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在与南朗争取 文化正统地位上,做得相当成功。秦汉以来,北部有两 个文化中心,一是长安,一是洛阳。北方汉人士族并不 以江左政权为依归,并不响往南朝。洛阳为东汉、魏、 晋故都,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观念,谁能定鼎嵩 洛,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正统论中也有这样一种 说法,谁能得到中原的地方,谁便是正统。如果想被人 们认为是文化正统的代表,假定不能并吞南朝,也要 定鼎嵩洛。当然,单是定鼎嵩洛,不搞汉化也不行。孝 文帝迁都洛阳,厉行汉化,其目的正在统一胡汉,确保 北魏统治。
可是,孝文帝仍旧没有解决民族问题。被迁到洛 阳来的鲜卑人汉化了 ,留在北镇的鲜卑人却保持鲜卑 旧俗。在边镇的鲜卑化武人集团和洛阳的汉化文官集 团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卒致引发了六镇暴动。北 魏不仅未能并吞南朝,而且自身也未能保住。六镇尽 叛,使北魏分裂成了两半。关于六镇的起兵,以后再详 论。
北齐占据山东,经济力量远远胜过占据关中的北
周,可是北齐却被北周灭亡。原因在哪里呢?在北周能
将民族问题解决,而北齐在民族关系上,则未能善闳。 《隋书》二四《食货志》说:"寻而六镇扰乱,相率内徙,
寓食于齐、晋之郊。齐神武《高欢)因之,以成大业/"北 齐是依靠六镇鲜卑化的变兵建立起来的,上层统治萏 反对汉人和汉化的胡人。高欢之妻娄氏曾骂高洋之妻 李祖娥(赵郡李希宗之女)为"汉老妪"。支持李祖娥的
杨愔死的时候,废帝曾谓:"岂敢惜此汉辈!"《《北齐 书》三四《疡愔传》)齐后主离纬时,韩凤曾骂朝士为 "狗汉大不可耐,唯须杀却"。(同书《恩幸传,韩凤》〕
后主要到晋阳去,崔季舒"与从驾文官连名进谏",韩
凤竟借此上奏:"汉儿文官连名总署,声云谏止向并,
其实未必不反,宜加诛戮。"后主"即召巳署表官人集 含章殿,以季舒、张雕、刘逖、封孝瑛、裴泽、郭遵等为
首,并斩之殿廷"。(《北齐书》三九《崔季舒传》〉这样排
斥汉人,在少数民族中尚少见。北周不同,汉人士族苏
绰、卢辩得到了宇文泰的信任与重用,协助宇文泰治
理北周。为宇文泰、苏绰所创立的府兵制,其初虽然是 鲜率兵制,部酋分属制,但经过周武帝与隋文帝的改
革,终于变成华夏兵制,兵农合一制。民族界限在军队
中也消失了。北周灭了北齐,陏时,内徙的六镇鲜卑汉
化,北朝的民族问题得以最后解决,南北统一因此能
够实现。南并于北,也不是为北方一举并吞,而为北力
的靳次南移,带蚕食性。
总之,当北朝民族问题尚未解决之时,则南北分;
一旦解决,则南北合。因为这个问理一解决,北朝内部
便无民族冲突,北朝潜在的强有力的经济与武备力 量,遂能发挥出来。这是南朝抵挡不住的。
(三)南朝北伐何以不能成功
东晋南朝曾经北伐,但都未成功,究其原因有四:
一为物力南不及北,二为武力南不及北,三为运输困 难,四为南人不热心北伐,北人也不热心南人的恢复。
南朝国力较北朝为弱,资源不及北方,尤其不及 山东。这从前面(一)所引《通典》七《食货典》历代盛衰 户口条所载南北户口之差,即可看出。
南朝兵卒素质不及北兵,纪律亦不及。骑兵甚少。
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伐魏,"以兵力不足,悉发青、冀、
徐、豫、二究三州三五民丁","又募中外有马步众艺武
力之士应科者,皆加厚赏"。而"江南白丁轻进易退,卒
以败师"。(《文献通考》一五一《兵考三》)这个例子很
能说明南朝兵力不及北朝。至于北府楚子集团,到南
朝已在逐渐腐化中。
江南驴马极少,军运唯有走水路,水运如果不济,
北俛的军队便只有"因粮于敌"。水运和因粮于敌二 者,有一个做不到,南朝就难言北伐。《梦溪笔谈》一一 讲到"凡师行因粮于敌"的问题,认为"最为急务"。作
者计算了一下:打仗的兵七万人,如果用人负粮,需要 三十万人;如果用畜乘运粮,"比之人运,虽负多而费 寡,然牧不时,畜多疫死,一畜死则井所负弃之,较 之人负,利害相平"。运输上的困难,使南朝很难发动 大规模的、持久的北伐。
东晋桓温北伐关中.进至潘上。《晋书》九八《桓通 传》记其事有云:
"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苻〉健芟苗清野,军 粮不属,收三千余口而还。"
桓温是想因粮于敌的,不料麦苗为苻健所芟,遂不得
不退兵。
刘裕北伐南燕,议者以为南燕如果"刈粟清野,以 绝三军之资,非唯难以有功,将不能自反"。刘裕说:
"我揣之熟矣。鲜卑贪,不及远计,进利克获,退惜粟 苗。……彼必不能清野固守,为诸君保之。"果然慕容 超不能清野,而刘裕军却得到河北居民供给的粮食 当刘裕军包围广固时,"河北居民荷戈负粮至者,曰以 千敉"。(《宋书》一《武帝纪上;刘裕因此得以攻灭南 燕。其后北伐后秦,王镇恶等在潼关下受阻,"而军叉 乏食,驰告高祖(刘裕〉,求遣粮後"。后来得到"义租", 军队才得以继续向关中进军。(见《宋书》四五《王镇恶 传"
