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春秋三巨头传奇

第53章


如果这都是庄王导演的一出戏的话,那他的演技实在是太好了,佩服佩服!
  
  
  然而,正当庄王同志雄心勃勃,想放手干出一番大事业的时候,上天却突然迎头给他来了一棒,打得庄王措手不及。
  
  这一年,楚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戎人(山夷)乘机攻击其西南境,声势十分浩大,军队一直深入到楚国北部的阜山(今湖北房县南),进驻大林(荆门西北,军事重镇),紧接着又攻入楚国的东南边境,兵锋直抵阳丘(在今湖北钟祥县),侵入訾枝地区(今枝江),同时,地处秦、巴、楚三国之间、具有较强军事实力的庸国(庸:古国名,武王伐纣的同盟国,《牧誓》中提到的西土八国之首,地点大概在今湖北省竹山县附近,)也趁楚内忧外患,联合群蛮(群蛮:楚国境内“苗蛮” 各部落的统称,上古黄帝时期三苗部落的后代)作乱,另外,麋国(麏,音君,也就是奇兽“四不像”,乃是《牧誓》中提到的西土八国之古微国的图腾,所以微国后称麋国,麏人原在山东,和姜子牙同祖,《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坐骑就是“四不像”,后因战乱迁徙到湖北郧县、岳阳附近)也率领百濮(百濮:古族名。古代元江称为濮水,就是因为濮人居于水域而得名。百濮包括许多属于濮的部落,正象群蛮一样,氏族林立,没有统一,经常迁徙,不易固定于一个地点,从湖北北部山区到江汉流域,都有濮人的活动。)聚集在选地(今枝城市东南),也准备攻打楚国,楚国北方的门户申、息两邑北门紧闭戒严,防备晋国等中原诸侯趁火打劫。霎那间,楚国蛮兵四起,饥民遍野,形势严峻到了如此地步,年轻的庄王真是始料未及。
  
  这是上天赐给庄王的一个试炼,过得了这个坎,你就是一支展翅高飞的南天神鸟,过不了,你就是飞不起来的杂毛野鸡。
 庄王于是召集了紧急御前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楚国的大夫们一片慌乱,有的建议坚守城池,不要出战,有的建议迁都到阪高去(今当阳县东北二十里长坂,这就是三国时那个著名的长坂坡战役所在地),大臣蒍贾力排众议,说:“此策不妥,我们能去,敌人也能去。与其消极避让,不如主动出击,攻打庸国,敌人见我们虽遭荒年,仍能出兵,一定会害怕,百濮散居各处,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各自散伙,谁还有空来打别人的主意!” 蒍贾的意见很明确,庸首先挑起了这次叛乱,只要全力攻打庸国,群蛮百濮自然慑服自退,这就是后世唐著名军事理论家杜佑在《兵典》中提到过的“示强”了。
  
  蒍贾的战略和庄王不谋而合,楚国于是出兵攻打庸国,出兵刚十五天,闹事的百濮果然害怕了,收拾包袱一哄而散。这群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一夜之间,跑了个精光。“说好了一起造反的,咋到关键时刻全溜了呢,太,太没义气!”庸国国君骂娘不已。
  
  楚兵从庐地(在今湖北南漳县)出发以后,由于当时粮食匮乏,庄王命令每到一地,就取出官府仓库里屯积的粮食,分给作战的士兵,并和他们吃同样伙食,同甘共苦。不久,楚军进军至句澨驻扎下来 (澨,水边;句澨,今丹江口市均县镇),先派庐大夫戢梨率一部分地方部队对庸人进行试探性攻击,兵抵庸方城(《括地志》载:“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曰方城”。),遭到庸人的猛烈抵抗,楚将子杨窗被俘。三天后,子扬窗逃了回来,他报告说,庸与群蛮人数众多,声势浩大,不如再发大兵,同时出动庄王的御林军,合兵后再行进攻。大夫潘尫反对,他建议援用先君蚡冒征服陉隰的骄兵之计,使彼骄我怒,而后可克。楚庄王采纳了这一意见,派少量军队与庸人接战,先后七次遭遇,均佯败而退。庸人果为所惑,以为楚军不堪一击,遂只派了裨、儵(shū,音舒)、鱼(都是百蛮部落名)三邑的人追赶楚兵,他们大言道:“楚国已不足与一战了!”,于是庸国就放松了警惕。(先示强,后示弱,楚军活用兵法,别说是“庸”人,就算是不“庸”的人,也斗不过这等对手啊!)
  
