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疑案之玉润街魔影

第7章


  “认——认识。”
  “他遇害的事情,你知道了吗?”
第十章 盗墓人说出实情 凶杀案初见端倪
  听了欧阳平的话以后,杜石非常震惊,一句话憋在嗓子眼里面,半天才说出来:“什——什——什么,老余被人害死了!”
  “你没有听说吗?余仁成被埋在他家前面的路基下面。”
  “原来如此。”
  闵其莲提供的线索还真让欧阳平有了意外的发现:杜石承认,他和余仁成确实重操过旧业,解放以后,余仁成无所事事,就找到他,还有好几个道上的人,在荆南市附近盗了几座南朝和明朝的墓。
  杜石他们都以为余仁成找地方躲起来了,余仁成失踪之后,他到升州路去过几次,他们还派人四处寻找余仁成的下落。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找余仁成呢?杜石说出了一个重大的秘密,余仁成的遇害很可能和这个秘密有关系。
  杜石他们本来是想让这个秘密烂在肚子里面的,自从余仁成失踪之后,他们没敢声张,除了私下里寻找余仁成的踪迹之外,别无它法,他们甚至还安排同伙住进尚家大院,对余家进行监视——监视的地点就在陈老太对面那个房间,站在窗户跟前,就能看到余仁成家的所有动向。他们监视了大半年的时间,一直都没有看到余仁成的影子,三个月前,他们才撤出了尚家大院。
  陈老太的话在这里得到了证实。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杜石考虑再三,决定和盘托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就在一九八零年前后,文物开始值钱了。道上的同行已经开始动手了,他们几个人重新纠结在了一起。干起了老本行。
  一九八五年的十一月中旬,他们在城南郊外的小龙上寻觅到了一座南朝古墓。他们一共挖了三个盗洞,花了七八天的时间,最后才在第三个盗洞下面找到了棺郭,棺椁两边各埋了一个假棺椁。他们在内郭中挖到了二十八件饰品,有金钗、耳环、玉镯、玉佩、金头箍、玉如意,其中有一个翡翠项链最为珍贵,是翡翠中的极品、珍品。这串翡翠项链是从墓主人的脖子上拿下来的。得手之后,他们把所有赃物交给了余仁成。
  为什么要交给余仁成呢?
  余仁成负责寻找买家,出手之后,然后把钱分给大家,无论是解放前和解放后,所有盗墓所得,全是由余仁成负责销赃,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差错。余仁成交友很广,人头熟,有专门的渠道。
  那么,余仁成为什么要四处借钱呢?
  四处借钱是为了掩人耳目,身上摆不住三块钱,叫花子存不住隔夜粮,谁会在意他呢?他不是连自己的老婆都瞒住了吗。
  余仁成好赌,又好色,他能保证自己不动用那些销赃所得的钱吗,他能保证在和女人腾云驾雾的时候守口如瓶吗?
  欧阳平说得一点不错,余仁成很可能是泄露了什么秘密,结果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了,才招来了杀身之祸。杜石也觉得余仁成的死肯定和那批宝贝有关。
  那么,余仁成会把这些东西卖给谁呢?在和余仁成接触的那些人中间,有没有懂这个的人呢?
  杜石说,他们从来不在余仁成跟前打听这些事情,因为这是干他们这一行的规矩,余仁成也不会说,谁是买家,东西到谁的手上去了,两不相问,这种交易一般都有中间人,余仁成把东西交给中间人,中间人带卖主看货,然后定价,双方谈妥之后,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然后走人,彼此不问姓名。特别是盗墓所得的赃物,更是讲究来无影去无踪。
  中间人肯定认识吧!余仁成有没有提过这个中间人呢?
  余仁成肯定认识,出手这种东西,轻易是不换人的,熟人熟路,这样比较安全,不会出纰漏。他虽然认识,但绝不会告诉任何人,连自己的亲娘老子都不会说。但有一点,杜石非常肯定地说:“和余仁成打交道的这个人肯定在雨润街,极可能是在升州路。而且是一个懂行识货的高手。”
  那么,余仁成把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呢?他肯定不会带回家,出手这些东西,需要时间和过程。
  对于这个问题,杜石是一无所知。欧阳平心里面倒有一个大胆的设想:余仁成会不会把东西藏在尚家大院后面那间闹鬼的房间里面呢?
  于是,欧阳平的脑子里面有冒出了一个问题:余仁成会不会飞檐走壁呢?