桓温尝"以河南粗平,将移都洛阳"。孙绰以为如
果要移都,首先必须做到:"扫平梁许,清一河南,运漕 之路既通,然后尽力于开垦,广田积谷,渐为徙者之 资。"(《晋书》五六《孙绰传》)孙绰注意到"运濱之路", 是一个卓识。水路如果阻塞,粮道不通,北伐、移都洛 阳都不可能。勉强行之,必然无功,徒招损失。
南渡北人对于北伐的态度,可以王栽之为代表。 《晋书》八〇《王義之传》记王義之与会稽王笺,陈殷浩
不宜北伐有云:
"夫&算决胜,必宜审量彼我.万全而后动,功就之 日,便当因其众而即其实。今功未可明,而遗黎歼尽,万 不余一。且千里襖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西檎许 洛,北入黄河。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而十室之忧,便以 交至。今运无还期,而征求日重,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十
分之九,不亡何待I而不度德量力,不弊不已,此封内所 痛心叹焯而莫敢吐诚。…一須根立势举,谋之未晩。"
王義之说的"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代表了南渡北
人对北伐的一般看法。这种看法与那些只知苟且偷安
的腐朽势力的反对北伐是有差别的。东晋主持北伐的
人,即使如刘裕也不想久滞北方。义熙十三年八月克
复长安,十一月,以刘穆之卒,刘裕即从长安南返。后
来关中丢弃给了赫连勃勃。(见《宋书》二《武帝纪中》〉
又未曾南渡的北人,既受少数族统治者的长期统治,
民族意识和其他关系转趋模糊。对于南朝的北伐,也
"燕太宰【慕容)恪将取洛阳,先遗人招纳土民,远近 诸坞皆归之,乃使司马悦希军于盟津,豫州刺史孙兴军 于成皋。"
慕容恪之所以能招纳远近诸坞土民,也就是因为土民 民族意识模糊。这样的北方土民,是一点也不热心南 朝的北伐的。
以上四者,决定了南方北伐的无成。
第十五篇北魏前期的汉化 (崔浩问题)
汉化在胡族中是一种潮流,但在这种潮流中,也 有反汉化的逆流。汉化的正流,终究要战胜反汉化的 逆流。不过在某一个时期,逆流也可能大于正流。在北 魏前期的汉化中,逆流要大于正流。这可从崔浩事件 得到说明。
北方当时最有势力的文化高门均系大族。当然, 不是一族都有文化,而是有文也有武。如赵郡平棘李 灵,"以学优,选授文成皇帝经,加中散、内博士"。子李 恢却"拜长安镇副将"。李恢子李显甫,以"豪侠知名, 集诸李数千家于殷州西山,开李鱼川方五六十里居 之,显甫为其宗主"。(《北史》三三《李灵传》)势力极为 强大。北方兵戈扰攘之际,汉人未能南迁的,都筑坞堡 以自保。其结聚或以宗党、或以婚姻、或以佣户为核 心,关系极为密切,组织极为胶固。坞堡宗族有它自己 的政治、经济与家族主义,形成地方上强大的势力。胡 人最注意的便是此等大族。所谓汉化和反汉化的问 题,从胡族的上层来讲,也就是与汉人大族特别是与
文化高门或文化士族的关系问题。 《魏书》四上《世祖纪上》略云-
"神廳四年九月壬申诏曰:"访诸有司,咸称范阳卢 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勃诲髙允、广平游
雅、太原张伟等皆贤隽之胄,冠冕州郡,有羽仪之用,敕 州郡以礼发遣。"遂征玄等及州郡所遣,至者数百人,皆 差次叙用。"
《魏书》四八《髙允传》略云:
"高允,宇伯恭,勃海人也。神麂四年,与卢玄等俱被
征。"
这是对汉人大族的一种笼络。
清河崔氏为北朝第一盛门,崔浩即出于此族。《魏
书》三五《崔浩传》(参《北史》二一《崔宏传》附子《浩 传》)云: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白马公玄伯之长子。" 按《魏书》二四《崔玄伯传》(参《北史》二一《崔宏传》)
云:
"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也,名氾离祖庙讳,瑰司空 林六世孙也。
小说推荐
-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 那个特殊的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总是理不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真想永远都只有一个,想要揭开盖子找寻到其中真正的谜题,一切尽在不言中,请记住,他的生活有自己的欢乐,他的幸福有别人的看法,那么一切是否有根据可循呢?从公元38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即代王位开始,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南征灭陈为止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2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
