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展昭做近邻之良缘

52 第五十一章


晚饭过后,包拯才乘了小轿从官道过来,展昭与公孙策将今日查访结果细细说了,包拯点头叹道:
    “开封府境内竟然发生如此耸人听闻的灭门惨案,真是令人震惊。便是圣上也颇为关注,特意召我询问此事,还限令半月之期破案,不知各位有何想法?”
    “如今我们掌握线索不足,照学生看来,只有多派精干人手,暗中到镇上各处查访,并贴出布告,悬赏寻找那周官受。至于其它,暂时还没有任何定论可言。”
    公孙策一旁劝道,
    “大人也不必过于忧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真凶总有一天要露出破绽来。”
    说着,又将画师做出的几幅画像交给包拯。包拯展开细看,突然眉头皱起,指着其中一幅说道:
    “若是本府没有记错,这人……便是护城河中发现的那具尸首,难道他就是周官受?”
    “什么?!”
    莫玺不由得惊呼一声,那尸体就是周官受?如此一来,周家岂不是没有一个能说话的了,这案子可怎么再查下去。公孙策忙把莫玺那日所遇到的蹊跷事情又对包拯说了一遍,包拯听了沉默半响,才点头回道:
    “这样说来,周家废墟中发现官府的腰牌,而抬尸的脚上穿了宫门中人着的快靴,似乎并非偶然,这两件案子虽然案发地点不同,却是可以并成一件来查了。只是可有查明周家与汴梁城内个部府衙门有何来往?”
    “大人,据镇上百姓所言,这周家本是生意人,几代没有人入仕做官,所以跟官府并无来往,后来迁到镇上,做了地主乡绅,便更加不会招惹到京中官员,恐怕这事另有曲折。”
    展昭抬手回道,他与莫玺奔波一下午,找了许多镇上耄耋之年的老人询问,才算问出周家的根底来,只是不知这素来与世无争的良善人家为何会遭此横祸罢了。
    包拯了解完案情,便趁着黄昏时分亲自到周家废墟中查看一番,也并没有什么话说,在驿馆中歇息一夜。第二日便带了公孙策与展昭、莫玺回到汴梁,着王朝马汉几人留在镇中继续查探。
    莫玺和展昭骑马并排而行,跟在包拯轿子后面,瞧着那轿子不急不缓的在官道上晃悠,不由得拉了拉展昭的袖子,悄声问道:
    “大人的意思是在汴梁城?”
    “估计是了,大人一向料事如神,这次也不会出什么岔子。”
    展昭笑着答道,后面赵虎听两人云遮雾罩的说了几句,忙大声叫嚷道:
    “你们说什么呢,我怎么听不懂?对了,大人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候不正应该赶紧破案抓凶手么,怎么看了一圈就要往回走了?”
    “大人自有他的想法,不可妄加猜度。”
    没等展昭和莫玺回答,公孙策已经撩起马车帘子对赵虎说教开了,赵虎忙垮下脸,一抽马鞭,叫了声:“我去前面探路!”便一溜烟窜了出去。
    莫玺忍不住偷偷一笑,又瞟了展昭一眼,见他也盯着自己看,忙啐道:
    “看什么呢,不许看。”
    “没什么,只是觉得你笑起来……其实也挺好看的。”
    展昭难得的说话中气不足起来,莫玺翻了个白眼,这人终于说出一句对她的外貌有所描述的话来,虽然忒普通了些,不过聊胜于无,便一手从荷包里掏出信纸和画眉的炭笔,按到马背上,一笔一划的写了起来。展昭说完这句早已转过头去,见到此景,却又好奇的问道:
    “你这是做什么呢?”
    “记下来,到咱们七八十岁的时候我在计算一遍,这辈子你到底对我说过多少句该说的,然后再决定等你牙掉光之后给你做白粥还是肉粥喝。”
    莫玺说的十分认真,展昭却不由得莞尔一笑,看来自己若是以后再不说这种讨女孩子喜欢的话了,以后恐怕要饿肚子……不过到那时恐怕两人早已老眼昏花,根本看不到信纸上面的字迹了吧。两人想着都都觉得好笑,一份甜蜜和温馨慢慢融入心中,只是谁都没注意到。
    回到开封府中,包拯立刻令展昭将那锦缎布料拿来,放到手中细看,半响才说道:
    “这是进贡的蜀锦,一般为御用,也有赏赐给群臣的,这个内务府中皆有记录,倒是好查,只是事情还未明了之前,却不宜将过多朝中官员牵扯进来,恐到时人人自危,后果不可收拾。”
    说完,便命公孙策拿开封府文碟到内务府中翻查记录,而自己却便服常衣,戴了帽子,并让展昭也换了家常衣服,而莫玺做男子装束,扮作叔侄三人,到街市上亲自查访案情。
    莫玺头一次跟包拯查案,倒是新鲜的紧,见他直奔自己所说发现几人抬了菜筐过去时的那条巷子,心中知道恐怕包拯早已有了打算。三人到了巷子口,那卖馄饨的摊子还在,包拯笑着对身后两人说道: “莫贤侄不是说这里馄饨很是好吃么,我们今日来了,也得尝上一尝才好。我做东,放开量吃,饱了才算。”
    边说着,便又对那馄饨摊老板道:
    “先给我们来三碗馄饨,不够再添。”
    老板答应一声,即刻开始忙活起来,三人找了靠边的桌子坐下,看着那老板包馄饨。莫玺心中一想,笑着搭讪道:
    “老板,我问你,你这里做了多长时间的生意了,可还能糊口?”
