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月传

第52章


  翠柳笑道:“我们都自幼在谢府长大,西塘就是我们的家。”
  小红忽得指着河边有些人家店铺的灯笼道:“姑娘快看,保准你没见过,杨记当铺的大灯笼,再转个弯儿,你就能看见鸣凤楼的花灯,往年也就是这几日和元宵才摆出来的。”
  明月循声而望,果不其然,今夜的西塘果然与往常不同,灯火映照在河上,泛起层层波光倩影,似乎如镜花水月,水中灯楼一般。
  明月忽然想起了往年在司马府里干的旧事,每逢中秋,总要在灯纸上画几幅画,煞是有趣。
  明月回头道:“到家后不要打扰干娘休息,你们去书房取些丹青水墨等物件,我要画画。”
  小红嘟囔道:“这么晚了不睡,偏要画什么画。”
  明月笑道:“又不用你画,我要画几幅灯纸,就像那花灯上面的。”
  翠柳和小红的立即兴奋起来:“姑娘也教我们,下月里我们自己院子里也挂上自己画的灯笼,岂不有趣?”
  明月奇道:“你们也不睡了?”
  小红道:“只要姑娘肯教我们,我们也不睡。”
  船到了谢府门前,三人巴不得马上取来丹青就画,翠柳先陪明月卸了装,小红匆匆忙忙吩咐个老婆子去书房取来丹青笔墨。
  等到一切就绪了,宣城纸铺开,明月静坐,反而一时想不起画个什么了,心里浮想联翩,倒想起了过去每逢此时此刻的情景。
  小红道:“姑娘,画个仙桃或是串糖葫芦!”
  翠柳瞪了小红一眼:“就知道馋嘴,我看还是画个月中嫦娥吧。”
  明月点头。
  小红道:“与其画嫦娥,还不如画姑娘自己,我觉得姑娘比画上月中的仙子美多了。”
  明月笑道:“少要贫嘴,我怎比得了天上仙子,不如你好好坐着,我来画你吧。”
  名是明月,人如明月,而月中嫦娥又怎知天下千千万万人中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姑娘正在画着自己。
  月照西塘,月同样也照北国的洛阳。
  同样是一轮明月,江南江北又怎不寻常?
  洛阳,司马府,如烟和小香儿还在忙碌着。
  “七、八、九、十、十一,如烟姐姐,已经画到第十二张了!”小香儿高兴却又略显疲惫道。
  如烟嗯了一声道:“好,画完这幅,我们睡觉。剩下的明日再说。”
  如烟伸了伸懒腰,望着月色淡淡的透过纱窗,斜映着窗外梧桐斑驳的疏影,似是知晓人间的冷暖,专供不眠的人欣赏。
  七月十四,离中秋还有三十二天。对于司马府上下的家丁仆从是最忙碌的一天,因为赶着回家的人要在这一天多多的卖些力气,而不回的人却要准备明日的好吃喝。
  八月十五不仅是老爷太太们的节日,也是下人仆役们的节日。
  只要伺候完主子,下人们吃喝玩闹,甚至赌博,主子们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尤其是听说今年除了皇上要赏赐府里节日的用度,司马师和司马昭还请了外地有名的杂耍班子,有卖艺的,有说书的,也有唱曲的,据说比东市三爷书苑周围的都好。
  如烟和小香儿早上起来又画了几幅,派老妈子熬了些浆糊,一起把花灯粘好,两人提不过来,索性用竹枝串了起来,一人握着一头,叮叮当当的吊起来,去后花园安置花灯。
  花园门比往日开的都早,有些丫鬟婆子已经在打扫后花园,道:“是老爷的吩咐,中秋赏月,就在后花园望月亭。”
  如烟和小香儿径直到望月亭,扫亭子的丫鬟围拢过来道:“好精致的灯笼,都是你们画的?”
  小香儿无不自豪道:“是啊,可忙乎了我们俩一整天呢。”
  众人七嘴八舌的赏鉴,忽园门口有人喊道:“二爷来了!”
  众人急忙各归原位,扫地的扫地,擦桌凳的擦桌凳。
  如烟也不做理会,和小香儿商量着在哪里挂花灯,挂在哪个角落合适。
  小香儿道:“看!我们挂在亭子的飞檐上才好呢。”
  如烟点头:“正是,就把这只玉兔灯挂上去,点着了一定好看。”
  如烟提起竹竿,顶上挂起花灯,在亭外踮起脚尖,尚且还有数寸,恰恰够不着飞檐。
  如烟回头道:“小香儿,不如我把你抱起,你来挂花灯。”
  小香儿道:“你能抱的动我么?”
  “试试看。”
  如烟正待把小香儿抱起,忽听身后有人咳嗽一声道:“我来吧。”
  众人一瞧,原来是二爷司马昭来了,急忙齐齐请安,如烟和小香儿也低身万福。
  司马昭道:“都起来吧,我来视察视察,都别偷懒,明天可就放假了。”
  大家齐齐答应,各忙各的。
  司马昭走到如烟和小香儿近前,接过竹竿,小香儿递过灯笼,如烟道:“如此劳动二爷的大驾。”
  司马昭仔细看看灯笼,笑道:“不妨,好精巧的灯笼,谁人画的?我看丹青尚未干透。”
  小香儿回道:“禀老爷,是如烟姐姐和我画的。”
  司马昭愣住:“如烟?可是司马福的女儿?”
  司马如烟又一万福道:“正是。”
  司马昭恍然,似乎想起了什么,但又不便说出来,只道:“哦!我听说过,你初来时还曾帮过老爷的忙。”
  司马昭指的帮忙就是柳如烟第一次进司马府就被派到上房屋里,搀扶司马懿老爷哄骗曹真的亲信,最后终于司马懿大权在握。
  因此司马昭又道:“你也算是有功劳的,嗯嗯,人样子不错,怪道嵇将军也曾提起过你。”
  如烟脸不禁一红,司马昭也未留意,支起竹竿,把灯笼挂起在飞檐。
  如烟和小香儿谢过,小香儿接过竹竿,司马昭又头也不回的去了别处。
  小香儿还不觉怎的,如烟鬓角却冒了冷汗。
  
