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花季的风

第28章


他在找到完善的自我之后,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巡游世界、暗渡众生。因此,安逸,是找到真理后内心的平静,是修行自我后无私的奉献。
陶渊明抛下尘世的功名利禄而归隐田园。无论是他曾幻想的武陵桃花源,还是他自己所经营的“草屋八九间”,他都在追求一种安逸。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不想让物质的铜臭味破坏他心中的圣境。他的这份安逸,有别于一些人的逍遥快乐,有别于一些人的事不干己,而是希望回归农村的质朴、纯洁,回归人类本性的善良与自然。
李白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斥,但他可曾想到,后人眼中的他,没有被官场失利的阴影所遮蔽,而是一个“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情万丈的诗仙!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流传百年,世人称赞,又胜过了多少苦苦追求一官半职,终生逃不出科考的人!他的释然、豪爽,不也是一份安逸吗?不被名利所束缚,这份安逸,就是当时的皇帝也难以享有。没有这样的安逸、洒脱,李太白怎能留给后人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名句呢?
安逸给予世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它不是众人分食的一块蛋糕。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埋藏着的一种态度。当我们奋斗一生,努力追求过自己的理想后,我们也许有了白发,也许皱纹爬上眼角,但此时,我们能够说,自己的能量曾经真正的释放,自己曾经真正拼搏过、付出过,即便没有来生,我们也不后悔。这时,我们得到了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安逸,我们此时才真正能够微笑,能够宽容,能够无悔。
本文来自手机TXT小说下载网www.sjwx.info
第八章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第一节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在古城南京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东台许河籍有一对盲人姐弟分别获得女子盲人门球金牌,男子盲人田径“一银三铜”的喜人成绩,她们凭着自己的毅力,实现了从小的梦想,这是多么令人瞩目的事啊!
山重水复疑无路
她叫丁春香,1984年她悄然地来到这个鸟语花香的世界,惹人喜爱的她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多少欢乐。可天有不测风云,她竟患有先天性盲症,经过一番治疗,花去了全家的所有积累,终不见效,爸妈绝望了。在乡邻的反复动员和劝说下,爸妈决定再生一个孩子。当弟弟出生的时候,这个家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可“屋漏偏遭连阴雨”,她的弟弟也是一位盲人,这给本来就清贫的家庭无疑雪上加霜。
可她们的父母没有放弃,仍然尽最大的努力去挽救两个孩子,东奔西走,南京、上海、北京……手术、吃药、偏方……竭尽全力,举债治病,可失望一个接一个地笼罩着这个不幸的家庭。经历了这么多的波折,他们一家的日子更艰难了,几万元都付之东流。
柳暗花明又一村
多少次,她哭红了双眼,躲在被窝里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多少回,她梦见了缤纷的世界,和别的孩子一样背着书包上学去;多少趟,她走到村边的小河旁,几欲跳进结束去自己年轻的生命……未来是什么?她没有想过,更没有奢望,父母为自己姐弟俩已经负出了许多,她不想让父母伤心。她曾千万次地问自己:我还有未来吗?精疲力尽了,遥望夜空,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偶然的一次,她从电视上听到南京有一所盲人学校招生,她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那份激动,告诉了弟弟。弟弟年幼,硬是缠着父母送他去上学,父亲只是对着她们俩苦笑,家里还有几万元的债务呀,邻居们也说一个盲人读书有什么用?可倔强的妈妈硬是带着她们俩去了南京,人生地不熟,妈妈问东问西还是找到了这家学校,可又错过了入学时间。第二年9月,再一次来到南京,可家里只能送弟弟读书,起初在南京一起照顾弟弟,妈妈看到她这么爱学习,不忍心将她带回家,就这样姐弟俩同读一所学校,春香是多么高兴呀。姐弟俩在学习上开展竞赛,生活上互相帮助,她俩暗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
我的未来不是梦
在盲校读书期间,春香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她不甘命运就这样沉沦,她有了自己的理想,她清楚未来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于是她更加努力,勤奋学习,弟弟也很懂事,哪怕是一分钱,她们也要掰作两半花,她们知道父母的钱来之不易啊。
“身残但志不能残。”命运虽然不公,但可以改变命运!她和弟弟都酷爱运动,她喜欢门球,弟弟喜爱田径,两人下决心,一定要在赛场上拿出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所有关心她们的人。于是门球场上、跑道上、健身房多了她们姐弟一起锻炼的情景,体育课、活动课、星期天训练成了她们姐弟的全部内容,多少个日出日落,多少个星期假日,多少个寒冬酷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2年6月举办的江苏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她终于夺取了女子门球的冠军,弟弟在田径上获得了“一金二铜”,当她们登上领奖台时,她们是多么激动,多么兴奋,她们的父母在台下流下了欣慰的眼泪。
今年8月,丁春香代表国家队到加拿大参加世界盲人门球比赛,在强手如林的竞技场上,她获得了女子盲人门球第6名的好成绩,回国后,9月在第六届全国残运会上丁春香又获得了金牌,她笑得是多么的开心啊!她明白,自己的人生才刚起个头儿,未来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但是她不怕,她一定会坚定地走下去!
