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主力

第25章


贺任首长走后,王震和张子意留了下来,同张如龙、张玉山、张奎、张豹、魏捷谈了话,并要求指导员冯任,为他们办理入党手续。
离开时,王震政委和张子意让聋子陪着走了会路,王政委语重心长的说:“张玉山同志,你从一个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厨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在红军,这个革命的大学校里得到了锻炼,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人民立了功,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你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和缺点。如在处理同侄儿的关系上,你把叔侄关系放在了革命的同志关系、战友关系之上,这就是觉悟不高的问题。希望你,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增长革命的理论知识。二是要正确处理了叔侄、亲友、师徒关系。三是要树立正确的革命理想,牢固坚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坚强信念。”
聋子听了王政委的话,不禁背心汗湿,连连点头。表示坚决用一个共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服从上级的安排,党叫我干哈,我就干啥!
王震政委对聋子的回答,很满意。不知不觉中,也称上了绰号:聋子,我们六军团减员厉害,有几百伤员,现在都在二军团,也就是现在的总部医院里,你到伤病员中去看看吧,选十来个伤病员战士到你们连吧,不过治疗恢复的事你们也要负责,这些伤病员都是老红军,是革命的宝贵财富哪。聋子等三人大喜:谢谢王政委,马上选,我们有办法,无大病将息几天就好,我们连有的是办法让伤病员早日恢复。
 
