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十五疑案真相

第9章


……壬午,从龙
辽左,继正白旗佐领西泉李公,即以李为氏。" 又有《昌邑县志》记载:" 崇祯
十五年壬午十二月,大清兵围昌邑,十六日城破。" 李士桢就是在这次城破被俘,
归李西泉的。其身世略如曹雪芹的远祖曹锡远和曹振彦,所不同者,曹氏是明朝
驻防辽东的军官,李氏是昌邑的百姓。两年后,甲申,明亡,李士桢就真正从龙
入关了。
    李煦生于顺治十二年(1655)乙未,长曹寅三岁。康熙十七年(1678)他出
任韶州府知府,时年24岁。后来又调浙江宁波府知府,以后又任畅春园总管。康
熙三十二年(1693)改任苏州织造,后来又任两淮巡盐御史,与曹寅轮番更替。
    李煦与康熙也是有特殊关系的。一、李煦的生母文氏,也是康熙的保姆,这
一点与曹寅的身份一样,而且曹寅不是生母而是嫡母孙氏作康熙的保姆,这一点
来说,李煦与康熙的关系比曹寅与康熙的关系还要近上一层。康熙对曹家的孙氏
很亲切,曾称孙氏" 此吾家老人也" ;而他对李家的文氏也是同样的亲切,李煦
在《谢召见李鼎折》里说:" 蒙温旨下询及奴才,兼及奴才之母,天颜开霁,宛
若家人父子。" 在《李鼎蒙允追随哨鹿谢恩折》里说:" 奴才九十三岁之老母,
复蒙万岁垂慈询及,一家老幼叠受圣主天恩。" 在《生母病逝遵遗命代具谢恩折
》里说:" 窃奴才生母文氏,于十一月初五日忽患内外感之症,虽病势甚重,心
神甚清,吩咐奴才云:" 我蒙万岁隆恩,赏给诰封。就是历年以来,汝面圣时节,
必蒙问及;即今秋孙儿热河见驾,又蒙万岁温言垂问。我是至微至贱的人,竟受
万岁天高地厚恩典。""以上可见李煦与康熙之间的特殊亲密关系。
    由于有着康熙帝对曹、李两家的背后支持,以及曹、李两家的彼此呼应,此
时的曹家与李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第24节:眼看他房坍了
    然而,就在这繁华的背后,已是潜伏着危机。由于曹寅的日用排场,应酬送
礼,特别是康熙四次南巡的接驾等等,在经济上造成了巨额的亏空。可以说,曹
寅已经给曹家种下了衰败的祸根。
    眼看他房坍了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二月初六,时任两江总督的噶礼参奏
曹寅,密报康熙说,曹寅和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请求公开弹劾他。康
熙把曹寅看成是" 家人" ,噶礼要求公开弹劾,康熙当然不会批准。但事关重大,
康熙不得不私下谆谆告诫曹寅和他的大舅子李煦,必须设法补上亏空。
    曹寅面对茫茫债海,已经无法弥补,也没有能力挽回局面。康熙五十一年
(1712)七月,一病不起,死在扬州。李煦奏折上说:弥留之际,核算出亏空库
银23万两,而且曹寅已经没有资产可以补上。
    曹寅死后,康熙为保全曹家的家产免遭搬迁的损毁,特命曹寅之子曹颙继任
江宁织造;两年后曹颙病故,康熙又亲自主持将曹寅的四侄曹过继过来,接任了
江宁织造的职务。同时康熙又让曹寅的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代管两淮盐差一年,
用所得的银子补齐曹寅生前的亏空。
    康熙五十四年(1715),又查出曹寅生前亏空织造库银三十七万三千两。
    康熙只好再次做安排,让两淮盐政李陈常和李煦代为补还。到了康熙五十六
年,才总算把这笔账补上。
    康熙照顾曹家,是看在曹玺和曹寅的情分,到了曹这一辈,就疏远、淡漠了
许多。康熙曾经明确地对曹说:" 念尔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 康熙六十一
年,因李煦、曹拖欠卖人参的银两,内务府奏请康熙,严令李煦、曹将拖欠的银
两必须在年底之前交清,否则就严加惩处,康熙当即就批准了。显然,这与康熙
以前对曹寅的态度,已是截然不同了。
    雍正上台以后,接连颁布谕旨,开始在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清查钱粮,追补
亏空。他一再表示,我不能再像父皇那样宽容了,凡亏空钱粮的官员,一经揭发,
立刻革职。
    仅雍正元年,被革职抄家的各级官吏就达数十人,与曹家既是亲戚又患难与
共的苏州织造李煦,也因亏空获罪,被革职抄家。
    但一开始雍正并没有把曹家与李煦一起治罪,而是允许他将亏空分三年还完。
    曹自身的亏空尚未补完,又增加了曹寅遗留的亏空,只好多方求人托人。雍
正为防止有人吓唬敲诈曹,特地在曹的请安折上写了严词批语:乱跑门路,交结
他人,只能拖累自己,瞎费心思力气买祸受;主意要拿定,安分守己,不要乱来,
否则坏朕名声,就要重重处分,怡亲王也救不了你!
