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屋

第57章


帕拉扎德先生继续说道。
  “您让我们垂涎欲滴了,帕拉扎德先生,”邦克斯说。“然而不幸又万幸的是,大
象没有在湖上追赶我们,恐怕我们得放弃——至少在短时间内——对这种肉味美而性情
凶的动物的‘脚掌汤’以及‘舌炖肉’的企盼了。”
  “不可能再掉头回到陆上,弄一点儿象肉来吗?”厨师长问道。
  “不可能,帕拉扎德先生。尽管您的计划相当完美,我们也不能冒这个风险。”
  “好吧,先生们,那就请接受我对这次不幸历险的最深切的遗憾之情。”
  “您的心意我们领了,帕拉扎尔德先生,”莫罗上校说道,“请您尽管放心。至于
一日三餐,在到达朱比勒波尔之前您不必为此担心。”
  “那我就告退了,”帕拉扎尔德躬身说道,丝毫不失他固有的矜持。
  如果不是还有其他烦恼,我们真会对厨师长的故作姿态纵声大笑了。
  的确,在原本的困难之外又出现一个棘手的情况。邦克斯此时告诉我们:最让人懊
恼的,既不是食品的匮乏也不是弹药的短缺,而是燃料的不足。这倒毫不奇怪,因为48
小时以来就没有可能补充巨兽必须“食用”的木材。我们赶到湖边时备用燃料已消耗殆
尽。设若再有一小时的行程,便绝无可能到达,“蒸汽屋”的第一节车厢也必遭到与第
二节相同的下场。
  “现在,我们再没东西可烧了,压强不断下降,已经降至两个大气压,毫无办法使
它重新升高!”邦克斯补充说。
  “情况真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吗,邦克斯?”莫罗上校问。
  “如果只是回到距我们不远的那侧湖岸还可以办到。”邦克斯回答说。“行驶一刻
钟就足够了。但是象群肯定还呆在那儿,这样回去太莽撞了。不,正相反,必须穿过普
蒂里亚湖,在它的南岸找到一个停泊之处。”
  “此处湖面有多宽?”莫罗又问。
  “据卡拉加尼估测,大约跨七至八英里。然而就我们的条件来说,穿过去得用上几
个小时。我还得再次提醒您:要不了40分钟,机器就将停止运转了。”
  “好吧,”爱德华·莫罗说道,“咱们就在湖上平静地过一晚。这儿很安全嘛。明
天再谈其他。”
  只能如此了。而且,我们也太需要休息一下。在上一个宿营地,“蒸汽屋”被大象
团团包围,没有一个人能睡得着,那一晚可是个彻头彻尾的“白色之夜①。”
  
