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旧迎新

49 生病


第四十九章    生病
    顾平春一家今世回京城比前世早了两个来月,然而这大热的天气却不是个出行的好时间。顾昊杰为了避免一家人因路上太热而引起中暑,经与大管事商议,众人只能每日早早起程,然后赶在一天最热的时间到驿站休息,可即便就是这样的精心安排,出门没几日,顾盛春与杨莲生却还是接连中了暑气病倒了。
    朝廷旨意,顾昊杰与礼部祭祀顾氏开国皇帝陵的时间安排在八月十六日。按说从秦州去京城一月的路程,若是按着计划走,他们一家人到京里的时间在安排上绰绰有余。可是,如今随着顾盛春与杨莲生两人相继病倒,行程在半路上前后耽搁了五六天。这样一算下来,顾昊杰到京城的时间反而显的有些紧张了。
    顾昊杰对这次迁居京城,本就觉得前程未卜,福祸难料,别说是顾昊杰担心,就是知道前世这几年事情的顾平春也是生怕出上一点差错。顾平春心里算算时间,不得不私下里提醒顾昊杰赶紧先走。
    顾昊杰也知道不能再等了,于是决定留下顾平春与冯嬷嬷陪着杨氏她们在后面慢慢走,其他人则由他带着先行一步。
    杨氏对顾昊杰这回一并将自己用着得心应手的二管事秦朋也带走有些不愿意,她对顾昊杰请求,“我多年没出过远门,盛春与莲生又病着,身边再没个得利的管事跟着可是不行,要不侯爷还是将二管事秦朋留下给我用吧。”
    顾昊杰对这事是根本不可能答应的,他皱着眉头对杨氏言道,“这次回京城要办的事情很多,大管事一个人里里外外忙不过来。再有,朝廷给我们分的那处宅子,虽然说是收拾好了的,但是咱们自己住进去也得再收拾一回才行,有秦朋早点过去办理这些事情正合适。我给你留下的人也是家中不错的管事,他们,你大可放心使用。”
    杨氏听顾昊杰这话说的在理,虽然她心里依然不太乐意,但终究也不好再说留下二管事一家人的话来。
    顾昊杰走后,因着不再着急着赶路,心思一放松,顾盛春的病反而比前几日好了许多,只是杨莲生还依然觉得身上乏力,时时头晕。
    顾盛春去京城的心切,所以她的病一好,也不管不顾杨莲生的病是否好透,就拉着杨莲生一道去杨氏那里说说赶路的事情。
    杨莲生自上次顾平春与她闹了一场矛盾差点被送回去之后,如今多是更加巴结着顾盛春。她深知顾平春急着赶路是为了什么,可听了顾盛春的要求,她咬咬牙,暗暗握了握拳头之后,便不太甘愿地答应下来。杨莲生心想,也许一会儿杨氏看着她现在这幅病容,便不会答应顾盛春的请求。
    顾盛春见着杨氏,拉着杨氏娇笑道,“母亲,这几天我的身体已经好透了,要不明天咱们就赶紧走吧,若是咱们走的快些,也许京城八月十五花灯会我们还能赶上,我听说八月十五京城可是热闹的很呢。”
    杨氏看看顾盛春的脸色,见她脸上的病容没了,她放下心后便又照杨莲生的脸中打量一回,看杨莲生的气色比顾盛春差了不少,精神也有些不大好,便犹豫着说道,“莲生的病还没好,要不再等上两日吧。那灯会今年看不上,明年也一样能看的。”
    顾盛春与杨莲生使了个眼色,杨莲生低下头道,“姑姑,我今日也感觉好多了,明日出行应该没有问题。”
    杨氏回京城的心也切,听杨莲生回答没有问题,便点头答道,“若是你身体也能行,不行明日咱们就走,反正再坚持个七八天就到家了,到时在家里再好好歇歇吧。”
    杨莲生听了杨氏这话,心下再不愿意走,脸上却也只好微笑地点了点头。她的心里生出些委屈,也对杨氏生出几分怨气。
    杨莲生暗想,这再怎么亲也亲不过亲生的,明明她的病还没好透再停上两日又如何,她可是以前听母亲说过,自家有位姨母就是在路上生病故去的,杨莲生想到这事,低着头的眼圈便有些红了。
    杨氏没注意到杨莲生脸上的委屈,她只急着吩咐身边跟着的丫鬟出去嘱咐管事,将她们几人明日的出行安排弄好。顾盛春坐在杨氏身旁一这听着安排,一边向杨氏打听,“母亲,八月十五,京城热闹不,那天姑娘们能象咱们在秦州那样出来看灯会吗?”
    杨氏回忆了一下童年旧事,笑着与顾盛春说道,“京城八月十五的热闹与秦州一样,不仅富贵人家和百姓家会出来看灯会,就是帝后与皇子们也会在宫城楼上与百姓见面共赏灯会呢。”
    顾盛春想象了一下那个热闹的场景,忍不住放低了声音向杨氏打听,“母亲以前跟着父亲上过那个城楼了吗?”
