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马俱乐部

第20章


是地道亚麻布做的纸。”他的目光从书上移开,看着他的弟弟说,“真奇怪!这不是威尼斯的纸。厚实、松软、多纤维……西班牙的?”
    “对,瓦伦西亚的。”另一人说,“哈蒂法地方出产的亚麻。”
    “对了,这就对了。那个时代欧洲最好的纸之一。也许是那个印刷者进口的……那个人是全心全意准备做好这本书的。”
    “他是用了心去做,”科尔索指出,“却也为此丧了命。”
    “这就是当时做这行的危险性了。”彼得接了科尔索敬给他的一根烟,一面干咳着一面点烟,“……关于纸的方面,您也知道那是很难骗得了人的。用来印的纸张必须是同时代且全白的,就算做得到这样,还是很容易在细节上出问题。古老的纸张会变成褐色,墨色也会氧化……当然啦,可以把伪造的书页先浸过茶让它变色……一本上乘的伪书必须让整本书看起来完全一致,关键通常就出现在细节上。保罗,你说对不对?……每次都是细节的问题。”
    “您看的结果如何?”
    “就各种可能性来看,我们认为它的装订应该是17世纪的,但这并不表示书里的内文就一定和这装订法属于同一年代;至于纸张方面,它和另一批那个年代已被证实的文件具有相同特征,所以,看来也该是同年代没错。”
    “好,装订和纸张都是真的。那么,我们来看它的内文和插图吧!”
    “这就复杂多了。就活版印刷数的观点来看有两个起点:第一,本书为真本,但据你而言,它的主人有某种强烈的理由去否定它,这是可能的,但不合常理。第二,本书是伪书,那就有另外两种可能性了。首先,整本书的内文都是假的、捏造的,是利用符合那个时代的古董纸和封皮制作的假书。这也有可能,但可行性不高,而且没有说服力。光是造这样的一本书,成本就高得吓人了……但也有另一种可能性,就是这样的伪书是在第一版书完成之后没多久做的。也就是加上一些修改之后的再版,伪装成第一版书的模样,书皮上写着1666年,但或许是10年20年后的成品……但要用什么范本来做这样一本书?”
    “我们谈的是一本被禁且被焚毁的书。”保罗指出。
    “还是有可能,”科尔索说,“也许有人拿到了亚力斯·托嘉当初用过的铅版等等印刷工具,所以能把它印出来……”
    彼得拿了一支铅笔,在一张纸的背面画了起来。
    “这也是一种解释,但其他的假设可行性比较高……想像一下,这本书的内文几乎全部都是真的,只是少了几页。于是有人就利用那个时代的纸、高超的印刷技术和无比的耐心制作了那些缺页。若是这样的话,又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些缺页是照着其他的正本制作的;二是这些缺页是作者完全凭空想像出来的。”他把刚画好的图表给科尔索看,“这样的话,它就是一本地道的伪书了。你看这图表。”
    科尔索和保罗还盯着图表,彼得又翻了一下《幽暗王国的九扇门》。
    “我这么一想,”当他们又回头看他时,他说,“如果这本书里真有伪造的书页,它若不是那个时代造的,就一定是现代了。我们可以排除两者之间其他时代的可能性,因为能做出这样的伪书页的技术,是这几年来的事情。”
    科尔索把图表还给他。
    “您想,如果这真是一本缺了页的正本,那么要怎么用现代的科技做呢?”
    这兄弟俩齐声叹了一口气,兴致高昂地想像着。
    “假设,”哥哥说,“这本有168页的书缺了99页和100页,当然了,同一张纸上包含两页。诀窍就在于找到一个双胞胎。”
    “一个双胞胎?”
    “这是行话,”保罗说明,“也就是另一个完整的正本。”
    “若不完整,至少也要有我们缺的那两页。此外,对照这两本正本之间的字体差别是绝对必要的。在那个年代,由于字板的损耗率很高,又是手工印刷,所以字体的变动很大。即使是在同一个印刷厂印出来的,第一刷和最末一刷可能就有天壤之别了,歪掉或破损的字、墨色的深浅不同等等。比较之后,才知道在伪造的书页上得加上还是除去某些缺陷,好让它和其余的书页一致。然后再利用照相工艺的复制——平板照相术。就这样做出一个字版。”
    “一个阳刻的字版,用树脂或金属做的。”科尔索说。
    第四部分:伪书与伪书页-伪书与伪书页(4)
    “就是这样。但即使现代的复制技术再好,也做不出用木头或上了油墨的铅板制作的古老印刷术会留下的痕迹。所以我们就得用容易塑造的质料,像树脂或金属等,来做出像1666年用的活动式铅版那样的效果。然后我们得用手操作铅版印刷,就像四个世纪前一样……当然啦,印在早已准备好的符合那个时代的纸上……墨色也得注意,好让整本书看起来一模一样。这样,整个伪造就大告成了。”
    “但您想想看,如果根本没有这几张缺页的样本呢?”