    雍正皇帝的这个朱批特谕表明,虽然他对曹" 乱跑门路" 是十分不满的,但
是雍正对曹的好意体恤、亲密关怀还是读得出来的。
    第25节:坠入绳床瓦灶的地步
    雍正四年(1726),曹负责操办的缎匹衣料质量" 粗糙轻薄" ,受到赔偿并
罚掉一年俸禄的处分。不久,雍正穿的石青缎褂褪色,经查又是江宁织造的产品,
结果又罚掉曹一年的俸禄。曹一次又一次地失职,导致了雍正对他越来越不满和
失望。
    雍正并没有就此将曹问罪,决定将他召回北京当面考察和训诫。雍正五年五
月传旨,命苏州织造高斌不必回京,他所督运的缎匹由曹送来。不料曹在督运织
造缎匹的途中,又在山东长清县等处勒索费用,骚扰驿站,终于招致雍正" 龙颜
大怒".十二月初四,雍正下令将曹等交由内务府和吏部严审。
    在曹被撤职受审的时候,雍正又得知曹转移财物,企图隐蔽,于是新罪旧账
一齐算,雍正五年《内务府满文上传档》记载:十二月二十四日传旨查封曹家产。
    他命令江南总督范时绎,将曹家中财物封存看守,并将重要家人立即捉拿。
    范时绎接到谕旨,立即将曹的管家数人拿下,关押审讯,所有房产财物一并
查清,造册封存。第二年二月,新上任的江宁织造隋赫德将曹江南家产人口查明
接收,曹在京城的家产人口,也由内务府全部查封。六月,骚扰山东驿站案审结,
判曹赔银四百四十三两二钱,由内务府负责催讨,并将曹戴上木枷示众。
    雍正六年初夏,曹雪芹随同祖母、母亲等全家老少,由南京回到北京,住在
崇文门外曹家旧宅,开始了穷困潦倒的悲凉生活。这一年,曹雪芹刚18岁。
    曹雪芹从赫赫扬扬的官宦世家,坠入" 绳床瓦灶" 的地步,特别是由于他亲
身经历了家庭的衰败破产,这一急剧的转折,对曹雪芹来说甚为痛苦。如果曹家
不是这样的结局,曹雪芹没有这样的经历,那么,很可能也就没有世界名著《红
楼梦》。
    影射《红楼梦》写的是谁的故事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以贾府为中心
的上上下下的人物个个都个性鲜明,甚至连刘姥姥这个形象都鲜活得欲透出纸背。
    他们是作者曹雪芹凭空杜撰的吗?还是影射了些什么人?亦或是包藏了什么
信念?
    人们揣测着,疑惑着,争论着。
    民国初年,一部署名兰上星白的《红楼梦人物谱》的书出现了。这位作者对
《红楼梦》的人物仔细地理了一下,精确地说出了里面出现的人物数:总收人数
721 人,还提到了古代帝王23人,古人115 人,后妃18人,列女22人,仙女24人,
神佛47人,故事人物13人,共262 人,这两类加起来有983 人。这么多的人物,
让每个人物都形象清晰,着实是一件难事,更难的是还要用他们来婉转地表达些
什么。难怪现代很多人说,读" 红楼" 读了这么多遍,还是没看懂。
    第26节:《红楼梦》写的是谁的故事
    所以说《红楼梦》是古今中外的一部" 奇书" ,奇就奇在自其问世之后,便
不断有人要索解出其所隐藏的真谛。那么在人物这方面,《红楼梦》又" 隐藏" 
了些什么呢?他讲述的是什么人的故事呢?
    吊明说在《红楼梦》刚刚问世的时候,其中的一些" 奥妙" 就已经为人们所
揣测。当时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的,大概就是所谓" 吊明说" ,或者" 南明说" 了。
    按照这两种说法,《红楼梦》的人物塑造与清初的反清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作品中人物的悲剧性冲突代替了民族的冲突。贾府破败抒发的是亡国悲痛。
作品里人物的大部分诗词则是吊明反清的诗词。
    先说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贾宝玉、林黛玉前世今生的名字、住所,都与石头(玉)和红色有关,如" 
赤瑕宫" 、" 绛洞公子" 、" 怡红院" 、" 绛珠仙子" 、" 神瑛侍者" 等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