    杨氏苦笑了一下,很是感怀道,“没有,咱们家生不逢时,什么好事都没赶上。”
    顾盛春生在秦州,长在秦州,对京城和做为皇族的各种特权和荣光没有切身的感受,所以她不能体会杨氏这种发自内心的遗憾代表着什么。此时她心里最大的惦记当然是能够快点到京城与楚邵行见上一面。上个月楚邵行悄然与她来信,信中说了,若是今年八月十五前她家能赶到京城,八月十五那天他必与她相见。
    顾盛春与杨莲生各揣着心思与杨氏说话之时,顾平春与冯嬷嬷也在另一间屋子里说着到京城后的事情,冯嬷嬷作为顾平春祖母的贴身丫鬟在京城生活过许多年,离开近二十年再回去,冯嬷嬷这几日总是感慨中带着几分兴奋,这会冯嬷嬷就对顾平春言道,“我与你祖母有快二十多年未见面,我以为这辈子都不可能再见不着她了。没想着临老了又回到京城,这次回去,你祖母肯定会很快召见我们的。”
    顾平春不懂这些,前世她们回京,就连祖母的棺椁都没让她家见见,于是她不乐观地向冯嬷嬷说道,“祖母入宫时身份特殊,召见我们会不会让人说话。”
    冯嬷嬷一听这话,心中生出几分不忿,她压低声音道,“你祖母家没人了,这些年除了你们一家,她也没个亲人,别的宫妃都能见家人,为何你们见见就不行。再说你祖母对大梁朝也是有功的,别人不知皇上却是知道,就为这个,他也应该让你祖母见见亲人。”
    顾平春听了此话心中一惊,祖母留在宫中居然还隐有故事,这可是前世冯嬷嬷从来没提起过的事情。
    冯嬷嬷被顾平春惊讶的眼神提醒到了,她意识到自己刚才一急说漏了嘴,于是忙向门口打量了一眼,才冲顾平春抿了下嘴,笑道,“这越是离京城近,怎么这心里却反而越存不住事情了。”
    顾平春拉了一下冯嬷嬷的手,笑着安慰她道,“嬷嬷别担心,寻巧她们几个都在门口守着呢。有些事情你从来也没跟我说过,等到了家里,你得好好给我说说。”
    顾平春与冯嬷嬷说话间,杨氏那边的丫鬟珍珠过来传话,“大小姐,冯嬷嬷,夫人说让你们准备一下,明日咱们可以出发了。”
    顾平春听了这话皱眉,“莲生表妹不是还没好吗?”
    珍珠私下里与小蝶交好,便悄声对顾平春道,“二小姐说她与莲生小姐的身体都好了可以出行,夫人也想在八月十五之前赶到京城,便答应下来。”
    珍珠出门后,冯嬷嬷与顾平春对了一下眼神后,叹口气说道,“杨氏平时看着对自己侄女不错,今日怎么犯糊涂了,这姑娘的病还没好,怎么就能走呢,别弄的走不了两天再病倒了。”
    冯嬷嬷说完这话,便去杨氏的屋子去了。可是不一会儿,冯嬷嬷脸上便带着几分怒气回来。
    顾平春看出她生气,便问道,“怎么,夫人没听你的意见。”
    冯嬷嬷叹息着摇了摇头,“她自家的侄女她不担心,我还有什么可操心的。”
    顾平春与冯嬷嬷的担心没有多余,她们这回才赶了两天的路程,杨莲生便再次病倒了。这次杨莲病中出现了虚脱及昏迷的症状,将杨氏吓了个半死,这边才一到了客栈住下找大夫给杨莲生看病,杨氏便守着病倒的杨莲生大声地哭泣起来。
    顾平春和冯嬷嬷一听她哭赶紧上前劝她,杨氏却扒在杨莲生的床前哭道,“莲生这孩子即知自己不好,为什么还带着病坚持着要走啊,这万一在路上有个好歹,让我如何与她父母交待呀。”
    顾平春虽然对杨莲生印象不好,可也不愿意看着杨莲生如花一般的年纪客死在路上,此时见杨氏这会儿哭哭啼啼,顾平春心中虽有鄙视,但还是冷静对杨氏道,“夫人这会先别哭了,大夫马上就过来,等将抓来的药给莲生妹妹吃下就好了,若是你不放心,便多找几个大夫给莲生妹妹瞧瞧。”
    顾平春劝完杨氏,大夫便进了门,她一看赶紧招呼着大夫给杨莲生看病,只是她们还没看完病,这客栈的老板就过来要求她们离开。
    顾平春一听这话有些急了,问他,“你们明明看着人病了,怎么可以赶人,再说我们已经给你们付过房钱。”
    客栈老板一幅见多了这种事情的表情说道,“刚才住店时不知道你这里有将死之人,但这会知道了,我们是万不能留你们的,这是我们客栈的规矩。”
    杨氏此时最怕有人说杨莲生不行了,她一怒指着客栈老板的鼻子骂道,“不许胡说,万一我侄女这会儿不行了,我看就是你咒的,要是那样我便与你没完。”别看杨氏平时说话细声细气,这一急,说起话来便将骨子里那小门小户人家的泼赖劲带了出来。
    杨氏这边的哭闹,影响了住在这间客栈的其他客人,此时住在最东头屋子里一位中年男子便是眉头紧锁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