- 刘渊明明是匈奴天子,却定国号为汉,把刘邦、刘备奉为列祖列宗,选择了“借壳上市。石勒不过是个被人贩卖的奴隶,却封王称帝,成功实现“逆袭。苻坚一统北方,踌躇满志,淝水一战,落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剃光头、留辫子,原始野蛮的鲜卑拓跋部,悄然在北方崛起“胡无百年国运”的神话从此被打破。拓跋改为元姓、独孤改为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细说两晋南北朝
- 从泰始元年十二月普武帝司马炎代魏起,到隋朝灭陈,统一南北,前后共有三百二十三年(公元266年2月到589年2月 这是一个交织着光明和黑暗的历史时期 三百多年间,除西晋统一后的二十年外,分裂、割据、混战,迄无间断。数十万以至上百万人颠沛流离的惨状竟屡屡出现。长安、洛阳、邺、建康、江陵等名城都曾茂草丛生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97章
- 名人演讲在北大
- 主编:和弦前言众所周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中国公认的一流学府,是中国近代新思想、新科学的重要发源地,有史以来,无数著名学者、商界巨子、以及国际政要都先后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做过演讲,能够在北大和清华做演讲已经成了一种荣幸。在这些演讲中,有针砭时弊的政论,气宇轩昂;有严谨求实的学术论述,循循善诱;又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4章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 爱美,清谈,酗酒,嗑药,男人女性化,这是怎样的风度 漂亮又丑陋,清高又贪婪,潇洒又势利,高雅又庸俗,真实又虚伪,这是怎样的时代 江山易主,中原逐鹿,衣冠南渡,五胡入华,这是怎样的变故 畸形的独立,病态的自由,虚无的真实,脆弱的美,这是怎样的追求 中华的历史为什么注定有此一劫?魏晋在历史上的地位究竟如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夫人,你讲讲理
- 沈书乐的人生目标很简单 拿着祖上留下来的财富找个悠闲的地方混吃等死。最主要的是,逃离掌控他的母亲 然而,就在他收拾好钱财准备跑路时,遇到了一个逃婚的姑娘 莫名其妙的是,姑娘看了他一眼,就亲了上来,夺了他的初吻 亲就亲了吧,她还跳河 又不是自己让她亲的,她至于这么想不开吗?自己出于好心救了她,没想到就
- 都市言情林笑笑的鱼连载中
- 最新章:361
- 火影世界不讲科学,讲忍学
- “质能守恒?对对对,我定量的查克拉可以创造出定量的忍术,不是质量守恒吗“但是同等数量的查克拉制造的火焰能量数值和同等的查克拉制造的雷电的能量数值是一样的吗?不一样的话为什么会产生差别“这…有趣,你果然是个有趣的人啊,泷君”大蛇丸伸出长长的舌头舔着嘴唇说到,动作有点恶心,但是还算可以接受“你也很厉害啊
- 网游小说鯃鱳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零九章:崩溃
- 南北史演义
- 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一半是关系天数,人定胜天,天定亦胜人,这是天下不易的至理。但我中国数千万里疆域,好几百兆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80章
- 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 宋齐北魏的纷争史作者:陈羡 从公元38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即代王位开始,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南征灭陈为止,前后绵延两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这个大朝代上承魏晋、下接隋唐,整个中华世界几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也是思想大转折的时代。其中发生的某些变化,甚至在各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