    瑟尼萨兄弟同时微笑,脸上带着自信的神采。
    “这么一来,”哥哥说,“这工作就变得更引人入胜了。”
    “参考资料加上想像力。”弟弟补充说道。
    “还有加上大胆,科尔索先生。假设我们兄弟俩现在有那本缺了页的书,里面自然就有作者使用过的字、符号或简称,我们就能从那166页归纳出一份用来当范本的字母表。有了这样的一份字母表,事情就好办了……为了做出艺术性的美感,最好是用古老的方式铸造铅板。不幸的是,这样做的成本实在太高且太费工夫了。所以,我们还是得用现代的技术,用刀子把字切散,保罗的腕力比较大,他就在样板上用手一字字地去拼凑,就像17世纪排字工人一样。这样,我们就有一个可以增加原书上有的瑕疵的样板了。然后,剩下就用照相技术做出阳板,如此一来,一个印刷用的铅版就出炉了。”
    “但假设缺页的是附图呢?”
    “那也一样。如果有其他正本的话,那就比伪造内文更容易了。以这本书来说,它的附图是木板印画,这比铜板画或其他笔法细微的书更有助于伪造。”
    “那么,在已经没有原画当范本的情况下呢?”
    “那也不成问题。书的内文中若有提到书的内容,就可以伪造了。若没有,就自己创作。当然了,要先研究一番其余的插画,任何的好画家都模仿得出来。”
    “但怎么印刷呢?”
    “您也知道木刻版画只不过是个阳刻的版画,把画雕刻在一块木头上,然后从顶部或边缘灌进墨汁好拓印到纸上。伪造版画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用树脂作画;另一种是用木头做一个真正的版画,那就得找个好的版画师傅,用古老的技术制作,然后直接印在纸上。若情况允许的话,当然得用符合艺术原则的方式去做。”
    “也比较纯正。”保罗说。
    科尔索用带有共谋的表情对他笑了笑。
    “就像索邦大学收藏的那本Speculum
    Vitae一样。”
    “也许,有可能它的作者或作者们想的和我们一样……对不对,保罗?”
    “可见他们是浪漫派的人。”保罗同意道,带着僵硬的微笑。
    “毋庸置疑。那么,”科尔索指指那本书,“现在宣判审核结果吧!”
    “我认为是正本,”彼得毫不犹豫地说,“我们两人也做不出这样完美的伪书。看看这里面的纸质、污点、墨色的变化、字体……不是说没有伪书页的可能性,但是可行性实在不高。就算有伪书页,惟一的解释就是在同年代伪造的……总共有几本?……三本?您应该想过三本都是伪书的可能性吧?”
    “我想过。那这些插画呢?”
    “当然啦,很怪异,有这些符号……但也都绝对是同年代的。墨色、纸质都对……也许关键不在它印刷的方式和年代,而是内容。但我们对那就不内行了,实在帮不了什么忙。”
    “不,”科尔索准备盖上书,“二位的分析已经帮了我很大的忙了。”
    彼得打断他说:“还有一个细节……我想您应该也有查看过吧,就是版画家的标记。”
    科尔索困惑地看着他。
    “我不知道您指的是什么。”
    “就是每一幅版画底下用放大镜才看得到的签名……保罗,给他看看。”
    保罗用手在自己的罩衫上抹了一下,想擦掉想像中的手汗。然后让科尔索用放大镜看那几页插画。
    “每一幅版画,”他解释着,“都会有一些常用的略语:Inv.意指原创,写着原创画者的名字;Sculp.意指雕刻,写着版画者的名字……您看,九幅画中有七幅的版画作者和画者都是亚力斯·托嘉名字的缩写A.T.。想必这七幅画是印刷者自己所画和雕刻的。但在剩下的两幅中,只有雕刻者是他的名字,画者是名字缩写为L.F.的人。”
    彼得点头同意着保罗的解释,点起了一根烟。
    “真不错,不是吗?”他边咳着说,鼠辈般狡猾的灰眼中透出邪恶的光芒,“虽然他被活活地烧死了,但他不是孤单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