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第16章


  知音 我和公孙亮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一般他都是匆匆放下几卷书给我,难得有跟我好好聊天的机会。他带给我的书中没有时下流行的赋之类的东西,都是《山海经》、《战国策》之类有故事比较适合解闷的书籍。
  有一次我问他是否爱看他带给我的书,他只简单地说了句:“这是给你解闷的书。”
  “那带一卷你喜欢的书给我看行吗?”
  “可以。”
  下一次他带来了一卷《墨子》。我很惊异他喜欢墨家,不由得问:“墨子不是反对战争的吗?好像跟你这个将军的本分冲突啊!”
  公孙亮这次没有急着走,温和地回答说:“墨子的学说内容有很多,兼爱非攻只是其中一种。他还有很多东西。你先说说你知道的。”
  “我光知道一个《公输班》的故事,墨子为了救宋国,跟公输班较量,结果公输班屡战屡败。最后公输班想杀他,他却告诉公输班,他已经让弟子在宋国做好了准备,杀了他也没用。公输班只有甘拜下风。但是这个故事我就没有搞清楚,俩人用腰带什么的摆阵法,就能断输赢?”
  “这你就不知道了吗?墨子还是一个能工巧匠。”
  “他比鲁班更厉害吗?”
  “公输班就是鲁班。你说他俩谁厉害?”
  “哦,原来这样啊。墨子跟公输班比的原来是手工制作吗?”
  “对,你很聪明。”
  “难道你是因为墨子的手工制作……”
  “公输班虽然很巧,但他做的东西没有多少是对百姓有益的或者实用的。比如他帮助楚国制造兵器,还制造出木头做的鸟会飞三天三夜不掉下来,但那有什么用呢?只不过因为他只精于工匠,所以后来的工匠奉他为祖师。而墨子会的东西很多,但从来不用在害人的地方或者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他精通军事,只用来制止战争;他工艺高超,却并不货与帝王家谋求地位和钱财,只制作对百姓有用的工具;他的墨家弟子特别能吃苦,特别善战,视死如归,却只为伸张正义而赴汤蹈火……墨子才是真正的智者。”
  “墨子这么酷啊?”
  “酷?”
  “就是……很匪夷所思,但又令人敬佩。”
  “是啊,当初儒墨两家为百家之首,被称为‘儒墨显学’。但墨子之后,再无人比肩。到如今,墨家也已经没落了。很多人只想着升官发财保全自身,不再有人愿意做墨者了。”
  “墨者?”
  “是墨家成员的称呼。他们最高首领称为巨子。”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做墨者了呢?”
  “因为墨家以制止战争为己任,四处主持正义。而且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办到,不惜牺牲性命。所以墨者的战斗力很强。”
  “这不是跟侠客一样了吗?”
  “对呀,所以墨家也被称为‘墨侠’。”
  我想了想,“也是啊,一个人行侠仗义并不难,难的是很多人一起行侠仗义。这么有本事又仁义的墨家如今消亡了,真是太可惜了。”
  “人心不古,所以只能看书缅怀了。”
  临走时,公孙亮忽然说:“谢谢你。”
  我奇怪:“为什么谢我啊?”
  “我这些话从没有对人说过,谢谢你听我说这些。”
  “……我很喜欢听的,以后多给我讲讲墨家的故事。我看书……其实看不懂多少。”不光是繁体字、文言文的障碍,没有句读的古书,尤其是像《墨子》这本书,虽然文风质朴,但很多地方仍然诘屈聱牙,看了半天也弄不懂多少。完全没有注解的古书,看书不再是消遣,而是增加负担,。不过实在没事可做,没有风景可看,不看书看什么呢?
  “你……不是在太学呆过吗?”
  “所以一个月就走人了呢。我不是那块读书的料。我自己知道,董博士看走眼了。”
  “董博士可不这么想吧?他一直为你半途而废扼腕叹息呢!”
  “你见过董博士?”
  “我也是他的一个弟子。”
  “你也曾是太学生?”
  “董博士曾经授业于我而已,我没有进过太学。”
  “那你是儒生了?”
  “你看我哪里像?!”
  我看着他一身戎装的样子不由得笑了。
  展厨艺
  展厨艺 只是公孙亮能跟我聊几句的机会少之又少,大部分时间陪伴我的就是那些竹简。
  吃饭也不太习惯,也许大家都是穷苦出身的缘故,都认为肉越多越好。常常是煮白肉,除了放点盐,什么调味品都没有,吃得我看见肉就反胃。
  有一次我随口跟公孙亮说起,将军府净吃肉,想吃点青菜都很难,第二天他正好休息,就送来一些苹果,还有一颗脆生生的白菜,我看得眼都直了,问他:“这是哪里来的?”他笑笑没有说话,最后他说:“冬天青菜不好找,只有储存的大白菜了。”
  这就够了!我把白菜外面的老帮子扒掉,又从厨房找来大蒜和辣椒,还翻出一个瓦罐。
  公孙亮惊讶地看着我:“这是做什么?”
