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房奴的古代生活

第144章


过几日回了徐州。在送去读书也不晚。”
“现在,也只能这样。”鸳鸯无奈。
说到志向,柳大玉想道自己的女儿。青儿如今三岁多了,也不知她有什么志向,遣身边的丫鬟将放纸鸢正在兴头上的青儿叫了过来,一把搂到自己的怀里。
“咱们家的青儿有什么志向?”柳大玉道。
“姐姐,这个时候问是不是太早了?”钱多多笑道。“八成青儿连什么是“志向”都不知道呢!”
青儿一听姨妈说自己年岁小,不知什么是“志向”立刻不高兴了。“青儿年岁小不假,可是志向青儿还是有的。”
柳大玉一听高兴了,“那就说说,咱们家的青儿小姐有什么志向?”
青儿挣脱了柳大玉的束缚,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郑重其事道。“我的志向是夺个武状元。然后做个女侠。”
满心欢喜的柳大玉听道女儿这么说,险些坐到地上。就连找有心理准备的钱多多也是愕然。
“这个志向是不是有些太大了。”鸳鸯惊愕道。
“不大,爹说了。以我的资质,在苦练上十几年夺个武状元不在话下。”青儿自豪道。
柳大玉还没等青儿说完,已经跳了起来。“刘庆州,你就教青儿这个?”说着咬着牙直奔船舱。
“姨妈,娘这是怎么了?”青儿看着远去的柳大玉好奇地问道。
“呵呵,这表示你爹又要吃苦头了。”钱多多干笑了两声回答道。
果不其然,钱多多话音刚落,就听道了刘庆州求饶的声音。引得船上船下的人小声嘀咕了好半天。
接下来的几天,担心在被波及的刘庆州躲着青儿好柳大玉远远的。不舍得打女儿的柳大玉教育了青儿大半个晚上,可惜收效甚微,反而让青儿更加坚定了夺武状元,做女侠的梦。束手无策的柳大玉整日的唉声叹气,搅得钱多多也没了好心情。
眼看着柳大玉日渐消瘦,青儿依旧是照吃、照玩儿、照乐。钱多多只好去劝柳大玉。
“姐姐也不必过于担心了。青儿如今不过是三岁的娃娃,说的也不过是戏言。日后的事儿谁有能说的准呢。”钱多多对靠在窗前的柳大玉道。“何况朝廷怎么会让女娃去考武状元。”
“武状元到是没什么。”柳大玉道。“我是怕她真的想去做什么女侠。妹妹不知,那女侠是人人都能做的吗?我是怕青儿有个什么闪失。”
钱多多见昔日干练的柳大玉也变得多愁善感起了,不由得轻笑。“有了孩子就是不一样的,没影的事儿了。现在就开始愁起来了。”
柳大玉见妹妹说风凉话,轻推了钱多多一下。“妹妹就不心疼青儿?”
“当然心疼了。”钱多多道。“可青儿才三岁,在让她疯玩几年,然后在跟着你和姐夫学习经商之道收收心便可了。姐夫也是行走过江湖的,他会不知江湖险恶,侠女难做?在怎么说也是亲爹,我就不信他能舍得让青儿吃苦。”
“玉儿说的即是。”刘庆州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
柳大玉见他就来气,“我们姐妹闲聊,你来插什么嘴。”嘴上没个好语气,脸上却是无尽地娇嗔。
眼看着这对“老夫老妻”要在自己面前打情骂俏,钱多多识相地退了出去。
到了船头,见青儿正在摆弄前几日刘庆州给她买的九连环。笑着走了过去。“青儿摆弄得怎么样了?”
“不行,解不开。”青儿生气地将九连环丢在了地上。转脸向钱多多。“姨妈,娘还在生我的气吗?”
钱多多楞了一下。感情这孩子什么都知道。于是将青儿拉到一椅子前坐下。“青儿真的想做女侠?”
这次,青儿十分慎重地考虑了一番。“其实青儿也不知道想做。只是前几日听爹将故事,觉得里面的女侠很厉害。所以才想的。”
钱多多一听笑了。果然,青儿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若是如此,青儿就去同娘讲一讲,这样你母亲就不生气了。”
青儿听了点点头,将自己丢在地上的九连环拾了起来。“正好去问问娘能不能将这个解开。”
给钱多多送茶水的玉梅远远地听见了她们二人的对话,见青儿走了,才敢出来。“青儿小姐虽然聪明,可到底是个孩子。”
钱多多接过茶杯喝了一口。“那九连环才玩了两天,就要放弃了。这孩子的耐心是不是差了点啊?”