  ①意指“不眠之夜”,此处只按字面翻译,因为需与后面的“黑色之夜”相对。
  但如果说那一宿是“白色”的话,今晚则该是“黑色”的了,而且比实际还要“黑”
②。
  
  ②参见下文可知,浓雾将夜色重化。
  的确,将近晚上七点钟时,一层轻薄的白雾渐渐在湖面上浮起。不由想起前一晚,
也曾看到高空中有浓雾弥漫。地域的不同使雾起的情况也有所差异。在昨夜大象的宿营
地周围,水汽悬浮在距地面几百英尺的空中,而普蒂里亚湖上由于兼有湖水的蒸发,情
形便不同。这里相当炎热的白天过后,高空气层与低空气层便交融在一起,整个湖面很
快消失在雾气中,起初还不很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厚。
  正如邦克斯所说,这是个必须重视的复杂问题。
  同样如他所料,将近七点半时,“钢铁巨兽”发出最后几声长鸣,活塞运动速度开
始减慢,四只有关节的脚掌也不再蹬水,压强已少于一个大气压。燃料全部用完,却又
无法重新搞到。
  于是,“钢铁巨兽”与身后唯一的一节车厢静静地浮在水面上,不再移动了。
  鉴于这种情况,四周又是大雾迷漫,要想切实地改善我们的处境将很困难。不过,
在机器保持运作的那一段很短的时间内,我们为了在普湖东南岸找到停靠之处,一直是
朝着东南方向开进的。由于普蒂里亚湖呈狭长的椭圆形状,因此“蒸汽屋”可能离其中
的一侧湖岸不会太远了。
  当然,折磨了大家约一个小时的象吼声这时已消失在远方,终于听不见了。
  我们于是商量此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邦克斯让人叫来卡拉加尼,他很重视向后
者征询意见。
  印度人马上来了,大家让他谈谈自己的看法。
  当时我们正聚在饭厅里,这个厅两边没有窗子,只是通过头顶的天窗透进阳光。因
此,里面的灯光便不会漏出。这种戒备终归有其好处,因为“蒸汽屋”当前的处境最好
不要被那些湖边游窜的匪徒们知道。
  面对大伙给他提出的问题,卡拉加尼——至少我觉得是如此,——最初显得很犹豫,
而迟迟不答。事关确定我们漂浮的火车在普蒂里亚湖面上目前所处的位置,回答起来的
确很不容易。也许,一阵西北来的微风已经作用于“蒸汽屋”的航向?也许,一股潜流
正把我们向湖的最南部推去?
  “喂,卡拉加尼,你果真知道普蒂里亚湖面积有多大吗?”邦克斯坚持追问道。
  “当然啰,先生,”印度人回答,“但是在这迷雾之中,很难……”
  “你能大概地估算出现在离我们最近的湖岸有多远吗?”
  “可以,”印度人想了一会儿说,“应该不会超过1.5英里。”
  “是距东岸吗?”邦克斯问。
  “是。”
  “这样算来,我们上岸以后离朱比勒波尔站比离迪莫城更近了?”
  “正是。”
  “那么在朱比勒波尔更适于补给物资了,”邦克斯说道。“可天知道我们什么时候,
怎么样才能抵岸!也许要一天、两天的时间,而我们一点儿食物也没有了。”
  “但是,”卡拉加尼插口道,“我们,或者,至少是我们中的某一个不能冒险试一
试今晚先行到岸吗?”
  “怎么过去呢?”
  “游泳。”
  “一英里半的路程,又是在这浓雾之中!会有生命危险的……”邦克斯说道。
  “这决不该成为放弃尝试的理由,”印度人回答。
  不知怎的,我总是觉得卡拉加尼的声音缺少了他以往的爽直。
  “你能试着游过湖去吗?”一直认真观察着印度人神色的莫罗上校问他。
  “能,上校,而且我有理由相信自己会成功。”
  “好啊,朋友,你真帮了我们的大忙!”邦克斯赞叹地说。“到了陆地上以后,你
会很容易找到朱比勒波尔车站,并从那儿带来我们急需的援助的。”
  “我准备出发了!”卡拉加尼简短的回答。
  我本想莫罗上校会向这位自告奋勇的向导致谢——他担负的毕竟是一项十分危险的
任务;然而,上校更为仔细地注视过印度人之后,却大声呼唤古米。
  古米立刻来到。
  “古米,你的水性很好吗?”爱德华·莫罗阁下问道。
  “是的,上校。”
  “今晚,在这平静的湖面,游上1.5英里的路程不会有困难吧?”
  “一英里还是两英里都不在话下。”
  “好,”上校接着说,“卡拉加尼主动要求游到离朱比勒波尔车站最近的东岸去。
可是,无论是在普蒂里亚湖上还是在本代尔肯德地区,两个机智勇敢的人互相扶持,成
功的机会都更大一些。——你愿意陪卡拉加尼去吗?”
  “遵命,上校。”古米回答。
  “我不需要任何人帮忙,”卡拉加尼说道,“但如果莫罗上校坚持如此的话,我很
愿意有古米做伴。”
  “那就出发吧,朋友们,你们是相当勇敢的,但还要同样地谨慎啊。”邦克斯嘱咐
道。
  事情商定以后,莫罗上校又单独把古米叫到一边,简短地叮嘱了他几句。五分钟之
后,两个印度人便头顶一包衣服,跳入湖中。这时雾气正浓,他们游了几下就消失了踪
影。
  我于是问莫罗上校为何要那么执意地给卡拉加尼添上一个旅伴。
  “朋友们,至今为止我还未曾怀疑过卡拉加尼的忠诚,然而这个印度人今天的言谈
却让我觉得不很坦率!”莫罗回答说。
  “我也有同感,”我附和道。
  “我可什么也没注意到……”工程师反对说。
  “听着,邦克斯,”莫罗上校又说。“卡拉加尼主动提出先到岸上肯定有他自己的
私下盘算。”
  “什么打算?”
  “不知道,但他之所以要先去探路,并不是为了到朱比勒波尔寻求救援!”
  “噢!”奥德上尉惊讶道。
  邦克斯紧皱眉头盯住上校。然后说道:
  “莫罗,这个印度人一直表现得忠心耿耿,尤其是对你!可今天你却声称卡拉加尼
背叛了我们!你有什么证据?”
  “卡拉加尼说话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脸色变黑了,而如果古铜色皮肤的人肤色加
深,那他一定在撒谎!许多次我本可能把变黑的印度人与邦加利人搞混,但知道了这一
特征后,我从未弄错过。所以我还得说,尽管种种推测对他都很有利,卡拉加尼就是没
有说实话。”
  爱德华·莫罗阁下的这一论断,——自此以后我经常得到其印证,——是有根据的。
  印度人说谎的时候,他们的脸色会稍稍变黑,就象白人的脸会变红一样。而这一迹
象没能逃过上校敏锐的眼睛,的确需要对他的见解予以重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