    “哎,客官不瞒你说,我老王在巷子口整整十年,一双儿女那时还跟了我来,从巷子里那棵大树下玩耍,现在都嫁人的嫁了人,娶媳妇的早已娶了老婆也要当爹了。”
    老板说是唏嘘感叹,莫玺忙又问道:
    “那这里可是有什么好玩地方,有没有什么名士或者大官的在附近住着,我们刚到汴梁来,正要到处逛逛呢。”
    “这个啊,你问我还真对了,这里其它的倒没有什么出奇的,只是不远处有个赵王府还能一看,这赵王是皇上的亲弟弟,也不是什么恶人,只是十分好色,见到美貌姑娘媳妇就要想方设法弄到府中去,我可听一个府中的差役说……”
    老板左右看看,见四周没人,压低声音对三人说道:
    “上个月,就在街上弄了个美人回来养在府里,身份也没有,不清不白的,真是造孽哦。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子遭了秧,恐怕这辈子就老死在那地方了。”
    说完,咂嘴摇头,一副十分惋惜的样子。莫玺和展昭对视一眼,有门,刚刚失踪了一个周家娘子,这就来个贪图美色的赵王。包拯点了点头,赵王的风流韵事他有所风闻,只是再怎么说那也是皇家贵胄,所有被他看上的女子不论门第高低,家中也都高高兴兴的送了过去,并无违法之事,现在看来,此次倒是不同了。
    “既然如此,那可有走失人口的人家上门讨要?”
    “客官笑话呢,那可是王爷,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上门管他要人,自认倒霉罢了,便是真要上门,恐怕还没到门口就已经让人好揍一顿,丢了出去。”
    老板只当几人都是外地来做生意的,也不避讳,知道什么便都说了出来。包拯听后沉默半响,接着问道:
    “那赵王府中近日可有什么动静,府中之人难道没有一个敢向外说出实情的么?”
    “嗨,这种事都是心照不宣,哪里还用人说,那赵王府里看门的倒是经常到我这里吃宵夜,前些日子听说那美人一件什么锦缎万象图的衣服坏了,整日愁眉不展,赵王立刻找了多少会织锦的工匠到府中来,费了多大功夫才修补好,只是后来却再听不到那美人的消息了,只怕是赵王尝过新鲜,便也腻烦的慌,只将人丢到脑后去了。”
    莫玺听了觉得有些意思,织锦工匠、锦缎碎片、失踪的女子、死去的丈夫,还有官府的腰牌,若是那老板说的是真,便从这里连接起来了。包拯听完那馄饨摊老板的话,也只是微微脸色一沉,没有什么动静,悄悄抬手制止了莫玺再往下问。三人安静的吃完馄饨,展昭付了帐,包拯便带了两人顺着小巷子一直走到赵王府邸之外,原来那巷子离王府只隔了几条街,而王府后门却是可是直接插到巷子口。
    “赵王是圣上亲弟,平日里虽然性子跋扈,却没有那个胆子在满朝文武眼皮底下灭人家满门,这案子其中定然还有什么别的隐情。我们不要打草惊蛇,只看有什么可疑的记下便回去吧。”
    包拯指着那辉煌宅邸对展昭与莫玺说道,两人点头答应,便只从外面围着王府转了一圈,就跟了包拯往开封府走去。
    莫玺毕竟是个女孩子家,走到闹市时见外面有卖干果炒货的,便买了一包榛子,要跟展昭分着吃。正要付钱,却突然被人一撞,不由得一个趔趄,再看时,自己手上的钱袋早已没了。她愣了愣,才忙喊道:
    “抓贼!”
    展昭早已拎了一个十余岁的男孩子过来,笑道:
    “别喊了,在这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