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

第7章


项羽说着,眼中显出热情的神色。 
  张良狡黠地一笑,道:"我要是留下来,还是忠诚的人吗?" 
  项羽一怔,许久才道:"我算是明白了,项伯怎么会你几句话就搞得晕头转向!好吧,我说不过你。不过,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你是韩国人,我叔父又已封你为韩国司街,畏佐韩王成。你就算要做个忠臣,也不该是做刘邦的吧! 
  张良无奈道:"是啊!可沛公已经向韩王把下臣"借"走了,下臣也没有办法。" 
  项羽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刘邦以"借粮"之计硬从韩王那里"借"走了张良,韩王成他的无赖手段搞得无可奈何,这已是一件传遍诸候的笑谈了。 
  "你呀你!"项羽笑道",好了,别找什么借口了。人各有志,我不勉强你。我只问你,刘邦有什么好处,值得你这样为他效忠?他比我贤明?" 
  张良不卑不亢地道:"武王贤明,终非夷、齐之主。" 
  项羽大笑起来,笑得很舒坦。张良居然把他比作兴周灭商的周武王,这一捧实在非同小可。周武王没有为难伯夷、叔齐那两个愚忠的书呆子,他自然也不能为难眼着这个聪明的谋士了。 
  "回去吗,这个"夷齐","他笑着道,"真拿你没办法。" 
  无论如何,仗是打不起来了。 
  项羽麾兵进入咸阳,俨然以关中王自居,处置起亡秦的一切来。为报祖父项燕、叔父项梁皆被秦军所杀之仇,他下令:将秦所有宗室公子,一律诛杀!包括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 
  子婴只做了四十天秦王。他不是那颟绀无能的亡国之君。事实上,他像他的祖父,始皇帝。就像他祖父当年智除 一样,他机智果决的计诛了赵高,使秦人拍手称快。四十六天,才短短四十六天,他就展示出一个盛世明君应有的一切素质。然而,他不幸接手了一个已病入膏肓的帝国。白练系颈,俯首请降,一切不该他承受的屈辱都降临到了他身上,最终还要用生命为帝国殉葬。 
  
