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养生之道: 中华传统养生瑰宝

第23章


  大冶本意为熔铸五金,今以之喻造化之伟功,乾坤为炉鼎,阴阳为水火,万象从兹而铸成,是万物共有一太极也。山与泽乃万物中之一物,而山泽中又有造化,是一物各得一太极也。山泽通气,震兑相交,而造化之情见矣。
  修仙者,贵在收积虚空中清灵之气于身中,然后将吾人之神与此气配合而炼养之,为时既久,则神气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
  后半部功夫所以宜居山者,因山中清灵之气较城市为优耳。但入山亦须稍择地势,或结茅,或住洞,要在背阴面阳遮风聚气之所,山后有来脉,左右有屏障,中有结穴,前有明堂,此乃乾坤生气蕴蓄之乡。日月升沉,造化轮转,道人打坐于其间,得此无限清灵之气,以培养元神,有不脱胎换骨者乎?
  朝迎日乌气,夜吸月蟾精。
  蚌受月华而结珠胎,土得日精而产金玉,人知采取日月精华,则可以结就仙丹,变化凡体。至其所以采取之法,到此地步,自能领悟,不必执著迹象,致碍圆通。若《易筋经》所言日精月华法,乃武术炼养之上乘,非仙家之玄妙也。
  时候丹能采,年华体自轻。
  采天地之灵气以结丹,须识阴阳盛衰之候,夺造化之玄机而换体,必经三年九载之功。
  元神来往处,万窍发光明。
  此言周身毛窍皆有光明发现,丹经云:“一朝功满人不知,四面皆成夜光阙。”亦同此意,其所以有光者,或者因身中电力充足之故。世上雷锭能自发光,经过长久时期,而本体不减毫厘。彼无知之物质,且灵异若此,又何疑乎仙体?
  3.辟谷第十一
  既得餐灵气,清冷肺腑奇。
  此实行断绝烟火食也。所以能如此者,因灵气充满于吾身,自然不思食,非枵腹忍饥之谓也。
  忘神无相著,合极有空离。
  忘神者,此时虽有智慧而不用,若卖弄聪明,则易生魔降。无相著者,谓无色相之可著也。合极者,合乎太极也。合乎太极者,即神气合一,阴阳相纽也。如是则不落顽空,故曰有空离,谓遇空即远离也。第三句言不著于色,第四句言不著于空,色空两忘,浑然大定。
  朝食寻山芋,昏饥采泽芝。
  芋为普通食品,人皆知之;芝形如菌,上有盖下有柄,其质坚硬而光滑。《本草》载有青、赤、黄、白、黑、紫六种,服之皆能轻身、延年。若仙经所标灵芝名目,多至数十百种,不可毕陈,然非常人所能得也。
  若将烟火混,体不履瑶池。
  仙体贵乎清灵,若不绝烟火食,则凡浊之气混入体中,安有超脱之望。瑶池者,女仙所居之地,《集仙传》云:“西王母宫阙,左带瑶池,右环翠水。”
  4.面璧第十二
  万事皆云毕,凝然坐小龛。
  面壁之说,始于达摩。当梁武帝时,达摩止于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九年如一日。故后世道家之修静功者,皆曰面壁,今之佛家反无此说,徒知念阿弥陀佛而已。
  辟谷一关,既已经过,不但烟火食可以断绝,即芝芋之类亦可不食矣。古仙修炼到此程度时,大半择深山石洞而居之,令人用巨石将洞口封没,以免野兽之侵害,及人事之烦扰,且不须守护者。但此法在今日,未必相宜。
  普通办法,即于山林清静之处,结茅屋数椽,以备同道栖止,然后用木做一小龛,其中仅容一人坐位,垫子宜软厚,前开一门,余三面须透空气而不进风,最好用竹丝编帘遮蔽如轿上所用者。人坐其中,不计日月,真至阳神出谷,始庆功成。惟昼夜须有人守护,谨防意外之危险。中间若不愿久坐,暂时出来亦可,此时身内已气满不思食,神全不思睡。其外状则鼻无呼吸,脉不跳动,遍体温暖,眼有神光。其身体内部之作用,自与凡夫不同,不可以常人之生理学强加判断。此等现象,今世尚不乏其人,余昔者固亲见之矣。然皆未知其有何等神通,是或丹经所谓慧而不用者乎?
