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狙击手

第41章


该连为高射炮部队,全连共三个排,每排两门德国造高射炮。
    该连1排布防于雨花台、中华门一线,担任对空掩护任务。曾击落日本飞机,对日本空军造成威胁。
    日机在中国高射炮火的攻击下,不敢低飞投弹,因此始终没有从空中炸中城墙。
    威力侦察——旧军队中对于“火力侦察”的称呼。
    抗日战争中,日军的十一年式轻机枪,一般是由一名正射手、一名副射手来操作。但是,在实际的战斗过程中,经常出现一名机枪手单独操作十一年式轻机枪的情况。
    拒马——一种军事上用来阻挡步兵、人群的障碍物,用粗大的木头和带刺的铁丝做成。
    根据参加当年南京保卫战的陆军51师306团上校团长邱维达的回忆:
    “(12月10日)午后四时许,南京城区战况已经激烈展开……我当时在中华门城上指挥所,发现敌坦克两辆掩护步兵企图通过中华门外军桥。我命令集火炮数门,直接瞄准射击,敌两辆坦克中弹掉入河中。敌步兵失去坦克掩护。纷纷后逃。我即令一个加强连出击,斩获数十人,(我军)士气为之一振……”
    紫金山——位于南京市区东面。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山上有三座山峰,最高峰海拔400余米,为南京最高点。
    此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占领此山,即可以火力控制南京市区。
    开和——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赢了,就叫“和”(hú)。开和,也就是开始和牌,取得了第一次胜利。
    根据现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南京卫戍军战斗详报》记载:“(南京战役中)官兵体力精神俱感疲惫……旺盛的企图心和机动力更为缺乏。国府西迁之后,各项交通器材随之俱行,各军经上海撤退损失,亦所存无多。致弹药之补给、伤兵之救护、与夫抢堵城垣缺口材料之运输,俱极缓慢,一被突破,即有牵动全线之虞。”
    乃球的——山西方言,民间的粗话。
    根据当时参加南京保卫战的国民革命军第16军团司令部中校参谋王晏清的回忆:“12月11日,我随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前往前沿阵地视察……我们从中华门的东侧登上城楼,刚登上城楼,就遭到日军狙击手的射击,子弹‘嗖嗖’地从耳边飞过……”
    罗卓英——字尤青,号慈威,谱名高哲。1896年3月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1961年11月6日病逝于台湾台北市。
    1918年,他入保定军官学校炮科。1924年实现国共合作以后,罗卓英在广州加入国民革命军,任第一炮兵营上尉连长。此后,他因战功累升团长、旅长、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等职。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罗卓英率部开赴华东,参加上海保卫战。他升任集团军司令官,指挥对日作战。
    南京保卫战期间,他被任命为南京的卫戍副司令长官。
    当时国民革命军中参谋人员的标志,是在左边的领章标出两条交叉的竹节。
    国民革命军87师、88师等部队的军装是仿西方式样的,与其他的部队不同,左右肩头各有一根肩带。
    中华门的中层为砖石结构(上砖下石),面北筑有藏兵洞7个;下层正中筑拱门通瓮城,面北左右各筑藏兵洞3个。瓮城东西两侧筑有宽11.5米、长86.1米的马道,马道陡峻壮阔,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
    中华门瓮城上下两层分布有13个藏兵洞,加上东西两侧马道下方的14个藏兵洞,共计27个,可藏兵3000。首道拱门二层面北的中洞进深45米,宽6.85米,高6.32米,居各洞之首。这些藏兵洞在战争期间对于军需物资的储备和兵源的设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炮火延伸——攻防战斗中,进攻方的炮火,在对防御方的阵地进行过一番轰击之后,按计划逐步向前推移弹着点,逐次向敌方的防御纵深转移火力,以掩护己方的步兵、装甲力量发起冲击。
    曼塞——日语“万岁”的近似发音。日军士兵在发起冲锋的时候,经常高呼这个词。
