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十二年

第112章


哪边人多算哪边有理。”
    小太子笑道,“这办法好咧。”便是隆庆亦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李氏续道,“果然村里的人同情张三的多,都站到了大榕树的东面,西面只有李四一个人了,任他怎么不服气也没有法子。”
    李氏瞧着小太子打了个呵欠,知道他是困了,便吩咐奶妈带他去休息。再回头却看隆庆依旧望着自己笑道,“你这故事说得这般好,都是打哪儿听来的?那个秀才姓甚名甚?现在想必也考取了功名,在哪里任职了吧?”李氏蓦然一阵心慌,强笑道,“这事臣妾也是听老人说的,年长日久哪里记得清楚。那位秀才也许考了个功名,也许就在乡间埋没了,世上的人怀才不得志的多了去。”
    “不用这般紧张,”隆庆点了点头,转身走远了几步,声音十分轻弱,几乎微不可闻,“朕只是想起了一位故人,也很擅讲故事。”
    便在此时,黄锦捧了一个食盒入了殿来,叩头道,“万岁爷,皇后娘娘听说陛下晚上饮了酒,特意吩咐御膳厨房做的夜宵点心送来了,您要不要尝一尝。”
    隆庆揭开食盒一看,是一盘热腾腾的烩驴肠,他夹箸,谁知小太子尝了一口,却皱眉道,“膳腥的紧。”隆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哪里知道驴肠的美味,朕小时候,母妃就常给朕做这味小菜宵夜,朕那会儿做梦都是惦记这个味道。”
    黄锦亦是凑着趣说道,“小殿下年纪还小,吃不出这驴肠的鲜美来。皇后娘娘知道万岁爱吃驴肠,特意吩咐御膳房最擅作驴肠的厨子做的。”
    隆庆一壁吃一壁问道,“这道菜是御膳房哪个厨子做的?”
    黄锦传唤了一声,一个矮矮胖胖的太监走进了殿来,叩首道,“奴才孟冲叩见陛下和贵妃娘娘。”他说话间一抬头,却看见了李氏的面貌,不由怔了一怔,面色大是惊疑。
    李氏微笑着受了他的礼,见他不住向自己打量,疑惑道,“你认识我?”
    