第六十六章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八月十四,明日就是中秋。
  如烟出了一身冷汗,好在司马昭并未问起和嵇喜大醉而归的事情。
  而嵇喜此时却躺在床上,就盼山涛或刘伶能来,二三知己喝酒,好酒,胜如憋闷在家里。
  年年中秋,家家都欢乐和忙碌,甚至连将军府的小厮家丁也欢天喜地,却惟独嵇喜却闷闷不乐,只因好打不平事,反惹春闺梦里人。
  自从嵇喜救了清幽小筑的小女,装扮其夫,而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使得女方认了真。虽然管家无数次挡驾,但城郊清幽小筑的媒人却依然踏破门槛,非要见上嵇喜一面,嵇喜无奈,只好道:“佳期节后再议。”
  管家很是乖巧,出门驱散媒婆:“老爷偶感风寒,出不得门,见不得人,你们走吧,散吧散吧。”
  于是将军府总算清净了,而嵇喜却也出不得门。
  嵇喜本打算请刘伶过来坐坐,但一想节前生意正忙,又想请山涛来,家丁却回山老爷出去应酬了。
  正在忧愁烦闷之时,窗格啪的一响,射进一样物事来。
  嵇喜反应何等迅速,反手接过,破窗而出,之间西墙上人影一闪,嵇喜连忙飞身上墙追了下去。
  瘦小的身影,土布破衫,六棱软巾,跑出去却如流星赶月一般快,等嵇喜转出几条巷子,顿觉傻眼。
  原来出了巷子口张望,大街小巷都是人,本为洛阳的市集,任凭嵇喜怎么眺望都不见了破衫人的影子。
  嵇喜无奈,只好打道回府,展开掌中的物事却是只飞蝗镖,上绑张纸条,嵇喜打开观瞧:“今夜子时,南市逍遥谷,吾等欲赌将军神采,将军乃真英雄豪杰也,定不至违约。淮左酒徒。”
  嵇喜暗暗称奇,自己久未在江湖,而今显然有江湖人约自己,淮左酒徒,怎么从未听说过此人的名号?莫非就是那土布破衫之客?
  行至门前,门丁张武看见,慌忙道:“将军快进,何处去来。小心那群婆娘看见,反为不美。”
  嵇喜苦笑,等到张武关了大门。才问道:“方才有刺客进府,你们看到了吗?”
  张武连连摇头道:“恕小人们无能,并未发现刺客,只知道老爷忽然破窗而出,然后就不知踪影。我们还正纳闷呢。”
  嵇喜点头,“一会吩咐手下人重装窗格,我再问你,南市逍遥谷是个什么去处?”
  张武闻言,十分惊奇,悄悄道:“莫非老爷也要去玩玩?”
  嵇喜一头雾水,“玩玩?难道逍遥谷是个暗门子?”
  “哦!老爷有所不知,逍遥谷不是卖笑的暗门子,乃是个大赌场,一般白天只给行人们看看皮影戏,卖茶卖饭,到了夜间那可叫热闹!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老爷若是有兴趣,小人带老爷去,熟门熟路。”
  “哈!臭小子原来就知道赌,好,不许与任何人讲,今夜你就带我去。”
  张武满脸春风,急忙应道:“小人明白,没的问题。”
  好容易熬到半夜,嵇喜已经收拾停当,换好夜行的衣衫,外面却披富家公子的锦花大袍,显得格外光鲜。
  嵇喜甚至不让家丁们撞见,悄悄寻到张武,拉到庭院树后道:“准备好了么?”
  张武道:“早就准备好了。”
  嵇喜看了看树上,道:“不要出声,我们翻墙出去。”
  张武道:“大门还未关,怎么还要爬墙。”
  嵇喜摆手,忽地提起张武,拧腰攀援树干,飞身上房,就像提了只大猫一样,轻轻顺着墙头飘落再院外。
  张武险些把魂儿吓飞,出来街口,张武才赞叹道:“老爷真是好功夫,可不知钱带了没有,可够赌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