  所以,对于子婴的命运,秦人无不感到同情和惋惜。不过,据说子婴在听到对自己的判决时,既不惊慌,也不愤怒,像是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似的,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请转告你们大王一句话:不要以暴易暴。" 
  没有人知道这句话是否传达到了项羽的耳中,只知道项羽开始下令搜集咸阳的全部宝物,东运彭城--他已经决定以好里为自己的新都。他不喜欢咸阳。对他而言,这是个充满仇恨和罪恶的地方。他要把这里付之一炬,带着财宝和美女东归故乡,让亲友乡人们都看到他今日的权势和荣耀。 
  同时,项羽开始大封诸候,并自立为西楚霸王。 
  啊!将天下攥在手里任意处置的感觉简直太好了。项羽愉快地想。 
  至于那个讨厌的刘邦,不就是"先入关中者王之"吗?嘴大吃嘴小!把巴蜀之地封给他。那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向来是秦朝用来流放罪人的,可好歹也算是关中。让他去那边窝着吧! 
  项伯大概拿了刘邦不少好处,又来帮这位亲家说好话。项羽被他搞得不胜烦扰,就再添了块汉中,封刘邦为汉王。反正这条泥鳅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来! 
  韩信走出秦朝御使的府第。 
  一群将士嘻嘻哈哈的抱着值钱的财宝器物从里面走出来,经过他身边时,一人问道:"咦,韩郎中,你怎么没拿点宝贝?"韩信屈指敲了敲那人抱着的鎏金刻花大酒樽,笑道:"太重了,我搬不动。" 
  几个人被他的话都得哈哈大笑,抱着东西走了。 
  韩信踱到街道上,满满的走着。他的心情很沉重。 
  哪里都一样。秦宫室里没有,昔日权贵的府第中也没有。秦朝的律令,地图、存档奏呈、户籍文册……凡是有点价值的图籍都没有了。 
  刘邦果然存有野心! 
  看来,战争还将继续下去。对他而言,战争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他的才能本就在这上面。只是他若不能获得重用,在轰轰烈雷的张正,与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孩子,知道什么是世上最大的痛苦吗?师傅问道,眼睛去不在看他,看着天边。 
  "知道。就是没有东西吃,饿肚子呗!"他把玩着的一株野草说道。 
  师傅看看她,一笑,摇摇头,又望向天边。"是没有对手!记住,孩子,当你天下无敌的时候,你就是这世上最寂寞最痛苦的人。" 
  错了,师傅和当时的他都错了。没有对手不是最大的痛苦,饥饿之类的肉体上的痛苦当然更算不了什么。这世上最大的痛苦是:明知道天下没有什么人是自己的对手,却偏偏连竞逐的资格都没有。 
  他闷闷不乐地踢掉路上一棵小石子,叹了口气。 
  忽然,他心里冒起一个不可遏抑的念头。 
  他伸手拉住一个看上去像当地人的路人,道:"请问,国尉府怎么走?" 
  "国尉府?"那人瞪大了眼睛道:"你问国尉府?" 
  "是啊。" 
  那人用古里古怪的眼神看了他一眼,向前一指道:"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走到尽头向右拐,再穿过一片小树林就是。" 
  韩信拱手道:"多谢。" 
  "不谢,不谢。"那人说完就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时回头疑疑惑惑的看着他。  韩信按那人的指点,向前走去。 
  啊,自己一定疯了。为什么去哪里?就因为十几年前师傅曾经在自己面前说过一回那个陌生人的名字? 
  那他去了又指望看到什么? 
  师傅端坐在那里,捋着花白的胡须,微笑道:"孩子,现在你相信我真是秦朝的国尉了吧?" 
  荒唐!他失笑地摇了摇头。 
  但他还是继续向前走去。 
  毕竟是堂堂的国尉府,也许会有一些军事方面的资料呢?看一看又何妨?他这样对自己解释道。 
  他走到到路尽头。向右拐,再穿过一片小树林。 
  从树林中走出来,他愣住了。 
  看得出,那曾经是一座恢宏壮丽的府第。 
  石雕的猊依然威严地守在门口,几根枯黄的蒿草从他的脚爪缝中伸出来,在寒风中摇曳。一直不知名的雀鸟正站在它的头顶张望,见有人来,一振翅"忽啦啦"的飞走了。 
  朱漆的大门半敞着,上面的漆已斑驳脱落。可以看得见门内的庭院里生满了半人多高的杂草。他伸手把门推开一点,一阵难听的"吱呀呀"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他跨进门槛,草丛里跳出一只兔子,三跳两跳逃走了。 
  怪不得刚才那人神情如此古怪,原来他所问的是一座废弃已久的老宅。 
  他小心翼翼的穿过一件件或摇摇欲坠、或半已倾柁的厅堂台榭,一边走,一边仔细地看。他不知道他究竟想看什么,看来看去也没有看到什么。这里和所有的弃宅一样,霉味、蛛网、尘埃充斥其间,还有几只好奇的老鼠,从黑暗的角落里瞪着明亮的小眼珠子看他,似在琢磨这个闯入者的来意。 
  转过几堵残垣断壁,眼前忽的开朗起来。 
  这是一片不大的竹园。虽然遍布的野草几乎遮蔽了原有的景致,但依然可以看到一些夹杂其间的珍奇花木,依稀显示着主人昔日的豪奢生活。 
  他没有向那些珍奇的花木走去。他走向园中的一棵粗大拙朴的槐树。 
  如果是夏天,这棵树一定是这园中最好的纳凉所在。黄白色的小花会吸引爱许多嗡嗡叫得蜜蜂和各色蝴蝶。但现在,它是这里最单调无谓的植物。在寒风中掉光了叶子后,他那粗大的树干看起来是在一无足取。 
  那他为什么还要向那棵树走去? 
  因为第一次见到师傅,便是在一棵槐树下吗? 
  老人坐在一棵槐树下,微微佝偻着背,出神的望着远方。有时随手捡起根树枝在地上划来划去,似乎百无聊赖,又似乎心事重重。 
  没有人关心这个陌生的老人从哪里来,是什么。谁在乎呢?大家都要忙自己的生计。 
  一个孩子为了逮着一只蚱蜢跑到老人面前。蚱蜢跳到老人信手画下的那些纵横交错的线条间。孩子屏息静气,悄悄地举起手。好极了,不要动…… 
  孩子的手迟迟没有落下,蚱蜢早已逃走了。 
  孩子被那玄妙的图形迷住了。 
  他拨开野草,向那棵大槐树走去。 
  已经多少年没人在这棵树下乘荫了?十年?二十年?它寂寞吗?它会在凄清寒冷的夜里回忆起夜夜笙歌的过去吗?它还记得那位秦王曾近以平礼相见,衣服饮食与之同的主人吗?他知道为什么这个名动一时的奇人后来会销声匿迹吗? 
  暮地,他停住了脚步。 
  他的心一阵剧跳。 
  一个人背对着他坐在树下一块青石上,花白的头发,背微微有点佝偻。 
  一阵冷风吹来,他打了寒颤。这人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这座已荒弃许多年的老宅了?难道…… 
  "谁?"那人沉声问道,同时转过身来。 
  是一个面容矍铄、目光锐利的老人。 
  他送了一口气。不是鬼,是一个正常人。当然,也不是师傅。他心中隐隐泛出一丝失望。 
  老人上下打量了他一阵,冷冷得道:"这里没你要的东西。你来晚了,可以拿的东西十几年前就搬光了。除非你对那些瓦砾感兴趣。" 
  韩信一怔,但旋即明白了:老人八成是前秦遗臣,把自己当成正大肆掳掠的楚军将士之一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