  杜石的回答是:在他们这些盗墓人当中,余仁成的技术是最好的,他还会缩骨功,有些盗洞,一般人进不去,他能进去,余仁成最大的本事就是飞檐走壁,不管多高的房子,他都能上去。
第十一章 神秘人再次出现 小貂蝉含糊其辞
  此时,关于尚家大院闹鬼的事情,欧阳平的心中已经有答案了:鬼很可能就是余仁成,他之所以时常出现在鬼屋,很可能是藏匿盗墓所得的赃物,之所以装神弄鬼,是想让人们和尚家大院,特别是鬼屋保持一定的距离。陈老太的锁之所以锁不住余仁成,是因为余仁成能飞檐走壁,区区两层楼根本就不在他的话下。当然,这只是欧阳平初步的判断,或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藏东西的地方应该有很多,余仁成为什么对鬼屋情有独钟呢?欧阳平相信:随着侦破工作的逐步深入,一定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欧阳平对这起凶杀案的性质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是一起谋财害命的凶杀案,但在这起凶杀案里面,一定少不了女人的脂粉味。所以,欧阳平和陈杰决定在女人的身上下点功夫,一定找到那个神秘男人。
  陈杰还想到了一个问题:“你们在尚家大院暗中监视余家,有没有发现闵其莲和别的男人有染呢?”
  “有。”
  “谁?”
  “这个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余仁成家来,一般是在十一点钟左右,一开始,我们以为是余仁成偷偷地潜回家中。后来发现根本就不是余仁成。”
  “详细说说看。”
  “第一次,是在今年春天,这个人钻进了余家,开门的就是闵其莲,这个男人是从过道进来,然后钻进了余家的后门。十二点钟左右,他钻出了余家的后门,出过道,我们就跟了上去,他钻进了对面的西子巷,巷子中间有一个凹进去的地方,他停住了,点了一支香烟。”
  “你们看清楚他的脸了吗?”
  “他戴着一顶帽子……”
  “等一下,是不是鸭舌帽?”
  “是,就是一顶鸭舌帽。他的衣领是站起来的,看不清楚他的脸,不过,从身高上看,肯定不是余仁成。”
  “为什么?”
  “余仁成身高在一米七零左右,这个家伙也在一米七零左右,但他是弓着腰的——我看他是故意的,余仁成的腰是笔直的;余仁成的骨架子比较瘦小,这个家伙身材比较宽大。”
  “后来呢?你们一直跟下去了吗?”
  “跟了,可跟丢了,出巷口以后,他就不见了,巷口有一个公共厕所,两边还有好几条小巷子。公安同志,这个人很可能就是杀害余仁成的凶手。”
  欧阳平在笔记本上写下:神秘男人,一米七零左右﹙弓腰﹚。实际身高应该在一米七三左右。
  回到尚家大院以后,左向东和韩玲玲她们都回来了。李玉环走亲戚去了,晚上才能回来,左向东准备晚上再去。
  元珍丝毫不回避自己和余仁成的关系,不仅如此,他还和另外几个男人有染,那么,在他所接触的这些男人当中,有没有一个头戴鸭舌帽,衣领高高撬起的男人呢?元珍的回答是,和他有关系的男人都是一个德行,他们即管不住自己的色欲,又要装斯文讲体面,他们每次来。都要把脸藏在帽沿下面,衣领里面,就怕被别人看见,只有一个人不这样,那就是对门的余仁成。
  那么,和她有关系的都是一些什么人呢?
  元珍提出,必须保密,不对不相干的人说,她就讲。
  在她觉得两位女公安可以信赖的前提下,他说出了三个人的名字:李灶头,张裁缝,刘掌柜。李灶头是茶水炉李嫂的男人,他已经去世了,是去年死的;张裁缝是张记裁缝店的老板,刘掌柜在玉润街开了一家古董店。
  欧阳平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刘得广的名字和有关情况,年龄六十岁左右,身高一米七三。经营古董生意。杜石提到的中间人,会不会是他呢?那个神秘男人会不会是他呢?此人的身上,至少有两个切合点:身高和职业。
  韩玲玲向元珍提出了两个问题:
  “余仁成在和你接触的时候,有没有提到金银首饰、文物古董之类的事情,余仁成有没有给过你什么首饰?”
  “没有,他这个人嘴很紧,他哪有什么首饰啊!说一句你们不爱听的话,他在我这里,有时候都是先赊着的,但他有一点好,就是不赖账,高兴的时候,手头宽裕了,他会多给几个。”
  “刘得广有没有提到古董文物上的事情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