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传

第32章


……
九、河工全费,中国国家一律承出,并不向沿江各地及来往船货征收税捐。
……
十二、此条议定画押后,即将辛丑和约第十一款之第二及附件第十七暂停
施行,惟中国如不照此新章每年筹拨足用之款,以致有误工程需要,或有遗漏
不照本章他项要端,则辛丑和约条款及附件十七即复施行。
据此,清政府正式收回浚治黄浦江的主权,而早在1905 年初,浚浦工程局
就已在九江路东口洋房租地挂牌,取代1879年巡道刘瑞芬设立的水利局。按照
辛丑和约,由中国与各国干涉者各半出资,定期二十年,年支银四十六万两,
请荷兰河工工程师奈格办理修浚工程。
收回主权后,上海道即聘请辜鸿铭为督办,继续聘请奈格为工程师,浚浦
工程局隶属于上海巡道与税务司,奈格认为此工程在四年内即可完工,费用九
百二十万两白银亦应在四年之内付清。
辜鸿铭来到地处九江路东口洋房的浚浦工程局,首先要办的就是掌握年初
开办以来的工程局状况,人员和经费状况,了解实情,放手发挥自己的决断权
力。因此吩咐下去,让财务主管将这一段时间的帐目清理出来,呈报与他,同
时命人将这一段时间的工程计划、进展状况详细报告与他。
吩咐完后,辜鸿铭松弛下来,派人到武昌将爱妾贞子的棺木移来上海,安
葬于万国公墓,不时前往祭扫。
财务主管这边将帐目详细清理一遍,不由心中倒吸一口凉气,天呀,开始
才不到一年,即有十六万多两银子来无影去无踪,财务主管的额上冒出一层细
细的冷汗,以为自己眼花了,忙扶端眼镜,认认真真重新核对了一遍,不错,
是少了十六万多两银子,而且恰恰出在两位洋员的身上,非同小可。财务主管
当即拿起帐本,急忙忙赶到辜鸿铭的办公室,进门不等辜鸿铭发言,即气喘嘘
嘘结结巴巴地说:
“不得了,有许多钱找不到踪影!”
随即打开帐簿,一页页指给辜鸿铭详细过目,只见两个洋员的名下,有许
多不明不白的款子,总下来,竟有十六万多两白银。
顿时一股怒火直冲辜鸿铭脑门,询问财务主管:
“你觉得当如何处置二人?”
“依小人之见,这洋人的事,最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好说,不知督
办大人有何主意?”
辜鸿铭一听,火不打一处来,破口大骂:
“他妈的洋鬼子,欺人太甚,以为我中国的钱要吃就吃,简直不把中国人
放在眼里,太他妈气人了,我不重重治他二人,这督办我如何做得下去。”
即着人前去把两位吃得脑满肠肥的洋人叫到办公室。两人不知就里,正自
轻松快活,毫不经意来到辜鸿铭的办公室。谁知一进门,两人就觉得一股寒流
从脚底生起,腿脚不住打颤。这两人早听说辜督办声闻上海。才深悔撞在了此
人手中。但见辜鸿铭一张脸上,似喜非喜,似怒非怒,一副捉摸不定的神色,
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却又其冷如冰。这下两人知道,东窗事发,但却又强忍恐
惧,说:
“督办大人找我二人,不知何事?”
辜鸿铭只不开口,冷冷再盯了他们一会儿,把一本帐簿举起向二人头上砸
去,喝道:
“他妈的,吃了就快跑,居然还敢来见我,看看你们做的狗屁好事。”
两人知道,这次是无话可说了,只是站在那里,听辜鸿铭吩咐:
“现在起,你两人必须时时呆在这里,不得外出,听候发落。”
这边辜鸿铭刚一回家,就见一位洋人早已恭候在客厅里。你道是何原因,
原来这两人系工程师奈格找来的,见两人闯下如此祸事,只怕不易善了,即着
一人前来做说客。这人一见辜鸿铭回来,立即站起身来,说:
“啊哈,辜先生,你的大名,我早已如雷贯耳,今日特到府上请教,欢不
欢迎?”
说着立即拿出准备好的埃及香烟递上,赶紧替他点上火,辜鸿铭漫不经意
地吸了口,心想,虽说常有洋人来访,但这人未免太多情,俗话说,礼下于人,
必有所求,看他如何说法。即请来人坐下,说:
“如此急着来访,想先生必有要事指教?”
这洋人倒也干脆,开门见山地说:
“我这次来访非为别事,只是听说先生手下两人出了纰漏,先生大为震怒,
必要严办,不知先生如何办法?”
辜鸿铭心道,来得好快,开始还以为是别事,不料他们来得这么快,不动
声色地答道:
“先生以为呢?”
