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

-韩愈2


。可以告诉大家几个
    “悲痛”的数据,唐代的几个文人,比较有名的,有个叫黄滔(晚唐文学家)的,考了二十三年。
    刘得仁(晚唐诗人)考了三十多年,到死还没考中。最滑稽的是什么呢,是唐召宗的时候,朝廷因为平定内乱,皇上高兴,说这个打了胜仗,应该有所表示,怎么表示呢,就在这科举上面,可以放宽一点嘛,今年可以破例地召几个岁数大的,那年录了五个人,五个岁数大的人,这五个老考生啊,有两位都过了七十岁了,有三个都过了六十多岁了,当时美其名曰
    “五老榜”。可是你要知道,人有限的年龄,能做事情的年龄,也就是在三十岁到五六十岁之间嘛,你到七十岁才考中进士,一个人一生的最好的时光、最有创造力的时光,都蹉跎在了漫漫的科举道路上。
    所以我们说韩愈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就已经尝到了封建时代科举制度的对一个人才的这种折磨,在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当中,既要能够适应考试的需要,同时又能坚持自己的个性,还能发挥自己的才华,能做到这些,太不容易了。
    刚才说了,那为什么他考中了呢?现在就来说说他为什么考中。其实这一年也不好考,参加考试的人有千余人,录取了二十三个人。
    他能考中,第一个原因,是主考官好。当时的主考官是兵部侍郎、也就是国防部的副部长陆贽。
    陆贽这个人不得了,是唐代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政治家,也是唐德宗时期最为优秀的政治家,这个人见过风浪、经过世面,在政治上是非常务实的,而且呢也是雷厉风行的一个人,他本人善于写骈文,但他很看中文章是否有真实的内容,要言之有物。
    韩愈的文章符合这样的要求,再者说了,当时考科举考试,人家要求还是要写骈体文,韩愈虽然自己写散文,但也得适应考试的需要啊。
    主考官的文学观、文学的风格这回跟韩愈的碰上了,他赏识韩愈,考上了,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条原因。
    第二条,副考官好。当时的副考官有一位叫梁肃,他主要的责任就是负责向主考官推荐最为合适的人选。
    梁肃啊跟韩愈的哥哥韩会是多年的好朋友,这也是顶顶重要的一个因素。
    再加上梁肃本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重要先驱,那就是韩愈写的文章和韩愈的文学观念跟梁肃都是一致的。
    这一榜录了二十三个人,有八个人都是梁肃推荐的,而且这二十三个人后来在唐代的历史上都是彪炳史册的、著名的人物。
    有的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有的是著名的文学家,有的人是著名的史学家,这一榜被叫做
    “龙虎榜”。刚才讲
    “五老榜”,讲那么多没精气神了,但这一榜是为国家输送了重要的人才,叫
    “龙虎榜”。我讲这什么意思啊,韩愈的才华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才华之外的机遇、提携你的人也非常重要。
    但是不管怎么说,不愉快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考中了嘛,我们想象着赶快就去当个什么官,然后把工资关系落实了,这样家里边还等着呢,是不是。
    你想得美,唐代的科举官制规定,光考中科举还不能做官,怎么办呢,你还得参加一个吏部的考试,就是我们相当于人事部的考试,叫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有一点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公务员考试。
    这个东西你考过啦,才给你个官当呢,才给你落实工资关系。大家想呢,韩愈都考了四次,经验丰富,又有名气了是吧,还有陆贽这样的人赏识他,肯定没问题。
    韩愈可能也是这么想的,觉得这个虽然命中率低,难度更大,因为又是一层选拔,但是毕竟已经考到这个份儿上了,只能进,不能退,而且肯定能考中,然后他就参加了这个考试。
    第一次就去考了,就没考中。韩愈吸取了经验教训,他很快给当时的考官叫做崔元翰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里韩愈谈了几个问题:第一,考试的结果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
    韩愈说,考试那天刚结束的时候,那些
    “浮嚣之徒,已相与称曰,某得矣,某得矣,问其所从来,必言其有自,一日之间,九变其说。”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
    什么意思啊?说那天刚考完,就有一些浮夸的家伙到我这儿来说,谁谁谁考中了,谁谁谁考中了。
    问他说你从哪儿来的消息,说没问题,我的消息来源绝对的可靠,所谓的消息灵通人士。
    可是韩愈说,一天之内,不同的消息来了九次,我都糊涂了,不知道到底谁都考中了,而且,这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的人有三十二个人,大家都认为其中有三个人是肯定能考中的,是名副其实的,这里头当然就包括(我)韩愈也算其中一个人。
    可是结果一下来韩愈发现,有俩是大家说的那个,可有一个人,名不副实。
    当然他这个名副其实的人就没在那里头占据那个名额,所以他跟考官说,你这考试有问题,肯定里边有人情的作用。
    第二,韩愈告诉这个考官,我可以告诉你,我为什么没考中。韩愈说,
    “凡在京师八九年矣,足不迹于公卿之门,名不誉于士大夫之口。”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