玉梅见小姐根本没有将自己的话听进去,无奈地摇头道。“小姐,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自己去想解法,哪得想到何年何月?不如去问个明白人。”
原本还在摇头的钱多多听了玉梅的话,觉得别有一番见解。
柳大玉经过刘庆州的一番游说,在加上青儿主动交代。原本阴霾的心情,一下子雨过天晴了。
洪三郎走了几个渔村,最后在海边一个居住这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里找到了一户崔姓三兄弟。
崔家世代都是渔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百二十分地勤劳,却换不来多少银两,这让兄弟三人很是苦恼。经过一番讨论和思考后三兄弟得出了结论。原因就是自己辛苦捕来的鱼在本地卖不上价钱。转到外乡贩卖自己又没有这个本钱。就在兄弟三人苦苦思索的时候,洪三郎的到来给三个人带来了一线希望。
洪三郎这段日子都被奸商骚扰,一下子遇到三个志向远大的渔民,如同见到知音一般。两边将想法说出来。竟然不谋而合。欢喜之余,双方定下了协定,先有洪三郎出些银子。崔氏兄弟三人用自己家的快船送一船海货到徐州。已验证一下鸳鸯的主意是否奏效。
为了能赶在崔家三兄弟到达之前回到徐州,洪三郎连夜就催促着众人回还。还没有玩尽兴钱多多虽然不高兴,可为了生意也就忍了。
游船一路上快行,除了必要的补给,否则决不停船。终于在与崔氏兄弟预定好的八月月十五前到了徐州。
眼看着要过节了。原本以为小姐们不回回来的柳府上下也没有做过多的准备。几个厨娘刚下船,就进厨房准备中秋节的月饼。管家也先到街上采购水果。好在有薛氏派人送来的一百多只自家庄子里出产的螃蟹。
八月十四,崔氏兄弟三人提前两日道了徐州。因为之前钱多多特别交代过要给活鱼换盐水,只损失了七八尾鱼。海蟹和章鱼、贝类都没有什么损失。实验成功,洪三郎和崔氏兄弟大喜。洪三郎特别摆上一桌酒宴庆功。在商议下一步的计划。作为股东之一的钱多多不方便出席,就请刘庆州代替自己去了。
第二天,黄鹤楼的鲜活海货一下子成徐州城的新闻。城中不少有脸面的人纷纷来尝鲜。崔氏兄弟带来的鱼一个上午就被抢没了。
看到这样场景,原本想休息两日在走的崔大赶紧带着两个弟弟回海州,组织更多的人往徐州贩卖鱼。
不少没吃上鲜活海鱼的老爷也都将下一艘船的鲜鱼预定一空。
洪三郎忙着赚钱,鸳鸯则忙着为两个儿子找书院,原本为了躲着柳三婶而找的寄宿制书院如今是不用去了。徐州城内的书院成了首选。挑来选去,最后鸳鸯将目光锁定在了柳府附近的“云山书院”。为了让两个儿子上学方便,鸳鸯还特地买下了书院附近一处五进,东西带跨院的大宅子。
从三进的院子,搬进五进的院落,除了觉着大,鸳鸯在无其他的感觉。过了中秋,鸳鸯邀钱多多和柳大玉陪着自己置办些家当,好将空空的院落填满。
正文 第百七十一章 嗜睡症 上
第百七十一章 嗜睡症 上
在外边走了小半年,钱多多在次回到庄里,铁生因为“玉园百花图”吓得不敢与荷花打赌,还未等吴老爷云游回来,便告辞回京了。
回到庄子里,先是几位掌柜轮番地向钱多多禀报了店里的生意情况,有询问了庄子里的事儿。遣人送了些特产给上官夫人和萧夫人,告诉她们自己回来了。忙活了三四天,才算是清闲下来。
过了中秋节,天气日渐凉爽,钱多多只觉得浑身无力,整日不行动弹。
薛氏将钱多多带回来的吃食和布料分下去后,前来复命。只听到一半,钱多多就困了。薛氏见了只捡要紧地说。“小姐,吴府里传出消息来。说是夫人有喜了。咱们要不要去看看。”
原本意识已经有些模糊的钱多多一听,立刻精神起来。“什么时候的事儿?”
“一个月前传出的消息,此时应该已有四五个月了。”薛氏道。
“吴府来人禀报过了吗?”钱多多道。
“没有,吴夫人知道您出游了。”薛氏回答说。
钱多多沉思了一会儿。“既然如此,就当做什么也不知道。还是互不相犯地好。整天斗来斗去的,我烦了。”
“应该不会在斗下去了吧。”薛氏道。“如今二少奶奶也算是有了个好归宿,还折腾什么啊!”
“只希望那二少奶奶也这么想。”玉梅插嘴道。“只怕她还记得原先的那些仇怨。”
“反正现在也不是在王府,更不是做同个行当的。我与她也没什么瓜葛了。”钱多多道。“少去她哪儿不就行了。”
玉梅和薛氏听钱多多这么说,都不在往下接了。薛氏将庄子里几桩亲事说了一番。钱多多嘴上埋怨薛氏没经过自己同意就将自己的几个丫鬟嫁了。心里却是十分地高兴。命玉梅给成亲的几家各补上了一份贺礼。
正在静养安胎的荷花听说钱多多云游回来,可算的找到了出气地方。吩咐丫鬟些了帖子请钱多多、上官夫人和萧夫人到府内小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