这人不知他是何态度,但见他没有怒色,以为有机可乘,即说:
“本人来华多年,深知贵国衙门派头,有钱就有理,有理无钱也没得法,
何况中国政府向来怕洋人,如果先生力主严办,岂不是会吃力不讨好,反而会
有碍先生的前途,先生当深思。我这里有一点小意思,请先生收下,好好考虑
考虑。”
那人随即拿出一张面额10 余万的银票,放到他面前,辜鸿铭这下似大受侮
辱般,怒骂:
“滚,滚出去!你瞎了狗眼,竟敢拿钱收买我,不要以为我中国人都是钱
可以收买的!”
收买不行,各国领事只好亲自出面,卵翼两位贪污巨款的洋员,来请浚浦
工程局督办辜鸿铭,合商解决洋员问题。辜鸿铭坚决主张严惩,而各国领事想
方设法为两人开脱,主张不予追究。双方争执,相持不下。忽有一领事开口说:
“辜先生,我看算了吧!我们都不是工程专家,也许是先生搞错了。”
辜鸿铭一听,气冲斗牛,知道这些洋人平素从未将中国人放在眼里,复又
恢复镇静,慢慢地把早就揣在怀里的德国莱比锡大学工程师文凭摸出来,摆在
桌上,说:
“诸位,把你们的眼睛睁大点,看看是不是冒领的?”
诸领事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最后,只好上呈两江总督裁决,当时两江
总督生怕涉及对外交涉,不予追究,只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样处理,
原也是必然,清朝官员无一不怕洋人。
辜鸿铭一介书生,意气不平,看到这样的结果,很不满意,但又知事不可
为,为一泄其怒气,将事情原委,来龙去脉,写成文章,投到上海《字林西报》,
不料一向欢迎他投稿的报社不愿惹起是非,不用其稿。辜鸿铭又将它投到《捷
报》,《捷报》原文照登,多多少少出了一口恶气。
不久,一艘德国轮船在江阴将一艘中国货船撞沉,船主禀告官府,索取赔
偿。两江总督委派辜鸿铭为代表,在上海与德国领事洽商。辜鸿铭领命前往,
洽商一阵,毫无结果。辜鸿铭怒气冲冲,大怒之下,决定聘请律师,法庭上解
决。向其他国家领事请教,都告诉他,千万不要以德国法律起诉,那样不会有
好结果。
于是,辜鸿铭决定动用国际公法,聘请驻上海的局外人代为主持,详细调
查前因后果,损失大小,他奔走其间,不辞劳苦,最后终于为中国货船主争得
赔偿。
在处理此两事上,可以见出辜鸿铭的胆略识见、气魄,对洋人不卑不亢,
极力维护我中国利益,与洋人周旋,取得一定的成效。
1906 年,清政府于一年前派出考察欧美和日本各国政治的端方等先后回
国,密陈立宪有“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消弭”三大好处,主张诏定
国是,仿行宪政。而实行之期原可宽立年限,经过一番朝廷争论,清政府于9
月间正式宣布“预备仿行立宪”,从改革官制入手,做了些改革,企图永固大清
江山。
时在上海的辜鸿铭对大臣出洋颇不以为然,与正在上海的一位华侨谈起此
事,说:
“你以为当今中国派人出洋考察,如何?”
那人答道:
“当年,新加坡流传有一故事,有一位土财主,家资巨万,年老无子,膝
下只有一女。已当婚嫁之龄,考虑招个女婿入赘,认作半子。继承家业。但因
自己目不识丁,急于想找个真读书的、又有宋玉之貌的人作女婿。正巧有个福
建人,年少美貌,因家贫,前往新加坡谋生,借住在一同乡家中。土财主常到
那家走动,每次都见那少年终日危坐,认真看书,遂觉此人很可以作他女婿,
因此托媒人前往撮合,那少年欣然答应,很快成婚,成了土财主府上的娇客。
“过了几日,财主把少年叫到跟前,吩咐:‘现在,我家的一切帐目全归你
管理,不必要帐房先生。’少年羞愧不已,良久,才回答说:‘我不识字。’土财
主很惊讶,说:‘当初我怎么见你手不离书、终日钻研呢?’那少年答说:‘我
不是看书,而是看书中的画罢了。’”
辜鸿铭一听大笑,说:
“妙喻,妙喻。当今中国派人出洋考察宪政,正是出去看洋画而已。”
黄浦浚治局里的辜鸿铭已不再是一名幕僚,而是大清帝国官员中的一分子,
遇事可以自己作主。而此职又公务轻松,心情自是愉快。在这块洋人成堆的冒
险家乐园,辜鸿铭绝非无名之辈,大上海的欧美侨民不认识辜鸿铭的人太少了,
英国人在上海办的报纸《字林西报》上几乎断不了他尖刻的文章。
洋人们时常到他府上造访,他对法国人讲法语,对英国人讲英语,对德国
人讲德语,纵谈天下大事。当然洋人也少不了邀请他赴宴、聚会什么的,他总
不忘向西方人传播东方文化,自然发生不少趣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