    我从来到长安,我就没到那些高门望族的士大夫门前去走过后门,没给他们送过礼,所以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我的名字,怎么可能考中呢。
    韩愈说呀,我上回考中这个进士,那是陆贽赏识我,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命,我愿意承认这个命,我现在就等着同样的命还能不能降临到我头上,可是我等来等去呀,我对这个命有点没把握,我不知道到底是命在起作用呢,还是人情在起作用。
    韩愈又说,如果是人情在起作用这就难了,为什么呢,我想要走后门,可是我跟你说句实话,我拉不下来这脸,我说不出来那些肉麻的话,我说不出那些谄媚的话,我要非这样去做,拗着我自己的良心去做,我自己都觉着,自己奴颜婢膝,惶惶不可终日,样子看了让我自己都觉得恶心,我连个名片我都递不出去。
    韩愈的结论是想来想去,还是算了吧,听天由命吧,这是他给考官说的第二点。
    第三,他还没泄气,他说还行,他还年轻,他给自己打气,我还有机会。
    古人说四十岁才出来做官嘛,我今年才二十六岁,还可以,
    “岂为晚哉”,还不晚,虽然我现在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雇佣人,没有钱吃饭,没有钱穿温暖的衣裳,但是我还有一颗雄心在,他是怎么表达这雄心的,他说呀,
    “斯道未丧,天命不欺,岂遂殆哉,岂遂困哉。”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
    老天爷睁着眼呢,他能看得见我的努力,一切都还没有结束,一切都才刚刚开始,我不相信,我会一直这么穷下去。
    这是非常令人感到振奋的一个穷小子的宣言。有那么句话说,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你说韩愈他能不爆发吗?他进士都考了四次,多亏有陆贽,他才考中。
    现在这博学宏词科他要是考不中的话,他那进士等于是什么啊,不白考了嘛。
    他真的急了,他也真的要爆发了,韩愈采取了一个非常极端的行动,是给宰相直接写自荐信。
    唐德宗贞元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他给当时的宰相写了第一封信,在信里边他跟宰相说,我今年都二十七八了,快三十岁的人了,考了四次进士才考中啊,考了三次博学宏词科,都没考中,到现在,人家说三十而立了,我连个九品官都没当上,我连个吃饭的饭碗都没有,我连个一居都没混上,我心里着急得要命,我的这种境遇,都被人家要笑话死了,惶惶如丧家之犬哪。
    韩愈对宰相说,现在的这套科举考试的制度,就是说你文章写得很漂亮,有文采,文章写得合乎规范,就能通过考试,可是这样一来,对于那些真正有治国安邦之才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来说,他要是不能适应这个考试的规范,那他就永远不得此门而入,即使是一万人当中,一个人也录取不了。
    您这个宰相的职责,就是向天子推荐像我这样出身贫寒,有真才实学的人,我就是您要找的人。
    韩愈恨不能跟宰相说,您要睁开眼看看我,赶快把我推荐给皇上吧。这是韩愈给宰相写的第一封信,就开始等宰相的回音,等啊等啊,还是没有回音。
    到了第十九天头上,韩愈开始写第二封信给宰相,这次韩愈啊是有点着急了,他举了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他跟宰相说,如果说有人遭了水灾或者是遭了火灾,不管是爱他的父母、亲人,还是恨他的仇人,只要人家不想让他死,不想置于他死地,听见他呼救的声音,都会过来搭把手的。
    我韩愈
    “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我现在就是处在又穷又累又饿的水火之中,我拽着嗓子使劲地大声地呼救,希望有人来救我。
    救我的人是谁呢?就是您,只有宰相您能救了我。这信递上去了,又开始等,这回等的时间稍微长了一点,等到过了十九天之后,又过了十天,也就是二十九天以后,韩愈没有收到任何回信。
    他就开始写第三封给宰相的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次的信就比较*裸了,他一开头就说,我听说周公这个人,为了荐人才,那是不遗余力的。
    曹操不是有句诗说什么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愈说,我听说周公,听说人才来了,正在吃一餐饭,三次把那饭就吐出来了,意思说有点来不及了,听说人才来了,哎哟,人才来了,刚吃到嘴里、吐出来;又人才来了,又吐出来,吐了三次。
    正在洗澡,听说人才来了,赶紧就把头发握着,把它想拧干,跑出来了三次。
    应该是穿着衣服跑出来的吧?就是这种心情,三吐哺、三握发。对不对?
    求贤若渴。韩愈说,我也没指望你吃一顿饭吐出来三次,我也没指望您洗一次澡,三握发出来见我,可是你起码你该引荐人才吧?
    您总不能总是这么默默无声地连个响都没有吧?您不能在那儿装傻充愣,装大个就不吭声吧?
    我都给您写了连着第三次了,您连个回音都没有,您这是宰相的样子吗?
    我去找您,看门的人都不让我进去。韩愈说,我真是实在没办法了。要是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去不了鲁国,我可以去齐国。
    我去不了齐国,我就去郑国。我去不了郑国,我可以去秦国。去不了秦国,我可以去楚国嘛。
    可是现在不是那时候了,就是一个唐朝,只有一个国家。再往边上走,就到了国外了,我真的是没地儿去了。
    我想报效祖国,您得给我个门儿,让我进去。给我个位置,让我坐在上头,我才能报效祖国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