   第十二章  淇滩喜获冲锋枪 [本章字数:10168 最新更新时间:2011-12-01 17:26:50.0]
 ----------------------------------------------------
 第十二章  淇滩喜获冲锋枪
岩桑炮轰骡子军
黔东特区,是红三军在黔东部建立的一块游击根据地,是黔东独立师的出生地。两军团会师后,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红军领导,在红2、6军团进军湖南西部的前夕,为加强贵州东部苏区党和武装的领导,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发展原有苏区,组成了黔东特委,抽调了红6军团宣传部长段苏权(开国少将)担任特委书记,重新组建了黔东独立师,红6军团第53团团长王光泽担任师长,段苏权兼任政治委员,独立师辖1、2、3个团,第1团团长秦真全,2团团长潘占山,3团团长马吉山,3个团约八百多人,各种枪只有四百多支。红三连编为第三团三连。
川黔边周围的敌人在红军2、6军团会师之际,对川黔边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进攻。贵州军阀、省主席王家烈于10月26日率特务团到达思南,亲自部置对黔东特区的围攻,任命刘民杰为前敌总指挥,分兵两路,第一路由第2旅旅长李成章率3个团进至松桃红石坡一线,3个团长为1团戴玉堂,3团周相魁,10团宋华轩,第二路由王天锡指挥三个团,部署在印江天堂至松桃火烧桥一线,3个团长为,5团团长李维亚,6团团长刘鹤鸣,9团团长周五魁,王天锡以袁锦文设防于印江刀坝,策应李成章、王天锡两部,王家烈亲自督师。四川军阀也紧密配合,陈兵于川黔边境。敌人势力强大,令红军和区乡游击队处境十分困难。
新的黔东独立师成立后,立即由南腰界出发向西南前进,吸引国民党军,掩护红军主力向湖南西部进军。
红三连在南腰界总部医院里,在老孔医生和田祥国的介绍下,有十二个六军团伤势不重的老战士自愿加入了红三连。随后跟师主力一起向黔东苏区进军,一路上,红三连视新加入的十二个老战士,为连队的宝贵财富,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吃好、睡好,他们的枪和被服,全部被所在班的战友分担了,而且还有两个体力好的战士随时抬扶。
10月29日,独立师返回黔东苏区中心时,苏区大部分地区已为黔军占领。
特委决定独立师在根据地中心活动,在区乡游击队的配合下,打击、钳制黔军,巩固苏区,策应湘西攻势,解决给养困难。
红三连随第三团驻在沿河的淇滩镇。淇滩是乌江中下游有名的古镇,因河上险滩而得名。淇滩,在沿河城南10公里处,是乌江上的一个险滩。镇主街宽不过四五米,两旁青瓦建筑古老凝重,铺面一个挨着一个。风格独具的,是那明清时修建的几处天井院子,两边高高的封火墙,飞檐翘角,艳图彩绘,古色古香。淇滩街道最有特色。街面全部由青石铺就,天长日久,踩磨得光滑如镜。两旁鳞次栉比的古老屋宇,不是八字大门的深宅大院,就是花窗亮檐的吊脚木楼。站在北场口往南看,古镇就像一支尘封多年的黑牛角。刘家院子是一字镂花木门,门厅宽敞,四合天井亮堂。三连驻地肖家院子,门朝南开,前为纵巷,牌楼式大门十分讲究。淇滩古镇历史悠久,集市繁华,聚集了许多能工巧匠,铁器具制作、铜银饰加工和竹木器编造远近有名。
红三连在淇滩筹集了一批粮食,连部给每个战士制作了一个干粮袋,装满了三斤炒熟的各种豆豆。在这里住了两天,六军团过来的伤病员在红三连的精心照料下,已大部康复。加上从淇滩收留了新参军的七个青年,三连人数达到八十多人,连干部研究后,从一、二排各调出一些人员,组建了第三排,由二军团来的老战士刘仕礼、陈启明、张洪贵任排长和班长,蔡勇建任副排长。三连对六军团过来的老战士十分珍惜,没全放在三排,而是放到各班担任副班长,身体没完全恢复的刘惠邦等五人全部到了炊事班,搞得五人非常郁闷,
五人被送到炊事班住的后厢房,倒在床上,刚躺下不久,炊事班班长刘小贵和一个战士端着一盆面条,面条上堆着厚厚地一层油汪汪地炒鸡蛋。刘惠邦五人倒在床上一动不动,刘小贵惊奇地,问:“怎么了?”
五个不理睬。刘小贵想了半天,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原因,不禁哈哈大笑,给旁边的战士说了,那战士也忍不住捂着嘴巴笑开了。
刘惠邦看到二人在笑,不禁有些恼火:“笑什么,笑什么,看笑话是不是,我从江西打到贵州,一直在主力部队冲锋陷阵,这下好,受点伤,整成了伙头军了。”
刘小贵看到五人生气的样子,笑得喘不过气来,笑完了才对五人说:五位大哥,我只说三句话,然后我有事,留下小黎给你们具体讲。一句话是,我们这个连是从炊事班发展起来的,作战时从来没只当炊事班用,可以这样说,三连每次重大的战斗,炊事班都没漏下;二句话是,你们搬起指头数一数,除了三排长刘仕礼同志是六军团过来直接任职的,本连其他干部那个不是从炊事班出去的,可以这样说,炊事班是三连的教导队。三句话是,不了解炊事班的班史,不了解我师傅,啊,就是副连长,就是大家叫的聋子幺爸,在本连就不能好好开展工作,这不是说副连长有什么特别这处,而是我们连的许多战斗风格和作风的形成,都跟副连长有直接的关系。后面由小黎给你们具体讲本班的班史。说完,刘小贵说走了。
留下的小黎绘声绘色地讲起了炊事班的战斗历程,只听得五人对来炊事班心悦诚服,等小黎一走,五人一商量,起床稀哩糊噜就将一盆面吃个精光,丢下碗就要去干活。刘小贵带着一个老头走来,问:“思想通了?”五人答:“通了!”刘小贵说:“好,五位同志哥,刚才我师傅给我说,马上要有战斗任务,这两天你们的任务是抓紧治伤,吃饭睡觉,打屁挠痒痒,早日恢复,不准干活。这是淇滩街上有名的跌打医生高医生,他来给你们治伤。听清楚没有?”
五人在这个小班长面前立正:“听清楚了。”其实五人的伤都不重,都是累饿造成的,会师后,没打仗,身体就开始好转了,到三连这几天,吃得饱,睡得好,早恢复了大半,加上高医生给他们的伤口上了药,几人很快就恢复了。
这天,虼蚤龙到魏捷排里去检查训练情况,刚到二排住的院子,只见院子里轩廊酸枣木柱子上,粗麻绳绑着一个矮胖壮实的中年人,院角落里几个红军战士还看守着十来个挑夫模样的人,虼蚤龙问魏捷:昨回事?
魏捷说:是敌人的探子,挑的桐油,这个矮子身上搜出来了一支盒子枪。他准备将矮子枪毙了,挑夫放了,桐油没收。
虼蚤龙仔细看了那矮子,只见他古铜色的皮肤上,筋骨凸起,眼神明亮,手脚粗壮多茧,觉得不象是敌人的探子,就过去问:“你是谁,叫什么名字,你要跟我说实话,不然红军对敌人是一点也不手软的。”
那矮子看了看虼蚤龙,沉默了一会说道:“我是利川大水井的李盖五,是带人挑桐油出来卖的。”
虼蚤龙说:“你在撒谎,你们利川的桐油走的长江水路,怎么会来贵州?”
李盖五说:“本来年年都是走的水路到下江,但今年长江边的港口到处都扎的军队,长江上也有兵船在检查,那个敢送肉进虎口。没得办法,这才到贵州来,听说你们红军纪律好,结果也不是这么会事。”
虼蚤龙问:“你身上有枪,不是探子是什么?”
李盖五说:“路上到处都是土匪,不带家伙怎么行哟,听长官的口音,贵府跟我们不远,请问你是?”
魏包子在旁边说道:“你那来这么多话,跟你说了也没关系,这是我们张连长,虼蚤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