  今按自本首第三句以后,直至第十四首末句止,概属不可思议之境界,故未作注。当日某女士尚疑余故守秘密,致书相诘,奈余自访道至今已三十年矣,实未曾目视阳神是何形状?如何出法?即当日师傅,亦不及此,仅云时至自知。故对于出神以后种种作用,因无实验,不敢妄谈,且学者果能行面壁之功,何患不知出神之事,请稍安毋躁,以待他年亲证可乎。
------------
女丹派炼虚合道之方法(1)
------------
  女丹派称炼虚合道为出神和冲举。第一,出神,是说阳神出胎的时候,有光自脐轮向外注射。阳神脱胎之后,金光四射,毛窍晶融,就像太阳刚刚从大海中升起,就像珍珠从深渊中腾起,香气飘满房间,霹雳一声,金火交流而阳神已出于泥丸。出神以后,全看平日功夫,假如阳神全是先天灵气结成,则境遇而不染,见物而不还,来去自如。阳神回到泥丸宫,身体立即火热一般,金光又从毛窍中射出,香气依然氤氲;一会儿阳神便回到黄庭处,虽有若无,不知不觉。
  此时胎神虽出,还要紧紧收住,留他做完了炼虚一段功夫,再放出去,则真光法界,任意逍遥,大而化之。然炼虚全要胸怀浩荡,无我无人,何天何地,觉清空一气,混混沌沌中,是我非我,是虚非虚,合太虚之虚,而融洽无间,所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第二,冲举,是说上述功夫炼成后,阳神即会带着身体在吉日良晨白日飞升,不会受到凡世间轮回的苦恼。
  1.出神第十三
  身外复有身,非关幻术成。
  今按此首若完全不注,未免令读者意有缺憾,若每句作注,又苦于不能落笔,只得将前贤语录摘抄数条,以见出神之时,是何景象。出神之后,尚有功夫,欲知其详,请博览丹经,真参实悟,非此编所能限也。
  《青华老人语录》曰:“阳神脱胎之先兆,有光自脐轮外注,有香自鼻口中出。既脱之后,则金光四射,毛窍晶融,如日之初升于海,如珠之初出于渊,香气氤氲满室,一声霹雳,金火交流而阳神已出于泥丸矣。出神以后,全看平日功夫。若阳神纯是先天灵气结成,则遇境不染,见物不还,收纵在我,去来自如,一进泥丸,此身便如火热,金光复从毛窍间出,香气亦复氤氲,顷刻反到黄庭,虽有如无,不知不觉,此真境也。若平日心地未能虚明,所结之胎,决非圣胎,所出之神,原带几分驳杂,一见可惧则怖生,一见可欲则爱生,殆将流连忘返,堕入魔道。此身既死,不知者以为得仙坐化,谁知阳神一出而不复者,殆不堪问矣。”
  问曰:“倘心地未纯,而胎神已出,为之奈何?”
  师曰:“必不得已,尚有炼虚一着。胎神虽出,要紧紧收住,留它做完了炼虚一段功夫,再放出去,则真光法界,任意逍遥,大而化之矣。炼虚全要胸怀浩荡,无我无人,何天何地,觉清空一气,混混沌沌中,是我非我,是虚非虚,造化运旋,分之无可分,合之无可合,是曰炼虚。盖以阳神之虚,合太虚之虚,而融洽无间,所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此乃出胎以后之功,分身以前之事也。”
  问:“阳神阴神之别如何?”
  师曰:“阴未尽而出神太早,谓之阴神。其出之时,或眼中见白光如河,则神从眼出;或耳中闻钟声箫管之音,则神从耳出。由其阳气未壮,不能撞破天关,故旁趋别径,从其便也。既出之后,亦自逍遥快乐,穿街度巷,临水登山,但能成形,不能分形;但能游走人间,不能飞腾变化。若盛夏太阳当空,则阴神畏而避之,是以虽带仙风,未离鬼趣。”
  问:“阴神可以炼为阳神乎?”
  师曰:“可,学仙之士,不甘以小乘自居,只得于阴神既出后,再行修炼,将那阴神原形粉碎,倾下金鼎玉炉,重新起火,火候足时,自然阴尽阳纯,真人显像。”
  问:“阴神如何能使原形粉碎?”
  师曰:“忘其身,虚其心,空洞之中,一物不生,则可以换凡胎为灵胎,变俗子为真人,而事毕矣。”
  问:“身外有身之后,还做什么功夫?”
  师曰:“善哉问也!此其道有二:下士委身而去,其事速;上士浑身而去,其事迟。当阳神透顶之后,在太虚中逍遥自乐,顷刻飞腾万里,高踏云霞,俯观山海,千变万化,从心所欲,回视幻躯,如一块粪土,不如弃之,是以蜕骨于荒岩,遗形而远蹈,此委身而去者之所为也。若有志之士,不求速效,自愿做迟钝功夫,阳神可出而勿出,幻躯可弃而勿弃,保守元灵,千烧万炼,忘其神如太虚,而以纯火烹之,与之俱化,形骸骨肉,尽变微尘,此浑身而去者之所为也。并列于此,听人自择,有志者不当取法乎上哉?”
  或问:“阳神之出,非必执定要身外有身,已承明命,但若果无形相可见,何以谓之出神?”
  答曰:“本性灵光,非有非无,亦无亦有,隐显形相,安可拘一?昔刘海蟾真人以白气出,西山王祖师以花树出,马丹阳真人以雷震出,孙不二元君以香风瑞气出,此数者虽有相可见,而非人身也。又南岳蓝养素先生以拍掌大笑而出。邱长春真人自言,出神时三次撞透天门,直下看森罗万象,见山河大地如同指掌,此二者皆无相可见,而亦非身也。何必拘拘于身外有身而后为出哉!”
  问:“何故有此不同?”
  答曰:“当可以出定之时,偶有此念动而属出机,未有不随念而显化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