    黄锦咳嗽了一声,孟冲何等的聪明,赶忙叩头道:“奴才见娘娘的相貌十分的端庄美丽,好像观音菩萨一样,不由失礼了,还请娘娘恕罪。”
    隆庆扫了他一眼,停着问道,“这道烩驴肠是你做的?”
    孟冲应了声“是”又道“皇后娘娘传旨说陛下爱吃驴肠,就让御膳房每日准备一头新鲜的幼驴,要吃时就现杀了活驴逼尽了血,就着鲜味取出的活肠,用生姜蒜一爆,最是鲜美入味的。”他说的复杂万分,黄锦也听得面有得色。
   “皇后有心了。”隆庆放下了筷子,隔了一瞬,淡淡吩咐道,“这道菜做的很好,传赏。但是以后不要再做了。”
    “为什么?”这些黄锦和孟冲同时抬起头来,异口同声的问道。便是小太子和李氏也是望着隆庆疑惑不解。
    “为了一道驴肠,每日要宰杀一头活驴,着实太残忍了,”隆庆缓声说道,目光却看向了小太子,“帝王享有天下,却不可以天下奉一人之享。”他顿了顿,又说道,“皇后是吃斋之人,怎可如此的残忍心肠。”
    ……
    隔日皇后特意着人去请了可辛去坤宁宫。半个余月不见,陈皇后憔悴了许多,昔日甚是富态的一张圆脸也露出了几分青灰之色,瞧着十分的疲倦;
    “赵嫔最近甚是忙碌,都没空来坤宁宫坐坐。”
    可辛捡着椅子边坐下,微笑道,“臣妾日夜为小皇子操劳,兢兢业业不敢稍有疏忽,唯恐辜负了皇恩。”
    陈皇后听着觉得刺心,不耐烦与她敷衍下去,赫然已是色变,走进了几步地声道,“你休要拿‘皇恩’来压本宫,驴肠的事明明是你放出的风声,设了个圈套让本宫钻。这次就罢了,若下次再欺瞒本宫头上,本宫不会饶了你。”
    “要不是皇后娘娘处处机关算尽,也不会在小小的一道菜上折了跟头。”可辛的神态不卑不亢,甚至有几分傲然。
    “好你个贱婢!”陈皇后气的倒退几步,正欲出言更加羞辱,谁知面前的可辛忽然换了副楚楚可怜的神情,眼中蓄满了泪水,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便是此时,门口忽然响起了一个请冷冷的女子声音,“皇后娘娘宫里好热闹。”
    陈皇后一抬头,只见李氏牵着小太子走进房中,身旁还有一人长衫缓步,却不是隆庆是谁。陈皇后赶忙堆起了一脸的笑容,向隆庆见过礼。隆庆瞧向她的目光又几分责怪,“可辛新近产子,若有些小错指正几句就是了,皇后何必出言呵斥失礼?要仔细仪态。”
    陈皇后神色尴尬,应声默默退下。
    李氏眼眸一闪,却笑道,“陛下,可辛妹妹生子已有月余,听说小皇子还未起个名字。”
    “哦?”隆庆漫不经心的说道,“司礼监都拟了哪几个字?”
    黄锦听得清楚,赶忙从怀中掏出一张纸,答道,“启禀万岁,司礼监拟了四个字,锐,钶,镣,锋。”李氏凑近看了看那纸片,插言道,“听说皇后娘娘圈了个“锐”字。”
    陈皇后哪里经得住李氏和可辛一唱一和,忙道,“臣妾谬误,还请陛下定夺。”
    “锐字不好,”隆庆摇了摇头,很是不悦道,“锋芒太甚了些。”说着他用朱笔点了点纸片,说道,“镣字不错,字即僻见,意思又端正。就用这个字吧。司礼监隔日安排一下满月宴。”隆庆端正的在纸片上写下了“朱翊镣”三个圆润端庄的小字。又问可辛问道,“你姓什么?”
    可辛涨红了脸,已是万分的激动,“奴家本姓赵氏。”
    隆庆搁了笔,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册封赵氏为妃,下月捡个好日子就行封妃之礼吧。”
    李氏抿了嘴在旁笑,只见陈皇后含在眼眶中的委屈泪水瞬时收了回去,恭恭敬敬的跪下磕头领了旨意,神色无比的诚挚,倒也不免佩服起她的城府来。
……
    自此之后,陈皇后果然收敛了不少,也不再生些事端,李氏和可辛顿时觉得日子好过了许多,格外的平静安宁了许多天。
    然而这年的天时却十分诡异,到了月中的时候,云南的通海卫发生了地震,地方上来报其震声如雷吼,倒杯城官衙民居千余所,七日才止。而钦天监的安排的祈天大典还未开始,谁知从曲江至临安竟又震了数日,云南巡抚一再上奏,云州城北有座辽时古塔,亦在震中坍塌,可见震情严重,一时间云南境内人心惶惶,不可终日。而朝中亦早已掀起了轩然大波,只是深宫之中还并无甚知晓。
    可辛封妃那日,李氏早早的拿了副珊瑚朱钗去了永宁宫,却见可辛不施粉黛,只着了件单薄的月白夹袄坐在床沿哄着孩子。李氏笑道,“你这人可真是定的住神,今儿是你的好日子,怎么到这个时辰还不换了装束。”
    “我不爱那些朱钗的颜色”可辛朝桌上堆积如小丘的华丽一群努了努嘴,语气却十分坚定,“再说万岁爷也崇简,不喜欢那些华丽的饰头。”
    李氏今日特意的穿了件藕色的衫子,本想衬着可辛不至于抢了风头,谁知可辛竟然一概华丽的朱衫翠玉都不用,打扮的这般清净冷淡。李氏和她认识这些日子,知她虽然面子上清淡,骨子里却是十分的在乎皇帝的。她拗不过可辛的性子,只得捡了支珊瑚钗子插在她发边,笑道。“你不穿华贵的衣衫也就罢了,偏偏还打扮的这样素净,这成何体统?总得画好了妆容有副上好的首饰才成话,不然岂不叫人笑话。”
    可辛滥镜照了一遍,又补了补唇上的胭脂,方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正欲去抱孩子,李氏抢先一步将孩子抱在怀中,催促道,“我的姑奶奶,快走吧。今日你是主角,再不去坤宁宫怕是要翻了天了。”
    坤宁宫里,陈皇后果然已经等了许久,见到可辛与李氏前后而至,她微微一笑,道,“快行礼吧,诸位都等候多时了。”
    李氏这才发现今晚的封妃之礼,不仅所有的皇族贵妇在,还请了许多朝中的命妇来观礼,高拱的妇人闵氏,李春芳的夫人廖氏。都端然的坐在座上,他们都亦是老迈之年,一群命妇的白发颤颤的身影间还有个格外年轻的女子,却是,銮瑚一身绫罗红杉,紧邻着廖氏而坐,她的容貌俏丽十分的抢眼。
    诺大的一殿人中,独独隆庆帝却是不在的,陈皇后说的十分轻描淡写,皇帝今日出宫去南海子祈天了。李氏心里突然有些不祥的预感,眼眸的余光瞥了眼可辛,却见她神色依旧清冷自持,翠眉微微一轩,依着指教女官的指引,稳稳在皇后的坐前跪下行礼。
    陈皇后落下佛珠,手边是一盏小小的金冠,那是皇妃专用束发之物。她朝着可辛的语气十分亲切,“今日是赵妃的好日子,宫里的姐妹本就不多,妹妹能诞下皇子而居高位,真是天家之福。本宫吃斋多年从不饮酒,今日就破例先饮上一壶,算是表达本宫的致贺之意。”
    说着,陈皇后身旁的侍女执壶过来,为陈皇后和可辛面前的玉杯里都慢慢的倾入了玉浆。陈皇后含笑举盏,一饮而尽,又将空空的杯底略为示人,接着便拿杯盏向可辛走去,在她耳边低声说了句什么,又走会座处,笑容十分的绚烂,“妹妹先喝了这盏酒,稍后我便为妹妹行升妃冠之礼。”
    可辛身子忽而一颤,跪在原处纹丝不动,冷声道,“臣妾不善饮酒。”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