”
    呤罢,走至树前,摘下一枚成熟的青梅,投入几上小火炉,说道:“先师王安石,为相十数年,为国行新法,仓满库足,兵精而国富,奈何为小人所害,郁郁而终。蔡某不才,愿承先师之志,以报皇恩。便如这炉中之青梅,绝无二心!”
    这一番绘声绘色地演讲过后,他那般党羽早就叫起好来,围观之人也大多叫好,看来蔡京深得人望,倒真是不假。江耘心中暗道:“王安石的新法,仓满库足,兵精而国富,但却少一句,民贫而怨。”
    曾布被蔡京拨了头筹,心中不满,也做了一首诗,却是纪念司马相公的,虽然做得也不错,气势上终归差了一些,掌声了了。
    这新旧之争,江耘看在眼里,赵佶看在眼里,另有一位旁人也看在眼里。此时,那位旁人走了出来,仰头笑道:
    “中原之地,果然文风鼎盛,皇帝大臣皆是出口成章,全不似我契丹汉子,只会马上讨生活。”
    这一番大笑,都将场中众人的眼光吸引到他身上。江耘一看,正是坐在大臣上首位的那位汉子,听他说的话,原来是辽人,怪不得相貌迥异。
    那辽人这番话似褒实贬,明在夸奖大宋从上至下知书达礼,暗则讽贬大宋的武力低下,完全受治于辽朝,“澶渊之盟”,辽国从一蛮族摇身一变,与大宋兄弟相称,显然是大占了便宜。偏偏这辽人说得正是大宋的痛处,是以场中一时寂静无比。
    那辽人略感得意,接着说道:“皇上以英雄为酒令。耶律信不才,不曾读了多少书,也想凑一凑热闹。”
    赵佶面色不善,但却不好发作,只得说道:“耶律贵使请便。”
    耶律信却不似一般人摇头晃脑,拿起桌上酒杯,一饮而尽,大声说道:“我辽国与大宋兄弟相称,你大宋有英雄,我辽国也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