  “我用外面的帮做泡菜。白菜帮做菜不好吃,腌着吃才好。”
  他对我说:“你说怎么做,我来做,你看着。”
  于是我指挥他烧水,水烧开了,将白菜帮放里面焯熟,捞出来晾着。然后将大蒜和辣椒剁碎。看看白菜帮晾凉了,就往瓦罐里塞,放一层白菜帮再放一层剁好的大蒜和辣椒,并撒上盐。
  瓦罐不大,所幸白菜帮也并不多。弄好这一切,天也快黑了。我问他:“你留下来吃晚饭吗?我要把白菜心蒸了吃。”公孙亮有些好笑地问我:“你怎么蒸着吃?我倒是想尝尝。”
  我教他把切好的拌上盐的肉末撒在白菜心上蒸熟,就可以端上来吃了,公孙亮尝了一口惊异地问我:“这么香!”
  “现在知道青菜好吃了吧?别小看这白菜,有好多种做法呢,煮着吃,炒着吃,腌着吃,凉拌着吃。今天咱们是蒸着吃的。”
  公孙亮却并不继续埋头大吃,而是若有所思地问我:“云游,你还会干什么?”
  “我会的东西很多,你慢慢就知道了。”
  我大言不惭。却见公孙亮定定地看着我,眼睛里有一种我看不懂的东西,我刚想问他怎么了,忽然看到卫青站在门口,有些纳闷,他从来不会在晚上到我这里来的,但见他来了,要进不进的样子,很是尴尬,就说:“将军,公孙亮带来了白菜,我腌了一些,还把菜心给蒸了,现在先尝尝这个。”我一边说,一边给他拿筷子。
  卫青站在阴暗处,看不清表情,只淡淡地说:“听说公孙亮过来,所以我来看看。”他解释什么?我走到他跟前说:“你是闻到我做的菜香了吧?还是过来尝尝我的手艺。成天吃肉,也不嫌腻。”
  想吃就吃,干嘛那么做作?我拉过卫青,卫青也没有反抗,乖乖坐下来。
  我看着卫青吃了一口白菜,讨好地问:“怎么样?我的手艺不错吧?”
  卫青点点头:“比宴席上做的菜还好吃。你怎么做的?”
  “觉得好吃就行,干嘛问做法?难道你要学着做?要不是你这厨房太简陋,我还可以做得更好些。”淀粉、料酒这些东西统统没有,只有炖肉的花椒大料和姜!
  卫青忽然说:“你的厨艺这样好,在我这里是不是很委屈?”
  “没有没有。”我头摇得像波浪鼓。在卫青这里,其实没有什么约束,挺好的。但不好好解释一下,有点说不过去。
  “你这里很清静,我挺喜欢的。而且,你虽然贵为将军,呃,现在都是侯爷了,但一点官架子都没有,你的府上也没有那么多规矩,我觉得挺自在的。只是,”我想了想,实话实说吧,“你们爱吃肉的习惯我有些受不了,所以自己做点青菜来吃。”
  卫青没有再说话,我看了看一直在旁边默默的公孙亮,好像做错什么事似的。觉得气氛有点怪异,想了想便找个由头对公孙亮说:“我腌的泡菜过三天才能腌透,到时候如果你觉得好吃,可以拿给你家人一点。只是腌得少,瓦罐又小。”
  腌泡菜其实是用整棵白菜的,不过我想,几根菜帮子也应该可以的。公孙亮和卫青都没有说话,埋头吃饭。我觉得他们俩之间怪怪的,努力想调节气氛,却没有成功。最后公孙亮一推饭碗站起来:“我吃好了。你们慢用,我走了。”
  第二天我午睡起来,走出房门时吓了一跳,有一些人正在搬运白菜,那白菜看起来一车不止。我急忙抓住一个仆人问:“谁买这么多白菜?”“侯爷命人买的。”然后我又看见两个人抬着几个大瓦罐过来,我疑惑了,这是什么情况?
  终于等到卫青回来,我问他:“你买那么多白菜干嘛?”卫青闷闷地回答:“我这个将军买颗白菜还是买得起的。”咦?买颗白菜?说得这么轻松?只是买了那么多白菜往哪里放?不几天就得烂掉或者冻坏了。于是问他:“白菜怎么储存呢?那么多,一时吃不完的。”
  “你不是会腌泡菜吗?吃不完的腌泡菜就行。”咦?连这个他也记得了?
  “泡菜不能腌太多的,吃不完到春天一样会烂掉。再说,光白菜也腌不了泡菜啊!还需要大蒜和辣椒。”
  “我再买大蒜和辣椒好了。”
  卫青是个很节俭的人,这时候,冬天了,买大蒜和辣椒?不贵得惊人也恐怕买不到那么多吧?应该在秋天就开始准备这些的。
  无奈,我只好告诉他一般老百姓贮存白菜的方法:挖地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