    根据参加当年南京保卫战的陆军51师306团上校团长邱维达的回忆:“敌我双方激战到十二月十二日……第三营营长胡豪电话报告:中华门与水西门之间,城垣突出部有一段被炸开,敌攻城士兵正利用绳梯爬上城墙。我立即命令该营集中主力挑选一百名精壮战士组织敢死队,严令务必在一小时内,将突入城墙之敌完全肃清。命令下达之后,营长胡豪亲率敢死队勇敢地向突破口冲杀过去……一时杀声震天动地,不到一小时,将突入之敌全部肃清,除战死者外,生俘十余人。在格斗中,我第三营营长胡豪、少校团附刘历滋不幸中弹英勇牺牲……”
    女墙——城墙顶端靠内侧的一道矮墙。
    根据史料记载,1937年12月12日下午三点,南京卫戍司令部下达了《首都卫戍司令长官作战命令特字第一号》,命令中规定——
    “首都卫戍部队决于本日晚,冲破当面之敌,向浙皖边区转进……本日晚各部队开始行动……突围后运动,务避开公路,并须酌派部队破坏重要公路桥梁,阻止敌人之运动为要。”
    鸡公拉屎头节硬——四川民谚,意思是做事情有始无终。
    截止到十二月十二日夜,日军并未能从中华门攻入南京城。
    南京大屠杀元凶之一、日军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在抗战结束之后的战犯审判中,曾供述:
    “……以贯通中华门之南北线为境界,右(东)为114师团,左(西)为第6师团,对中华门则以两师团攻击。被告部队(第6师团)直对中华门以西之最高城壁激战后,于十二月十二日日没前始经格斗占领城壁,……遭中国军之抵抗,备感困难及费时甚久,于十三日破晓始集中兵力于城壁附近。中国军则似于十二日乘夜暗后退……”
〓〓〓小凡做的电子书〓〓〓
第五章 以血洗血
    一
    12月13日的清晨到来的时候,萧剑扬依旧滞留在南京城里。
    昨夜,他跟着残存的弟兄们从中华门城楼撤下来,撤进南京城。
    在火光熊熊的南京城里,他们遇到了黑压压的逃难人群。萧剑扬的部队,被潮水一般汹涌的人流冲散了。
    对于从小在东北山林里长大的萧剑扬来说,这陌生的城市让他失去方向感。他迷路了。
    等黎明来临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孤零零地在硝烟弥漫的南京城里打转。伴随他的,只有他那支忠实的中正式步枪。
    此时的南京城,被四面的枪炮声包围着。城外的日本军队,正在从多个方向攻入城内。
    萧剑扬把中正式步枪端在手上。熟悉的枪身,给了他一种信心。
    “大不了就在这城里跟鬼子干!”他在心里想,“反正多打死狗日的一个,就多赚一个!”
    走着走着,突然,不远处半空中的一个东西,吸引了他的目光——
    一面旗子——一面中国军队的军旗,在南京城冬日的晨光中,傲然地飘扬着。
    “自己人的旗子!”萧剑扬在心底喊了起来。不知为什么,他觉得鼻子根儿一阵发酸。
    自打他入伍当兵算起,每天不知道有多少回瞧见这样的旗子。可在今天望到它,萧剑扬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亲切和冲动。
    有旗子就多半有自己人在。萧剑扬没多耽误,赶紧朝那面旗子飘扬的方位跑过去。
    那面旗子望起来不远,可要找到,还是花了番功夫。他在几条街巷里绕来绕去,总算找着了地方。
    这是个三层楼的建筑。楼顶是尖尖的,最上面有一根高高的杆子,那面旗子就飘扬在杆子的顶端。
    萧剑扬跑到这幢三层楼前。楼底层的大门两侧,已经聚集了十来个当兵的,有的站着,有的蹲着。从装束上看,估摸着都是来自不同部队的。
    这些人中间,站着四个戴钢盔的,正在向四处张望。见到萧剑扬,这四个人快步迎了上来。
    走在前面的一个,右手提着一挺“花机关”。他开口问道:“你是哪个部分的?”
    萧剑扬报了一下自己部队的番号。
    “呵呵,好啊,欢迎欢迎!我们几个是教导总队的。”他一面说一面指了指楼顶的旗子:“这旗子是我们营附让挂的,就是为了能多招集些其他部队被打散的弟兄。”
    他开心地补充了一句:“我们营附说得不错,像条汉子的弟兄,总是有的。只要旗子一挂出来,凡是有血性的就会聚过来。果然不错!”
    萧剑扬打量了一下这个人,对方年纪看起来比自己大一两岁,军衔跟自己一样,也是个中士。他的面颊上有不少麻子,两只黑糊糊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种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神情。
    他手里端着一挺“花机关”,身上斜挎着直条形的皮质子弹带。在他胸前,还挂着一副日本军用望远镜,看样子是从鬼子那里缴获的。
    更特别的是,他腰上还缠了一大块脏兮兮的白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