  正在句澨督战的楚庄王见反攻时机已经成熟,立刻坐着驿站的邮车,率楚军主力急行军至临品(今丹江口市东南)与先遣军会合。庄王命令所有大军兵分两路,斗越椒自石溪(今丹江口市六里坪官山河)、大夫子贝自仞(今十堰市伏龙山以北)夹击庸国,同时,庄王还采用外交手段,说动秦、巴两国也来助拳,庸国的盟友群蛮见势头不对,马上翻脸不认人,和楚军一起攻打庸国,在楚、秦、巴、群蛮的联合攻势下,庸军土崩瓦解,庸国也被庄王一举灭掉。
  
  从此,庸国变成了楚国的一个县,名为上庸(三国时期上庸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啊,玩三国游戏的人都知道),春秋时代又少了一个古国的名字。直到今天,湖北竹山县文丰乡皇城村的古庸方城遗址的城墙历经三千余年风雨仍然屹立,而千百年来一代代的英雄霸主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此战,楚军以骄兵之计攻敌不备,成为中国军事史上分进合击的早期战例。此次大胜,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楚庄王的杰出的军事才能,不但使楚国转危为安,声威大振,而且对其日后的称霸中原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楚国从此进一步巩固了后方,既加强了与巴、秦的联系,还消除了北进争霸的后顾之忧,得以全力与晋争夺中原霸权。所以国学大师梁启超曾说:“楚庄王即位三年,联秦巴之师灭庸,春秋一大事也。巴庸世为楚病,巴服而庸灭,楚无内忧,得以全力争中原。” 而清朝经史学大家顾栋高也说:“灭庸而楚内乱夷矣,连巴秦而楚之外援固矣,灭庸以塞晋之前,结秦以挠晋之后,斯不待陆浑兴师,而早知其有窥觎周鼎之志矣。”
  
  由此可见,灭庸之役对楚国的命运有多大重要性,年轻的庄王能够临危不惧,连消带打,将一场可怕的危机消灭于无形之中,还让楚国平添了一个军事重镇和两个强大盟友,小荷虽露尖尖角,但楚国的国人们仿佛已经看到:一个威震天下的盖世霸主就要横空出世了!
  
  这一年,楚庄王年方23岁。 
(三)楚晋争强
公元前611年到公元前607年,这是晋楚争霸的第一个阶段——晋国内乱,霸业中衰,楚国趁势而起,挑战霸权:
  
  群蛮百濮归服了,庸国这个心腹大患也除去了,庄王终于没有了后顾之忧,决定正式和晋国掰手腕儿,这样一来,夹在两个老大之间的郑、陈、宋等小弟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他们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到底要投靠哪个老大,要知道他们万一站错了队,投靠的老大保不了自己,那就惨了!
  
  最后,他们还是各自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郑国背叛晋国投靠了自己的旧老大楚国,宋国和陈国却依然死心塌地跟着晋国,因为他们觉得庄王虽然好像有点厉害,但应该干不过已经做了二十多年霸主的晋国,况且楚国只是个蛮夷之邦,跟着他们混总觉得有些丢面子。庄王见这两个小弟不肯听话,当然要揍他们。于是在公元前608年,楚国联合郑国进攻陈、宋,晋国当然也不肯示弱,便联合了宋、陈、卫、曹诸小弟在棐林(郑地,今河南新郑东25里)会合,一起攻打郑国。庄王于是派大夫蒍贾救郑,在郑都以北的北林和晋军相遇,结果楚军大胜,并且俘虏了晋国的大将解扬。
  
  第一个回合,楚方胜。
  
  
  
  不久,晋国为报北林之仇,再度出兵攻郑,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第二个回合,平局。
  
  
  
  接着,晋国攻打楚同盟国秦(前面说过了,秦国自从崤地战败后就与楚国联结共同对付晋国)的属国崇国(今陕西互县东),秦国也不管崇国,直接攻打晋国焦地(今河南省陕县南),双方互有胜负,各自退兵。
  
  第三个回合,又是平局
  
  
  
  公元前607年春季,庄王再次出手,命令郑国公子归生率郑楚联军攻打郑国,与宋右师华元(杀死孔子祖先孔父嘉的那个华督的后代)、司寇乐吕在大棘(宋地,今河南睢县南)开打。准备开战之前,华元杀羊犒赏士兵,他的车夫羊斟没有吃上,于是怀恨在心,结果在打仗的时候,羊斟说:“前天吃羊肉,是你作主,今天打仗,我也要当家作主人!”说着不管三七二十一驱车冲进敌营,结果宋军大败,乐吕战死,华元被俘,宋军四百六十辆披甲战车全部归了郑国和楚国。(四百多辆劳斯莱斯啊,赚大了!)
  
  这还没完,宋国人为了赎回华元,送了兵车一百辆,毛色漂亮的马四百匹来交换,结果让两国又发了笔横财。(天哪,这个华元也未免太值钱了点吧!)
  
  第四个回合,楚方胜。
  
  
  
  前四个回合晋国大多输了,还输得很惨,晋国主政赵盾的眼睛都输红了,他于是又在阴地(晋地,今河南卢氏县东北)纠集小弟攻打郑国,庄王命斗越椒救援郑国,说:“想得到诸侯的拥护就不能怕困难,来吧,我们没有再怕的!”楚军于是驻扎在郑国,等待晋军前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