本文来自手机TXT小说下载网www.sjwx.info
第二节 选择
一路踏歌随梦,一路孜孜以求。每一个坚实的脚步都有一段美丽的故事,征程跋涉的一路锤炼,使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实而有内涵。
串一串生活的选择,便是一段心程,一段印迹,一幅色彩斑斓并墨韵淋漓的画卷,一篇飘逸散淡而深含哲理思辨的散文。
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端,选择高耸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选择涌浪漫漫的大海便需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博大胸怀……浪淘沙,千帆竞渡、勇者登峰巅。选择了一种道路,便要作千百次愈挫愈勇的奋争,“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万里征程中有一曲韵律不变的永恒老歌,激励着跋涉者吹响号角擂动战鼓挂帆启航。“生死抉择”固然是一种悲壮的美,而经过一番心灵煎熬的选择,也未尝不值得称颂!
选择能养就美好的品性。当我们沿循着选择的道路不停不息不倦地去抗争去探求时,我们的生命也因此丰实而有真蕴,我们把潜藏于生命底端那浓烈信念宣泄出来,扬鞭策马尽情地挥洒才情去追求我们选择的甘美果实。让生命接受岁月风霜的浆洗,从而养就飘然若仙的儒雅风度和虚怀若谷的恬静胸襟。伯牙选择鼓琴江畔,严光选择垂纶富春,孔子选择观水于山上,陶潜选择采菊东蓠,辛弃疾放声“千古江山”,苏轼高歌“大江东去”,他们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踏踩出俊美的人生,发小桥流水之思也罢,生命都因选择而更显丰美,我们从中滋养了美好而高洁的品性。
本文来自手机TXT小说下载网www.sjwx.info
第三节 说“安”(5)
提起“安”字,你多半会看到国人微笑的脸,是啊,有谁不喜欢“安”呢,“安”就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至少,国人多是如此看的。
这时想起了一个王朝的都城——长安。这座都城,古老却蓬勃,清淡而辉煌,它是大唐历史的见证,它有着动听的寓意——“长治久安”。在我看来历史不外乎乱世及治世,因此以治而安,安而成功,在这个“长治久安”的都城中,唐王朝的统治者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成就了大唐在历史中的盛世,缔造了中国在世界的辉煌。而长安,仍然是静静地矗立,即使它有当时的繁华,纵然在百年的历史中也有过动荡,它仍矗立着,宠辱不惊,因为它的名字中充满了人们的希冀——“长治久安”,因而我们说,“安”字绝妙。
人们希望获得“安”,历代的统治者也在努力制造一个“安”的局面。
然而,真是“安”吗?为何我耳边总在回响着屈原哀怨的绝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什么呢?求君主的圣明,求百姓的福祉,求国家之“安”。为何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位僵卧孤村的老者,那是陆游在吟诗吧,虽然“镜中衰鬓已先斑”,却仍挣扎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至死仍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而他不知道,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一隅之“安”,在那风景如画的临安,哈,恰又是一个“安”字,只可惜是“临时安定”。
那个在不安中求安的宋朝啊,悲凄的宋朝有易安居士携所有家当追随朝廷,而最后也只得叹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只是那执政者不是“人杰”,更不会,也不愿做“鬼雄”,他只愿在风雨飘摇中“一晌贪欢”,莫“辜负了窗前月明”就好。
于是我感叹,从古到今,国人一直在追求“安”,可能真如鲁迅先生所述,即使只是做奴隶吧,只要有安定的环境,那也是万幸了,所以我们一直坚信“跟着安定走,幸福向你招手”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